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营口市文化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十三五” 时 期,是我市新一 轮振兴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也是我市建成文化强市的攻坚阶段。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推动我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使我市文化事业走在全省前列,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特制定本规划。一、现实基础和发展环境“十二五” 时 期,我市文化事 业紧紧围绕 全市工作大局,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产品,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了全市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全市文化工作获得了全国文化系统先进荣誉称号。(一)文化
2、事业全面繁荣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基层。在完成国家和省实施的五项文化惠民工程的基础上,我市于 2012 起年实施了城乡公益电影免费放映、艺术院团城乡巡演、优秀剧(节)目演出月、农家书屋电子图书和专业艺术人才辅导新的“五 项文化惠民工程” ,并纳入了 2012 年市政府重点民生工程之一。截至“十二五” 期末,累计完成农村数字电影放映 3.8 万场、社区数字电影放映 3000 余场,完成城乡巡演近 500 场,演出优秀剧(节)目 100 余场,建立了具2有地区特色的数字化农村文化信息文献库,开展专业文艺辅导近千场(次)。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为推动公共服务体系标准化、均等化,在“十二五 ”时期,累计
3、投 资 4.6 亿元,完成了营口市图书大厦主体建设工程和营口市戏曲学校实习排练厅建设工程,完成了营口市少数民族文化艺术馆小剧场设施改造和营口市辽河大剧院维修改造工程。实施了县区、乡镇电子阅览室建设工程,投入资金 280 万元,完善了 5 个市(县)区图书馆和 26 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设备。实施了社区书屋建设工程,超额完成了省文化厅 165 个城市社区书屋建设任务,共建成城市社区书屋 170 个。全市有公共图书馆 8 个、有文化(艺术)馆 8 个,图书馆藏书总量达 94.4 万册,在全省率先推出了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注册用户达 1.5 万人。全市 58 个乡镇(办事处)都有文化站(中心),12
4、9 个社区有文化活动室 105 个,644 个行政村有村文化室 524 个、村文化广场 250 个, 153 个社区文艺团队基本覆盖全市社区。文化艺术事业创新发展。坚持实施精品战略,创作、编排各类单体节目 350 个,创作、排演剧目 15 台,接待央视大型综合文艺演出 1 场,完成接待性文艺演出 10 余场。大型音舞诗画梦回摇篮参加了辽宁省第九届艺术节展演比赛,获得了政府文华剧目奖,27 件美术作品入围辽宁省第九届艺术节美术作品展,入选作品数量列全省第三位。出版了营口市艺术创作系列丛3书 10 部和综合性书刊 3 部。积极开展进校园、进企业、进军营、进乡村、进社区“五 进” 服务活动,完成下基
5、 层演出活动近千场。市戏曲学校年均升学率达到了 80%以上,为国家、省、市培养和输送了一批优秀艺术人才,成为辽宁省艺术教育有影响的骨干学校,营口地区艺术教育的摇篮和培养艺术人才的基地。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中国 营口望儿山母亲节” 成功举办了 21 届,央视激情广场、 同一首歌知名品牌参与了开幕式文艺演出合作,母亲节获得了“全国知名品牌节庆百强” 荣誉称号。全市有较大规模文化广场 47 个,每年开展各类文化活动达千余场,受众面达 100 余万人次,牵动了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机关文化、社区文化等城市群众文化活动的全面开展。以“唱响营口、舞动营口、魅力营口、多彩营口” 主题,以“ 百姓大舞台”
6、 “文化大展台 ”“知识 大讲堂”为载体,开展了阿里郎文化 节、 “四季欢歌” 和“ 百 馆千站”培训等系列主题群众文化活动 30 余项。开展了“ 营 口之夜 ”辽河老街舞台演出活 动和 “明湖之夏”广场演出活动,共演出 500 余场,参演人员 8000 余人,观众近 10 万人,助力了营口“ 夜经济” 的 发展。围绕全省开展的 “七个一百”创建活动,开展了我市“ 六个一批 ”创建活动,表彰了一批先 进集体和个人。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著。2012 年 7 月,与省文化厅签署了共建文物保护合作框架协议,确定了 12 处省市共建重点文物保护工程,累计争取到国家和省项目资金 3091 万元。在全省率先
7、出台了营口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办法和营口市非物质4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文化遗产保护步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实施了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统计全市国有文物收藏数量为 1.17 万件(套)。实施了“营口文化遗产记忆工程” ,出版文化遗产丛书 10 部。到“十二五” 期末,我市共有文物点 1373处,各级保护单位 150 处,其中国家级 6 处、省级 27 处、市级 46处、市(县)区级 71 处,金牛山遗址公园被列入全国 150 处重要大遗址之中。全市文博窗口单位每年接待游人 30 余万人次、免费接待观众 20 余万人次,成为我市精神文明建设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全市列入各级非物质文
