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二十世纪 80 年代和 90 年代我国通信领域发展的基本状况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了 20 世纪 80 年代和 90 年代我国通信领域发展的基本状况。首先阐述了这一时期通信产业政策实施导致的投资情况的变化,接着阐述了通信飞速发展的基本状况,最后指出这一时期通信飞速发展所导致的问题。 关键词:邮电投资体制;通信发展 随着 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确立,经历了整个 80 年代漫长而艰苦的探索过程,中央政府推出了一系列促进通信产业发展的政策。有为了通信产业回笼资金自促发展的市话初装费政策、以及“以话养话”相关政策、加速折旧政策、邮电附加费政策、特免关税政策等。这一系列促进通信产业发
2、展的政策的实施直接导致我国通信领域投资体制的变化,而投资体制的变化直接决定着通信发展资金的来源,与通信产业的发展关系重大。本部分主要阐述随着通信产业政策的实施,通信投资体制的变化状况。 随着 80 年代相关产业政策的实施与发展,同计划经济下政府统支统收的体制相比,通信产业的投资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投资方式、投资总量和投资结构方面。在投资方式方面,改革开放后的三个五年计划中,邮电部门逐渐形成了“中央拨款、地方筹资、自筹资金、企业利润、国内外贷款”等新的投资结构,计划经济下低效率的政府统支统收的单一投资模式已被打破,投资方式多元化的局面形成。在 1981 年到 1985 年的“六
3、五”时期,中央政府预算内投资占总投资的比例约为 42%,到了 1991 年到 1995 年的“八五”时期这一比例仅为 1.1%,中央政府预算内投资占总投资的比例已经微乎其微。但由于相关产业政策的实施, “八五”时期邮电部门自筹资金占总投资的平均比例达到了74.8%,从而使通信投资总量仍然保持着大幅增长的态势。在投资总量方面,投资总量大幅增长,年平均增长速度逐年提高,通信投资在全国总投资中所占比例不断攀升。从“六五”到“八五”时期通信投资绝对额在每一个五年计划时期都要增长一个数量级, “八五”时期的投资总量与“五五”时期相比增长了 120 倍以上。 “五五” 、 “六五” 、 “七五”时期通信投
4、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 7.33%、32.98%和 25.38%,到了“八五”时期这一比率竟达到了 75.46%。通信投资总量占全国总投资的比例从“五五”时期 0.6%猛增到“八五”时期的 6.6%。随着通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在通信投入大幅度增长的同时,通信投资在整个社会资源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在投资结构方面,邮电部门“自筹资金”的比重大大增加,在通信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里所谓的邮电部门“自筹资金”主要是指由于相关产业政策的实施所导致的邮电部门自身在发展中积累下来的资金。包括电话初装费,邮电附加费及相关企业的利润和折旧等。在“六五”到“八五”的三个五年计划时期,中央政府
5、预算内投资占通信总投资的比例不断下降,从“六五”时期的 42%下降到“八五”时期的 1.06%。而邮电部门“自筹资金”占通信投资总量的比例在这三个五年计划时期逐步上升,从“六五”时期的 42%增长到“八五”时期的 74.80%,在整个通信投资中, “自筹资金”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由第一部分对通信投资状况的阐述,我们容易知道,有效的产业政策的实施使得通信投资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各方面为通信的发展筹来了巨大的资金。这一系列的变化必将导致 20 世纪 80 年代和 90 年代我国通信产业的飞速发展。本部分主要阐述由通信投资体制的变化所引发的通信产业飞速发展的状况。 由于通信投资体制的变化为通信
6、产业的发展筹得了巨额的资金,通信业成为改革开放之后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80 年实现了全行业由亏到盈的转变。从 1984 年开始,邮电通信发展速度连续 15 年超过了国民经济增长速度, “七五” 、 “八五”和“九五”等时期邮电通信发展速度分别高出国民经济增长速度 10 个、20 个甚至 30多个百分点。美国在电话发展最快的时候,电话交换机年增长 700 万门,而我国在“八五”时期的后三年中,仅公用网的电话交换机就分别增加了 1137 万门、1878 万门、2277 万门,远远超过了世界电话发展的最快速度。1985 年和 1990 年电话主线数在世界上总排名分别为第 1
7、7 位和第15 位,到了 1995 年和 1996 年迅速攀升至第 4 位和第 3 位,到了 1998 年,我国公用电话网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通信网络。网络传输方面,中国电信网直接建立光纤同步传输网,成功跨越了同轴电缆模拟传输和光纤准同步数字传输两个技术阶段。在电话交换方面,直接采用了数字程控交换机,跨越了纵横制交换机和模拟电子交换机两个技术阶段。电话程控化和长途电话电路数字化比重都在 99%以上,这些指标都要高于当时发达国家的水平。 由第二部分的阐述我们知道,我国通信产业凭借着投资体制引入巨额发展资金,并凭借着各种产业政策对世界先进技术的引进,通信的基础设施在 20 世纪 80 年
8、代和 90 年代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这样的发展速度不仅在中国通信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通信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这极大程度上改善了我国改革开放初期通信基础设施极度落后的面貌,积累了丰厚的物质基础。然而,这样飞速发展举世瞩目的成绩背后也不可避免的引发了许多新的问题。 由第一部分对投资体制变化的阐述,我们不难发现,改革开放后巨变的通信投资体制中, “自筹资金”在通信的总投资量中占有巨大的比例,只要对“自筹资金”的组成加以分析,不难发现飞速发展的通信背后所隐存的问题。根据相关资料,1990 年市话初装费收取标准为 3000 元至5000 元,这在当时对于普通用户而言是一笔高额的费用,而市话初装费是“自筹
9、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邮电部门来说是一笔数额十分巨大的资金,而且不用还本付息、完全无偿使用。当时巨额的市话初装费在收取当中也普遍存在着随意性和非规范性,国有的通信企业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同时高额的市话初装费用,也形成了用户心理对通信资费收取和价格合理性的不满,为市话未来的发展埋下了隐患。邮电附加费与市话初装费的基本性质类似,但在收取当中具有更大的随意性,加速折旧政策使得通信固定资产的折旧率逐年增加,不断增加的折旧率一方面提高了更新改造资金的额度,为通信产业提供了巨大的自我积累能力,另一方面通信产业的利润率大幅度降低,进一步减少了负税水平,增加了邮电部门的收入。 “以话养话”相关政策的实施使
10、得市话近百分之百的利润都留在了邮电部门,同时邮电部门在获得发展资金的许多方面享受国家的诸多优惠政策。虽然改革开放后邮电部门并不像计划经济时期,直接无偿使用国家建设资金,但一系列促进通信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使得通信投资体制延续了计划经济时期的特点,这一体制的各种弊端必然导致邮电部门由于缺乏约束力的投资盲目性和投资低效率。全国通信产业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邮电部门职工的劳动生产率和人均创利水平远远低于许多整体规模并不如我们的国家;设备利用率十分低下,许多先进的基础设施大量闲置,造成了极大的浪费;邮电部门在收取了高额的初装费后,未能保障用户应有的权益,在电话过户、移机、和继承等方面仍然实行限制或收费,在服务质量方面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参考文献 1杨泰芳.当代中国的邮电事业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 2王鸥.中国电信业的历史发展与体制变迁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