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促进温州经济的转型升级.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846660 上传时间:2019-03-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如何促进温州经济的转型升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谈如何促进温州经济的转型升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谈如何促进温州经济的转型升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谈如何促进温州经济的转型升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谈如何促进温州经济的转型升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谈如何促进温州经济的转型升级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作为我国最先开放的 14 个沿海城市之一,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发展成就。然而,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经济转型向纵深发展以及各地民营经济的加速发展,温州原有的先发优势不复存在,而温州经济增长方式中一些固有的弊端逐步显现。如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成功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是未来温州发展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 温州经济;转型升级 改革开放以来,依靠民营化和市场化的体制先发优势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温州模式” ,成功地推动了温州从一个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的地区,发展成为全国经济社会相对发达、市场经济活跃、体制机制灵活的区域。然而,在新一轮的发

2、展环境中,传统城市发展模式未能有效转型以适应发展阶段的转变,这就要求温州必须以全新的理念推进经济转型升级,自觉地选择调整、创新、提升的发展道路。 一、温州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一)各种资源要素的短缺 从上世纪 90 年代后期开始,温州经济社会发展过程所出现的各种制约因素成为温州经济转型升级的基本背景,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资源要素的限制。温州市人均陆域面积少,平原和盆地比例不高,人均耕地只有 0.47 亩,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 1/5、全省平均水平的1/2,土地资源非常短缺。土地资源短缺导致温州地价上涨,投资成本增高,一方面影响本地产业和企业规模的发展,另一方面影响外地和国外大型企

3、业到温州投资的积极性,严重影响了温州经济的发展。温州的高级人才缺口很大,从 2010 年发布的温州市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来看,温州的人力资源状况与其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其中单位就业人员中高学历、高技术职称和高技术等级的人员所占比例不仅比深圳、上海、杭州等经济发达城市低,甚至低于浙江省平均水平。 2、生态环境的恶化。温州大多数企业规模小、产业技术水平低,对污染物的控制和处理水平差,导致温州经济在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也造成了对资源的大量掠夺、浪费,环境污染严重,生态恶化。据温州市2010 年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温州平原河网劣类水质为主,大部分河段污染严重,已丧失使用功能,市区内河段污染严重,水质较差,局

4、部河段水质发黑、发臭。近岸海域水质污染状况总体趋重。温州市主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酸雨污染严重。温州市区城市交通噪声和功能区噪声污染仍然严重。全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危险废物无害化集中处置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都未达到国家平均标准。 (二)产业层次低、布局散,缺乏竞争力 经过自我积累、自我发展,温州形成了以家庭经营为基础、以家庭工业和联户工业为支柱、以市场为依托、以购销员为骨干的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经济格局,这种发展模式曾经促进了经济的飞速发展。但在各种制约因素的作用下,温州经济已经呈现出产业层次低、布局散的特点,骨干企业和龙头企业少,缺乏竞争力。温州经济以民营经济为主,占整体比重

5、98.9%。产业大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制造业,技术水平低,产品的附加值和加工度不高,资源消耗高、浪费大、效益低、利润微薄、对劳动力资源的素质要求相对较低,以质优价低为其主要竞争优势,在全国行业地位中处于价值链的末端,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以及价值链高端产业升级步履缓慢,企业的创新能力差。温州的私营企业大多是以家缘、亲缘或地缘为纽带联系起来的,资本具有内源性和封闭性,这与市场经济要求各种生产要素都具有流动性和开放性不相符。温州经济发展过程中还长期存在产业优化升级困难,经济增长缓慢,技术进步滞后,与外资企业对接和对流困难等问题。 二、促进温州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 转变发展观念,加快转型升级,

6、创新发展模式,探索科学发展之路,才是破解这些矛盾,促进温州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注重特色优势轻工产业升级 促使轻工产业从加工制造走向“价值链”的两个高端。受土地、劳动力、资源环境约束和商务成本持续上升的影响,温州加工制造业已失去了比较优势,应逐步有序迁移到要素成本更低、更靠近消费市场的中西部地区甚至发展中国家。温州本地优势特色轻工产业应注重做强价值链的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等环节,加强物流、电子商务和展示贸易平台等行业链基础设施建设。 (二)促进装备业的集群化发展 以温州自身的装备业为基础,延伸和完善产业链。做好模具、紧固件、不锈钢、表面处理等基础产业的园区规划、选址、建设,继续推

7、进大小门石化基地建设,完善产业链的上游原材料和基础配套;电工电气产业应在低压电器的基础上,将中高压和成套设备生产企业吸引“回流” ,“横向”拓展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设备生产,形成电力装备产业集群;引导汽摩配企业向专业化生产发展,积极引进整车生产企业,形成“前向”发展;船舶向大吨位、高科技方向发展,并积极引进船用发动机等装备产品生产企业,实现“后向”延伸;规划落实食品药品、包装等轻工机械园区,引导企业“集聚”发展。 (三)鼓励集聚发展新兴产业 目前温州的情况是,新材料、信息、光机电一体化及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散落在各县(市、区)的有关工业园区、基地之中,缺乏发展高新技术的公共支撑平台和氛围,也没有

8、形势集聚效应。因此,经贸、科技、发改等政府部门应联合进行调研,摸清产业“家底” ,了解企业有关诉求,积极出台相关政策,重点扶持一批处于快速成长期的高新技术企业,为温州经济的未来培育和储备新的增长点。 (四)引导发展配套性服务业 加快配套性服务业发展,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依托和新增长点。在发展方向上,应抓住外资研发向中国转移的机遇,利用产业集群的“系统”优势,积极发展研发、设计和创意产业;整合、新建和引进一批职业技术学校,如电工、汽摩配、泵阀、船舶、鞋服、化工等职业教育学院。在洞头本岛海中湖周边地区,建立集职教、研发、设计、孵化为一体的“科学岛” ,各产业基地也应围绕各自产业发展重点,建立相应的孵化器、创业服务中心,为产业升级提供服务和支撑。在滨江商务区,引导生产部门转移出去的企业建设管理中心,建设一批轻工产业展贸中心,充分发挥品牌、商贸平台、会展在转型升级中的重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叶建亮,钱滔.阶段转型与模式转换:温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浙江社会科学,2008, (1):5658 2柯厅敏.温州区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集团经济研究,2007, (1):167168 3史晋川.制度创新与经济发展:温州模式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梁世峰(1985-) ,浙江师范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