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教育技术的 AECT 94定义(名词解释) 02教育技术发展的几个阶段(填空) 03经验之塔理论(简答) 04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名词解释) 05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名词解释) 06几个有代表性的教学理论(填空) 07拉斯韦尔的五 W 模式(名词解释) 08教育传播效果的优化原理(填空) 09系统方法(简答) 10教学媒体的分类(填空) 11视听教学媒体(填空) 12麦克卢汉的媒体观(简答) 13 多媒体课件的定义及制作软件(选择) 14 多媒体课件的开发流程(简答) 15 多媒体素材 的分类(选择) 16 多功能教室(名词解释) 17 微格教学(名词解释) 18 微格教学的实施步骤(简答
2、) 19 教学设计(名词解释) 20 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设计) 21 前端分析(填空) 22 (新课程标准中)学习目标的类型(填空、设计) 23 计算机辅助教育(简答) 24 CAI CMI(简答) 1、教育技术的 AECT 94定义(名词解释) AECT1994 年的定义: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2、教育 技术发展的几个阶段(填空) 我国:视觉技术阶段, 计算机辅助教育阶段 网络教育阶段 3、经验之塔理论(简答) 美国视听教育家戴尔 1946 年写了一本书视听教学法,其中提出了“经验之塔”的理论,对经验是怎样得来的,认为经
3、验有的是直接方式、有的是间接方式得来的。各种经验,大致可根据他的抽象程度,分为三大类(抽象、观察和做的经验)、十个层次。 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概述 (三大类十个层次 ),由顶层至下分别是: 抽象的经验:言语符号、视觉符号 观察的经验:广播 录音 静态图像( 照片 幻灯)、电影 电视、参观展览、野外旅行、观摩示范 做的经验:参与演戏、设计的经验、有目的的直接的经验 基本观点: 1) “塔”中最底层的经验,是最直接最具体的经验,越往上升,则越趋向于抽象。 2) 教育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 3) 教育不能只满足于获得一些具体经验,而必须向抽象化发展,使具体经验普遍化, 形成概念。 4)
4、 在学校里,应该充分应用教育、教学工具,使教育更为具体、直观,从而去获得更好的抽象。 5) 位于经验之塔中层的视听 教具,比言语、视觉符号更能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和易于理解的经验,它能冲破时空的限制,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 6) 如果教学太过于具体化,那就是没有达到普遍的充分了解,但现实这种危险之是理论的,以为人们还没有做到教学应有的具体的程度。 4、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名词解释) 1)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接,是反应概率的变化,如果一种反应之后伴随着一种强化物,那么,在类似环境里发生这种反应的概率就增大。 2)反应有两种:一是应答性反应(有刺激引起的反应),是记机体被动的对环境作出的反应,二是
5、操作性反应(有机体 自发产生的反应),是有机体主动作用于环境的行为反应。 3)学习应是小步子,自定步调,积极反应,及时强化的,强化是学习成功的关键。 5、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名词解释)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核心观点)学习是一种能动建构的过程,知识不是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法而获得的。 6、几个有代表性的教学理论(填空) 关于教学理论: ( 1)第一本系统描述教学的著作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 2)教学原则: 1整体性原则、启发性原则、联系实际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及时反馈原则 ( 3)几种教学理论: 1、布鲁纳的发现教学
6、法 2、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教学法 3、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 4、加涅针对学习条件的指导教学模式 5、克拉夫基的范例教学 6、赞可夫的发展教学理论 7、多元智能理论( MI 理论) 关于系统理论: 系统理论包括 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 7、拉斯韦尔的五 W 模式(名词解释) 是教育教学传播过程中,从过程组成要素来分析传播过程的一种模式。拉斯韦尔“ 5W”模式,给出了一般传播过程 的五个要素及其传播过程,阐明了传播研究的范围和基本内容。 谁 (传播者 )(Who)说什么(信息) (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媒介) (In Which Channel)给谁(接收者) (To whom)取得的效
