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M视角下的新兴产业“社会技术实验”驱动要素与模式研究.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851186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SNM视角下的新兴产业“社会技术实验”驱动要素与模式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SNM视角下的新兴产业“社会技术实验”驱动要素与模式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SNM视角下的新兴产业“社会技术实验”驱动要素与模式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SNM视角下的新兴产业“社会技术实验”驱动要素与模式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SNM视角下的新兴产业“社会技术实验”驱动要素与模式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SNM 视角下的新兴产业“社会技术实验”驱动要素与模式研究内容提要: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实质就是以创新为驱动、以技术为依托、以产业为载体,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融合发展的创新演化过程。当前,新兴产业创新过程中,面临着技术孵化程度不高、市场培育强度不够、产业链发展不平衡、政策错配等问题,这些是产业发展必须跨越和突破的障碍。战略生态位管理(Strategic Niche Management,SNM)视角下新兴产业的创新发展,就是利用“社会技术实验” ,在基因遗传和生态继承的基础上,驱动生态位的培育、优化和跃迁,从而实现科技、产业和社会的融合创新发展。 关键词:战略生态位管理;新兴产业;社会技术

2、实验;要素与模式 中图分类号:F2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5)05-0066-04 新兴产业的成长过程,作为一种由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模式与创新环境融合并交互作用进而导致技术、市场、制度及社会协同演化的复杂涌现,面临着技术孵化程度不高、市场培育强度不够、产业链发展不平衡、政策错配等问题,如何通过政策引导、市场导向和优化创新网络,加强这种融合和互动,成为产业创新发展的关键。在当前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下,将 SNM 这一国际前沿的创新管理理论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结合起来,研究新兴产业的“社会技术实验”驱动问题,对于把握新兴产业的创新

3、演化规律、科学制定产业培育发展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SNM 视角下的“社会技术实验”内涵 战略生态位管理(Strategic Niche Management,SNM)理论是在技术创新成为推动社会发展主旋律的背景下产生的,吸收了创新理论、演化理论、生态位理论和社会技术范式理论等有关重要思想,从社会技术实验和生态位跃迁的视角,研究新技术的市场化、产业化以及引致社会技术体制变革和社会技术共生演化的方向,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深度融合以及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一)SNM 视角下的“社会技术实验”功能 Schot、Hoogma 等学者在研究新兴技术与技术体制变革战

4、略过程中,提出了战略生态位管理(SNM)思想,即开辟一个保护新技术发展并走向成熟的空间,建立一个所有阶段包含于一个项目的社会技术实验,选择一种使操作效能最大化的管理方式,使得新技术和所处环境能够相互调整适应并最终推向市场。随后(1996-1998 年) ,Kemp、Schot、Weber、Hoogma、Lane 等众多学者围绕欧盟第十二司有关SNM 在交通运输系统资助项目进行了大量研究,得出结论大致相同,即认为 SNM 是为有发展前景的新技术,构建技术生态位(Technological Niche)这样一个保护空间(Protec-ted Spaces)或试验温床(Test-bed) ,围绕新技

5、术产生过程的问题、缺陷、遇到的障碍等,通过学习、实验以及有效管理(保护措施的加强或弱化) ,加强信息、知识和技术的交流,其目的是促进新技术的有效孵化、快速扩散和持续发展,并从技术范式角度指出生态位是解释技术范式变迁的重要内容,技术变迁研究发展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建立一个技术实验网络,从而通过创造新的生态位以及通过生态位的演进来完成技术变迁的理论路径。 (二)SNM 视角下的“社会技术实验”过程和步骤 针对 SNM 理论提出的社会技术实验,相关学者从期望与愿景一致的达成、社会网络构建(包括网络的宽带和深度) 、多维度的学习方式(包括一阶学习和二阶学习)等方面提出了基于 SNM 的社会技术实验管理过