8、化遗产保护级别项目总数 33 项,其中国家级名录 3 项、省级名录 6 项、市级名录 24 项,有国家级项目传承人 2 人、省级项目传承人 3 人。文化和出版物市场、新闻出版事业繁荣有序。坚持“繁荣发展、服务规范” 的工作理念,大力整 顿规范文化和出版物市场经营秩序,全市文化和出版物市场呈现出繁荣有序的发展态势。文化市场经营场所总量适度,有文化市场经营单位 2000 余家。开展的“ 十大品牌歌舞 厅”“ 十大诚信印刷企业”“放心书店”评比活动,引领了经营业者诚信经营、守法经营。新闻出版业呈现出良性发展态势,520 余家印刷复印、报纸、期刊等企业,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了三届全民读
9、书节活动,举办了图书签售活动,我市获得了辽宁省读书节活动优秀组织奖称号,多人次获得了全省最佳藏书人称号和最佳读书人称号。完成了市、县级政府机关软件正版化安装使用工作,安装正版软件、5正版操作系统 3457 套,投入资金 352.3 万元。开展的“把有害少儿读物逐出店档”活 动,创新了“ 扫黄打非 ”工作载体,形成了把有害少儿读物逐出社区、家庭、学校、店档、乡村“五逐出” 的良好局面,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将此项活动纳入全省“扫黄打非” 工作方案,并在全省进行推广。我市“扫黄打非” 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被授予全国“扫黄打非 ”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二)广播影视充分发挥大众传媒作用广播影视服务能力不断
10、提高。广播电视服务实现了卫星广播电视与地面广播电视相结合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广播电视信息服务网,数字摄像机、非线性编辑、三 维 动 画 和摇臂机等先进设备技术的投入使用,数字电视用户改造由城区向乡镇逐步推进,广播电视宣传能力有较大提高,在上级台的上稿率逐年递增。大力推进了广播电视“村村通” 工程,完成全市 20 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 ”建设任务,规划了全市 20 户以下自然村广播电视“ 村村通” 建 设,广播电视人口 综合覆盖率达到了 99%以上。广播电视传输设施初具规模。广播电视传输已实现了无线传输与有线传输、电子传媒与报纸传媒相结合的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完成了广播电视高山台站改造建设工
11、程。完成了全市农村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程建设任务,代表辽宁省接受了国家广电总局的验收。全市有市级广播电视台 1 个、县级广播电视台 2 个、区级广播电视站 2 个、乡镇有线广播电视站 41 个,有线6电视用户达 59.9 万户,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 99%。全市有广播电视发射台(含转播台)34 座、调频广播发射台 14 座、中波广播发射台 2 座、广播电视微波站 1 个,有线电视光缆干线8.2 万纤芯公里,微波传输线路 76 公里,电缆 1800 公里,有HFC 城域接入网 3 个。广播电视安全优质播出保持稳定。有线电视网络实现了与省级广播电视干线网的互联互通,具备高速、双向、大容量、高质
12、量、高安全性等特点,确保上级多套广播电视节目安全、优质下传和我市广播电视节目及时、安全、优质上传,并具备开通省到市电视电话会议和数据联网等功能。加强了广播电视监测、监管工作,重点开展了对违规播放广告、自办节目以及违规传输境外卫星电视节目等内容的监管,确保了广播电视安全优质播出,广播电视节目传输秩序得到了有效规范。(三)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在深化国有文化企业转企改制的基础上,注重强化对文化企业的政策扶持、促进文化企业自我发展能力、加强文化企业改革发展支撑体系等方面建设,不断增强了文化企业的实力和竞争力。营口市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在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按照市场化运行模式,着力解决改革
13、后的主要矛盾和关键问题,推行内部分配与管理制度改革,巩固转企改制成果,企业适应市场能力显著增强。“十二五” 时期,营口市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累计完成商业演出 500 余场,实现演出收入 1200 余7万元,企业各项指标和职工待遇与往年相比都有显著提高。2012年,营口市获得了全国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突出贡献地区荣誉称号,营口市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获得了全国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突出贡献单位荣誉称号。“十二五” 时期, 营口市新华书店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完善内部经营管理机制,坚持以人为本,按照高于社会平均保险金 150%的比例为职工缴纳养老保险,图书发行销售收入累计完成 45000 余万元,职工
