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方社会治理法治化建设研究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创新社会治理,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十八届四中全会则进一步提出: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法治是社会文明程度的综合体现,是社会治理的基本手段,也是创新社会治理的根本遵循。2014 年 12 月 5 日,中共六盘水市委六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六盘水市委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实施意见 ,意见中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目标,并指出要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
2、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市,依靠法治更好地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 “地方社会治理法治化”应是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思路。本文以贵州省六盘水市为例,探索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如何从“法治”上寻求突破。 一、全面打造法治政府 1、在政策制定方面,依法调整和规范政府行政决策行为 六盘水市出台了六盘水市人民政府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规定 ,要求把调研论证、公开征求意见、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作为制定规范性文件的必经程序;出台了六盘水市人民政府重大决策程序规定 ,要求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
3、行政决策的必经程序。 2、在依法行政方面,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管理和规范社会事务 一方面,由各职能机关围绕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和社会管理薄弱环节,开展专项依法治理活动。例如:六盘水市发改委在工作中严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审批项目,从严审批政府投资项目。建立法律顾问制度,与律师事务所签订合同,聘请常年法律顾问。各职能机关正确履行法定职责,做到行政执法主体合法、行为合法。另一方面,将依法行政纳入政府考核,将依法行政年度考评成绩作为县区与市直机关年度目标考核内容的“负面清单”扣分项,由市政府法制办进行扣分。 3、在法制宣传教育方面,努力营造全社会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 一方面,加大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制培训力
4、度,尤其推进领导干部法制学习制度化,不断加强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积极面向社会开展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例如:市发改委围绕加强和改革宏观调控、整顿市场秩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相关内容,利用报刊、宣传栏、网络平台、微博、微信等宣传媒体,在本部门和门户网站上设立法制宣传教育专栏,发布普法动态,建立法律法规规章文件资料栏目,扩大依法行政和政府法制工作社会影响。 二、创新社区服务模式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工作重点在基层。六盘水市在创新社会治理模式的过程中,按照“精简管理层级、优化整合资源,实行区域化管理,建
5、强党的基层组织”总体思路,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 1、实行“一社多村(居) ”治理体制 撤销原有的街道办事处,建立社区服务中心,将原来的“市县街道社区”四级管理精简为“市县社区”三级管理。推行“居政分离” ,由社区服务中心直接向居民群众提供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让居民委员会自治职能归位。 2、建立“社区法律服务点” 通过在社区建立“社区法律服务点”的方式,推动法治社区建设。例如:2014 年底明湖社区通过聘请律师的方式,开展“法律服务进社区”系列活动,以“把律师请进来,把法律送出去”的形式,让居民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便利的法律服务,进一步提升了社区法治建设水平。 3、探索“在职机关党员进社区”活动
6、 充分利用在职机关党员的“居民”身份,建设“机关党员回社区参与社区建设工作”制度,要求在职党员结合自身特长,积极主动到居住地社区党组织报到,积极为社区群众服务。 三、激活网格服务力量 为了进行精细化管理,在六盘水市依托原有的社区管理体系和信息平台,按照“界线清晰、任务适当、责任明确”的原则,将社区范围划分为若干个区域网格。以网格化的方式,建立网格管理服务队伍。每个网格由一名社区工作人员担任网格长,与网格内综合信息员、社区党员、社区民警、社区志愿者等共同组成网格管理队伍,对网格内的居民实行动态和跟踪服务。 四、鼓励居民广泛参与社区建设 居民作为创新社会治理体系工作的重要参与主体,直接反映着六盘水
7、市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的状况与效果。六盘水市在社区内以楼庭院落为单位,实行楼长、院长、庭长“三长制”发挥居民与居民之间互动,实现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职责的纽带作用。并采取党员大会、居民代表会议、党建联席会议、互助共建联席会议等形式,协调好居民群众和驻社区单位的关系与利益,组织好面向单位和居民群众的服务活动,有效调动广大驻社区单位和居民群众的参与意识。 五、结语 在创新地方社会治理过程中,六盘水市通过各方面的实践和努力,积极推进政府工作由行政干预向主动服务转变,推动群众角色由旁观者向参与者转变,推动社会治理由善治向法治转变,使地方社会治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通过实践, “社会治理法治
8、化模式”应是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思路。 社会治理过程中的法治保障,是“以法治为保障”的社会治理,这就要求社会治理各类主体坚持以法治精神来引领社会治理,以法治思维来谋划社会治理,以法律规范来实施社会治理,以法治标准来评价社会治理,以法治秩序的实现作为社会治理的目标,最终形成在法制轨道实现社会良治。在“社会治理法治化模式”中,政府将扮演调控者、引导者、服务者和整合者的角色,通过与社会、市场的合作治理,实现社会的“共治”和“善治” 。目前,我国创新社会治理过程中的难点与重点是思维更新,方式转变,体制改善。当然,地方社会治理法治化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各级政府不停的探索和改进。同时,各地政府的探索也对下一步推进政府社会治理创新具有重要的实践探路和理论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