6、程。在期望与愿景方面:Hoogma、Raven 等学者指出,期望的稳定、质量以及详细程度等都对实验的推动和生态位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在社会网络构建方面:Hoogma 认为,网络的构建和关系优化对于 SNM 管理过程的发展至关重要,尤其是其中关键行动者、用户等的参与;Cani ls M.等认为技术生态位是处于技术社会环境、技术社会体制的大网络之中,战略生态位管理的失败主要由于实验中外界网络的较少参与和技术生态网络间学习的缺乏,导致资源和体制嵌入的缺乏。在学习维度方面:Hoogma、Truffer、Kemp 等学者在一阶学习(First-order Learning)的基础上,强调了二阶学习(Se

7、cond-order Learning)更有利于探索性创新的产生。针对社会技术实验的实施步骤方面:学者们提出了“技术的选择、实验的选择、实验的建立与执行、实验的扩大和政策保护的手段”等五个步骤,在此基础上,Hommels 进一步完善了这个过程。而 Hegger则突破实验本身的范畴,从另一角度提出了五个步骤:定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技术系统改造的概念、探索社会嵌入概念、开始试探性的会谈、设置实验、评价和学习。 (三) “社会技术实验”驱动下的产业创新生态位演化 随着社会技术实验的推进,作为其载体和空间的生态位的空间边界、功能边界和内涵都在发生变化,即沿着“技术生态位市场生态位范式生态位”的路径变

8、迁和演化。Weber 等从研究技术范式的角度认为技术生态位,是一个得到暂时保护而免于市场和其他制度压力的特定领域,该领域为新技术的应用起到试验台作用。Hoogma 将其定义为在现有宏观经济框架下的一个受保护的区域,在这个区域中有利于新技术被反复试验,直到走进市场作为一种可供选择的优势技术。Geels 指出包括重大发明创造或技术创新对传统产业颠覆的宏观经济突变都是孕育在技术生态位中。随着社会技术实验的推进,新技术初步孵化走向市场,但是与主流市场的旧技术相比,其创新性只能应用到某些特殊的市场中,所以需要有特殊的市场识别,而且技术生态位的内在特征和外部环境都在发生改变。正因如此,Schot 将生态位

9、概念延伸,提出了市场生态位的概念,同时与技术生态位进行了比较和区别。Raven、Schot 从市场独立性(技术受保护程度)和社会技术体制/规则稳定程度的维度,提出了技术生态位、体制外市场生态位和体制内市场生态位的类型和特征。新技术在演化过程中不断成熟,并进入主流市场上与旧技术展开竞争,随着新技术的绝对优势建立起来,旧范式也逐渐被新范式取代。正如 Geels提到的新技术如果能够克服旧范式的核心问题,它就能和社会技术远景之间建立起链接,使生态位萌生向范式的转换,或者说技术从生态位中实现了突破,就能够成为新范式(即范式生态位) 。 二、SNM 视角下的新兴产业“社会技术实验”驱动要素 根据上述相关学

10、者的研究分析可知,SNM 是为产业新兴技术成长构建一个局部保护空间,通过“社会技术实验”的运作,加强生产者、研究者、用户、政府和其他组织执行者渐进的实验和学习,对新技术及体系进行选择、培育、孵化以及产业化,驱动生态位的成长和跃迁,并最终导致社会技术体制变革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社会技术实验的构建和运作是基础和前提,而生态位的成长和跃迁则是关键,正是社会技术实验驱动了生态位从技术生态位到市场生态位再到范式生态的成长和跃迁。而新兴产业“社会技术实验”的驱动要素则是与生态位成长阶段和产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实现产业创新目标所需要的关键资源因子和能力因子的组合(如表 1 所示) 。 (一)技术生态位阶段

11、在技术生态位阶段,即新兴产业萌芽和形成期,这一阶段产业创新的主要目标是实现产业技术的研发成功,并逐步孵化,初步具有市场化的特征。由于产业创新在这一阶段的主要困难是如何选择新技术、如何实现新技术跨越研发到市场的死亡之谷,使得产业技术产品具备后期进入主流市场的性能、功能等优势。因此,在这一阶段导入“社会技术实验” ,通过期望的建立、技术的选择后,通过能力和资源因子的组合,设计实验。在能力因子上,主要包括远景驱动、技术和政策配置等能力。远景驱动能力主要解决产业新技术的创新构思问题以及技术的搜索和选择问题,使得产业发展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技术能力主要解决新技术的研发成功、商品化,即初步市场化;政策配置

