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及答案2.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83618 上传时间:2018-07-14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1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及答案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及答案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及答案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及答案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及答案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第一章 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1 为什么说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答案提示:当生产处于生产边界线上,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是有机会机本(或社会成本)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效率和充分就业得以实现,但究竟选择哪一点,则还要看两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即它们在市场上的交换比率。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时,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所以,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2 仿 效图 1 6 和图 1 7,试推导出 Y 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

2、 答案提示:参照教材中第一章第二节(第 26 页)的内容,将图 1-6( a)中,以横坐标表示 Y 商品的供给,以纵坐标表示 X 商品供给,得出相应的生产可能性曲线;然后将图 1-6( b)中,以横坐标表示 Y 商品的供给,以纵坐标表示 Y 的相对价格 PY/PX,通过类似推导可得出国民供给曲线,国民需求曲线做类似推导即可求出。 3 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个商品达到均衡时,另外一个商品是否也同时达到均衡?试解释原因。 答案提示:两种商品同时达到均衡。当一种商品达到均衡时 ,该商品的相对价格、均衡供给与需求、均衡状态下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与供给都得以确定,则可得到另一种商品的相对价格、生产要素

3、需求,从而确定该商品的均衡状态下供给和需求。 4 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试确定过剩供给(或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参照教材图 1-12、图 1-13 国民供给曲线与国民需求曲线的推导;过剩供给(或需求)曲线的形状,参见教材第 30 页。 5 如果改用 Y 商品的过剩供给曲线( B 国)和过剩需求曲线( A 国)来确定国际均衡价格,那么所得出的结果与图 1 13 中的结果是否一致? 答案提示:相一致。国际均衡价格将依旧 处于贸易前两国相对价格的中间某点。 6 说明贸易条件变化如何影响国际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 答案提示:一国出口产品价格的相对上升意味着此国可以用较少的出口换得较多的进口

4、产品,有利于此国贸易利益的获得,不过,出口价格上升将不利于出口数量的增加,有损于出口国的贸易利益;与此类似,出口商品价格的下降有利于出口商品数量的增加,但是这意味着此国用较多的出口换得较少的进口产品。对于进口国来讲,贸易条件变化对国际贸易利益的影响是相反的。 7 如果国际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那么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哪一个国家在 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答案提示: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将更接近于大国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8 根据上一题的答案,你认为哪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福利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些? 答案提示:小国。根据上一题的结论,由于在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大国在封闭下的相

5、对价格水平,与大国相比,小国的消费者可以从大国购买到相对便宜得多的外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以相对较高的价格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从而增加本国福利水平,而对于大国来说,由于产品相对价格变化较少,从进出口产品中获得的收益也相对较少。 9*为什么说两个部门要素使用比 例的不同会导致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向外凸? 答案提示: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的是产品生产的机会成本。在规模收益不变的假定下,由于边际成本递增规律的作用,要素投入比例的不同意味着一种产品产量持续增加时的另外一种产品度量的成本增加,从而2 使生产可能性边界外凸。 第二章 古典贸易理论 1 根据下面两个表中的数据,确定( 1)贸易前的相对价格

6、;( 2)比较优势型态。 表 1 X、 Y 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 A B X Y 6 2 15 12 表 2 X、 Y 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 A B X Y 10 4 5 5 答案提示:首先将劳动投入转化为劳动生产率,然后应用与本章正文中一样的方法进行比较。(表 2-2( a)和表 2-2( b)部分的 内容) 2 假设 A、 B 两国的生产技术条件如下所示,那么两国还有进行贸易的动机吗?解释原因。 表 3 X、 Y 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 A B X Y 4 2 8 4 答案提示:从绝对优势来看,两国当中 A 国在两种产品中都有绝对优势;从比较优势来看,两国不存在相对技术差异。所以

