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新专业建设的研究.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854074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院校新专业建设的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职院校新专业建设的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职院校新专业建设的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职院校新专业建设的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职院校新专业建设的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职院校新专业建设的研究【摘要】为了适应高职教育新形势的发展,扩大办学功能,增强办学活力,学院近年来增设了一些新专业。以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制冷专业为例,通过分析行业现状和人才需求,以及对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手段、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分析,阐述了新专业建设的思路和重点。 【关键词】新专业建设 制冷专业 人才培养 一、引言 随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自主权的变化,加上近年来生源的紧缺,各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力度趋于明显。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培养出高质量的优秀毕业生和取得生源优势一直是高职院校思考的两个问题。滁州职业技术学院通过长期的企业调研,逐步调整学科组成,加强学院内涵建设,同时依托学院和地区优

2、势创办了制冷、光伏等一批新专业,通过服务面向和专业格局的变革带动学院的发展。下面以我院制冷技术专业为例分析一下高职新专业的设置问题。 二、专业设置的地区优势 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制冷技术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多,如食品的运输和储存、生物医学、科学研究、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等都离不开制冷技术。应用领域的扩大首先需要的制冷产品类型就会变多,其次技术要求也会变得越来越高。形成了在相关产品的生产、销售、使用、维护维修和其他服务行会的各种岗位的人才需求。安徽目前已经拥有海尔、格力、美菱、美的、扬子空调以及博西华西门子家电有限公司等制冷企业,并拥有大量的制冷设备工程企业及设备维护保障企业。制冷行业企业对相关技术人

3、才的需求近年来处于稳步上升的趋势,通过企业调研我们发现实际一线的从业人员大部分都不是制冷专业的毕业生,而是电气、机电或者机械专业转行的技术人员。这些人具有的专业知识、技能是达不到设计研发等部门对专业素养要求的。因而需要学院培养出行业企业岗位真实需要的专用性人群。 三、专业的准确定位 新专业的建设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是在持续发展中渐渐完善的。因而制冷专业定位不宜过高或过低,定位过低不利于学院的发展,在同行中更加不具备竞争力,变成鸡肋专业;但也不能好高骛远,定位过高可能前期的人力资源的投入过多,却未必收到预期的结果,所以新专业的设置要体现学院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同时要与同行错位发展,也要和本区域行业对

4、人才结构的需求相适应。这就需要在专业建设前期,通过不断深入相关的企业调研,了解当前和未来企业各相关职业岗位的从宏观和微观不同层面去深入分析制冷专业人才需求报告,分析职业岗位对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的要求,才能正真造就出适合企业当前及未来发展所需的高技能型人才。 四、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 我院作为滁州职教集团的理事长单位,与滁州相关制冷行业企业合作,实行双向学生培养模式。企业和学院都参与教学方案的制订,实行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跟踪管理。学院层面主要负责制冷专业学生的基本素质、专业理论教学和基本实践技能的锻炼;行业企业层面主要负责学生对企业 6S 管理文化、相关岗位技能以及实际生产活动的了解学习,让学生融

5、入当中。学生在学校所学习的专业课程内容和教学实习实训内容应该与企业岗位所需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相关联。企业 6S 管理文化融入校园 6S 文化管理中,着重在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自我创新能力方面加强培养。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以及对应的素质与能力要求,按照“能力递进”的原则,把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渗透到专业基本技能、专业技能、专业综合技能训练过程中。 另外对于中职上高职的学生,要注重两者之间如何衔接。在教学、目标培养、专业内在、资源建设等方面应有不同的侧重点。注重专业的连续性和发展性,探索中职和高职教育贯通的人才培养方法。以岗位职业能力标准和国家统一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制度为依据,将企业具体的岗位职业技

6、能标准作为未来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冰箱维修、空调维修、压缩机拆装等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学生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进行实践操作,正真实现了理论和实践教学一体化。学生不在单纯的先学理论知识然后再去进行阶段性的实践操作形成前后的知识脱节,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都得到了提高。 五、专业课程体系的制定 依据企业的岗位任务要求并结合我院的办学定位制订制冷专业的课程标准。以专业基础课程的建设为根本,以核心课程的建设为重点,注重课程内容的实践性。课程结构合理层次要分明,相关学科之间可以交叉渗透,也可适当开设一些与专业相关的公选课。无论是专业基础课还是专业核心课程都要详细制定教学大纲,对于有实习实训的课程还应该

