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再分配效应理论分析.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847899 上传时间:2019-03-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再分配效应理论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再分配效应理论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再分配效应理论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再分配效应理论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再分配效应理论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再分配效应理论分析【摘 要】本文通过引入代际迭代模型(Overlapping Generation Model,OLG) ,从理论角度分析了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代际和代内再分配效应,得出目前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有一定的代内再分配效应。 【关键词】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代际再分配;代内在分配 在一个养老保险制度内,养老保险的再分配效应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个人生命周期内的收入再分配,即是将在职时期的收入向退休后转移;二是代际间的收入再分配,即通过养老保险制度,将不同代人的收入进行再分配;三是代内的收入再分配,即通过养老保险制度,在同代人不同收入阶层、不同性

2、别间的收入转移。本文所指的再分配效应主要是指社会再分配,因此主要考虑代际和代内再分配效应。 一、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代际再分配效应分析 分析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代际再分配效应需要引入一个两时期的OLG模型,在模型中,t 时期为在职时期,t+1 时期为退休时期。假设 t时期的在职人员的数量为 Lt,退休人员的数量 Lt+1,人口增长率为 n,则 Lt=(1+n)Lt+1。t 时期在职人员的平均工资为 Wt,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完全体现在工资的增长率上,且增长率为 g,即工资增长率为 g,则Wt+1=(1+g)Wt。同时我们假设经济处于稳定状态,市场利率为 i。下面分别对基础养老金部分(现收现付制)和

3、个人账户部分(基金制)的代际再分配效应进行分析。 1.基础养老金部分代际再分配效应分析。基础养老金部分实质就是现收现付制,因此可以看成是对现收现付制的代际再分配效应的分析。假设养老保险缴费系数为 p,则 t时期在职人员缴纳的养老保险费为St=pLtWt,t 时期退休人员所得的基础养老金 Bt=St=pLtWt。t 时期的退休人员为第一代退休人员,没有缴纳社会养老保险费,那么对于 t时期退休人员而言,获得的基础养老金是一笔额外的收益。而对 t时期的在职人员来说,当其在 t+1时期退休后,其基础养老金收入Bt+1=St+1=pLt+1Wt+1,则可知,t 时期在职人员从养老保险体系中获得的回报率为

4、:(Bt+1- St)/St=(1+n) (1+g)-1n+g。即是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部分的隐含回报率为人口增长率和劳动增长率之和。当 n+gi时(即经济动态无效) ,现收现付制不仅给第一代退休者提供了一笔额外的退休金收入,而且在职的一代也会从中获得一个高于市场利率的隐含回报率。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养老保险其实质是不存在代际再分配效应的,各代的收益主要来源于相对较高的人口增长率和工资增长率。当n+gWLt) ,且两个不同收入群体的平均工资增长率都为 g,则社会平均工资 W=WLt+(1-)WHt。 1.基础养老金部分代内再分配效应分析。按照目前的规定,个人养老保险缴费的 20%进

5、入社会统筹账户,职工退休后按当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的一定百分比从统筹账户中获得基础养老金。显然,这样的待遇给付方式是收入关联和定额待遇两种方式的结合体。因此我们分别对两种不同的给付方式的代内再分配效应进行分析。 (1)收入关联给付方式代内再分配效应分析。在 t时期,两个不同收入群体的养老保险缴费分别为 SHt=pWHt、SLt=pWLt。在 t+1时期,两个不同收入群体领取养老金的总和为 t+1时期在职人员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又 t+1时期退休人员的人均基础养老金为:Bt+1=p(1+n) (1+g)Wt, (式 1) 。其中 Wt为 t时期的社会平均工资。当

6、缴费与收入关联时,基础养老金的计发与在职时期的工资挂钩,因此我们可以在人均基础养老金的基础上加上一个调整系数,设高收入群体的调整系数为 H,低收入群体的调整系数为 L,且 H 与 L 之比等于两个不同收入群体在职时期工资收入之比,即:=。因此,低收入群体的基础养老金为 LBt+1,高收入群体的基础养老金为 HBt+1。同时两个不同收入群体的基础养老金按照人口加权平均后应该等于同期全体退休人员的人均养老金,即:LLtBt+1+(1+)HLtBt+1/=Lt=Bt+1, (式 2) 。化简得:L+(1+)H=1,由式 1和式 2我们可以推算出两个不同收入群体调整系数的具体表达式为:L=WLt/Wt

7、,H=WHt/Wt。因此我们可以分别算出两个不同收入群体的基础养老金收入为:BLt+1=LSt+1=WLt/Wt=p (1+n)(1+g)Wt=p(1+n) (1+g)WLt, (式 3) 。BHt+1=HSt+1=WH/Wt=p(1+n) (1+g)Wt=p(1+n) (1+g)Wht, (式 4) 。经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得到了两个不同收入群体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和所得基础养老金的具体表达方式,因此便可以引入收益率计算公式来计算两个不同收入群体在养老保险体系中所得的收益率。收益率计算公式为:ri=-1,iL,H, (式 5) 。计算结果如下:rL=-1=-1n+g, (式 6) ;rH=-1=-

8、1n+g, (式 7) 。式 6和式 7说明:在收入关联的给付方式下,两个不同收入群体的收入再分配状况相同。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收入关联的基础养老金给付方式下,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养老金部分不存在代内再分配效应。 (2)待遇确定给付方式代内再分配效应分析。在待遇确定的养老金给付方式下,两个不同收入群体退休后的基础养老金是相同的,即:BLt+1=BHt+1=Bt+1=p(1+n) (1+g)Wt。分别计算两个不同收入群体的收益率,即:rL=-1=, (式 8) ;rH=-1=-1(式 9) 。由于,WLtn+grH。计算结果表明,存在高收入群体向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再分配,并且随收入差

9、距的扩大,再分配效应增强。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待遇确定的基础养老金给付方式下,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部分存在代内再分配效应。 2.个人账户部分代内再分配效应分析。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部分,退休后的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总额为在职时期的缴费积累额和个人账户基金投资收益之和。一个完全精算公平的个人账户模式不能造成两个不同收入群体间的收入转移,不具有任何的代内再分配效应。同时,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是采用的单一费率,并且在对待遇计发是免税的,也没有给予最低收益给付,也就意味着没有采取任何的矫正性政策来补贴低收入群体或者限制高收入群体,即没有采取任何能实现两个不同收入群体的收

10、入再分配的措施。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部分无代内再分配效应。 根据上文的分析可以对我国现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再分配效应做出初步的判断。我国目前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工资增长较快,同时人口增长率也较高。相对于工资增长率和人口增长率而言,市场利率则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同时又由于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渠道有限,基金保值增值的压力比较大,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收益率相对较低。因此,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处于动态无效状态。那么,我们可以认为,目前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不会产生代际再分配效应,其实质是一种养老保险的帕累托改进。根据目前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

11、保险基础养老金待遇的计发办法,退休后基础养老金的计发与在职时平均缴费指数和缴费年限关联,也就是说现行的计发办法是收入关联和待遇确定相结合,那么便可能存在不同群体间的收入转移现象。那么,我们可以认为目前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有一定的代内再分配效应。 参考文献 1封进.中国养老保险体系改革的福利经济学分析J.经济研究.2004(2) 2杨再贵.公共养老金的 OLG模型分析:原理和应用J.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3) 3Diamond.P.A.A Framework for Social Security Analysis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1977(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