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三位一体”模式探析.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847501 上传时间:2019-03-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教学“三位一体”模式探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体育教学“三位一体”模式探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体育教学“三位一体”模式探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体育教学“三位一体”模式探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体育教学“三位一体”模式探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体育教学“三位一体”模式探析摘要: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已得到广泛的接受和认可,本文在简要分析知识经济时代对体育教学三位一体新模式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实施体育教学新模式应注意的关键性问题,并初步提出了其评价标准,为体育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体育教学;三位一体;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重构体育教学三位一体新模式既是人本关怀,又是时代需要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全球知识经济一体化,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能否在 21 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关键是能否培养适应现代化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复合型的专

2、业人才。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阵地,所培养的人才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民族复兴伟业的成败。所谓重构体育教学三位一体新模式,是针对因袭已久的应试教育形成的光重视体育技能的单一教育,而忽视体质、心理健康、卫生习惯培养的弊端,重新构建体质、心理、卫生三者并举,三者有机结合的体育教学模式。 11 重构体育教学三位一体新模式是应有之义的人本关怀 “健康第一”确立了体育教学在高校中的重要地位。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大都从人文精神出发,以人为本,十分重视受教育者德、智、体的全面发展。中国最早的教育家孔子对学生进行“六艺”的传授,六艺中有多项就是培养学生的体质、心理健康和高尚情操。毛泽东在青年求学时期撰写发表在新湘评论上

3、的论体育之研究指出:“善其耳无过于体育,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位。 ”“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 ”建国伊始,毛泽东给第一任教育部长马叙伦写信,更明确提出“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教育方针。古今贤哲如此重视青少年教育中德、智、体的全面发展,阐明体育与德、智的辩证关系,我们重构体育教学三位一体的新模式,正是这种人本关怀的生动体现。 12 重构体育教学三位一体的新模式,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 由于科学技术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生存竞争日趋激烈。高校培养的复合型专业人才走进社会,不是单凭传统意义上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就适应得了。过去认为身体结实,

4、 体育达标合格,生理机能正常,没有缺陷和疾病,就是身体健康,就完成了体育教学任务。但是,今天这种“身体健康”的大学生走进社会,投入加速器般飞速旋转的现实生活中,如果光有粗壮结实的四肢和外表,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拼搏精神和强烈的竞争意识,他们仍然成不了国家的栋梁之才,难以为振兴中华做出应有的贡献。今天的精英们往往处于亚健康状态和英年早逝,据世界卫生组织一项全球性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全世界 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我国北京、上海、广东亚健康率超过 70;另外据统计北京中关村的知识分子平均寿命只有 53.34 岁,与北京人平均寿命 73 岁相比,折寿竟达近 20 岁,这是一个触目惊心

5、的统计数字!知识精英们的短命,并非体力不支,也非天生的疾病和缺乏,而是来自心理、环境和人际竞争的压力,这些超负荷压力,远比身体体力消耗的压力大得多。这也正是改革现有体育教学模式的根本出发点。 实施体育教学三位一体新模式,要实现传统观念上的三个根本转变 21 实现全新的全方位健康教育方向的转变 旧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如同一个笨拙的雕刻家,将教育对象当作一块冰冷的大理石或木头,只去雕琢其外形的相似,注重骨骼如何粗壮,肌肉何等结实,而忽视更重要的灵魂的塑造,心胸的健美,力的张扬。这样的雕刻家只能算一个匠人,不是艺术家。真正的艺术家如米开朗基罗,他同样用一块冰冷的大理石,塑造出来的却是大卫那样有血有肉

6、有丰富内涵和生命力的杰作。体育教学的新模式,是要从传统的健康教育观、体质观的束缚下摆脱出来。摒弃只注重学生体质和运动成绩的提高而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和卫生教育的作法,使体育教育功能得到充分开发和张扬。体育不只是强健体魄,而且能健心养志,磨砺人的意志和适应复杂环境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团队精神。这对进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是跟拥有健康体质同等重要的,在某种情况下是更为关键的,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所以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标准做出的界定为:“一是身体不虚弱,没有疾病;二是心理健康;三是社会适应能力强。 ”要实现健康教育观念的转变,原因也就在此。 22 实现终身体育教育目标的转变 高校体育是培

