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陈振夏中共石油战线首任厂长“埋头苦干” ,这几个字,是毛泽东亲自题给陈振夏的。 作为中共石油战线上的第一位厂长,他凭着一股韧劲和钻劲,逐渐由外行向内行转变,带领延长石油厂创造了一个个奇迹。正如毛泽东对他所说的那样:你是边区埋头苦干的典范,延安之所以能大放光明,离不开你的贡献。 延安时期,延长石油厂产生了中共边区石油战线首任厂长。 他就是陈振夏。 在陕甘宁边区被封锁的日子里,延长石油厂生产的汽油、煤油、擦枪油、油墨、凡士林等石油产品,保障了边区人民的生产生活,而油厂本身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对此,陈振夏功不可没。 来自崇明岛的工程师 1972 年,陈振夏退休时,他的独生女儿和女婿都在北京工作
2、,组织和亲友们都希望他在北京定居,但他坚决要求回到他最初参加革命的地方上海崇明岛。 陈振夏是崇明县港东乡人,出身贫苦人家。幼年时代开始就在上海的模范工厂当实习生,长大后当过工人。1925 年起在中华电器制造所工作,随后又在上海招商局工作,做过工程师和轮机长。 1937 年“卢沟桥事变”后,他投身抗日救亡斗争,参加了江阴沉船封港行动,被当局列为“危险人物” 。 1937 年,陈振夏在武汉认识了杜重远,逐渐接受了共产党的主张,觉得中国的希望在延安,于是便想到延安去。 杜重远写信给叶剑英,经十八集团军办事处介绍,1937 年年底,陈振夏到达中共西安办事处。 1938 年 1 月 4 日,陈振夏抵达延
3、安。在延安住了二十多天后,陈振夏心里开始焦急起来,专门跑去找李富春要求工作。其实,陈振夏并不知道,已经有个重要的任务就要落在他的身上。 李富春要他和一同来的胡华钦先到延长石油厂去看看。陈振夏没想到,此后他的人生与这个当时算是中国仅有的油矿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1933 年底,刘志丹、谢子长等领导的陕北地区的土地革命战争迅速发展起来,而位于延长、永坪的产油区处在陕北革命根据地的边缘地带,受持续的“围剿”与反“围剿”战争影响,陕北的石油开采基本上处于停顿状态。 1935 年 4 月底,陕北红军解放延长接收油矿时,只有一口井出油,每天采油仅 250-300 公斤。而“机器工具材料有破坏者,有失散民间者
4、,也有移到机械厂作修理材料者,余留部分也不全。 ” 1936 年 1 月 28 日,毛泽东率领红军赴山西东征路过延长县,专门视察了延长石油厂,他对延长县委书记高朗亭和县苏维埃政府主席谭生彬说:“石油厂要尽快恢复生产。由于油料没有保证,已造成短时间党中央与共产国际的联系中断。我已致电周恩来和左权、聂荣臻想办法,尽快搞到石油。 ” 此后,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克服了种种困难,组织力量重新开采石油,恢复了石油生产。据时任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国家银行行长、中央政府国民经济部部长的毛泽民的报告记述:仅在 1935 年 12 月至 1936 年 2 月的三个月中,延长油矿共生产原油约 7 万余斤,炼制的
5、石油产品有挥发油 400 斤、汽油 2000 斤、头等油 2.5 万余斤、二等油 1.35万斤,以及大批油墨、石蜡、凡士林等, “除充分供给了红军与机关需用外,最近还大批运输出口。同时,在这一时期,打完了永坪第三井,现在正着手打第四井。三个月共盈利 2000 余元” 。 但到 1936 年 6 月,由于战争形势的变化和影响,中共中央领导机关和红军大部队主动撤离了瓦窑堡,暂时放弃了延长油矿。国民党中央军和东北军进驻后,延长油矿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陈振夏到达陕北时,由于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进行经济封锁,边区经济陷入困境。特别是被称为边区“两宝”的延长石油和定边的盐严重短缺。中央军委军工局将石油开