12、能力主要解决产业创新演化这一阶段面临的有关人才、资本、设备等资源缺乏问题。在资源因子上,主要包括科技创新条件、配套技术体系、知识网络和用户参与等因子,具体内容包括:创新文化、科技人才、研发投入、风险投资、共性技术、核心技术、实验平台、孵化体系、用户学习、用户试验等。 (二)市场生态位阶段 在市场生态位阶段,即产业成长期,这一阶段产业创新的主要目标是产业技术市场化完成并初步达到产业化水平。由于产业创新在这一阶段的主要困难是如何推动新技术的不断成熟、推向市场,并逐步渗透到主流市场与现有社会技术体制下的产业主导设计进行竞争。因此,在能力因子上,主要包括市场培育、政策配置和产业配套等能力。市场培育能力

13、主要通过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完善以及用户的学习促进技术的扩散、市场需求的开发,政策配置能力主要通过政策方面的引导加强市场需求的培育以及在资金、基础实施等方面的支持和完善,产业配套能力主要通过相关配套技术的市场化促使产业链的完善、提供产业新技术市场化过程中所需要的辅助技术、辅助产品和辅助服务等。在资源因子上,主要包括用户参与、政府政策、产业链、产业战略联盟等,具体内容包括用户体验、用户检验、政策采购政策、财税补贴政策(补贴消费者或者厂商) 、配套产业链发展、风险投资、科技金融以及配套基础设施完善等。 (三)范式生态位阶段 在范式生态位阶段,即产业成熟期,这一阶段产业创新的主要目标是产业技术实现产

14、业化并形成主导设计,形成与新社会技术体制相适应的技术经济范式以及酝酿新一轮的产业创新。由于产业创新在这一阶段的主要困难是如何突破路径依赖与锁定困境实现与社会技术体制的共生演化,社会技术体制如何改革适应新的技术经济范式。同时,在这一阶段后期,即产业走向衰退时,还要解决产业的转型升级问题。因此,在能力因子上,主要包括体制协同、远景驱动和技术等能力。体制协同能力主要通过政策重构和制度创新解决技术经济新范式与社会技术体制的共生演化问题,破解路径依赖与锁定困局,远景驱动能力和技术能力主要通过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促使产业进入新一轮的创新发展。在资源因子上,主要包括制度变迁、技术更新,具体内容包括新的制度政策

15、、新的社会技术体制结构以及新的期望和构想。 三、SNM 视角下的新兴产业“社会技术实验”驱动模式 在分析 SNM 视角下“社会技术实验”内涵、新兴产业“社会技术实验”驱动要素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新兴产业创新发展过程的实际情况,构建新兴产业“社会技术实验”驱动模式,具体内容包括创新生态位的多层共生演化、生态位的生态继承、创新瓶颈的生态位跃迁以及三链融合的实验网络构建等内容(见图 1) 。 (一)基于创新生态的多层共生演化 Geels、Caniels 等学者指明技术变迁与社会变革具有内在的联系,是大社会技术系统中围绕技术变迁过程中多层互动的结果,即包括微观生态位层、中观社会技术体制层和宏观社会技术远

16、景层。这三层之间的关系,可以从层级嵌入结构和映射关系反映:生态位嵌入在社会技术体制中,社会技术体制嵌入在社会技术远景中,而社会技术体制可以看成是社会技术体制的中观缩小映射和生态位的中观放大映射。在整个产业创新和变革发展过程中,不同层次,参与的创新主体、创新要素以及内部和之间的关系结构和作用不同,导致创新活动也具有不同的特征。但是,总体来说,社会技术实验的构建和运作,必须符合这三个层次的要素和主体共同发展和相互促进的原则,才能引发更高层次和更广范围的创新,即实现共生演化。从历史来看,每次技术革命中那些代表性新技术所引发的社会革命,都是在这三个层次上实现了共生演化。 (二)基于生态位的生态继承 S

