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核桃做成脱贫致富的大产业近日,当本刊记者驱车穿越秦岭终南山隧道来到陕南柞水县时,沿途看到到处都是大片核桃园,绵延数十公里。村民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有的施肥,有的扩盘,有的涂白,一派热火朝天的劳作热情,让人感人勤春早的暖融融的感觉。这只是柞水县加快核桃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工程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柞水县坚持核桃生产栽管并重、管字为先,强化科技引领、加大资金投入,规范林园管理,创新体制、机制,将核桃产业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精准扶贫、农业综合开发等相结,有力带动了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柞水县委书记陈璇在常委会上要求,一定要抢抓全市打造“中国核桃之都”重大机遇,在深入调研和科学论证的
2、基础上,将核桃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四大项目之一,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加快实施良种改造,不断扩大种植规模,全力培育桃壳薄、色泽白、口感香的优良品种,着力提升核桃产业带动力。柞水核桃已经成功注册为“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要抓住这个品牌优势,把核桃作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主要产业之一。在一次培训开班仪式上,柞水县林业局局长鲁家春要求参会人员静下心来培训,真正掌握核桃生产的技能技术,投入到核桃生产的各个环节之中, “要认真学习、思考,掌握综合科管的要领,让核桃产业成为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动力产业,成为柞水县农民的绿色钱袋子和经济发展的绿色银行。 ” 从规模化向科技化发展 柞水县经过了 195
3、8 年毛主席号召每户种一升核桃、1998 年全市扶持发展核桃优势产业、2002 年至 2006 年结合退耕还林工程大量栽植实生核桃、2010 年后全省干杂果基地项目建设四个阶段的发展过程。到 2014 年底,全县核桃总面积达到 28.7 万亩,其中良种建园面积 8.2 万亩,户均核桃收入 3660 元,人均核桃收入 1050 元,核桃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之一。 “核桃园必须三分建设七分管,只有走标准化科管之路,才能确保种植的核桃丰产丰收,凤凰镇皂河村荣获万亩核桃沟之美誉,正是得益于标准化科管。 ”柞水县凤凰镇皂河村扶春核桃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任扶春介绍说。 领导引领带动大产业发展 为确保
4、把核桃产业迅速做大做强做特,柞水县实行了“三书三长”责任制,县委书记、副书记,县政府县长、分管副县长,镇(办)党工委书记、政府镇长(主任) 。县林业局局长、分管副局长以及镇(办)农业综合服务站负责人和林业工作负责人为同级领导包抓示范点的技术服务责任人。从 2016 年起,全县“三书三长”包抓核桃产业示范点共计 22个,其中县级示范点 4 个;镇(办)级示范点 18 个,每个镇(办)2 个,分别由镇(办)党委书记、镇长(主任)包抓。包抓示范点活动从 2016年 1 月开始,到 2020 年 12 月底结束,期限 5 年。一抓 5 年不变,做到换人不换点,换人责任随之移交,确保包抓工作的连续性和成
5、效。 谋划长远目标促脱贫 “推进核桃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做强做大做优核桃产业,把核桃产业作为全县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这是新一届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达成的共识。为了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有关核桃产业系列举措精神,县委、县政府站在历史新高度,做出了推进核桃提质增效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先后召开了两次政府常务会和一次县委常委会,研究落实贯彻意见。目前,柞水县委、县政府已完成了核桃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绘制了核桃产业提质增效的美好蓝图, “十三五”核桃产业发展目标已确定,计划完成新建核桃标准化示范园 3 万亩,建设标准化管理示范基地 10 万亩,实施品种改良提纯 5 万亩,建
6、立核桃良种繁育基地 100 亩,筛选主栽品种 2 个,培育核桃龙头企业 3 家。到 2020 年,全县核桃基地面积稳定在 33.2 万亩,综合科管覆盖率达到80%以上,核桃产量达到 1.81 万吨,总产值突破 9.05 亿元,全县农民人均核桃收入达到 4000 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30%以上。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柞水县及时调整核桃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奖惩机制,切实加强对发展核桃产业的领导,认真落实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机制,深入调查研究,建立相应的目标责任制,严格检查验收和考核奖惩兑现,落实好行政领导和技术人员双负责的责任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真正把核桃产业做大做强,推进林业产业发展。 百舸争流千帆竞,勇立潮头唱大风。柞水精准脱贫攻坚战役的号角已经吹响,更多群众将搭载着核桃产业发展的“快车” ,尽快实现脱贫致富目标,与全县人民一道全面奔向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