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互联网+”:引爆新工业革命中国的“互联网+工业” ,从提出战略到落地实施;从平台构建、总结经验,再回到实践层面,将经历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 “中国制造 2025是一个发展的、动态的概念,是一个理解未来信息技术与工业融合发展的多棱镜。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长邬贺铨对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说。 2015 年 10 月 15 至 16 日,来自全球的企业精英与学界专家汇聚青岛,共同探讨了互联网如何改造工业,中国制造 2025 如何实现、互联网工业变革之路何去何从等问题。 第四次工业革命:将开启集散制造模式 众所周知,当前我国经济下行,而工业经济下行的压力有加大趋势。据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5
2、年 1 到 8 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幅6.3%,其中 8 月份是 6.1%。 “十二五以来同期最低的,亏损企业的面在扩大,现在全国 20%的企业亏损。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预计,尚未公布的 9 月份数据更加不乐观,可能会更低。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9 月份刚公布,连续 43 个月负增长,而且负 5.9%,负的越来越多,需求明显不足,进出口前三个季度下降了7.7%。据李毅中回忆,这在过去是没有过的,企业效率下滑如此迅速,生产经营状况困难,1 到 8 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只增长 1.3%,利润下降了 1.9%。 但在工业经济
3、整体每况日下时,令人稍感安慰的是新力崛起。所谓新力指的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近几年迅速发展已经显示出巨大的活力和动力。 从去年到现在,高科技产业增加值的增速,始终比工业增加值的增速高 5 个百分点,像电动汽车、工业机器人这些高端产品的质量产量明显增加,甚至成几倍的增加。 在工业企业利润总趋势下滑的情况下,高新技术制造业利润增幅是14.6%。投资方面,仅有的 18.7%的工业投资中,仅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就占了 13.3%。 但李毅中明确指出,在制造业里,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只有不到 12%,这意味着:新兴产业在加快发展,但它增加的那一块还补不上传统产业减弱掉下来的那一块,所以新兴产业还
4、要再加快发展。 “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是我国经济行稳致远的发动机,既要发展新产业,新技术,把它做大做强,也要致力于传统产业的重构再造,给它增加动力,把它做优做强,所以我认为这两者必须同时发力,不能偏废,不能失衡。 ”李毅中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卢秉恒将这场新旧更迭的变革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 。 “信息时代以机器代替人的智力,再一次回归到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满足消费群体的个性化需求,进而形成了一个集散制造的模式。 ”卢秉恒认为,这是这场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变革最明显的特征。 中国版的“工业 4.0”规划中国制造 2025 ,已经由国务院于2015 年 5 月 8 日正式公
5、布。 在李毅中看来,互联网+制造业具体可包含四个方面内容:一个是数字化的智能制造;一个是大规模的个性化定制;一个是网络化的协同制造;第四是社会化的服务性制造。 这四个方面又尤以智能制造为核心。总而言之,互联网+制造业不但是指制造业,它会同时释放和引发出更多的投资机会、发展机遇和改革措施,带动辐射到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的多个领域。 个性、透明的互联工厂:以海尔智能制造探索为例 智能制造是中国互联网+制造业的核心,也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点。以海尔在智能制造上的探索为例,在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 CEO 张瑞敏的眼中,海尔智能制造是以用户全流程最佳体验为核心目的,将工厂完全向用户“透明” ,这也充分展示
6、海尔对智能制造的高度自信。 参观海尔的智能制造工厂可见,借助安装在工厂里的摄像头,把互联工厂开放给用户,用户可以通过移动设备看到四个海尔整机互联工厂的每条生产线的生产画面。而接下来用户需求会连接到互联工厂,让产品从研发、设计、生产实现全流程对用户透明、可视。 同时,用户可通过手机实时掌握互联工厂的生产进度。让用户从产品购买者变身了“产品设计者与生产监督者” ,真正做到了定制全流程的透明化和可视化,让工厂与用户零距离。 其实早在 2000 年初,张瑞敏就为海尔的互联网转型制定了路线和方向。实质即为将产品和工厂都变成智能化,也就是说在产品这方面要变成一个智慧生活的整体解决方案,在工厂这方面要转型为
