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夫妻共同债务谈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的不足.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852198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夫妻共同债务谈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的不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从夫妻共同债务谈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的不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从夫妻共同债务谈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的不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从夫妻共同债务谈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的不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从夫妻共同债务谈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的不足.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从夫妻共同债务谈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的不足摘 要 民间借贷多数情况涉及到是否为夫妻共同债务的问题,此种情形是简单的套用婚姻法及其司法解释的规定,简单进行“夫妻捆绑式一体化”认定还是从民间借贷的角度遵循合同的相对性原则,对债权人和举债者配偶一体同等保护,事关权利保护的平等性。 关键词 夫妻 共同债务 民间借贷 同等保护 作者简介:段鑫睿,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 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11-093-0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简称规定 ) ,自 2015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而于 1991 年 8 月 13

2、日发布的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同时废止。纵观该司法解释,一个重要的不足之处就是关于民间借贷中夫妻共同债务如何认定的问题上并没有涉及,然而这一问题在民间借贷中具有普遍性。 虽然民间借贷关系并不以特定身份为前提,但是夫妻共同财产权利是与配偶这一特定身份相联系的,因此有必要对民间借贷中涉及夫妻关系的问题做出独立的明确规定。现实生活中,绝大部分民间借贷活动绕不开夫妻共同体这一债权债务主体。但遗憾的是,对于债务主体系夫妻共同或夫妻一方如何认定的问题上, 规定依旧没有体现。仍然只能依据婚姻法及其司法解释和最高人民法院的答复处理司法实践中的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界定,除了“婚姻关系存续”这一基本条

3、件外, “是否共同生活所负”的认定上,现有规定存在着随意性较大的选择性推定,而忽略了实际生活中的各种可能性,导致了对举债方配偶的种种不利。司法实践当中,大多是女方为举债方的配偶,因此女性权利被配偶方侵害的居多,客观上不利于婚姻中女性权利,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妇女权益保护法的力度,下面从两个方面来阐述。 一、现行制度层面的问题 (一)夫妻在举债信息上的地位不对称 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是:中国社会仍然是个男性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以男性居多,个人举债者中男性亦居多, “男主外女主内”仍然作为传统家庭观念被普遍接受。在这种观念影响下导致的结果就是在举债问题上一般由男性掌握着主动权或把控权,客观上使配偶方处

4、于信息不对称的不利地位。在是否举债、举债数额、举债目的、举债用途或方式等方面都是如此。如果立法或司法解释不考虑这些实际情况,那么从制度层面上就可能会造成妇女权益受到损害的结果。 (二)婚姻法对婚姻期间债务的承担只是原则性规定且限于婚姻的范畴内 婚姻法第四十一条明确规定:“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债务,应当共同偿还。这是离婚时夫妻债务清偿责任的原则性规定。 ”由此条可以看出,夫妻共同财产的界定标准为“共同生活所负债务” ,时间区间上为夫妻关系存续期间,这就排除了共同生活但没有婚姻关系的阶段。 “婚姻存续+共同生活” , 成为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的复合条件,仅符合其中一个条件并不能认定为夫妻共同

5、债务。但是这一原则性规定,并没有明确举证责任。且事实上,证明婚姻关系期间是比较简单的,但是否为共同生活所负债务却非常复杂。 (三) 婚姻法解释(二)对举证责任的当然性推定的前提出现危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简称解释二 )在第二十四条中规定“债权人就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主张权利的,应当按夫妻共同债务处理。但夫妻一方能够证明债权人与债务人明确约定为个人债务,或者能够证明属于婚姻法第十九条第三款规定情形的除外。 ”将认定夫妻共同债务的标准只限于“婚姻关系存续期间” ,即只要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都可以视同夫妻共同债务处理,这种推

6、定式的逻辑明显扩大了共同债务的范围,同时暗含了这样的前提:夫妻一方对配偶方的经济行为应当知情。这一前提的基础是夫妻关系处于理想状态:夫妻相互忠诚。但事实上婚姻关系走向解体时,这种理想状态早就不存在了。北京、上海等城市中高达 40%多的离婚率已经无情地宣告了夫妻忠诚危机的到来。 如果相互忠诚的理想夫妻状态已经不存在,要求一方对配偶方的举债行为一定知情,而这恰恰可能是举债方刻意要隐瞒的情形。势必加重举债方配偶的责任,有点强人所难。仅仅因为有夫妻关系就要承担事实上不可能履行的责任,不是法律的应有之意。 当然,我们防止夫妻间逃避共同债务,方式方法是多样的,但在制度层面的选择上,完全可以依据实际情形制定

7、出可供操作的选择。 (四)司法解释与答复的矛盾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2014)民一他字第 10 号)则认为:在不涉及他人的离婚案件中,由以个人名义举债的配偶一方负责举证证明所借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如证据不足,则其配偶一方不承担偿还责任。在债权人以夫妻一方为被告起诉的债务纠纷中,对于案涉债务是否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应当按照解释二第二十四条规定认定。如果举债人的配偶举证证明所借债务并非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则其不承担偿还责任。在这一答复中前半部分的立足点为“谁主张谁举证,保护举债方配偶的权利” ,不难看出其前提是:配偶方可能不知情的判断。 但是,答复的后半部分的立足点为“举证责任倒置,保护债权人的权利”