14、收入和职工各项福利待遇也显著提高。“十二五 ”期间 ,我市文化事业发 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发展不平衡。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事业与产业之间还存在着不平衡。二是投入不足。农村文化设施建设还比较薄弱,近 10%的行政村没有文化活动室,近 60%的行政村没有文化广场,文化活动设施、器材还相当陈旧。市县级两馆亟待改善,文化活动场所资源亟待整合。三是人才匮乏。各类文化人才流失严重,后备文化人才匮乏,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全市文化事业的发展。这些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需要在“十三五” 期 间认 真加以解决。二、总体要求“十三五” 时 期,是我市文化事 业发展的重要 战略机遇期,要充分
15、利用我市丰厚的文化资源优势,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激活各类文化载体,培育文化新兴业态,促进文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到 2020 年,把我市建成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文化事业繁荣8发展、文化精品不断涌现、文化设施配套齐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的文化强市。(一)指导思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统筹城乡和区域文化事业发展,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实现文化事
16、业率先发展、和谐发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高全市人民文明素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振兴营口老工业基地、加快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营口提供更大的精神动力和更好的文化条件。(二)基本原则1.坚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文化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统领文化建设,坚持“二为” 方向、“ 双百”方针和“三贴近” 原则,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2.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9作导向,把服务
17、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努力做到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3.坚持问题导向,整体提高。立足基本国情、省情和市情,密切关注营口文化领域的新情况,准确把握形势发展变化的新趋向,从问题出发,科学规划文化工作目标任务,体现建设文化强市的战略思考,为推进新形势下文化改革发展提供基本遵循。着力解决影响营口文化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协调好文化事业建设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提高文化事业发展的整体水平。4.坚持统筹协调,科学发展。充分发挥政府在推动文化事业发展中的组织、协调、规划、引导、扶持的主导性作用,统筹城
18、乡文化事业发展和区域合作,正确处理和把握新形势下文化事业发展中的各种重大关系,做好与国家和省有关规划纲要的衔接配套,符合营口实际,体现营口特点,着力转变文化事业发展方式,积极构建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备、服务方便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5.坚持深化改革,推进创新。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以激发全民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重点抓好内容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加快完善文化管10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
19、事业发展环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三、总体目标按照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要求,到 2020 年,全市文化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文艺产品更加丰富,文化活动扎根基层,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与旅游融合发展迈出更大步伐,文物旅游品牌效应得到明显提升;文化和出版物市场准入退出机制更加规范,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现代文化和出版物市场体系更加健全;广播影视监管体系规范有序,安全播出保障能力和监管能力全面提升,广播影视事业全面实现数字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巩固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引导人们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培育知荣辱、讲正气、做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展现美好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