7、,两国没有进行国际贸易的动机。 3 证明即使一国在某一商品上具有绝对优势,也未必具有比较优势 。 答案提示:如果 XXba ,则 称 A 国在 X 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如果 YXYX bbaa / ,则 称 A 国在 X 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当 YY ba 或者 YYba 的时候,由 XXba 可以推出 YXYX bbaa / ,但是,当 YYba 的时候, XXba 不能保证 YXYX bbaa / 。所以,即使一国在某一商品上具有绝对优势,也未必具有比较优势。 4 根据书中第二个例子的做法,如果按照比较劣势的原则进行国际分工,那么会对世界生产带来什么净影响? 答案提示: 世界总福利水平会降

8、低。 5 假设某一国家拥有 20, 000 万单位的劳动, X、 Y 的单位产出所要求的劳动投入分别为 5 个单位和 4 个单位,试确定生产可能性边界方程。 答案提示: 2 0 0 0 0 0 0 0 045 YX 3 6 根据上一题的条件,再加上以下几个条件,试确定该国的出口量,并在图中画出贸易三角形。 ( 1) X 的 国际相对价格为 2; ( 2) 进口为 2, 000 个单位。 答案提示: 封闭条件下,此国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斜率是YXPP455141。因为 X 的国际相对价格为 2,所以此国出口 X 进口 Y。出口 1,000 个单位的 X 可以换得 2,000 个单位 的 Y。贸易三角

9、是 CADA(见教材图2-5( a)。 7 在图 22( b)中,过剩供给曲线两端是否有界限?试解释原因。 答案提示:过剩供给曲线 两端是有界限的,因为一国生产能力和消费需求是有界限的。 8* 仿照图 24,你能否画出这样一种情形:两条曲线的交点所决定的国际均衡价格 与某一国封闭下的相对价格完全相同?如何解释这种结果? 答案提示:从大国、小国的角度考虑 。大国能够对开放后的国际均衡价格产生影响,而小国由于生产和进出口量很小,从而无法影响开放后的国际均衡价格,小国是国际均衡价格的接受者。 9 试对下列说法加以评价: ( 1) 由于发达国家工资水平高于发展中国家,所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进行贸易会

10、无利可图; ( 2) 因为美国的工资水平很高,所以美国产品在世界市场缺乏竞争力; ( 3) 发展中国家的工资水平比较低是因为国际贸易的缘故。 答案提示: 以上三种观点都不正确。 10*试根据李嘉图模型证明:如果 A 国在 两种产品上都具有绝对优势,那么贸易后 A 国的名义工资水平肯定高于 B 国 。 答案提示:比较 wxa pw 与 wxb pw 之间的大小 。 第三章 要素禀赋理论 1 根据下面的两个表,试判断:( 1)哪个国家是资本相对丰富的;( 2)哪个国家是劳动相对丰富的;( 3)如果 X 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Y 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那么两国的比较优势如何? 表 1 要素禀赋 A B 劳

11、动 资本 45 15 20 10 表 2 要素禀赋 A B 劳动 资本 12 48 30 60 答案提示:表 1 中 A 国劳动相对丰裕, A 国在生产 Y 产品上有比较优势。表 2 中 A 国资本相对丰裕, A 国在生产 X 产品上有比较优势。 4 2 如果 A 国的资本、劳动总量均高于 B 国,但资本相对更多些,试仿照图 3 3 和图 3 4 的做法,确定两国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的位置关系。 答案提示: 3 根据上一题,试在图中画出两国在封闭和开放下的一般均衡。 答案提示: 在封闭条件下,一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就是其消费可能性边界或预算线。因此,生产可能性边界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切点决定了一般均衡

12、状态,均衡价格(相对价格)为二者的公切线,如图 3-3 所示。在自由贸易下,国际价格成为各国预算线的斜率,与各国生产可能性边界相切的国际价格线就是该国的预算约束线,该线与各国的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切点决定了一般均衡点,如图 3-4 所示。 4 如果两个部门的要素密度完全相同,那么要素禀赋差异还会引发国际贸易吗?如果贸 易发生的话,那么国际分工与贸易型态如何 ?试将你得出的结果与李嘉图模型加以比较。 答案提示:不会。因为如果两个部门的要素密度完全相同,则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对应于机会成本不变)。在这种情况下,两国要素禀赋差异导致两国生产可能性边界呈平行关系,所以封闭相对价格水平两国相同,不会引