8、 。其暗含的前提是:夫妻利益(包括债务)共同体的当然推定。 答复的前后两个部分立足点明显不同。如果同样一笔债权,债权人提起债务纠纷诉讼,与此同时债务人夫妻提起了离婚诉讼,就该笔债务的承担主体,就会出现不同的司法判决结果。由此可以看出, 答复本身存在双重标准,对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上存在矛盾。 二、夫妻共同债务认定的制度设计改进 我们必须承认的事实是:夫妻有共同财产但也有个人财产;夫妻应当忠诚但不忠诚大量存在。既然如此,对于民间借贷关系中对于夫妻是否为共同债务人的认定上,就必须正视这样的状况存在,不能盲目地、想当然的推定夫妻债务的共同性。 (一)对举债者配偶方与债权人的权利应当一体同等保护,不能在

9、制度层面存在双重标准 根据解释二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可以看出立法者重在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在很大程度上是将夫妻双方“捆绑在一起”承担对外的债务,并对举债者配偶方的责任采用了当然性的推定。理论上,虽然举债方的配偶可以通过证据证明债务为一方债务与自己无关,但是在现实情况中却很难做到。婚姻中的任何一方不可能保证自己的婚姻处在理想状态,即夫妻相互之间的绝对忠诚。要求夫妻双方对所有对外的债权债务都相互了解并留存证据,是很难做到的。如果夫妻双方分居,各自安排自己的生活或投资举债,相互之间就更无从了解。 解释二从立法层面明显倾向于保护债权人有失公允且严重损害举债方配偶的权利。 (二)可能导致的问题 根据我国民事

10、诉讼法的一般举证规则“谁主张谁举证” ,当债权人要求夫妻共同承担债务时,应当由债权人承担举证责任,证明该债务由夫妻共同承担,而解释二将本该由债权人承担的举证责任,跨越债务人,直接落到债务人配偶的身上,使有可能对债务完全不知情的债务人的配偶证明自己不知道的事,显失公平。 现实当中在离婚时,夫妻一方和第三人恶意串通,虚假诉讼,侵害另一方的财产权利或者借此恶意转移侵占夫妻共同财产的情况亦并不少见。 虽然有人会认为:如果不按照解释二 ,有可能会导致夫妻假借离婚逃避债务。但这一想法本身就是个值得商榷的命题,不能因为夫妻可能假借离婚逃避债务,就伤及大量无辜人的权利。 (三)可借鉴物权登记和金融机构的借款合

11、同的操作,遵守合同的相对性原则 民间借贷既然是一种合同关系,当然应当遵循合同法的相对性原则。突破相对性原则,将合同效力及于合同以外主体的身上,有权利滥用的嫌疑。借款合同的双方只能是贷款人及借款人,对贷款人的配偶和借款人配偶均无约束力。 解释二的规定突破了相对性原则。通常情况下,债权人为尽可能保障自己的债权得以实现都是按照解释二的规定,向债务人夫妻双方提起诉讼。 物权转让的合同,在政府主管部门备案时要求夫妻双方签字;金融机构提供贷款时,借款合同要求夫妻双方签字,承诺为共借人。这些合同行为都没有采用基于夫妻关系的当然性推定,即不论权利主体还是债务主体都必须是明确的签字确认,而不是“夫妻一体性的捆绑

12、式”认定。既然如此,民间借贷为什么要采用“夫妻一体性的捆绑式”认定方法呢?实践中,法官们对于解释二的规定并非机械地照搬,而是灵活务实的运用规定处理个案。在赵某诉项某、何某民间借贷纠纷案一案(2013 年)中表明“1、举债方配偶未参加诉讼,举债方及出借方均未明确表示放弃该配偶可能承担债务,应依法追加举债方配偶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以查明案件事实。2、出借人仅提供借据佐证借贷关系的,应深入调查辅助性事实以判断借贷合意的真实性,如举债的必要性、款项用途的合理性等。出借人无法提供证据证明借款交付事实的,应综合考虑出借人的经济状况、资金来源、交付方式、在场见证人等因素判断当事人陈述的可信度。对于大额借款仅

13、有借据而无任何交付凭证、当事人陈述有重大疑点或矛盾之处的,应依据证据规则认定“出借人”未完成举证义务,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 ”由此可以看出法院对于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是审慎严格的,并不排除要求举债人证明是否为夫妻共同债务的责任。但并不是所有的法官、所有的法院都能如此灵活务实。毕竟要求规定更加科学合理比要求法官个人自由裁量适当要容易得多,也更具操作性。 鉴于民间借贷关系很难绕开夫妻债务是否共同承担的问题,同时避免虚假诉讼,恶意脱逃债务的情况发生,笔者认为: 1.在民间借贷制度层面上,应当加重债权人的举证责任,其次是债务人的举证责任,免除或弱化举债方配偶的举证责任。 2.借鉴物权转移登记和金融机构借款合同的操作技术,要求债权人在签订借贷合同时,强制债务人声明是否为夫妻共同债务,如债务人声明为夫妻共同债务的,应当由债务人配偶签字确认共借人身份;或者通过债务人配偶的担保等其他途径保护债权的实现。若债务人配偶方没有签字确认,只能做为债务人自身的债务处理。 从而达到对债权人利益与举债方配偶利益的一体同等保护,兼顾了合同的相对性原则。另外也体现了债权人保护自身利益应尽的注意义务。注释: 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案例 (201412/218: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