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美警花蒋敏:只想平淡生活“把五年前那一刻收藏起来” “最美警花”蒋敏最近比较烦。 现在,这名“全国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正没日没夜地连轴转。除了上班,其余时间全贡献给了儿子。蒋敏的儿子郑景快 11 个月大了,正需要悉心照顾。 “忙、累。 ”这是蒋敏见到记者说的第一句话。 “我就像陀螺一样,天天围着儿子转。郑景半夜常醒,她和丈夫就得陪他玩。 有了儿子之后,蒋敏“深居简出” ,竟引起昔日朋友“抗议” 。从前,蒋敏闲时会和朋友逛街,聚会,有烦恼相互吐露。前不久,朋友向她抱怨:“你现在已经消失啦。 ”蒋敏想了想说:“我至少 3 年后,再浮出水面吧。 ” 蒋敏讲述更多的,是儿子带来的快乐。她觉得这种快
2、乐,在儿子成长的不同阶段都不一样。 “比如现在,你一听他牙牙学语,无意识地发出baba,mama,就觉得再累再苦也值得。 ” 汶川地震 5 年来,蒋敏不光生活发生了改变。2009 年,为解决两地分居,蒋敏从彭州调到成都,担任成都市公安局反恐大队政治协理员。反恐支队同事江维春说,这支队伍成立不久,有这么一个“英雄式”人物,很鼓舞士气。 在同事看来,蒋敏的工作内容涉及工、青、妇、团,还有表彰奖励、人事调动、工作福利等,稍不注意就容易出错。 就拿排值班表来说, “大家都觉得很简单,排一下就行。其实并不容易。 ”蒋敏举例说,比如有人事变动,或者一个同事要去学习,你都得通盘考虑。 “要是把哪个同事多排了
3、,人家肯定有意见。要是少排了,人家自然不会说。 ” 五年来,地震前后的很多事,蒋敏的记忆已不那么深刻。但地震中结下的情谊,她还记得。 到今天,蒋敏只要有空,还不时打电话到彭州何述英家聊天,或者过节到何家送点东西。何述英丈夫在地震中遇难。她四处打工维持生活,抚养儿子浩浩。 2008 年 10 月,蒋敏第一次见到何述英。她觉得,何述英最需要的是倾诉。蒋敏于是变身为倾听者,让何述英将所有的委屈一下倒了出来 面对记者,蒋敏不愿谈及个中细节。只强调, “那不叫帮助,是两颗心灵相互的慰藉” 。 五年前 5 月 12 日中午,蒋敏给母亲打了问候电话,在电话里告诉当时才两岁的女儿,她已经联系好彭州的幼儿园,过
4、几天就把她从北川接来 地震的阴影,至今仍投射在这个 80 后女孩身上。初到成都那一年春节,正在厨房切鱼的蒋敏忽然想起,妈妈在世时最拿手的菜就是水煮鱼,她哭了;如今,她知道芦山地震的很多消息,但不愿驻足在电视机前。“很多灾难,都会出现相同内容,相同细节。我不想去碰,想起来就痛。” 尽管有同事认为,五年后的蒋敏,比从前更开朗、眼睛更有神了。但她告诉本刊记者:那一刻,是我人生中特别重要的一件事。我是把它收藏起来了,只是在心里,永远都记得。 先进要“看得见、摸得着” 2008 年 5 月,蒋敏痛失 10 名亲人仍坚持在救灾一线的事迹传开。此后,她陆续获得了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模、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十大
5、女杰、全国道德模范等荣誉。2012 年,她还作为正式代表,参加了省第十次党代会和十八大。 成名之初,蒋敏很不适应,不愿面对媒体,也不愿公开演讲。后来,她接到许多陌生人打来的安慰电话。一次在西安作报告,走在大街上,一个老大妈忽然抱住了她,流着泪说, “孩子,你受苦了!”渐渐地,她不再对媒体完全排斥。 后来,蒋敏受邀参与了一些活动。看奥运会,是她现在印象较深的一次。 “感觉我们国家真的富强了。每一个流程怎么走,从哪个口进,从哪个口出,井然有序。只有在现场才有这么深的体会。当时他们说主席台有 2000 人,我居然是两千分之一。 ” 2012 年 11 月,蒋敏出席了十八大。得知当选十八大代表时,蒋敏
6、既兴奋,又紧张。她利用产假跑社区、派出所,调研如何融洽警民关系,了解到基层民警工作量大,希望付出与回报成正比;还特意向十七大代表汤敏请教开会的流程和细节。 “当时压力很大,去的又是领导,怕自己调研不好,说不好。 ”蒋敏解释。 开会期间,蒋敏每天 6 时起床,忙到晚上 10 点过,虽然做了充分准备,她还是对其他人的表现感到“吃惊” 。由于团里一两个人就代表一个行业,大家都做了深入调研,准备的材料厚厚一摞。 “每次我看到他们拿过来,哇,这么多。 ”蒋敏比划着。 那次开会,攀枝花的社区干部丁爱谱让她佩服。 “丁奶奶年龄最大,审议中最敬业,不仅正式发言,小组讨论、下来交流也在为基层群众说话。 ” 生活
7、中,蒋敏被吴斌、张丽莉等“平民英雄”感动着,而与她一同携子出席十八大,曾为陌生人捐肝的罗玮,亦受她推崇。 “她告诉我她当年才 19 岁,也不是缺钱,想拿肝去卖。就是觉得对方可怜,想为别人做点什么。 ”蒋敏当时就想,先进不一定要高高在上,身边这种小小的感动,看得见摸得着的人,更值得珍惜。 回顾成为先进后的经历,蒋敏也觉得有点心累:“救灾时,没想以后会怎样。但事迹传出后,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有些事也没法回应。”同事多次听她说,想回归平淡的生活。 在很多人的观念中,有了荣誉就意味着责任。作为先进的蒋敏,责任更显重大。对此,她感受复杂。 “你说我有多大力量?我也没多大力量。就像我只有背 100 斤的气力,不能让我背 200 斤。我没能力改变一些东西,只能把该做的做好。 ” 蒋敏顿了一顿,又说, “当然,我的言行举止,工作态度不能放松,要对得起这份荣誉。就像我接受你的采访。如果我不是先进,你不会采访我,我也可以拒绝采访。 ” “这是负担吗?”记者问。 “这还是应该做的,毕竟我得到了这么多万事万物都是矛盾的。”说这话时,蒋敏的语气依然轻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