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学生中国精神的培育与践行摘 要 中国精神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精神动力。大学生尤其是当代大学生,他们的思想极为活跃,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接班人,加强培养他们的中国精神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以中国精神为理论依据,将其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道德理论教育体系中,有助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意识。 关键词 大学生 中国精神 培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社科联 2015 年调研课题 SKL-2015-2382高校法制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郑香妞,黄河科技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2、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07-221-02 中国精神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至关重要。中国精神是以改革创新和爱国主义为主的一种时代精神。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应严格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凝聚全体人民的力量、将中国精神发扬光大。所谓的中国精神,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依托,其核心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而言,中国精神是社会先进文化与民族优良传统的世代延续和历史传承。中国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总体要求是:有理想、有能力、有素质以及有信念,这也是具有中国精神的具体表现。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培养他们的中国精神必须着眼于他们的实际思想和知识情况,合理
3、遵循培养人才的路径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规律,能够将高校大学生真正培养为各方面全面均衡发展的当代有为青年。 一、中国精神所要表达的内涵 (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是将爱国主义传统世代传承的伟大民族,爱国主义深入人心。爱国主义不仅是热爱祖国五千年的光辉文化、热爱祖国的秀丽山水、热爱自己的同胞,而且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维护整个中华民族的安定团结。 民族精神凝聚了一个民族在一定时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而形成的民族品质、民族意识、民族气质以及民族心理。胡锦涛同志曾指出:“民族精神是我们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不断向前发展的源泉。 ”随着我国历史的不断发展,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不断扩大,主
4、要包含以下几点特征:热爱和平、勤劳勇敢、团结统一以及自强不息。 (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在当前,符合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时代精神,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价值要求的时代精神。这要求所有的思想文化活动与文化产品,要积极传播并发扬时代精神。将时代意义赋予中国精神,能够激发中华民族凝聚力,有利于重塑自身价值体系和传递正确的社会价值观,是推动我国社会安定、统一、团结的不懈动力。 二、各院校加强中国精神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促进大学生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 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文化已经成为影响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国文化建设活动将决定我国社会如何发展,其主要内容是社会
5、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目前,促进高校大学生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对于国家精神力量的提升、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不断建设至关重要。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就是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要解决的问题是我国当前社会应具备怎样的精神风貌和精神状态。各大高校文化建设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让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凝聚力量得到充分发挥,把中国精神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去,使高校大学生有一个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二)有效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西方文化的不断传播,涌入各种思潮。我国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期,也涌现了一批腐败的思潮,这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高校大学生的思想理
6、念,对他们的价值观和行为产生了影响。例如,有的大学生盲目崇拜西方的文化,逐步淡忘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有的人变得以个人利益为重,不关心整体利益;缺乏精神上的高尚追求,十分重视物质等。各大院校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应将中国精神融入其中,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勤劳勇敢、团结统一以及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让他们在中国精神的影响下,积极投身到改革开放中去。 三、促进大学生中国精神的培育与践行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中国精神能够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它是我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整个民族道德素质的重要思想源泉。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应丰富多样,应将中国精神融入活
7、动中。可利用大学生社团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以及自我教育作用,将学生感兴趣的社会问题融入校园文化活动;可利用校园橱窗、广播、网络和文化长廊等多种途径宣传中国精神;可利用重大纪念日和我国传统节日加强对高校大学生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 (二)推进“红色”教育,传递爱国精神正能量 高校可将“红色” 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律修养课程中,向大学生传播“红色精神”以及“红色文化” ,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唱红歌” 、 “诵经典” 、“演话剧”等等,以这样的方式向学生传递正能量,让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更了解红色文化。与此同时,借助校园