13、发国际贸易。不过,国际贸易还可能存在,这时候的国际分工将有更多的偶然性质。 5*试证明在图 3 7 中,两国的消费点共同位于从原点出发的一条直线上。 答案提示:在消费偏好是相似偏好的情况之下,消费结构决定于相对价格,贸易后相对价格均为国际价格,因此消费结构相同,从而两国 的消费点共同位于从原点出发的一条支线上。 6*. 如果两国存在技术差异,那么贸易后两国要素价格是否均等,为什么? B O Y X A/ B/ A Ea K Eb O L ( X= aX ) ( X= bX ) ( Y= bY ) ( Y= aY ) 图 3-3 封闭下的一般均衡 B O Y X A/ B/ A Eb pa pb

14、 Ea Qa Ca Cb 图 3-4 自由贸易下的一般均衡 B O Y X A/ B/ A Ob Oa Qb pw pw 5 答案提示:如果两国存在技术差异,那么贸易后两国要素价格将不均等。可采用图 3 8 的方式来解释。 7 需求逆转是否会影响要素价格均等?为什么? 答案提示:需求逆转不会影响要素价格均等化。因为单位价值等产量曲线与要求因素无关。需求逆转导致两个国家相同产品的价格不一样,使得要素价格无法均等。 8 如何根据罗伯津斯基定理,来解释要素禀赋不同的两个国家生产可能性边界之间的差 别? 答案提示:罗伯 津斯基定理是,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

15、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如果两个国家的要素禀赋不一样,则某种要素多的国家,会生产更多密集使用该要素的产品,反之亦然。所以,两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就出现了差别。 9 如果一国的资本与劳动同时增加,那么在下列情况下,两种产品的生产以及该国的贸 易条件如何变化? ( 1) 资本、劳动同比例增加; ( 2) 资本增加的比例大于劳动增加的比例; ( 3) 资本增加的比例小于劳动增加的比例。 答案提示:( 1)两种产品的产量同比例增加,贸易条件没有变 化。 ( 2)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增加更快,资本密集型产品的价格有下降的压力。 ( 3)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增加更快,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价格有下降

16、的压力。 10对小国来说,经济增长后福利如何变化? 答案提示:对于小国来说,经济增长以后,不对国际价格形成影响,其贸易条件不会变化,所以福利将上升。 11在战后几十年间,日本、韩国等东亚的一些国家或地区的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 明显变化,主要出口产品由初级产品到劳动密集型产品,再到资本密集型产品,试对 此变化加以解释。 答案提示:随着国际贸易的开展,日本、韩国等东 亚国家发挥了比较优势,促进了生产,提高了福利。随着资本的不断积累,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比较优势由起初的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变成了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所以贸易结构也就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12试析外资流入对东道国贸易条件和比

17、较优势的影响。 答案提示:外资流入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东道国的要素禀赋,比如,使得原来资本相对稀缺的国家变成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当要素禀赋改变以后,东道国可以发挥新形成的比较优势进行国际贸易,提高福利水平。如果外资流入的东道国在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上增加特别多,以至于影响到国际价 格,这将使得此国此种产品的出口价格有下降的压力,不利于贸易条件的维持和改善。 第四章 特定要素与国际贸易 1 如果劳动不是同质的话,那么劳动技能的差别是否会造成特定要素的存在?试举例说明。 答案提示:会的。例如低技术劳动力不能在短期进入高技术部门工作,这样低技术劳动力和高技术劳动力就分别形成低技术部门和高技术部门的特

