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镇居民法律意识.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842368 上传时间:2019-03-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城镇居民法律意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析城镇居民法律意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析城镇居民法律意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析城镇居民法律意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浅析城镇居民法律意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浅析城镇居民法律意识摘 要 为切实了解当前城镇居民法律意识的状况,研究城镇法制化进程中的难题,我们进行了专项调查。通过调查分析,我们认为当前城镇居民法律意识的基本现状并不容乐观:广大城镇居民虽已充分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但是学法途径相对单一,所学法律知识少而笼统,并且对法律的效力持怀疑态度,对法与权的关系认识有所偏差。在实践中有关法律的“知”与“行”之间存在脱节现象,维权意识不强等。为此我们提出了相应的提升居民法律意识的建议。 关键词 城镇居民 法律意识 提升建议 基金项目:2012 年福建省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城镇居民法律意识调查”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864) 。 作者简介:王晓强,福建仰

2、恩大学政法学院教师,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农村社会学、政治社会学;许俊杰、吴梦婷,仰恩大学政法学院法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6-223-02 一、调查概况 (一)调查缘起 党的十八大报告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吹响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军号,对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但一个法治社会的建设,不仅仅需要去制定、完善大量有效的法律、法规来实现,也需要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 我们小组利用 2012 年暑期本校开展的普法下乡的机会,采取以问卷调查为主,访问调查为辅的调查方法

3、,充分了解广大城镇居民的法律意识情况。 (二)法律意识概念 对于法律意识的定义各有说法,有学者指出法律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体系,是社会主体对法现象的主观把握方式,是人们对法的理性、情感、意志和信念等各种心理要素的有机综合体。在本次调查活动中,我们将城镇居民的法律意识界定为城镇居民对学习,理解,掌握和遵守法律的心理状态和行动的总称。并且将这个概念操作化为对法律意识重要性的认识、掌握法律知识的途径和程度,对法律效力的看法以及实际维权行为等几个重要维度,体现于调查问卷中。 (三)调查对象概况 本次调查共发出 1000 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 975 份。975 名被调查者中,男的占 529 人,女

4、的占 446 人。其中 9-30 周岁的青年群众占最大的比例,31-45 周岁的中年也有较大的成分,老年比例也收集一定的数据。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在社会阅历、思想意识,文化程度,职业岗位等方面存有差异,所具有的法律意识也可能不同。 二、调查结果的初步分析 经过调查和审核后,我们将有效数据录入进统计软件 SPSS,并进行统计分析,初步得出以下结论。 (一)广大城镇居民充分认识到法律知识的重要性 在调查中,当被问及“普通居民是否有必要学习法律知识”时,有70%的人认为“有必要” ,其余居民认为“没有必要”和“不知道” 。可见,绝大多数城镇居民对法律知识的重要性持肯定和支持的态度。 进一步分析发现,绝大

5、多数的居民认为有必要学习法律知识的原因主要是“学习法律可以保护自己” ;“法律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以及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广大居民在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中迫切需要法律知识来充实自己以及维护自身合法利益,大多数的居民已经认识到法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另外还必须指出的是,居民对法律的这种认识还是相当的肤浅,仅仅是意识到法律是用来保护自己的武器,而对法律的本质及其具体作用的认识还存在明显的不足。 (二)学法途径相对单一,所学法律知识少而笼统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城镇居民获取法律知识的途径相对单一,在问及获取法律知识的主要途径时,他们大多数是“通过大众传媒获知” ;其余是“通

6、过亲身经历” 、 “通过社会见闻” 、 “专业学习” 、 “通过其他途径获知的”等。不仅获取法律知识的途径较为单一,而且主要是通过关注法制事件来了解和学习。当我们问及平时是否会特别关注法律方面的新闻时,回答“比较关注”的仅 31.59%。可见,城镇居民对于法律的获知主要是通过大众媒体中关于法制事件的报道来了解什么是法律,哪些是法律范围,哪些行为会触犯法律,以及这些违法犯罪行为应该受到怎样的司法制裁等方面的法律知识。 但是这样一种知法途径存有偏颇之处。从 2009 年的“艾滋女事件”到 2011 年的“药家鑫事件” ,电视媒介对此类事件的报道层出不穷,此类事件有一个共同特征,即事件的某个细节已经

7、涉到法律领域内。电视媒体的报道可以满足公众知情权的需要,宣传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而且公众也可以通过新闻媒介去监督司法活动,防范司法腐败。但这些新闻媒体的报道的撰写者并非专业学法者,他们对于法学知识的掌握有限。公众从新闻报道来学习法律,其效果也有限,其主观意识会受到舆论大方向的影响。有多少城镇居民有专门学习过某方面的法律呢?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仅有 24.92%的市民“有专门学习过某方面的法律” ,而当问及对自己掌握的法律知识度的评价时,认为“自己对法律知识的掌握比较丰富”的仅占 13.85%。由此可鉴,城镇居民不仅学法途径单一,而且所掌握的知识缺乏专门化和系统化,掌握程度不高。 (三)城镇居