7、果(With what effects)。 8、教育传播效果的优化原理(填空) 1. 共同经验原理 2. 抽象层次原理 3. 重复作用原理 4. 信息来源原理 9、系统方法(简答) 系统方法就是运用系统理论的观点、方法,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 察的方法。它侧重系统的整体性分析,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中发现系统的规律性,从而指明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一般步骤、程序和方法。 系统方法的特点:( 1)整体性;( 2)综合性;( 3)最优化 10、教学媒体的分类(填空) 1、按照媒体使用时用“电”与否,可分为传统教学媒体
8、和现代教学媒体两大类。传统媒体:黑板、粉笔、标本、挂图等 现代媒体:幻灯、投影、录音机、录像机、多媒体计算机等 2、 按照媒体使用时用“电”与否,可分为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两大类。 3、 按照媒体的物理性能,可分为光学投影媒体、电声媒体、 电视媒体和计算机媒体等 4 类。 4、 从传递信息的范围来看,可分为有限接触和无限接触等两类 5、 从能否及时反馈信息来看,可分为单向和双向两类 6、 从传递信息与现实事物的关系来看,可分为实物型、模拟型和符号型等三类。 7、 从使用者对媒体的可控性来看,可分为可控型、基本可控型和不可控型三类。 8、 根据使用方式不同,又可分为教学辅助媒体和学生自学媒
9、体。自学媒体是指教师不在场的情况下,学生可进行自学的媒体。 9、 按媒体呈现的形态,罗纳德安德森将媒体分为 10 大类:听觉媒体、印刷媒体、听觉 -印刷媒体、静止图像投影媒体、听觉 -静止图像投影媒体、活 动视觉媒体、有声活动视觉媒体、实物媒体、人类与环境的资源、计算机 10、 根据教学媒体作用于人的感官不同,分为非投影视觉媒体、投影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觉媒体和综合媒体等 5 类。 11、视听教学媒体(填空) 视觉教学媒体:主要包括幻灯机、投影仪、照相机、视频实物展台等。 听觉教学媒体:主要包括收音机、录音机、 CD 唱机、 MP3 播放器、功放机、音箱等。 视听教学媒体:主要包括电视机、
10、录像机、摄像机、 VCD/DVD等设备及相应教学软件。 综合型教学媒体:主要包括微格教学系统、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等。 视听媒体特征: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声情并茂,视听结合。图像鲜明生动。具有丰富的表现手法。 12、麦克卢汉的媒体观(简答) 主要观点: “媒体是人体的延伸”。媒体是人体的延伸,笔是手的延伸,书是眼的延伸,广播是耳的延伸,电视的眼和耳的延伸。媒体的变化,会引起人的感官的变化,引起感觉重心的转移。 “媒体即信息”。不要把媒体只看成工具,它也是信息。 媒体有“冷媒体”和“热媒体”之分。划分依据:想像力参与程度的 大小。 热媒体:对象参与程度小的媒体;报纸、书籍、广播等 单一感官; 冷媒
11、体:对象参与程度大的媒体;电影、电视 多重感官; 媒体是导致社会变动的最强大的动力。从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来看,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大的社会变革。 13、多媒体课件的定义及制作软件(选择) 多媒体课件: 在多媒体教学中,我们将用于执行教学任务的多媒体软件成为 多媒体课件,简称课件。 常用软件名称: 软件名称 功能 软件名称 功能 Photoshop 图像素材编辑软件 Excel 电子表格软件 Flash 动画素材编辑软件 Access 数据处理软件 Premiere 视频素材编辑软件 Word 文字处
12、理软件 Audition 、CoolEdit 音频素材编辑软件 FrontPage 网页制作软件 PowerPoint 电子演示软件 Authorware 多媒体制作软件 Ie-book 电子相册制作软件 Cooledit、Goldwave 专业音频处理软件 PS颜色模式: RGB(红绿蓝)、 CMYK(青色、洋红、黄色、黑色)、 Lab颜色 (基于 CIE*a*b*)和 灰度 。 14.多媒体课件的开发流程(简答) 以某以教学为主题,做一个媒体课件开发流程 P200 (一)需求分析 ( 1)使用者分析;( 2)运行环境分析;( 3)可行性分析;( 4)任务分析 (二)课件设计 ( 1)课件设
13、计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构建主义 学习理论; ( 2)课件的教学目标; ( 3)教学策略设计:组织策略、提问与反馈策略、学习评价; ( 4)课件内容设计; ( 5)课件结构设计:线性结构、课件的总体机构、封面; ( 6)教学媒体信息的设计; ( 7)界面设计:画面设计要简洁;精心构图,合理运用色彩,突出变化和新颖;合理利用图像,视频和动画;要使用不同的字体字号,合理的间隔疏密,以突出重点;界面中按钮的设计位置要符合心理学原则。 (三)课件编写 素材采集 -课件集成 -调试 (四)课件评价(与修改)。 15、多 媒体素材的分类(选择) 多媒体素材的分类:文本,图形,图象,动画
14、,声音,视频 16、多功能教室(名词解释) 通常由多媒体计算机、视听设备及投影系统组成,是多媒体演示示范教学的场所。 教师通过多媒体综合控制平台,能实现对各种设备的控制和视、音频切换操作,多功能教室对提高教学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17、微格教学(名词解释) 是对在校师范生和在职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的一种培训方法。每次教学时间为 5-10 分钟,集中训练 1-2 项教学技能,因此常被称为“微型教学”、“微观教学”、“小型教学等”。 18.微格教学的实施步骤(简答) 基本教学过程可归纳为: 1. 学习理论:微格教学是现代教育理论和思想指导下的时间活动。在进行微格教学训练前必须进行教学理论学习。