6、发提上了议事日程,当时延安并无石油专家,军工局便将目光投到了搞机械出身的陈振夏身上。 兴家立业的“起家井” 到了延长石油厂,陈振夏的第一印象是这里的多数油井已经完全处于荒芜状态, “采油的机器设备散落在方圆百里的农村、山林” 。陈振夏一边向边区政府及军工局报告,请求地方政府协助,将失散的设备器材收集起来,一点点运回厂区,一边做石油厂附近村民的工作,因为有很多机器的散件已被村民们占为己有。 机器零件收集回来后,陈振夏带领工人不知费了多少心血,才拼拼凑凑地安装起一些必要的器材设备。 此时,以为完成了任务的陈振夏准备返回延安,却接到军工局指示,让他继续留下来担任油矿工程部主任。 这一任命让陈振夏非常
7、诧异, “这是负责采油炼油的技术干部,我长这么大连油井都没有见过,更不要说打井采油了。 ”尽管如此,他还是痛快地“服从组织安排,迎着困难上” 。他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想到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想到前方抗日杀敌的英雄,就增加了无比的力量和信心。 ” 接受任务的陈振夏开始向工人请教,他跑到采油现场了解采油炼油技术, “凭着一股韧劲、钻劲,埋头苦干,逐渐由外行向内行转变” 。 当时已经开打的新井在开工后不久,就因缺少燃料被迫停工。陈振夏带领工人们上山砍柴,开荒种地,在解决燃料问题的同时,也解决了粮食问题。 陈振夏偶然听到老工人讲,永坪一口报废多时的井,其实地下还有油。他接受老工人的提议,将这口井再
8、打深了一些,石油果然冒了出来,每天能产 200 多公斤。 这让陈振夏深受触动。他一面继续开发利用废弃的老井,另一面计划新井的位置选择。位置定好了,但打井时断时续,直到 1938 年 8 月才打了 200 米。新打的井出水很旺,却没有出油,很多工人失望地说:当年美孚公司都下了结论,说没有希望打出油。我们这么简陋的技术,不是白费力嘛! 陈振夏找来老工人和懂地质学的技术人员一起合计,这年年底,他们将机器移到了西山洞。 油井架通常是用钢材做,可边区钢材奇缺,陈振夏按老工人的土法,以木代钢。除井架角柱用钢管外,其余都以坚硬木材替代,钻机底座、传动装置的承力立柱和横梁,用的也是硬木。 1940 年新春来临
9、时,延长石油厂油笛声响彻云霄,延长十九井开工了。 “这是共产党政府自己打的第一口油井,只许成功!”由于设备落后,速度很慢,一昼夜只能打一公尺左右。陈振夏带领工人们日夜奋战在打井现场。 经历了两个季度的日日夜夜,这口井终于出油,日产原油 1.6 吨。延长油矿自清末以来打过多口井,从未有过这么高的产量,是名副其实的“旺井” ,工人们将其称为兴家立业的“起家井” 。 有了这口井,油厂的经费总算有了着落,整个延长石油厂得以起死回生。 中共第一位石油厂厂长 1940 年,中央军委军工局任命陈振夏为延长石油厂厂长。在中共党史中,他被称为“中共石油战线上的第一位厂长” 。在此之前,延长石油厂的厂长要么是由白
10、区留用人员暂代,要么就是由苏维埃政府主席兼任,都是有名无实。而陈振夏第一次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专职厂长。 担任厂长的陈振夏,很快就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起家井出油后,当时边区有领导主张,让油留在井里储蓄起来。但老工人却告诉陈振夏,油井里的油不陆续抽出,便会停止油流的来源。于是,陈振夏硬是顶住来自上层的错误主张,向军工局提出反对意见。 油矿生产出来的油经过加工,运往边区各急需的地方。陈振夏还请教老工人,开展土法采炼石油,使产量不断增加。 1941 年,由于敌人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边区经济完全断绝了外授,中央军委军工局把延长石油的增产问题列为重点任务之一。当时给陈振夏下达了硬指标,油厂产量应比上年增长
