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探马克思、恩格斯的“两个转变”摘 要1837 年至 1847 年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观和政治立场经历了不尽相同的过程完成了“两个转变” ,一是从唯心主义转向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二是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变为共产主义;两人的“两个转变”过程虽说是各自为政,但其宏观趋势具有一致性,因而可 谓“殊途同归” 。本文将提出马克 马克思主义作为世界史上最为重要的思想结晶,其在创立的过程中亦经历了两个重要的“转变” ,不论是对于社会主义历史来说,还是对于马克思主义来说,马克思、恩格斯的“两个转变”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马克思与恩格斯虽出生于不同的社会家庭,接受不同的教育,但其世界观的转变在宏观角度具有共
2、性即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的转变,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这也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值得我们来探讨的,不仅仅是“两个转变”的伟大意义,两位伟人殊途同归的“两个转变”更值得我们进行比较探索。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两个转变” (一)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的转变 马克思、恩格斯“两大转变”是对世界认识的转变,更是二者世界观的转变,普遍的学者认为马克思、恩格斯的“两个转变”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基础,这一观点的核心源于其转变中“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的转变,即是“意识”与“物质” 、 “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这一问题是哲学最基本的问题之一。因而这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基本方向。 唯
3、心主义认为“意识” 、 “思维”是世界的本源,先有“意识” 、 “思维” ,后有“物质” 、 “存在” , “意识”决定“物质” , “思维”决定“存在”;唯心主义分为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将个人的主观精神作为一切事物的本源的“为我主义” ,即是主观唯心主义;过分夸大外在的精神力量“为理主义” ,即是客观唯心主义。早期,马克思、恩格斯作为黑格尔学派的忠实信奉者,认同黑格尔学派的“唯心主义” ,但随着二者经历广泛的社会实践及理论深化后逐渐发现黑格尔“唯心主义”的弊端,转向于批判其虚假性,并认之为谬误。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 、 “存在”是世界的本源,先有“物质” 、 “存在” ,后有“意识
4、” 、 “思维”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而马克思、恩格斯不断进行实践,针对黑格尔学派中“唯心主义”哲学观念,提出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思想萌芽于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一文,文中马克思看到了物质利益对于国家和法律的支配作用,通过对农民贫困的调查研究,其思想向唯物主义偏移。而恩格斯的唯物主义思想则产生于其对英国的政治经济状况的实际考察与客观分析。 (二)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 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在学界亦被称为激进的民主主义思想,其主题即是以暴力手段推翻某种社会政治制度的思想,这一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两个转变的思想基础,对于马克思而言,其早期是一名
5、普通的民主主义者,随着普鲁士王朝专制统治的加强,使得马克思摆脱青年黑格尔的影响,将理论活动与现实斗争不断融合,从单纯地宗教批判转向与专制制度的斗争,随着莱茵报成为马克思的斗争舞台,其革命民主主义思想不断爆棚。而恩格斯亦然,其抵达柏林服兵役后民主主义思想才带有“革命”色彩,受费尔巴哈的影响,经历了对哲学尤其是黑格尔的哲学体系的不断研究,其思想在外界的作用下不断内化,以莱茵报为阵地不断阐述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其所撰写的普鲁士国王弗里德希威廉四世预示着专制主义必然失败,德国必然面对法国式革命的结果,标志着恩格斯真正成为革命民主主义者。 因而,同那些根本上属于资产阶级自由派的青年黑格尔分子不同, 马克思
6、恩格斯在政治上是坚定的真诚的革命民主义者。他们作为未来的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刚刚起步的时候, 就立志寻求一条造福于人类的道路。 而共产主义,则是主张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并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制度、没有剥削和压迫,并且进行集体生产的社会。共产主义者认为未来所有阶级社会最终将过渡成为共产主义的和谐社会。共产主义的实现,需要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并且人口数量处于有限阶段,且会使人有高度发达的集体主义思想。根据恩格斯的共产主义原理关于共产主义的解释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学说” 。 二、马克思、恩格斯“两个转变”之不同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转变道路的共性过程即是“批判” ,共性结果即是均完成了“两个转变”
