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的价值观意蕴与建构.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850396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诚信”的价值观意蕴与建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诚信”的价值观意蕴与建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诚信”的价值观意蕴与建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诚信”的价值观意蕴与建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诚信”的价值观意蕴与建构.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诚信”的价值观意蕴与建构摘 要 诚信是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诚信缺失不仅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严重影响和谐社会的进程。本文针对社会上信任缺失的状况,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观出发,探讨了当代诚信建设的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从价值导向、法制建设和监督机制等方面论述了加强诚信建设的路径。 关键词 诚信 价值观 社会文明 作者简介:张新颜,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07-273-02 诚信作为一个道德范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道德基础。人无诚信不立,家无诚信不宁,国无诚信不兴。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和中国经济的飞

2、速发展,一方面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另一方面,一些人受利益的驱动,逐渐以个人主义为做事准则,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逐渐降低,不利于社会的稳定,更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的进程。因此,重视诚信建设,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维护和谐的社会环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 一、中国传统化中“诚信”的价值观意蕴 在中国古代, “诚”和“信”是两个意思相近的词,常常用来互相解释。但仔细探究二词的意思,二者之间又有所区别。 “诚”即诚实诚恳,主要指主体真诚的内在道德品质;“信”即信用信任,主要指主体“内诚”的外化。 “诚”更多地指“内诚于心” , “信”则侧重于“外信于人” 。“诚”与“信”一

3、组合,就形成了一个内外兼备,具有丰富内涵的词汇,其基本含义是指诚实无欺,讲求信用。千百年来,诚信被中华民族视为自身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形成具有丰富内涵的诚信观。 (一)儒学文化中的“诚信观” 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主流价值观念,儒家文化把诚信作为人的立身处世之本。儒学中一个重要的价值范畴就是信,与仁、义、礼、智并称为“五常” 。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意思是认为人如果不讲信用,那么在社会上就没有立足之地,什么事也做不成。孔子还将“信”作为其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与“文、行、忠”一同教授。孟子提出了“五伦”说,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他把“朋友有信”纳

4、入处理五种基本社会关系的原则,认为“信”是朋友之间交往的基本道德准则。 儒家的诚信思想无论在提高个人道德素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还是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 譬如“宁波帮”就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宁波儒商文化。受儒家义利观的影响, “宁波帮”主张“以德立业”,不谋取不义之财,不失承诺之信,主张“真君子义内求财” 。义利不可兼顾时,就要舍利取义。历史上宁波有“信用码头”之美誉。 “宁波帮”秉承的“诚信为本、义中求利”成为立足世界的金字招牌。诚实守信是“宁波帮”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道家文化中的“诚信观” 道家的诚信观侧重于“真” 、 “信”等方面,以

5、个人内心的诚信获得他人的尊重,诚实守信才能相互信任。崇尚淳朴、淡泊宁静的生活状态,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 老子提出:“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 “夫轻诺者必寡信” (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意思是真实可信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真实,随随便便许诺的人,不可信。即人要诚实,讲诚信,说实话,不要过分修饰,要把诚信作为人生行为的重要准则。诚实是信任的基础,只有诚实待人,才能信守诺言。只有信守诺言人与人之间才能相互信任。道家主张“道法自然” 、 “无为而无不为” ,意思是“道”是世间万物最高法则,人们要在“道”的指导下按照自然规律发展,保持人类原有的淳朴的自然天性,摒弃世俗功利,宁静致远,讲诚信,

6、以诚待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庄子身为老子思想的继承者,继承和发展了道家思想。庄子提倡的诚信,是发自内心、顺其自然的,不欺骗不掩饰。 庄子?渔父云:“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 意思是要以真诚待人,表里如一,不可虚伪,不能做作,要有真情实感,发自内心,这样才能打动人。庄子强调敬中诚己,放弃得失,只有内心有诚信,品行不端的行为就不会发生,品行端正必然会提升个人诚信度,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以上儒家、道家思想中的诚信观念在当今社会仍有可贵的现实意义。二、 “诚信”建设的当代价值 “诚信”建设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诚信建设是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必然

7、要求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伦理道德的重要内容。千百年来,人们讲求诚信,推崇诚信, “诚实守信、一诺千金” 、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 “人无信则不立,业无信则不兴”等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深深刻在每个华夏子孙的心中。王阳明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 在当代,推进诚信建设时更应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构建当代诚信体系,建立诚信档案,建设诚信社会。 (二)诚信建设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一部分,起到引领人们的思想行为、社会的精神风尚和发展方向的作用。在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8、意见中,将 24 字核心价值观分成 3 个层面,诚信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之一。推进诚信建设,有助于使诚信作为一种正确的价值观而深入人心,使人们自觉地将诚信作为一种价值导向,来指导自身的社会实践。 (三)诚信建设是促进市场经济有序化的必然要求 诚信是经营的道德基础,市场经济也是信用经济。受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公开性等一般特征的影响,市场主体为谋求企业利益的最大化,无视市场经济中的诚实信用原则,商家除了缺斤少两、以次充好蒙骗消费者外,食品安全问题越演越烈,问题食品涉及面越来越广,从油蔬菜豆制品,到烟酒糖茶,再到零食奶制品等,食品安全问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唯有用信任来

9、生产和经营,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才能达到和谐状态,市场经济才能有秩序地健康发展。如果没有诚信,一味的追求利益最大化,将导致贩假卖假、尔虞我诈等无序现象层出不穷,市场秩序严重混乱,导致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尖锐化。因此,优化市场环境,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必须坚持诚信建设。 (四)诚信建设是构建和谐、幸福社会的必然要求 如今经济快速发展,物质生活极大提高,但人们的满足感和幸福感却逐渐减低。社会上的不信任问题凸显,产生了强烈的社会负面效应。当陌生人伸出援助之手时还要再三思量要不要接受,或者相反地认为是幸灾乐祸。人与人之间随时保持着警惕的状态,竖起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旗帜,