8、民的维权意识淡漠,法律还未成为解决纠纷的有效途径 调查发现,城镇居民对法律的认知的水平中等、个体差异较大,同时行使法律权利与义务时的水平偏低, “知”与“行”产生脱节。城镇居民对于法律权利意识的模糊将影响自己维护合法权益,导致遇到纠纷时未能及时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化解矛盾,从而更好的保护自己。 通过调查发现,在自己权利受到侵害时有 56.92%的人会首先想到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一部分人选择通过关系来解决;少部分会选择武力来解决纠纷;或者认为这是没办法的事情,自认倒霉;或者通过社会舆论施加压力,例如上论坛、微博等网络平台来发表文章寻求帮助。可见在大多数居民的意识里对于法律的认知水平中等。但是当

9、本人或者亲友合法权利遭受侵害的时候大多数人选择的途径都集中在报警,找关系,或者自认倒霉,甚至动用武力以暴制暴的极端想法。 总之,城镇居民尽管对法律的作用有一定的认识,但受长期以来落后思想的影响如认为“吃亏是福” 、 “以和为贵”等,在生活中真的出现了纠纷时,往往又不愿意去打官司,反映出了城镇居民权利意识单薄,主体意识模糊,缺乏维护民主权利,利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切身利益的意识和实践活动。现实中存在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 , “权大于法”等问题也是造成城镇居民维权意识和行为不足又一重要原因。 三、关于如何进一步提升城镇居民法律意识的建议 城镇居民对法律的认识仍然存在局限性,其法律认知结构有待完善

10、。城镇居民法律意识的增强,民主法制观念的提升,对城镇的安定与和谐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为了提高城镇居民的法律素养,进而加强和增进城镇居民的法律意识,针对以上调查发现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大普法宣传力度,提高城镇居民的法律意识。应该在尊重广大城镇居民原有的生活规律和思想观念下开展普法宣传工作。 首先,从态度上。让城镇居民主动学习,充分调动他们学习法律的积极性,引导其逐渐养成依法规范自己生产生活的习惯,而不是被动地接受。 其次,从宣传方法上。通过电视、报纸等大众传播媒介去传播法律信息,采取以案说法、新闻调查、解释新法等形式,拓宽法律宣传途径,潜移默化地促使城镇居民变革思维和行为方式,最终使法

11、制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再次,应当扩大普法的主体。普法不仅是公检法及相关政府部门的责任,而且也是全民的责任。在校大学生,应多利用假期时间广泛开展实践活动,送法下乡、服务社会。这样不仅能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还能培养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最后,普法工作应做到务实性和长期性。要提高城镇居民法律意识,一朝一夕地法律宣传是不够的,要持之以恒,定期开展普法宣传工作。宣传内容要务实,结合当地实情开展宣传工作,要做到丰富、系统、切实。同时要适当扩大宣传面,拓宽居民接触法律的知识面。不能流于形式,要严格、谨慎、负责,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2.加强城镇法治建设工作,为城镇居民法律意识提升营造良好的

12、社会环境。搞好法治建设工作是进行有效普法宣传、提升居民法律意识的前提,如果城镇的法治建设混乱、基础薄弱,那么无论再多的普法宣传工作,仍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广大居民的法律意识。 一是要加强城镇立法工作。立法是法律运行的前提和起点,依法治城首先要有良法可依,提高公民法律意识,也必须先有良法可信。加强适应社会主义发展新形势的立法工作,是提高公民法律意识的必要举措。二是要加强城镇执法工作,提高法律运行成效,树立法律的权威性。“良法”制定出来后能否发挥其作用,树立法律的权威性,并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关键在于法律能否在现实生活中得到贯彻执行。法的执行决定着人们能否通过此过程得到法的公平正义的价值体验,而价值体验

13、的状况又直接影响到人们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的形成。因此,加强城镇执法工作,提高法律运行成效,就可以为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3.加强居民自治的建设。居民自治是增强广大居民自我管理意识,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民主法制观念的有效途径。它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居民自治,能够提高广大城镇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积极性,加强民主,提高工作的信服力,提高素质,有利于城镇乡镇普法工作的开展,促进广大城镇居民树立民主法制观念。 城镇居民是我国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也在塑造自己,其法律意识的高低强弱与乡镇繁荣和文明密不可分。只有大力加强我国城镇地区的法制建设,不断提高城镇居民的法律意识,使他们树立良好的民主法治观念,学会用法律维权,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安定团结。 注释: 试析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法制博览(中旬刊).2012(8). 段晓梅,王向华,谢玄志.秦东地区农民法律意识现状的调查分析.唐都学刊.2005(4). 张融冰.电视媒介对法制事件的报道研究.渤海大学.2012 年. 参考文献: 1陈小刚.我国行政执法理念偏差表现及其纠正研究.出版信息不详. 2刘旺洪.法律意识论.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