11、三倍以上。 军工局把边区懂地质和勘探方面的工程师陆续派到了延长石油厂。特别是从清华大学地学系毕业的工程师汪鹏奉,被陈振夏当作师父,亲自陪着他走访老工人,翻山越岭地跑遍了延长县周围三四十里的山山水水,终于在一个叫七里村的山村测定了井位。 1941 年秋至 1943 年初,延长石油厂先后打了五口井,其中两口井都是超历史记录的特大旺井,七一井日产量 16 吨,七三井每天出油 11.6吨。到 1943 年底,延长石油厂生产原油 1279 吨,创历史新高。陈振夏超额完成了军工局下达的硬指标, “比上年增长远不止三倍而是十一倍,相当于 1935 年前十四年的总和” 。 油厂产量剧增,厂里原有的贮油罐根本不
12、够用。工人们挖了星罗棋布的地池,还是装不下。炼油部工人们更是日夜加班,由过去三天一锅改为一天炼一锅,却连地池里存放的原油也炼不完。 党中央和军委迅速采取对策,后勤部命令每个部队及机关团体,务必贮存足够半年用的油量。而早在 1942 年底,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高干会上的报告中就曾指示, “增加煤油生产,保障煤油自给,并争取一部分出口” 。 边区大量出产石油的消息传到山西,阎锡山的部队也拿枪支弹药、粮食、药品、布匹等渡过黄河来交换石油产品,边区的石油成功地打破了敌人封锁。 但陈振夏并不满足于此,他撰写了延长石油厂目前的改良和今后的发展计划一文。并且设计制造的打捞工具,排除了许多严重的钻具落井事故。他
13、设计了制蜡机和编芯机,大大提高了制蜡的速度和蜡烛点燃的质量。他和老工人一起改建的烘蜡窑和冰窖,以土代洋,花钱少、效果好。 为了解决燃料供应的困难,他多次去石马科调查,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1941 年办起了煤窑,这一举措使石油厂需要燃料的百分之六七十得到了保证。他还带领工人们新打了 12 孔石窑洞、一大间工房、一口冰窖。1943 年,为了适应制造和修理的需要,陈振夏在厂里成立了修理部,用旧管材制做了一台锅炉、四台炼油锅,加强了提炼原油的能力。他带领技术人员在困难的物质条件下,提炼了动力机应用的润滑油和黄油等。 此时,正如延安革命纪念馆记载的:延长石油厂渐成规模,汽油、煤油、柴油、蜡烛、擦枪油
14、、油墨、黄油、凡士林等石油产品,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后方,运往党中央、中央军委、边区政府、部队、学校、机关、团体。 毛泽东盛赞的劳动英雄 随着延长石油厂产量的不断提高,边区很多人把延长石油厂称为“功臣油矿” 。而陈振夏的名字也在延安和边区传开了。 1942 年春,中央军委召开边区技术人员座谈会,陈振夏汇报了延长石油厂的工作。中央领导对他的工作情况十分满意,毛泽东亲自点名接见了他与顾光、徐文杰等人。 在与陈振夏交谈时,毛泽东特别询问了他的出身和经历,赞赏他从国统区投奔延安的革命行动的同时,更赞赏他努力开采石油使边区摆脱了经济封锁。 1944 年 5 月 1 日至 25 日,延安召开陕甘宁边区工厂
15、厂长暨职工代表大会 ,边区政府颁发给陈振夏“特等工业模范工作者”的奖状。 会议进行到 5 月 22 日,毛泽东亲自为陈振夏题词:埋头苦干。 据说,这可能是毛泽东为中国石油惟一的题词。在当天的颁奖仪式上陈振夏走向主席台,毛泽东将亲笔书写的“埋头苦干”题词送到他手里,以浓重的湖南口音说:你是边区埋头苦干的典范,延安之所以能大放光明,离不开你的贡献。 也在同一天,中央举行招待会欢迎与会代表,毛泽东出席招待会并作了共产党是要努力于中国的工业化的演讲,讲话中表扬陈振夏说:“像沈鸿同志、陈振夏同志,他们不是共产党员,但是他们的心和共产党员一样,都是为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而艰苦奋斗的。 ” 大会发布了陕甘宁边区工厂职工代表大会宣言 ,号召边区的厂长、工程师、技师及全体职工,向特等工业模范学习,其中的一段是要向陈振夏学习的:“要学习石油厂厂长陈振夏同志,他埋头苦干以身作则,关心工人生活,注意职工教育,亲身参加生产,虚心向群众学习采石油的技术,恢复旧井,打出新井,大大提高了石油产量。 ” 边区解放日报还发表了陈振夏先进事迹专题报导,赞扬他“对本身业务非常尽职,终日不倦” , “把专门的技能与群众的伟大创造结合起来,从来不以技能自私,从来没有门户之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