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杨波:一个家具达人的收藏三味元亨利硬木家具公司董事长杨波何时恋上了收藏?恐怕少有关注。 直到 2013 年 6 月,其藏品汇集成贞穆堂明清家具撷真 ,70 多件原汁原味的明清家具珍品照片面世,人们在惊讶于收藏之珍奇的同时,对杨波又有了新的认识。 生猛收藏,明清家具济济一堂 “北魏杨衒之说宝塔五重,金刹高耸 ,一把黄花梨座椅就让我们看见了金刹高耸 。圈椅靠背板镂空塔刹纹,逆光如初生之日,光芒四射。这是一缕智慧之光,当其透过椅背穿越历史向我们走来时,我们知道应该顶礼膜拜。 ”在杨波藏品中,一把黄花梨带托泥透雕塔刹纹圈椅让收藏大家马未都唏嘘不已。 “此椅整体气韵宏敞轩昂,超然尘表。其恢恢游刃,敢以独
2、拔卓越之才广开局面,问鼎新生,此不惟家具业之荣幸,亦特艺术史之辉光。 ”收藏界用惊喜、敬慕的眼光欣赏、评论“金刹高耸” 。 著名作家海岩因杨波而走进黄花梨世界,一款“黄花梨透雕螭龙纹夹头榫翘头案”让他流连忘返。 “此案虽出明人之手,然其壮丽不羁,敢于用料,独备汉唐气象。特不惜化森林为独苗,浇独苗以结新枝,若非八方挑选,百年等待,则无此案。 ”海岩毫不吝惜溢美之词。 清秀动人、端庄雅静的黄花梨灵芝纹玫瑰椅是杨波的钟爱。其兼具玫瑰椅与南官帽椅之特征,长短相形,曲直呼应,呈一波三形之妙。收藏界称之为天才妙手,匠心独运。而杨波则感慨于“斗转星移,千秋易逝,历经百世,仍能存留四椅,共聚一堂” 。 韵味清
3、瘦劲挺、内明外润的“黄花梨独板围子马蹄足罗汉床”可谓稀世珍品, “一帘飞瀑,万斛流泉”的黄花梨硬挤门素身圆角柜让人看到大美无饰,均归自然 种类齐全,款型经典,年代跨度较大,在当代明清家具收藏中意义独具且颇有阵容。人们不禁要问,短短数年,杨波是如何让明清家具济济一堂的? “我的藏品是从拍卖、海外回流、民间收购等多种渠道而来,这些家具历经岁月沧桑而与我相聚,是难得的缘分。 ”在北京通州宋庄元亨利艺术馆,杨波娓娓道来,其言语谦和,毫无收藏界所描述的生猛强悍。或许在他心中,缘分早已超越了一切,包容了一切。 做艺术品,用一生去追求 “元亨利不惜代价收藏明清家具,特别是黄花梨家具,用意何在?”很多场合,杨
4、波都被问到同样的问题。 “一是出于爱好,如果说中国古典家具艺术在明清达到高峰,那么,引领这一高峰的材质便首推黄花梨。二是推动元亨利产品的持续优化。更重要的是为了推动整个古典家具行业的发展!”杨波的口气不容置疑。“一件明清家具动辄上千万,我收藏起来不是将其束之高阁,自我欣赏,而是为行业提供可以研究的范本。通过复制经典,让这些器韵俱佳的精品得以再现,得以艺术化地走向市场,把其内在的文化传达给社会。 ”许多企业因为害怕模仿而不愿意展示精品,而杨波却主动结集成册对外传播,他渴望同行一起来理直气壮地复制、弘扬。 其实,凭借一己之力,杨波已经走过了一段长路。 上世纪 90 年代,当多数人不知黄花梨为何物时
5、,杨波独自行走在海南深山的黎族村寨,挨家挨户寻找。黄花梨老料因独特的美貌被比作“鬼脸” ,在杨波看来,每张鬼脸都阅尽了人世沧桑,见证着潮起潮落,他格外珍惜每一份机缘。 随着进入者的剧增,黄花梨材料日渐稀缺,新料已无以为继,即使老料,抢救出来的也极少。2007 年,杨波推出“黄金换木头”活动,意在呼吁社会珍爱资源,谁知招来众多非议,而他并不在乎,依然我行我素。 同年,上海国际奢侈品展上,元亨利一套家具卖出 1200 万,舆论称中国家具进入了奢侈品行业。让世界看到中国古典家具不俗的身价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杨波当时的确自豪,可是再往前走,他越发觉得不服气了。 “无论是原材料的珍奇性,还是所承载的上
6、千年文化,都是西方所谓奢侈品所没有的。一套家具历经四五百年依然熠熠生辉,奢侈品能比吗?中国古典家具不是奢侈品,而是顶级艺术品!”2010 年起,他开始郑重呼吁。 “有多少黄花梨可以重来?”2011 年,杨波发表目送黄花梨辉煌谢幕 ,深情地呼吁黄花梨的命运不要在其他珍贵材质上重演。 其实,在杨波心中,从不甘于黄花梨谢幕。早在 2004 年,他和朋友就在海南尝试种植黄花梨,带动了当地百姓的种植热情,到今年 4 月,仅东方市就已种植 600 万株。虽然要苦等数百年甚至上千年才能成材,但杨波还是欣慰于“黄花梨的隆重开幕” 。 随着收藏珍品的扩容,在新老经典家具之间,另一种宏大的开启正在进行。 “过去条件那么恶劣,古人尚且可以把家具做得精神舒张,光华四溢,现在条件好了,更该倍加珍惜资源,要做就做成艺术品!”杨波执着地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