18、定要素。在长期条件下,低技术劳动力可能经过技术培训成为高技术劳动力,所以长期情况下劳动力不再是特定要素。 2 如果短期内资本和劳动都不能自由流动,那么国际贸易对要素实际收入会产生什么影响? 答案提 示:如果短期内资本和劳动都不能自由流动,那么国际贸易将不能改变任何部门的要素密集度,在要素密集度不变的情况下,要素的实际收入不变。 3 根据本章所建立的特定要素模型,试析劳动增加对要素实际收入和两个部门的生产会产生什么影响?(提示:将图 4 1中的纵坐标由原点 Ox或 Oy向外平行移动,然后比较一下新旧均衡点)。 答案提示:为考察劳动增加对两部门的影响,将教材图 4 1中的纵坐标由原点 Ox或 Oy

19、向外平行移动,可以看出在新的均衡点,两个部门的劳动力都增加了,说明两个部门的产出水平均上升。劳动的实际收入下降,6 由于两部门的劳 动力都增加了,则两部门特定要素的边际生产力都提高了,因此两种特定要素的实际收入都提高。 4 如果是某一特定要素增加,那么要素实际收入和两个部门的生产又将如何变化?(提示:考虑一下劳动需求曲线的变动)。 答案提示:某一特定要素增加,将提高该部门共同要素的边际生产力,使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即需求曲线向上移动,报酬上升,吸引共同要素从另一部门流向该部门,由于特定要素和共同要素都增加,将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的部门产品产量上升。同时由于另一部门释放出了一部分共同要素,使得另一个

20、部门的产量下降。共同生产要素的收入将上升,共同要 素流入的部门其特定要素收入提高,另一部门的特定要素收入下降。 5 根据你对 3和 4题的回答,试判断在上述两种情况下,罗伯津斯基定理是否依然有效? 答案提示:在第 3 题的情况下罗伯津斯基定理不再有效,在第 4 题的情况下罗伯津斯基定理依然有效。 6 假设某一国能源部门(比如石油部门)和制造业部门除劳动是共同的投入要素外,各使用一种不同的特定要素,那么,世界市场上能源价格的上涨对该国制造业部门的生产会产生什么影响? 答案提示:随着世界市场能源价格上升,该部门劳动力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即劳动需求曲线会提高,工资提高,一部分劳动力 将由制造业部门流

21、到能源部门,能源部门产量增加,制造业部门由于劳动力流出而造成产量下降。 7*.根据特定要素模型,试判断短期内国际贸易能否导致要素价格均等化?为什么?(提示: 根据要素禀赋理论,长期条件下,要素禀赋的任何变化都不影响要素实际收入,但在短期内,要素禀赋的变化会影响要素实际收入,根据这一区别,并联系一下两国的要素禀 赋的差异,再加以分析)。 答案提示:根据要素禀赋理论,要素价格只取决于商品价格。如果要素禀赋发生变化,由于要素在两部门之间可以自由流动,从而可以达到各部门只有产出变化而要素 密度保持不变,从而两种要素的边际生产力和实际收入保持不变;但在特定要素模型中有 3 种要素 2 个商品,要素价格不

22、仅受商品价格影响,也受一国要素禀赋影响。短期内,特定要素在两个部门间无法流动,共同要素则可在两个部门之间自由流动,如果某部门的特定要素增加,则会提高该部门共同要素的边际生产力和实际收入,共同要素的流动会同时改变两个部门的要素密集度,从而改变各部门要素的边际生产力和实际收入,因此,要素禀赋的变化会影响要素实际收入。将以上情形推广到两个国家的情况,如果两个国家生产技术相同,在自由贸易下面临相同的价格,只要要 素禀赋存在差异,就不会出现要素价格均等化。 第五章 需求、技术变化与国际贸易 1. 试比较重叠需求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的异同。 答案提示:这两个理论都解释了国际贸易的原因。不过,二者也有很大区别