7、 ,但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完成两个转变的过程中并不相识,更未经过共同的理论研讨,因而两者的转变可谓相对独立、各自为营。二者转变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不同的“转变”道路,即理论批判与实践批判的视域问题。 首先,关于马克思恩格斯两个转变的道路问题,笔者将在下表中进行诠释。 马克思自幼受到启蒙思想、人道主义的熏陶,他关心社会问题,学生时代便参与了青年黑格尔学派的哲学政治的批判,但其经历了大学时代、莱茵报时期、克罗茨纳时期与巴黎时期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使得马克思从传统的黑格尔学派中分离出来,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思想萌芽, “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的思想也逐步登上历史舞台。 恩格斯与马克思的生活经历虽不
8、相同,但其世界观转变几乎与马克思同时开始,其经历了不莱梅时期、柏林时期、曼彻斯特时期三个阶段,最终完成了“两个转变” 。 其次,深入挖掘马克思、恩格斯的两个转变的过程,不难发现,两者转变的结果即是唯物主义与共产主义的高度共识,但从宏观角度而言,两者转变的视域却不尽相同。 在刘佩弦的科学社会主义史纲中写到“完成两个转变,马克思是从科学到生活,而恩格斯则是从生活到科学”表达了对于马克思、恩格斯在完成“两个转变”过程中呈现出的不同特点的看法,笔者认为这不无道理,马克思的两个转变是通过批判哲学到批判政治,通过积极参加政治斗争批判黑格尔哲学而完成的。而恩格斯则是通过对社会的研究批判资本主义经济而完成的。
9、 马克思的两个转变开始于同黑格尔学派的彻底决裂,他从哲学的角度出发,批判了黑格尔在国家和市民关心问题上的唯心主义观点,揭露了黑格尔国家观与社会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尖锐矛盾,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提出了“家庭和市民决定着国家,是国家产生和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同时,马克思在莱茵报出任主编的时期,其更为深入的研究社会主义思潮中精华部分,并通过政治斗争,大力批判黑格尔哲学。 与马克思成长经历不同,恩格斯出生于具有蒙昧主义与神秘主义的都市,在保守与虔诚主义精神的洗礼下,恩格斯始终在思想上与传统进行斗争,而弃学从商的经历让恩格斯有更好的条件自己观察阶层生活,因而恩格斯的两个转变则开始于其抵达英国曼彻斯特,通
10、过了解资本主义下的英国工人阶级及工人运动,加之对英国政治、经济的准确把握,经历了调查、分析、研究后,在马克思称之为天才之作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提出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本质,提出私有制引发社会革命的必然性,认为资产阶级政权必然因无产阶级求得解放而进行的武装斗争而被推翻。因而马克思的转变道路为:哲学政治的批判;而恩格斯则是:社会经济的批判。 三、马克思、恩格斯两个转变的共同之处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各不相同的道路,经历了不同的历程最终完成了“两个转变” ,但是二者在宏观上却存在以下两点共性: (一)共同的时代背景 马克思生于 1818 年,恩格斯生于 1820 年,二人年龄相差仅两岁,因而处于共同的
11、时代背景。两人的童年时期,欧洲恰逢拿破仑统治被推翻,欧洲局势动荡不安,两人亲眼见证了不安局势下的人民生活与社会状态;青少年时期,马克思恩格斯经历了以法国大革命为开端的欧洲工人运动,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逐渐显露,私有制弊端使得工人愈加不满,工人运动层出不穷,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这一状态下无产阶级急需一个区别于资产阶级的新的世界观与新的方法论,这为“唯物主义”与“共产主义”出现后迅速蓬勃发展提供了坚实的阶级基础,同时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否定了黑格尔唯心主义中的国家观,为无产阶级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而“共产主义”则为无产阶级提供了最高追求与奋斗目标。因而,这一特殊的历史大背景为马克思、
12、恩格斯完成两个转变奠定了基础。 (二)共同的理论基础黑格尔哲学、革命民主主义精神 黑格尔哲学上的唯心主义与政治上的革命民主主义精神,是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起点,因而这也成为了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两个转变的理论基础与精神。19 世纪 30 年代,德国由于新兴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矛盾激化,一直以来被作为官方哲学的黑格尔主义开始解体,并分裂为两个学派,即青年黑格尔学派与老年黑格尔学派。青年黑格尔运动,以诉诸理性,批判传统宗教、批判普鲁士国家为核心,吸引了先进、激进的各界人士,因而参与黑格尔运动的本身既需要一种革命的民主主义精神。马克思、恩格斯恰在这样一个时期,参加青年黑格尔运动,吸收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并
13、以革命民主主义者的风貌开始自己的政治批判与理论活动,马克思曾说:“我公开承认我是这位伟大思想家的学生” 。而恩格斯在总结他们的早期思想时也指出: “从黑格尔学派的解体过程中还产生了另一个派别, 唯一的真正结出果实的派别。这个派别主要是同马克思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 ” 不难发现,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与政治上的革命民主主义精神的确是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两个转变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2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0 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列宁. 列宁全集(第 55 卷) M. 北京:人 民出版社.1990. 5方再超. 马克思恩格斯两个转变J. 经 济研究导刊.2011(11). 6李宝怀.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两个转变” 的比较J.社会主义研究.1990(4). (编辑/丹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