7、制定实习实训大纲及课程标准。为了满足企业发展所引起的岗位变更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要求,应当不断改进变更相关实习实训任务,也可以根据未来企业发展需求自主的设计一些实习实训任务。课程体系在专业建设中不是固定的是依据行业企业动态需求不断变化的。 六、专业在教学方式方法上的创新 教师教学中积极开展方式方法的研究,可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任务教学、案例教学以及以企业具体岗位内容为项目的项目化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依托校企合作项目,实现联合办学,调整和重构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贴近职业行业需求和专业前沿,并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培养的有效融合。一贯通过“实践早、实践多、不间断”的培养原则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将岗

8、位任务过程作为参照,具体的岗位任务技能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实量化。考虑新专业建设的资金投入,实习实训场所和设备主要以校外为主校内为辅助,通过未来逐年的建设逐步完善。学院为学生搭建平台,激励大家走出学校走进企业,了解企业生产活动并参与之中,熟悉未来相关岗位的能力需求和企业 6S 生产管理;比较学校和企业实践技能培养的不同点,适应企业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将自己进融入当中,丰富自己的社会工作经验为毕业后的工作定位和适应能力做铺垫;邀请行业企业有常年工作经验的工程师到我院上课或者做专题讲座,充实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和企业工作的价值观。 逐渐更改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基础技能实验专业核心知识学习核

9、心知识技能学习创新性的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主观性。学院与滁州市多家企业如长电科技、扬子空调、博西华制冷等进行合作,采取“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实现“订单式教学” 、 “学徒制”教学、采用顶岗实习、双向培训等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方式。无论是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学活动的安排还是实习实训场地的建设等活动都参与其中,正真做到校企专业共建。专业建设要融入地方经济建设中,通过双向的产学研结合加强专业教学不断改革完善。 七、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围绕我院办学宗旨,要想培养高质量高水准的毕业生,就必须要有一支队伍结构、学缘结构合理同时能挑起重担的“双师素质型”教师队伍。教学团队应该是一支实

10、践创新能力强、教学科研水平高、富有团队协作精神的高水平应用型师资队伍。以未来制冷专业发展方向为核心,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如专业知识讲座、进行继续教育、科研教研课题规划等提高教师的学历和专业素养,使教师进行自我“课程、成长和方向定位” 。利用制冷专业教学团队中教授、副教授以及专业带头人的传带作用,加以团队内的教学竞赛和实践技能竞赛等活动不断提高团队中教师的业务水平。实施“双证计划” ,继续资助教师取得高级级以上职业资格认证,提高教师职业技能水平。利用寒暑假或者定期安排中青年教师下企业锻炼,学习企业文化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为后续从事理论和实践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八、结语 新专业的设置要

11、注重与学院所处地方制冷行业和产业的紧密对接,培养的学生应当符合当前和未来相关用人单位实际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对学生的培养基础是知识和技能、重点是自学和创新。根据我院办学宗旨,以制冷专业建设为引领实现对专业群资源的建设,使之未来实现对制冷相关产业群的提高。改善制冷专业教学团队中“双师素质”结构,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制冷技术方面的高端技能应用型人才。通过企业和学院共同对学生 3 年的精心培养,使毕业生实现“零距离”走上企业岗位,实现学校和企业之间正真的“无缝对接” 。 基金项目:滁州职业技术学院院级科研规划课题(编号:YJQ-2013-08) 。 参考文献: 1徐颖,贾永英.新专业建设过程中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2(28). 2李文萱.高职院校光伏专业建设的探索.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2). 3陈家玉,李晓明,曹石珠,王晓萍.普通高等学校新专业建设:问题与对策J.现代大学教育,2008(06). 4张晓东.人才培养与产学研结合实践中的问题及对策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9(S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