23、。第一,这两个理论解释国际贸易的出发点并不相同。要素禀赋理论是从供给方面来探讨国际贸易的基础 ;重叠需求理论从需求角度探讨了国际贸易的起因。第二, 要素禀赋理论主要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间贸易,即工业品与初级产品或资本密集型产品与劳动密集型产品之间的贸易;而重叠需求理论则适合于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 内贸易,即制造业内部的一种水平式贸易。 2. 你认为重叠需求理论适合解释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吗?为什么? 答案提示:适合。因为不同的发展中国家在不同的产品生产上有优势,虽然这些产品有可能都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品。发展中国家虽然从总体上发展水平相近,但是在具体产品上却不一样,发

24、展中国家之间也可能有产业内贸易,并用重叠需求理论来解释。但要注意,事实上导致产业内贸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重叠需求理论可能不能解释产业内贸易的全部现象,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也是如此。 3. 重叠需求理论与第三章中所提到的需求逆转 都是讨论需求因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 答案提示: 需求逆转 主要解释产业间贸易,而重叠需求理论则解释产业内贸易。 需求逆转解释要素禀赋理论为什么在有的时候不符合现实情况,强调需求有可能使得贸易方向发生变化; 重叠需求理论解释的是产7 业内贸易发生的原因。 4*.如果考虑收入分配格局这一因素的话,重叠需求理论的结论会受到影响吗?为

25、什么? 答案提示:会有一定影响,但是基本结论不会变。当一个国家收入分配越是平均的时候,本国有代表性的需求所占份额越大,当所有国家的收入分配都非常平均的时候,重叠需求的份额会减少 。但是,一个国家的收入分配不可能会完全平均的,所以 重叠需求理论的 基本结论不会变。 5试举例说明产品周期理论。 答案提示:东亚地区的电子产业链。 20 世纪 60 年代以前,世界上主要的电子产品生产地都集中在美国、日本和欧洲,这些国家向世界上其他国家出口电子产品,该时期向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较少;进入 60 年代以后,这些发达国家开始向亚洲四小龙进行直接投资和技术输出,韩国和中国台湾开始成为电子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特别是

26、 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许多生产半导体的大型厂商为寻求更加低廉的生产成本,纷纷将其劳动密集型的制造工序移向 海外,东亚成为重要的生产基地;从 70 年代到 80 年代,东亚地区电子产品开始从内销为主转为出口; 80 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加快了对东亚其他地区的投资,中国内地和东盟四国(印尼、菲律宾、泰国和马来西亚)开始成为重要的电子产品生产和出口基地。到现在,东亚电子产业的国际分工体系中,以美国、日本、欧洲为主的跨国企业支配着核心零部件的研制、开发、装配以及产品的销售;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本地出现了大量品牌制造商,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其他国家如中国、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等国家

27、在电子产业链中从事一些相对低端的劳动密 集型生产活动。大致说来,很多电子产品从研发到成熟,基本上遵循着从欧美日到亚洲四小龙、再到中国内地和东盟四国生产的转移路径。 6试比较产品周期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的异同。 答案提示:产品周期理论注重国家之间的技术差异,从技术变化的角度,探讨了比较优势的动态演变,是一个动态理论;而 要素禀赋理论假定两国间的技术是相同的,认为引起国际贸易的原因在于两国要素禀赋的不同导致两国的生产密集使用各自相对丰富的要素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是从静态的角度分析问题的。两个理论都强调生产方面的优势,即从供给角度讨论问题。 7如果创 新国在丧失比较优势之后,转而研究开发新品种,在这

28、种情况下,是否可发生产 业内贸易?如果发生产业内贸易,那么贸易应发生在哪些国家之间? 答案提示: 如果创新国研制的是相同产业中的更新品种并获得成功,则创新国将和其更新产品的(潜在)模仿国之间出现产业内贸易,因为此时其模仿国生产的是此产业产品的旧品种。创新国将向其模仿国出口新产品,而从模仿国进口相同产业中的旧品种。 8结合重叠需求理论和产品周期理论,试解释为什么美国始终是世界汽车生产和出口大国? 答案提示:根据 产品周期理论,美国作为创新国,一直保持在汽车新 产品方面研发和生产的优势,是其保持生产和出口大国的原因。由于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同美国接近,两国消费者对汽车的品质需求有较大