8、橱窗、广播、网络和文化长廊等多种途径来宣扬经典红色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通过组织大学生开展红色文化活动日,让他们接受爱国责任以及思想信念教育,更进一步加强高校大学生的红色理念,在这样的。总之,高校要以多种方式去营造一个良好的红色教育氛围,让红色精神成为高校文化建设的一部分。让高校大学生在一点一滴中接受红色爱国主义的熏陶,更加全面的理解红色精神。 (三)促进志愿服务机制的完善,践行志愿精神 志愿服务精神是对中国精神的传承和发扬,它是一种时代精神,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做出了贡献。高校大学生投身志愿服务事业,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表现出对社会的爱心和责任心。目前,有许多高校开展了多种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如
9、看望敬老院老人、关爱留守儿童、消防志愿者、帮助贫困山区建设等等。这些活动的开展,赢得了高校大学生的热烈响应,收获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好评。虽然志愿服务是很有意义的,但目前我国志愿服务机制还不够完善。高校作为大学生接受良好思想道德教育的地方,应积极推动志愿服务基地的建设、有效监管志愿服务时间,为志愿者提供良好的激励和保障机制,促进高校志愿服务机制逐步完善,践行志愿精神。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的志愿活动像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传递出每一个“城院青年”的责任感和道德素质。践行志愿精神是通过实际行动,将个人、集体以及国家的思想道德责任相互融合,是一种有效的通过实践来教导人的方式。 (四)采取必要的社会实践内容
10、,弘扬实践精神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不仅包括课堂教学,还应包含社会实践活动。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对提高高校大学生的中国精神理念至关重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应结合实际情况,安排适合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参加这类活动的热情。可以通过在校园举办中国精神讲座、爱国主义辩论、排演红色主义话剧等等活动,向高校大学生传播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通过多彩的校外活动,如参观历史文化遗址、爱国主题展览、民族英雄故居等,通过自己的亲眼所见,大学生加深了对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的理解。可以通过带领大学生参观校园实践活动基地、新农村、新城区,有助于他们生动形象的理解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变化,让他们明白
11、创新的重要性,帮组他们形成与时代相适应的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推进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弘扬职业精神 高校大学生的职业精神对于他们毕业面向社会至关重要,学校应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的教育,提高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高校应将职业素养教育活动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可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其中举办比赛就是一个很好的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例子。比赛的形式主要有“职业规划大赛” 、 “创业规划大赛” 、 “统计技能大赛”等,通过比赛的方式,引导高校大学生转变就业思想,使他们主动去掌握岗位所要求的技能。通过课程改革创新,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将职业生涯规划课作为在校学生的必修课,同时根据学生的不同知识
12、情况,开设了“就业辅导课程” 、 “创业辅导课程”以及“职前培训课程”等等。并通过与对口企业开展“就业直通车”活动,让学生更加了解职场,培养他们的职业精神。面对日益变化的社会形式,高校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推进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高校应不断加强学习,做好指导学生就业创业的工作,让学生所学专业与企业对接,具备企业所需的职业精神;让学生树立创业的思想,培养他们具备创业所需的知识条件和思想条件,实现毕业学生多形式、多渠道的就业形式。(六)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实施中国精神的广泛传播 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包括网络、手机、电视、广播以及报纸在内的一切大众传媒,加强对大学生的中国精
13、神教育实践活动。积极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民族制度、民族政策等,让大学生更进一步了解我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了解我国的民族制度和民族政策。积极宣传时代先进人物和英雄人物事迹,让大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各民族同胞为了新中国的统一而做出的巨大贡献;积极宣传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让大学生更进一步了解中国精神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四、结语 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在追求历史文明进步从而迈向复兴事业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气质。中国精神博大精深,对个人、集体、国家有着不同的要求,但无论哪一种精神,最终是通过社会成员个人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以及价值取向等
14、方面表现出来。崇高的事业需要的是与之对应的崇高精神,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事业,所需的就是一批具有崇高中国精神的现代化高素质青年人。而当代大学生正是这项伟大事业的接班人。只有加强高校大学生的中国精神,培养他们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思想观和价值观,才能激励他们不断学习、自强不息、勇于创新,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解努力。 参考文献: 1于洪卫.论优秀传统文化体现时代精神的主要途径.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1). 2罗国杰,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3 年修订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3高登辉、张曼、邹凡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2). 4胡凯、刘勋昌.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民族团结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