17、NM 理论,正是借鉴生态学的生态位构建及其生态继承机理,通过社会技术实验,推动生态位的培育和优化,改变相应阶段的成长环境,使得产业在创新过程中获得“基因遗传” (通过创新自身规律和机制获得的技术、产品特征和性能)和“生态继承” (通过创新生态的改变和完善来弥补创新自身的先天不足而获得的技术、产品特征和性能) ,从而实现生态位的跃迁,完成产业创新和演化,具体来说包括技术生态位的培育和技术生态继承以及市场生态位的优化和市场生态继承。第一,技术生态位的培育和技术生态继承方面:针对产业新技术的构想、特性等方面的需求以及创新的障碍,通过社会技术实验,提供新技术研发阶段所需要的各种资源、政策和措施,如科技

18、人员、研发平台、资金保障、政策扶持等,形成局部保护空间(技术生态位) ,并通过资源整合、协同创新、知识学习、用户参与等机制,对技术生态位进行培育,使得产业新技术市场化过程中具备传统生态下的“技术基因遗传”和技术生态位培育下的“技术生态继承” 。第二,市场生态位的优化和市场生态继承方面:当产业技术创新完成了技术研发成果的市场化后,技术生态位也跃迁到市场生态位,尽管产业新技术的优越性得到了认可,但是还不能与现有社会技术体制下的主流市场展开完全竞争,还需要通过用户需求培育、政府政策引导、资金投向转变等保护措施有计划和有针对地强化、弱化来优化市场生态位,使得产业新技术产业化过程中具备传统生态下的“市场

19、基因遗传”和市场生态位优化下的“市场生态继承” 。 (三)基于创新瓶颈的生态位跃迁 产业创新发展过程涉及“死亡之谷”和“路径依赖与锁定”两重瓶颈,从其产生原因来看,既有微观层面的技术性能、辅助技术获得性、潜在用户的需求偏好,也有中观层面的基础设施、产业制度、技术体制结构等,还有宏观层面的文化、期望和信念等。SNM 视角下,这二重瓶颈的出现就是由于其在整个社会技术系统中生态位、社会技术体制和社会技术远景各个层级的嵌入程度不够,使得关键因子缺失以及因子互动有限,导致产业技术以及产业本身与现有创新生态的适应性较差,无法获得进一步的突破和成长。因此,需要在现有宏观经济框架下构建一个受保护的局部区域,针

20、对性的提供人才、资金、场地以及其他配套资源和保护政策,通过技术试验、市场试样、用户检验和政府引导等手段,促进社会技术实验中资源因子和能力因子在整个创新生态系统和发展阶段的优化配置以及有效互动,进而推动技术生态位向市场生态位的跃迁、跨越“死亡之谷”以及推动市场生态位向范式生态位的跃迁、突破“路径依赖和锁定” 。 (四)基于三链融合的实验网络构建 在当前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深度融合的趋势下,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已经成为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升级的两大引擎。为此,SNM 视角下的“社会技术实验”网络构建基本原则应当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进而促进三链融合。以产业链为依托,以创新链和资本

21、链为两翼,形成三位一体的网络结构,促进资源因子和能力因子这两大驱动要素在三链上的交互和融合。 四、结论及启示 SNM 理论基于“社会技术实验”驱动生态位成长的视角,其有关技术生态位到市场生态位再到范式生态位的生态位跃迁、生态位培育优化和生态继承以及生态位、社会技术体制和社会技术远景多层共生演化等思想,对解决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的问题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基于 SNM 理论视角下的“社会技术实验”内涵解构基础上,分析新兴产业“社会技术实验”的驱动机理和路径,对我国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的产业政策制定和科技管理制度安排具有重要启示:(1)通过创新主体、要素等资源的集聚、集约、共享、融合和互动,强化新兴产业创新生态位三个演化阶段的社会技术实验的网络构建和运作管理,进而推动创新生态位、社会技术体制和社会技术远景的共生演化;(2)在遵循新兴产业创新过程中“基因遗传”的基础上,紧密结合两重瓶颈的特征、诱发因素和影响机理,通过社会技术实验,驱动生态位的构建、优化和培育等,实现新兴产业创新的“生态继承” ;(3)在各阶段生态位成长的基础上,适时推动新兴产业创新从技术生态位向市场生态位跃迁以及市场生态位向范式生态位跃迁,跨越“死亡之谷” ,突破“路径依赖与锁定” ,实现科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