29、的重叠,部分欧洲和日本消费者对美国研发的新品种汽车存在有效需求,这使得美国新品汽车的市场范围得以扩大,美国企业进行汽车新品种的研发和生产有利可图。 第六章 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1 假设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 X 部门存在外部规模经济,而 Y 部门则规模收益不变,试确定在这种情况下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形状。 答案提示:生产可能性边界将向内凹或凸向原点,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将出线 机会成本递减。 2 试根据图 6 2 证明,如果贸易后 Y 商品的相对价格下降很大的话,那么完全专业化生产 Y 产品的国家福利可能因贸易而遭受损失。 答案提示:比较贸易后的国际相对价格线与贸易前的相对价格线的位置关系

30、。当完全专业化生产 Y 产品的国家在贸易后面临的国际相对价格线比贸易前陡峭很多时( Y 商品的相对价格下降很大),那么该国内的消费无差异曲线的位置就很可能比贸易前更低,其国家福利就可能会因贸易而遭受损失。 3 除了本章正文中所提及的因素外,你还能提出其他一些影响在外部规模经济下国际分工格局的因8 素吗? 答案提示:例如行业 的地理位置和相应的制度因素。 4 在外部规模经济下,各国从国际贸易中所获得的利益并不平衡,那么你认为一些低收入国家经济发展缓慢是否与其在国际分工格局中的地位有关? 答案提示:有关系,各国在分工格局中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国国内市场规模和历史等因素。很多具有规模经济的产业

31、的“先行优势”被高收入国家所占据,而低收入国家往往只能从事于贸易收益低的行业。即使低收入国家的市场规模比较大,但由于初期生产的成本过高,在生产具有外部经济的产品方面难以和在国际贸易分工格局中具有“先行优势”国家的产品竞争。因为此低收入国家容 易在国际贸易格局中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导致其经济发展相对缓慢。 5 在垄断竞争市场结构下,市场短期和长期均衡条件分别是什么? 答案提示: 6 本章所介绍的产业内贸易理论与前一章的重叠需求理论有什么异同? 答案提示: 本章所介绍的产业内贸易理论和前一章的重叠需求理论都可以解释产业内贸易。不同点是:第一,产业内贸易理论主要从供给角度讲的,而重叠需求理论是从需求

32、角度讲的;第二,产业内贸易理论探讨的是在不完全竞争情况下的国际分工与贸易,而重叠需求理论并不强调产品的差异性和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共同点是都脱离了比较优势理论框 架,强调了比较优势之外的因为揭示了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和格局。 7*.假设某国是资本丰富的国家, X 相对于 Y 而言属于 资本密集型产品,并且是垄断竞争市 场,而 Y 是完全竞争市场,那么贸易后,图 6 5中两条曲线 AA/与 BB/如何变动? 答案提示:考虑贸易后用于 X 部门的要素量的变化。 8. 如果贸易前两国市场不是完全垄断,而是寡头垄断,那么本章正文所得出的结果是否改 变? 答案提示:所得出的结论不会发生改变。因为完全垄断市

33、场结构和寡头垄断市场结构中的企业对市场均有一定的垄断能力,并一次获取垄断利润。贸 易以后,双方仍然具有强烈的动机进入对方国家市场,获取垄断利润,因此行业内贸易依然会出现,只是进一步加剧了行业竞争。 9试比较“新贸易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之间的异同。 答案提示: 新贸易理论解释的是产业内贸易,而比较优势理论解释的是产业间贸易; 新贸易理论的假设是不完全竞争市场,而比较优势理论的前提假设是完全竞争市场; 比较优势理论都是从供给角度已经研究,新贸易理论还从需求角度进行了说明; 新贸易理论强调差异产品在形成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比较优势理论假设所有产品都是同质的; 新贸易理论引入了规模经济,比较优 势理论假