7、养高素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专业人才的重要组成部份,体育教学应使学生受益终生,而不是过去“应试教育”的权宜之计,因此要跟因袭已久的传统“应试教育”的陈腐观念决裂。过去考什么,学什么,练什么,局限在要求考试及格, 体育达标 ,教学围绕考试转,而忽视了将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体育素养、健康意识和体育兴趣、习惯、能力的培养。这实际上是本末倒置,拣了芝麻丢了西瓜。如果大学生在校不养成良好的健康意识、浓烈的体育兴趣和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一旦走出校门,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不再坚持身体锻炼,不再讲究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培养,加之缺乏基本的营养保健知识,就是在学校有最结实的体魄,在繁重的工作和剧烈的竞争环境下,身

8、体也会很快垮下来。还怎么成为一个有所创造发明的精英人才呢?高校体育教育,是学生走出校门的最后一个加油站和“修行所” ,首要任务不是考试、达标,而是要养成终身自觉锻炼身体、磨砺顽强意志、不断增强心理承受能力、自我保健、自我保护能力。为达此目标,体育课程的设置应包括理论传授和实践课两个部份。 体育理论应开设体育人文社会学、养生保健理论、运动处方原理、终身体育理论等课程;实践课应开设健康教育项目、养生保健运动项目、学生爱好的自选运动项目和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 23 实现教学多种模式的转变 为实现三位一体新模式的体育教学目标,还必须从片面重视体育“尖子”的培养,转变到面对全体学生上来。过去各

9、高校普遍存在突出运动训练,应付各级各类比赛的倾向;评价高校体育部门的成果,也往往看从各类比赛中“抱”回了多少金牌、银牌。人们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来应付比赛,而学校体育的重心体育教学却被忽视。本为促进学校体育发展的大学生运动会,反而成了学校体育发展的制约因素。正确的作法应是既重视课堂教学又充分关注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既要抓少数体育“尖子”的培养,积极参加大学生运动会,争取好成绩,拿回金牌以鼓舞全体大学生投入运动锻炼的积极性,又要面对全体学生。因为每个学生都有得到健全体育教育的权力,这是受教育者的权力,也是教育者的义务。工厂不能生产不合格的产品,高校也不能让毕业生成为身体心志残缺的半成品,如此将延

10、误他们终身。正因为要面向全体学生,而每个学生的体质、体能和爱好、兴趣千差万别,所以光有整齐划一的课堂教学肯定是不够的。每周 2 节课,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只能起一个“引导”作用,运动训练和竞赛不可能照顾到绝大多数学生,所以还必须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包括课间操、各种课外体育小组,门类繁多的各种球类活动、田径项目,在节假日组织饶有兴趣的远足登山,甚至生存拉练、探险,以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体育健康讲座,多媒体教学,电化教学等教学手段,吸引众多兴趣千差万别的学生参加。使每个学生都能自觉投入某项运动项目中,培养他们的健康意识,持久乃至永恒的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 体育教学三位一体新模式的评价

11、标准 要评估三位一体新模式的体育教学效果,衡量其成败得失,主体不应以学生的体育达标、体育技能等作为标准。而应以实施教学的结果在学生身上发生了那些变化,如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动作技能,理论知识的掌握等方面。评定应尽量简洁量化,只有这样才真正反映出体育教学的内涵。 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欧美某些发达国家,便初步形成了检测身体素质评价标准的新理论。一类是与运动能力有关的身体素质,包括人的速度、反应力、灵敏度以及爆发力等等;另一类是与身体健康有关的素质,包括心血管耐力、肌肉的力量和耐力、身体的柔软性、身体中脂肪的百分比等等。我们认为,后五项在衡量学生身体素质方面,具有可操作性,完全可以作为借鉴。 参考文献: 周学荣,关于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确立的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J,2001,(1).P1718 樊炳有,普通高校实施体育健康课程的理性思考,天津体育学院学报J,2002,(2).P9091 黑子,亚健康:警钟为你而鸣,体育博览J,2002,(8).P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