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50年代建筑发展之融汇中西.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849878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50年代建筑发展之融汇中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国50年代建筑发展之融汇中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国50年代建筑发展之融汇中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国50年代建筑发展之融汇中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国50年代建筑发展之融汇中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 50 年代建筑发展之融汇中西【摘要】 中国的建筑史随着历史的发展已有 5 千年之久,其中的每一个时期伴随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改变,在建筑的风格上也都有所反映。这一部建筑史分古代和近代史。而近代史中再做细分还分为不同的阶段。文章想就建国后的一段特殊时期在建筑上所表现的一些特定的风格结合四川大学行政楼(原成都工学院第一教学大楼)为考查对象做如下粗浅分析。 【关键词】 中国当代建筑 五十年代 中西风格 中图分类号: G2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中国当代建筑的艺术发展史大致可以从建国 1949 年开始至今,这期间国内的建筑风格可以分四个阶段来概括,第一个阶段的创作风格主要表现在现代主义

2、在中国的短暂发展。时间上为 1949 到 1952 年,由于刚刚建国,中国处在一个百废待兴的时间段,国家迫切的想恢复经济,同时也需要建一批新建筑,并且建筑风格没有遭到过多的干预。所以这个时期的建筑很明显的附和了欧洲的现代主义,我们暂且可以称之为现代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第二个阶段的创作风格正如梁思成先生所提出的“社会主义内容、民族形式”来概括最合适不过,时间上为 1953 到 1962年,这个阶段是掀起了建筑师极高创作热情的一个阶段,确切的表述就是复古主义。形成这一风格的原因有两个,第一是为了响应苏联的政治口号,第二是因为中国是一个刚刚成立的国家,政府为了显示自己的国家实力用建筑来衬托。有人说过一

3、部政治史就是一部建筑史,而这种表现自己国家实力的符号必然指向了传统风格。第三个阶段是以政治口号为建设背景的一个时期,出现了建筑为政治服务的泛滥时期。时间上可以划分到 1963 年到 1976 年文革的结束。这期间最典型的事件就是文化大革命的发生,建筑艺术的创作被引向了一条政治化的路线。第四个阶段称之为建筑创作多元化时期,建筑创作在中国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从 80 年代至今,由于迎来了改革开放,中国以新的姿态走上了一条高速发展的道路,作为一个好似新出生的婴儿一样的建筑行业迫切的想吸收各种营养,急切的想长大成人。他的开放与包容使他呈现出各种姿态,并且也取得了很多不错的成绩。此时此刻,中国建筑行业

4、继续接纳着、包容着、成长着。 “穿西装、戴瓜皮”这句话的来历要从第二个阶段复古主义谈起。穿西装?顾名思义指的是西方的,西式的,而瓜皮帽当然也就说得是中国的,本土的。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发展不断的受到了西方殖民主义的西化侵染,文化、科技、思想等。而对于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的古国来说,这种西化有时候又是一种难以启齿的痛处。这种痛楚积压到一定时期的时候难免会有反抗。表现在建筑艺术创作上面的时候,总会对应着复古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出现。50 年代的复古主义其实已经是第二次的反击,早在 20 世纪 30 年代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以倡导“中国固有之形式的建筑风格的传统复兴。 1949 年以后新中国的成立,民族自豪感

5、又一次的高涨,伴随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思想基础,建筑师们再一次的拿起传统的“武器“来捍卫自己。这其中有很多典型的建筑实例,例如:北京体育馆(19531955)长春的地质宫(1954) 、湖南大学图书馆(1955)重庆人民大礼堂(19511954)等等。而由四川省建筑工程局总设计师设计的四川大学行政楼(原成都工学院第一教学楼、(1954))也是属于这一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这类建筑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设有平面轴线、布局左右对称,立面三段式划分。 (台基、墙身、檐部) ,装饰和细节采用传统复古主义,大屋顶一定是凸显中国风的必要元素。而且它也正是与西方建筑划开距离的典型元素。屋顶被硬加上了传统木

6、构屋顶的处理手法,由于当时的建筑体量比古代大的多,屋顶也就被等比放大, “大屋顶”这个形象的比喻也出自于此,后人把这段建筑的历史也以“大屋顶”简而概之。由于这些建筑基本是本着一切以形式“民族主义”为出发点的设计思路,所以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功能性和经济性的缺失。 下文将以四川大学行政楼为例做一下简单的分析,行政楼原为成都工学院第一教学楼,总设计师为古平南先生。1954 年由四川省工程建设总局在民族的形式和社会主义内容的感召下建成。这是一幢仿清式古典建筑,楼的主体是西式的,而装饰为中式的,对称的布局,中轴线,标准的三段式立面,大屋顶,以及传统的拱券、勾阑、脊、吻,配之以钢筋水泥的浇注雕刻而

7、成。彩色绚丽的梁枋彩画、传统的卷云纹、回纹装饰雕刻。使他成为了毫无疑问的穿西装戴瓜皮建筑。 从平面上看行政楼的平面布局为山字型,立面上首先可以看到 3 个中式屋顶盖在楼身上,其中楼的主体为歇山重檐屋顶,两边附体楼的屋顶为单檐歇山顶。屋顶的正脊、垂脊、戗脊分别雕刻了正吻、戗兽、吻兽。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些图案已经不是再具象到龙或者兽的形象,只不过取传统的外形雕刻简化的图案。也许这也是为了响应当时的经济原则。同时也是一种创新的做法,下图为两个对比图片。 图中可以很清楚的看出设计师在吸取了传统的精华后一个创新设计。只是取表面神似而细部雕刻简化。 整个建筑纵横 3 段式分割,红色和砖灰色组成了它的基本

8、色调,红色用在底座,灰色砖墙为楼体,西式混凝土线脚屋顶再盖以中式大屋顶,立面处理干净整洁,开窗富有韵律,使得建筑给人一种淡雅朴素的感觉。屋顶下面的大额枋和小额枋都施以彩绘,这也是这幢建筑唯一有彩绘的地方,但是纹样比较简单,基本为几何图形,少了传统中的龙和凤等吉祥图案。 设计师在楼前中间做了 6 根类似牌坊一样的装饰柱子,同时配以简单矩形柱础,使得建筑看上去多了一分大气、雄伟。如下图 图 8 传统牌坊 图 9 行政楼主楼立面 走上台阶是行政楼的第二层,而在中国传统的建筑中,台阶衔接高台然后走上台阶之后是建筑的第一层,这里还可以看出一些传统建筑的痕迹,我们暂可以把红色墙面的基台当成是没有空间的中国

9、传统建筑下的高台。这样大屋顶、高台、墙身的组合又使得传统味道多了一分。 图 10 故宫中的台基 图 11 行政楼台基 结语: 以上就是此次对四川大学行政楼实地考察后得出的一些结论,由于自身的理论水平有限,再加上关于行政楼资料查找途径的困难,所以很难完全理解到这幢建筑的精髓,或者说是设计师真正的创作意图,所写只是作者一家之言,文章中所涉及的一些差错,还请读者给予指正。 【参考文献】 【1】梁思成梁思成 谈建筑.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6 【2】王其钧中国建筑图解词典.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杨锡缪:北京体育馆设计介绍建筑学报.1955 【4】谭威建国十年建筑思潮研究 【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湖南 【5】邹德依.两次引进外国建筑理论的教训从“民族形式”到“后现代建筑”. 建筑学报,1989 【6】邹德侬主编中国现代建筑史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耿 新(1983 ) ,男,汉族,河南安阳人,西南民族大学城市规划与建筑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成都,6100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