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安高新区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摘 要】汽车产业服务化作为我国产业发展趋势之一,是驱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本文从制造业服务化的视角对西安高新区汽车产业现状进行了分析,构建了西安高新区汽车产业链,分析了汽车产业链存在的问题,对高新区汽车产业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西安高新区;汽车产业链;服务化 知识经济背景下, “服务”作为制造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获取新价值的重要源泉,受到各行业的广泛重视。本文从汽车产业链的角度,对西安高新区汽车产业服务化现状进行研究,进而指出西安高新区汽车产业服务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西安高新区汽车产业服务化产业链现状 (一)西安高新区汽车产业链分析
2、 产业链是集供需链、价值链、产品链、技术链和空间链为一体的一种关联关系形态,有利于促进链上企业之间的信息传递、知识转移和价值增值。施振荣先生从产业价值增值和传递的角度,将价值链比作一条“微笑曲线” ,指出在价值链的两端是附加价值最高点,利润空间最大,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依据,得到广泛的重视。党的十八大上,明确指出我国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突出强调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此时,改变产业链结构,扩展产业链上下游环节,促进产业升级,成为企业增加利润、区域经济实力提升的主要手段。 汽车产业链的结构调整就是将汽车产业链扩展到“微笑曲线”的两端,加强汽车技术研发力量,完善汽车售后服务环节,就是走汽车
3、产业服务化的发展道路。汽车产业服务化就是指汽车制造企业由仅仅提供物品或物品与附加服务向“物品服务包”转变。汽车产业服务化对汽车行业的知识创新和服务创新起到直接和主导性的作用,能够改变汽车行业价值创造的来源。汽车产业服务化的主要内容包括汽车产品及技术研究与开发、汽车金融保险业、用车日常服务、维修保养服务、汽车信贷、二手车市场和汽车驾驶培训等。 (二)西安高新区汽车产业服务化产业链构建 西安高新区汽车产业链服务化是指从纵向汽车业务流程的角度,按照精细化和专业化分工的原则,将汽车及相关产品从研发到销售及售后服务进行精细化划分,每个环节作为独立的组织活动,参与到汽车产业之中,具体如上图。 西安高新区汽
4、车产业链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基础产业链,主要包括汽车的关键零部件生产(包括:汽车现代电子产品) 、整车生产(包括:专用车和改装车生产)及产品的销售。另一部分是产业链外部,主要包括产品的研发和售后的服务,是汽车产业服务化的结果,主要包括汽车借贷、汽车保险、汽车修理、汽车配件和二手车交易等。西安高新区汽车产业链如下表所示: 二、西安高新区汽车产业链存在的问题 (一)西安高新区汽车产业链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 西安高新区汽车产业集群已经形成,具备了产业体系完善、特色鲜明、多系列、规模化的特点,但西安高新区汽车产业市场还不成熟,汽车研发及售后服务等衍生产业发展相对之滞后,产业链结构不合理。以有形产品生产
5、企业为主,如龙头企业比亚迪和法士特,规模较大,在产业链上占据较重要的位置。而在研发和汽车服务环节还未出现规模较大、影响较广的企业,尤其在售后服务方面,还主要是以汽车 4S 店为主,今后应加大服务贸易的比重,促进产业链的稳定发展。 (二)对龙头企业的依赖性较强,产业链上各环节未形成协同发展的局面 西安高新区汽车产业链上的两家龙头企业比亚迪和法士特公司,对西安高西区汽车产业集群的集聚和汽车产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对西安高新区乃至陕西省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而区内其他企业还未得到充分的发展。以整车生产为例,以石油工程车、医疗救护车等为优势的专用车生产企业规模还较小,没有起到对周边产业的
6、拉动作用。又如,汽车电子产品,国家级的重点汽车电子研发和测试实验室较少,未能为汽车整车制造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三)链上企业服务化机制僵硬,服务化程度不高 企业在服务化过程中,多采用“内部化”服务和“外部化”服务两种方式。 “内部化”服务是指企业内部提供的服务, “外部化”服务是指企业外部购买的服务。选择“内部化”服务模式还是“外部化”服务模式,受到企业规模、科研水平及市场占有率的限制。西安高新区汽车企业规模较小,整体发展水平不高,服务化模式的选择受到限制。故采用灵活的服务化的机制,对提高服务水平,扩大产业规模,促进企业发展,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松庆,梁碧云.制造业服务化概念和演进阶段的研究综述与展望J.商业时代,2012,35:116-117. 2郑大庆,张赞,于俊府.产业链整合理论探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2):64-68. 3VANDERMERWE S,RADA J.Servitization of business: adding value by adding serviceJ.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1988,6(4):314-320. 4石学刚,齐二石,姜宏.制造业服务化对提升制造型企业创新能力的作用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14(4):295-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