15、 2. 确定培训技能:微格教学是培训教师或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 3. 提供示范:在正式训练前,为了使被训练者明确培训的目标和要求,通常需要利用录音、录像或实际角色扮演的方式对所要训练的技能进行示范。 4. 编写教案: 5. 角色扮演 6. 评价反馈: 7.修改教案: 19、教学设计(名词解释)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方案、试 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20、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设计) 教学设计操作程序 P84 ( 1)学习者分析: A 学习者一般特征的分析(学习有关学科产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特点) B 学习者学
16、习风格的分析与测量 C 学习者初始能力的确定(初始技能分析包括对预备技能、目标技能、学习者学习态度的分析;试题测定包括前测(预测和后测) ( 2)学习需要分析: A学习需要与学习需要分析(差距 )=期望达到的学习状况 -目前学习状况 B学习需要分析在教学设计中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C确定学习需要的方法 -内部需要参照分析法、外部需要参照分析法 D分析问题的原因,确定问题的性质 E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分析 -分析资源和约束条件;设计课题的认证;阐明总的教学目标 ( 3)学习内容分析: 内容的详细说明,教学分析,任务分析; 分析学习内容的基本方法:归纳分析法、图解分析法、信息加工分析 ( 4)学习目标 阐
17、明: 目标的额详细说明,陈述目标,确立目标,编写行为目标; ( 5)教学策略制定: A 确定组织形式(集体授课、个别化教学、小组相互作用) B 选择教学方法 (讲授、演示、讨论、实验、练习、) C 选择教学媒体 D 确定教学程序 (传递 -接受程序、引导 -发现程序、示范 -模范程序、情境 -陶冶程序) ( 6) 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试验原型,分析结果,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行为评价,反馈分析。 21、前端分析(填空) 前端分析:英文中也称 front-end analysis。包括学习需求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学习对象分析三者。 22、 (新课程标准中)学习目标的类型(填空、设计) 91页
18、1)知识与技能:知识是指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技能指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2)过程与方法: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过程和方法。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 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
19、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23、计算机辅助教育(简答) 计算机辅助教育( CBE)是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应用的统称,它涉及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它包含了计算机辅助教学和计算机管理教学等。我们国家许多学者经常笼统的把计算机辅助教育 CBE 称之为 CAI,这是很片面的,因为“教育” 概念所涵盖的面其实不仅仅是学校的课堂教学。 24、 CAI CMI(简答) 计算机辅助教学 (CAI) 计算机辅助教学 (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 是以计算机为主要教学媒介所进行的教学活动
20、,即利用计算机帮助教师进行教学活动。例如,用计算机演示数学的各种函数图像,帮助学生弄清函数性质,让学生在计算机终端上做有关的操练,并由计算机提供适当的帮助和鼓励等等;或是由计算机提出一个任务,让学生使用各种工具和方法去解决,等等,都属于计算机辅助教学活动。 计算机管理教学 (Computer-Managed Instruction) (CMI) 是以计算机为主要处理手段所进行的教学管理活动,包括用计算机帮助教师监测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收集反映学生学习的各种信息,提供帮助教学决策的信息,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存放和管理教学材料、教学计划及学生成绩记录,并向教师做出报告,等等。 它的作用主要是为每个学生规定教学计划,并供学习进展报告;存放和管理教学材料, 以提供师生选用或按学生进度进行教学;对学生能力和进展程度进行分析评价,以给出处方,对学生进行补救或加以强化,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