34、设规模报酬不变。 第七章 关税与非关税壁垒 1 关税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国内生产,但为什么在保护国内生产的同时还会造成消费者福利的损失? 答案提示:关税主要包括进口关税、出口关税、进口附加税和过境税等。其中进口税是一国进口商品时,由海关对本国进口上所进口的商品征收的税,是一国贸易保护的重要工具。在现实中,对国内并不生产的9 商品征收关税,一般是为了获得财政收入。但对国内生产的进口商品征税,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是为了保护国内生产。进口关税必然提高进口商品在进口国销售的价格,是国内进口替代部门的生产厂商现在 面对较高的价格。从而能够补偿因为产出增加而提高的边际成本,于是国内生产增加,并且商品由于相对成本降

35、低而增强竞争力。但存在价格弹性的情况下,价格的提高必然减少消费量。从消费者需求曲线上很容易得到,价格升高、消费量减少意味着消费者剩余减少,从而消费者福利降低。 2 如果将关税改为直接对国内进口替代部门进行生产补贴,那么消费者福利还会受到影响吗? 答案提示:不会。如果不征收进口关税,进口商面临价格等于世界商品价格。国内价格不会被提高,从而在国内产品市场上均衡数量和价格不变,因而消费者的福利不发生变化。 3 试比较上述 两种作法的净福利效应。 答案提示:关税的净福利效应需要综合关税的生产效应、消费效应和税收效应来获得。具体来说,关税的净福利效应 =生产者福利增加 -消费者福利损失 +政府税收收入

36、( 1)“小国”征收关税后,虽然该国会因进口产品价格上涨而减少对进口商品的购买,但这一变化不会对世界市场价格产生任何影响。征税后国内进口替代品生产者受到较高价格的保护,生产者剩余增加,生产者福利增加;而消费者剩余减少,损失了消费者福利。征税后国内价格的上涨部分就等于所征收的关税,即关税全部由国内消费者来承担。税收收入增加与生产者福利的增加 不足以弥补消费者福利的损失,因此,社会净福利下降。 ( 2)“大国”是进口产品重要的购买者,征收关税后,由于价格的上涨,该国对进口产品的需求量要下降,引起世界市场上商品需求量下降,从而导致价格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仍然是生产者福利增加,消费者福利减少。但关税负

37、担实际上由国内消费者和国外出口商共同承担的,无法确定税收收入与生产者福利的增加能否完全弥补消费者福利损失。因此,大国征税后净福利下降还是上升是不定的。 ( 3)如果该国不征收关税而是通过对进口替代品生产者给予补贴来保护国内生产,那么,不论是大国还是小国,进口 品价格都不发生变化,从而消费者福利是不变的。生产者福利由于得到补贴而必然增加。但补贴是由政府财政收入来支付的,而财政收入又来源于税收,税收是由社会成员共同提供的。可见,社会福利是由社会大众转移给了生产者。但由于国内成本高的生产替代了原来来自国外成本低的生产,而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下降所造成的损失,因此,社会净福利是下降的。 4*. 试析关税对

38、国内要素实际收入的影响。(提示:利用斯托伯 萨缪而森定理) 答案提示:关税的征收将使该产品的价格上升,根据 斯托伯 萨缪而森定理,进口竞争部门密集使用要素的实际收入提高,而 非进口 竞争部门密集使用要素的实际收入下降。 5 假设某一行业( X1)需要另两个行业( X2 和 X3)的产品作为中间投入,投入产出系数分别为,2.021 5.031 ,三个行业的进口关税分别用 t1、 t2和 t3表示,试计算在下列情况下 X1的有效保护率。 ( 1) t1=30%、 t2=20%、 t3=10%; ( 2) t1=30%、 t2=20%、 t3=40%; ( 3) t1=30%、 t2=50%、 t3