10、“老人倒地扶不扶” 、 “没有回报的好事做不做”等道德困境时常发生,并且“社会情绪反向”现象已严重威胁着和谐社会的构建。究其原因,一个重要的方面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远了,不信任度加强了,诚信缺失越来越严重了。政府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同时,应加强诚信建设,以诚信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以诚信来消除“社会情绪”反向现象,以诚信来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这样才能构建一个人与人之间友善、和谐的幸福社会。 三、 “诚信”建构的路径选择 加强诚信建设,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笔者认为应当努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强化“诚信”的价值导向 价值观是人们对身边人

11、和事物的评价标准,与世界观和人生观是一致的。不同的价值主体,对同一事物的评价也常常会产生差异。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能够指导人们做出正确的评价,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错误的价值观对社会的发展起到阻碍作用。在经济大发展的浪潮中,一些人在物欲横流中迷失自我。在市场经济中,一些人违背市场经济原则,假冒伪劣,缺斤少两,人们谈“食”色变、谈“药”色变;在社会上,一些人造假成瘾,老人倒地无人搀扶,人们形同陌路,社会关系冷漠;在一些政府部门中,出现许多以权谋私,权力滥用,暗箱操作,贪污腐败等现象。这说明,在社会转型期内,诚信的缺失已经渗透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因此,要积极倡导和培育

12、以诚信为基础的核心价值观,加强诚信建设。一方面,在倡导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下,要强化诚信的导向作用,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建立正确的诚信价值观。另一方面,强化个人、企业、政府等价值主体的作用,诚信,是个人的基本素质,是企业经营的灵魂,更是政府执政的信念。通过突出价值主体的作用,来共同构建和谐的社会诚信氛围。 (二)为“诚信”立法,加强“诚信”的法制建设 诚信不仅是道德问题,更是法律问题。加强诚信的法制保障是建立诚信体系的基础。要从根本上在全社会建立诚信体系,既要加强对诚信的积极引导和大力宣传,也必须有法律保障。以法律约束来促进道德自律,防范和惩处失信行为。首先,在立法方面,立法机关要坚持公

13、正的立场,保证立法诚信,严格按照立法标准制定法律。在法律内容的制定上既要合乎法的精神,又要具有合理的道德基础,根据实际,不断地对法律加以补充和完善。其次,保证法律运用过程中的诚信。执法部门在运用法律时务必将法律的公正性放在首要位置,以身试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再次,以法律形式建立个人诚信档案,把个人诚信情况备案,让公民意识到诚信问题不仅仅是依据道德评判标准来判定,而且更是一种法律行为,从而起到约束的作用。 (三)建构“诚信”的监督机制 关于新闻媒体的地位与作用,美国的联邦最大法官皮特?斯图尔特从法学角度提出了“第四项权利理论” ,认为保护新闻自由的目的就是

14、保障一个有组织、完整、独立、自主的新闻媒体,以监督与防止权利滥用,发挥其制度性功能。在信息化的今天,网络作为一种新媒体,因其即时性、广泛性、内容海量性等特点,成为人们了解新闻、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网络的迅速发展,对社会舆论监督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从“地沟油”等食品问题的揭露,到部分官员腐败行为的揭露,再到最美女教师等一系列“最美”的宣传,网络的监督作用可谓深入人心。因此建构诚信的监督机制,除了设立监督部门和上访机构等传统的监督机制外,要重点建构新闻媒体的监督机制,特别是网络、手机等新媒介的监督作用。首先,加强网络公开度,曝光个人、企业和政府的失信行为,让公众有足够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其次,

15、保障曝光人的人身安全,提高公众揭露事实的安全感,让公众“敢说话” 、 “说实话” 。最后,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存在着虚假信息、侮辱攻击别人、传播色情暴力等不良现象。因此不断完善网络管理,规范网络行为。加强执法力度,提高网络的诚信度,从而更好的发挥网络的监督作用。针对目前互联网行业发展及诚信状况的迫切需要,为了充分调动业内各企业的力量,更好地推进行业诚信建设,带动互联网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中国互联网协会联合百度、腾讯、新浪、搜狐、网易五家业内最有影响的互联网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诚信推进联盟” ,以“建立和完善网络诚信长效机制,推动和建设网络诚信体系,督促和引导互联网企业诚信

16、经营,营造和维护安全可信、规范和谐、文明健康的互联网环境”为宗旨,积极开展各项有利于行业诚信建设和推广的活动。另外,政府要加强其门户网站的管理,增加行政办公透明度,接受群众的监督,取信于民才能为民所拥。 总之,诚信是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基础,而诚信不是自然产生的,诚信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要充分认识诚信建设的重要性,加强诚信建设,踏实做好诚信建设工程,以诚信促和谐,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 注释: 刘书正.儒家诚信思想及其当代价值.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6(5).132. 刘超.道家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发.综合管理.2008(11).169. 王阳明全集?与杨仕德薛尚谦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188. 参考文献: 1苗梅玲.浅析儒家诚信思想及其当代价值.中州大学学报.2007(3). 2徐嘉.诚信建设与价值导向.道德与文明.2003(6). 3韩丽君、李武生.社会诚信问题研究述略.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 4宋玲、吴继霞.诚信的心理机制探析.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9(1). 5李霰菲.中国近代商帮诚信思想及借鉴意义.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5(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