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议灌注水下混凝土的监理为使水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质量得以保证,必须要从施工设备、混凝土配制、灌注等几方面加以控制,以提高水下施工质量。对施工设备质量要严格要求混凝土灌注所需施工设备、机具要求配套并且性能完好。这是保证灌注水下混凝土质量的基本前提。 水下混凝土灌注监理 一、设备、材料准备 1.施工现场要有备用发电机,要保证备用发电机性能良好,足以应付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断电情况。 2.注意混凝土拌和机类型的选择,宜选用大容量拌和机,在数量上可以保证混凝土的连续灌注。每次使用前认真的检查维修。 3.导管是灌注水下混凝土的重要工具,其直径大小要根据灌注混凝土骨料级配要求进行选择。要求导管应具备足够的
2、强度和刚度、且密封性良好,管壁光滑、导管平直,无穿孔裂纹,导管接口处应有弹性密封垫圈。 4.储料斗、漏斗、溜槽以及其他有关灌注机具使用前都应进行检查,以保证和施工质量。同时,储料斗的大小要满足首次封底混凝土存储数量的要求。 5.钢筋骨架的制作、运输及吊装就位的技术要求。钢筋骨架的制作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的有关规定;长桩骨架宜分段制作,分段长度应根据吊装条件确定,应确保不变形,接头应错开;应在骨架外侧设置控制保护层厚度的垫块,其间距竖向为 2m,横向圆周不得少于 4 处。骨架顶端应设置吊环;骨架入孔一般用吊机,无吊机时,可采用钻机钻架、灌注塔架。起吊应按骨架长度的编号入孔;钢筋骨架的制作和吊放的
3、允许偏差为:主筋间距10mm,箍筋间距20mm,骨架外径10mm,骨架倾斜度0.5%,骨架保护层厚度20mm,骨架中心平面位置 20mm,骨架顶端高程20mm,骨架底面高程50mm。 二、混凝土配制 1、可采用火山灰水泥、粉煤灰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使用矿渣水泥时应采取防离析措施。水泥的初凝时间不宜早于 2.5h,水泥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 42.5。所选的水泥品种应通过初凝时间和抗压强度试验。要注意水泥的用量要达到规范规定的标准。 2、粗骨料宜优先选用卵石,如采用碎石宜适当增加混凝土配合比的含砂率,并应有良好的级配。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应大于导管内径的1/61/8 和钢筋最小净距的 1/
4、4,同时不应大于 40mm。粗骨料的级配应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 3、细骨料宜采用级配良好的中、粗砂。 4、混凝土配合比的含砂率宜采用 0.40.5,水灰比宜采用0.50.6。有试验依据时含砂率和水灰比可酌情增大或减小。 5、混凝土拌合物应有良好的和易性,在运输和灌注过程中应无显著离析、泌水现象。灌注时应保持足够的流动性,其坍落度宜为180220mm。混凝土拌合物中宜掺用外加剂、粉煤灰等材料,其技术条件及掺用量可参照相关规范规定。掺入外加剂前,必须经过实验,以确定外加剂的使用种类、掺入量和掺入程序。 6、每立方米水下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不宜小于 350kg,当掺有适宜数量的减水缓凝剂或粉煤灰
5、时,可不少于 300kg。混凝土拌合物的配合比,可在保证水下混凝土顺利灌注的条件下,按规范有关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计算确定。 7、若在沿海地区(盐碱腐蚀性地下水地区)应配制防腐蚀混凝土。 合适的配合比应使混凝土具有足够的可塑性和粘聚性,易于在导管中流动而又不易离析。要保证混凝土的级配强度应高于设计强度。搅拌时间要适宜,搅拌均匀。如混凝土,出现不均匀或离析泌水现象,流动性差时,要严禁使用。 三、灌注水下混凝土的技术要求 1、首批灌注混凝土的数量应能满足导管首次埋置深度(1.0m)和填充导管底部的需要,所需混凝土数量应进行计算确定。首批混凝土若埋深不足,混凝土下灌后不能埋没导管底口,会导致泥水从导
6、管底口进入。如果出现这种导管入水现象应立即将导管提出,将散落在孔底的混凝土拌合物用空气吸泥机或抓斗机清出,然后重新下导管灌注。 2、混凝土拌合物运至灌注地点时,应检查其均匀性和坍落度等,如不符合要求,应进行第二次拌和,二次拌和后仍不符合要求时,不得使用。 3、首批混凝土拌合物下落后,混凝土应连续灌注,不得中断。否则先灌入的混凝土达到初凝,将阻止后灌入的混凝土从导管中流出,造成断桩。 4、在灌注过程中,特别是潮汐地区和有承压力地下水地区,应注意保持孔内水头。 5、在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宜控制在 26m。 6、在灌注过程中,应经常用测锤测探井孔内混凝土面的位置,及时调整导管埋深,保持导管的合
7、理埋深。 7、为防止钢筋骨架上浮,当灌注的混凝土顶面距钢筋骨架底部 1m左右时,应降低混凝土的灌注速度。当混凝土拌合物上升到骨架底口 4m以上时,提升导管,使其底口高于骨架底部 2m 以上,即可恢复正常灌注速度。 8、灌注的桩顶标高应比设计高出一定高度,一般为 0.51.0m,以保证混凝土强度,多余部分接桩前必须凿除,残余桩头应无松散层。在灌注将近结束时,应核对混凝土的灌入数量,以确定所测混凝土的灌注高度是否正确。 9、使用全护筒灌注水下混凝土时,当混凝土面进入护筒后,护筒底部始终应在混凝土面以下,随导管的提升,逐步上拔护筒,护筒内的混凝土灌注高度,不仅要考虑导管即护筒将提升的高度,还要考虑因
8、上拔护筒引起的混凝土面的降低,以保证导管的埋置深度和护筒底面低于混凝土面。要边灌注、边排水,保持护筒内水位稳定,不至过高,造成反穿孔。 10、为保护施工范围内的环境卫生和农田,在灌注过程中,应将孔内溢出的水或泥浆引流至适当地点处理,不得随意排放,污染环境及河流。钻孔桩废弃的泥浆应在施工完成后,用汽车或罐车将泥浆池(槽)中的泥浆清运到指定的排放地点。 11、变截面桩灌注混凝土的技术要求。对变截面桩,应从最小截面的桩孔底部开始灌注,其技术要求与等截面桩相同。灌注至扩大截面处时,导管应提升至扩大截面下约 2m,应稍加大混凝土灌注速度和混凝土的坍落度;当混凝土面高于扩大截面处 3m 后,应将导管提升至扩大截面处上 1m,急需灌注至桩顶。 四、结束语 水下混凝土灌注时要分工明确,密切配合,统一指挥,快速、连续施工。一气呵成、快速灌注成功的桩往往质量比较好,否则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因此,提高水下混凝土灌注桩质量,需要施工、监理、验收各个环节共同协作来保证。灌注时提高水下施工质量,对于质量差、无法利用的桩要提出补桩或其它有效补救措施,确保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