39、=10%。 答案提示:征收关税前的附加值是: 1V 0.3 征收关税后的附加值是: 5.012.011 3211 tttV 有效保护率是: %1001111 V VVERP 10 6 进口配额与关税在保护本国产业方面的有什么异同?如果让国内生产者来选择的话,他们会选择哪种措施? 答案提示: 进口配额与关税都能通过限制进口在保护本国产业方面能够发挥作用,不过,进口配额是比关税更加严厉的限制措施。关税将导致进口产品价格一定幅度的上升(与关税幅度一致),当消费者对此种产品的需求上升以后,产品价格不会进一步上升,进口量仍会增加;配额也会导致 进口产品价格的上升,当消费者对此种产品的需求上升以后,由于配

40、额已经确定,产品价格将会进一步上升,进口量不会增加,本国生产厂商将从中获得更大收益。所以,对消费者有利的是关税而非配额,而厂商将更倾向于采用配额措施。 7 以大国情形为例,试画图分析配额的福利效应。 答案提示:在图 7-4 的基础上进行讨论。由于大国实施配额,此种产品的国际价格将下降。不过,国内价格不会变化,因为配额已经确定了。 8*. 以小国为例,在下列两种情况下,试比较关税与配额对国内生产、消费及进口的 影响效果的变化。 ( 1) 由于某种外来冲击,进 口商品世界市场价格突然下跌; ( 2) 由于收入水平的提高,国内需求增加。 答案提示:( 1)关税情况下,进口国进口价格也将随世界价格下降

41、,这有利于消费者福利提高,不利于国内生产商的福利。在配额情况下,进口国的价格不会变化,这实际上增加了对国内生产商的保护,不利于消费者的福利。 ( 2) 考虑国内需求曲线的外移。国内总需求水平上升,在关税措施下,国内生产和进口都会同时增加,在配额下则完全由国内厂商的生产扩张来满足(此时价格上升幅度更高、均衡需求量更低)。 9 以小国情形为例。试画图分析出口补贴的福利效应。 答案提示:在图 7-5 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小国情况下,出口补贴不会造成产品价格的下降,即补贴后的国外或者国际价格不会下降,补贴将完全转移到本国厂商手中。 10 欧洲的飞机制造得到好几个国家政府的资助,根据估计,这些资助相当于某

42、些售价的 20%。也就是说, 1架卖 5, 000万美元的飞机,其成本可能为 6, 000万美元,成本与售价的差额就是由欧洲各国政府来补贴的。同时,一架欧洲飞机售价的一半是从其他国家购买的零部件成本(假设对零部件进口不征关税),按照这种估计,请问欧洲飞机制造商得到的有效保护率是多少? 答案提示:政府对欧洲飞机制造的补贴形式 形成对其的有效保护。同关税的有效保护率计算同理,假设飞机售价 P,则成本为 0.5P 所以附加值 V=P-0.5P=0.5P 补贴后附加值 V=P-(0.5-0.2)P=0.7P ERP=(V-V)/V=40% 所以,欧洲飞机制造商得到的有效保护率为 40% 11 试结合实

43、际分析关税与非关税壁垒的应用前景。 答案提示: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国市场开放程度日益加强。国际贸易中的竞争策略将由刚性较强的关税政策向非关税壁垒转变。国际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已经大幅度地延伸到国内,而国内企业则纷纷实施“走 出去”战略,许多行业激烈的市场竞争,事实上已演化为国际竞争。愈加激烈的竞争中,各国的合作与协调也成为角逐中的必然趋势。相比较而言,非关税壁垒的制定和实施程序比较简便,能针对特定国家的特定商品采取或更换相应的限制进口措施,较快地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限制进口的效果更直接;更具有隐蔽性和歧视性,更重要的是,可以同国家的其他政策目标相配合。以技术标准而论,一些国家对某种商品质量、规格、性能和安全等制定了极为严格繁琐和特殊的标准,检验手段繁琐复杂,而且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复习参考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