7、互联工厂。 “在智慧生活这方面,原来由单一生产硬件产品到提供整个智慧生活的场景解决方案。在互联工厂这方面,从大规模制造向大规模定制方面转型。 ”张瑞敏如是作细化。 为此,海尔针对用户提出“智慧家庭”概念,并率先推出全球首个U+智慧生活开放平台,搭建智慧生活七大生态圈,包括空气、洗护、用水、美食、安全、健康和娱乐,凭借建立开放生态圈,吸引全球颠覆引领资源,真正开始了实现从硬件生产到软件和服务的个性化定制转变的探索。 海尔的智慧烤箱正是这一探索的落地实践。在传统的家庭烘焙中,硬件、食谱和食材这三者是割裂的。而海尔的智慧烤箱将把它变成一个和用户交互的生态圈。 海尔作出的市场分析表明,现在用户关注的不
8、再是单纯一个烤箱,而是一个烤箱它烘焙的解决方案。 由此海尔希望通过它关注这个解决方案来倒逼产品的不断迭代,在这个过程当中所有各方,食材供应商,培训方都进入系统里面实现和用户交互,最终形成完整的生态圈帮助用户实现智慧生活。 “通过无缝化,透明化,可视化,通过和用户交互,包括众创定制,下单、生产、交付全流程的可视,这个可视还不是完全的用户使用过程的结束,而刚刚是一个开始,通过用户使用体验再回头和用户实现交互,形成闭环迭代。 ”海尔家电产业集团副总裁陈录城认为,海尔的互联网转型和传统制造业最大的不同在于,当用户下单,一台家电卖出去的时候,海尔对用户的交互服务才刚刚开始。 让陈录城最为津津乐道的是沈阳
9、冰箱工厂。这是由海尔构建的,全球家电业第一个互联工厂。高精度和高效率提升明显,而且实现了全流程各个节点的可视。 在用户价值方面,传统的工厂一条线顶多生产 20 种型号,沈阳冰箱一条线上可以生产 500 多种型号,柔性较高,订单交付周期能从传统的20 多天缩短至 7 天,陈录城自称这一时间仍有压缩空间。目前整个集团在全球的 59 个工厂初步建成的样板有 7 个,其中有 5 个整机工厂,2 个模块工厂。 智能制造离不开对大数据的整合与应用。据陈录城介绍,海尔家电把所有用户的数据、产品的数据以及供应链的数据,包括供应商这些所有的数据把它互联起来,然后进行数据模型的建设,探索的方向就是自学习,自优化,
10、自控制,自判断这个方向发展。 “这个生态圈是基于用户零距离前提下搭建起来的,大家可以看外圈就是用户全流程参与,它是一个并联的生态圈,内圈是一个用户交互圈,从交互、设计、购买、使用、体验和迭代。 ”陈录城演讲的 PPT 上画了两个圈,这两个圈叠加起来我们形成了一个优关方增值的生态系统。 在这个生态系统里面,海尔的创客、一流的资源,包括设计资源、模块商,设备商,物流资源和服务资源都加入进去,在这个平台上创造出共同的用户价值,然后共同分享这个价值。 陈录城也承认,海尔探索是不断试错的过程,尤其是在用户的定制和互联可视这方面,还要通过整合全球一流的资源,在海尔开放平台上不断探索。 张瑞敏总结近年来海尔
11、集团从转型探索发展中获得了一些成功和失败的经验,认为最重要的探索就是,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将黄金圈法则作为了转型思想依据和思维模式 2012 年,张瑞敏启动了海尔的“网络化”发展战略;2013 年,海尔提出“企业无领导,管理无边界,供应链无尺度”的“三无战略” ;如今,“三化”取代了“三无” ,即: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用户人性化。 企业平台化就是颠覆传统企业科层制,用户的个性化则颠覆了产销分离制,在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的同时,企业的动力,也就是员工就变成创客,颠覆了雇佣制。到最后企业只有三种人,平台主,小微主,创客。 未来变革之势:推进国际交流合作 在中国制造 2025 正式发布前,今年 3
12、月,中证公司专门开了一个指数叫“工业 4.0 指数” ,把市场上和 4.0 这个概念相关的股票集合在一起,这个指数近段时间涨势颇猛,跑赢了大盘。有股评分析师说,主要是因为默克尔要来了,有望实现她的再次访华,市场对于中国和德国之间的工业 4.0 合作不乏也产生了些兴趣和联想。 中国经济信息记者梳理发现,实际上在去年李克强总理访问德国的时候,就跟德国总理默克尔共同探讨了中德在工业 4.0 方面的合作。据邬贺铨透露,中国的互联网+工业计划的提出,也受到德国工业 4.0 的影响。 据悉,中国工程院负责在研究咨询项目中国制造的时候,曾经也有中国工程院访问团到德国西门子公司学习德国工业 4.0,应该说在中
13、国制造 2025 路线图制定过程中是参考了德国工业 4.0 的。 但邬贺铨指出,两国工业发展首先是起点不同,德国已经完成了工业化,中国还处在工业化过程之中,还有不少企业处于 2.0、3.0 阶段。其次,覆盖范围也有所不同,在中国,虽然消费型互联网发展的不错,但整个商业体系还不够完备,未来还有巨大发展空间,互联网+并不限于产业。中国也将需要继续向德国、美国及其他国家学习,在“互联网+”的过程中仍应推进多方合作。 然而,工业 4.0 在德国是如何实现的呢?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院士赫尔茨克分享了这一过程,总结出一些经验。 当 2006 年德国总理默克尔提出来工业 4.0 概念的时候,她召集了一个由科
14、学家组成的委员会来决定这个战略的可行性。随后逐渐形成了包括业界领导者、学者、科研者共同组成的专业小组去调查了解它的可行性。 之后这个小组开展了一系列的产业集群性研究,在这过程当中找到一些可行性的应用,如何不断地去持续提高科技的使用,使得能够在经济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包括像能源、天气、交通运输、电信、社区,在这些方面当然里面有很多互联网的服务,形成了诸多产业集群化的应用,并且不断发展。 “与此同时,我们也有一些国家级这样的平台,在工业 4.0 平台基础之上还包括一些智能服务方面,它们都是由两个部长领衔,在研究部部长和经济部部长领衔之下,当然还有工作组,包括一些来自于产业界,还有产学研整个结合的群体。 ”赫尔茨克通过具体介绍人员分配,强调了在实现工业 4.0 过程中,德国政府对于组织联合业界与学界发挥的重要作用。 在最后的四年里,德国投入近七个亿的欧元到工业 4.0 中,只是为了不断地去形成这些概念,并且建立了一些项目。 不难推测,中国的互联网+工业,从提出战略到实施形成平台,再去总结经验,最后带入到实践,也将经历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