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托管企业内审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855160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有托管企业内审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国有托管企业内审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国有托管企业内审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国有托管企业内审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国有托管企业内审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国有托管企业内审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摘 要国有托管企业作为国有企业的特殊群体,由于多种原因,在审计监督方面力度不够,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本文从实际工作出发,分析了这类特殊企业在内审工作上存在的阻力,并提出了一系列可行性措施。 关键词国有托管企业内审;审计意识;企业财务内控;资产监督 DOI10.13939/ki.zgsc.2015.46.169 国有托管企业是指国企改制后,被国家以各种方式托管经营的困难企业、关停企业、壳企业等各类已退出市场的国有劣势企业。这类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基本停止,资金主要来源于现有存量资产的盘活收益,以解决历史遗留的一系列人员费用、债务纠纷等支出。因为资金来源不足,

2、企业留守管理人员有限,所以在管理制度、机构机制上不完善,主管单位负有保障国有资产安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重任,内审部门作为审计监督的重要机构,在这些特殊的企业中显得尤为重要。 1 国有托管企业的特殊现状 1.1 资产状况 国有托管企业现有的存量资产大部分为账面价值高于实际价值的不良资产。主要包括:各类长期难以收回的应收债权、股权,废旧机器设备、土地和房产等资产。其中权属不清、责任主体不明确以及诉讼纠纷的土地、房屋建筑物等“瑕疵”资产占主体,由于历史原因,这些资产利益纠纷不断,现行政策法规环境下难以处置,属于资产管理的难点1。1.2 人员状况 现有国有托管企业的工作人员多数为原国有企业的留守人员

3、,因国企改制和分流安置时,商业、工业、物资等各行业采取的安置方法、安置标准以及留守薪酬和福利办法等存在不统一、不规范的情况,使部分职工利益受损而引发的一系列遗留问题,所以,现有工作人员多多少少都对国企改制和分流安置的部分做法不理解,存有怨言。 1.3 财务现状 国有托管企业都源自原工业系统、商业系统、物资系统等行业,而且大部分托管企业处于关停状态,在管理上沿用各自的行业标准,长期以来没有严格统一的管理措施与制度约束,导致其财务制度、内部控制不健全,财务管理弱化。 另外,托管企业的财会人员大都是返聘的原国有企业的退休人员,他们的年龄普遍在 5060 岁,思想意识比较保守,观念老化,大部分没有经过

4、高等财会专业教育,财务管理和核算知识不足,特别是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接受能力差,整体素质较低。 1.4 内审现状 国有企业托管这一模式是国企改制的产物,属于新兴事物,处于探索状态,面对突如其来的庞大的托管队伍,内审工作量骤增,而相关内审机构存在配备不足、专业审计人员稀少、传统审计方法占主导等问题,导致内审环节薄弱。 2 内审工作面临的阻力 由于国有托管企业的特殊现状,导致内审工作面临各种阻力。 2.1 内审工作默契度差 由于托管企业工作人员的思想问题,导致内审工作比较被动,甚至是部分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审计观念、法制意识淡薄,对内审工作不理解,认为这些关停企业没有审计的必要,从而对内审工作的配合程度较

5、差,对内审部门提出的问题不重视,在审计整改落实上不认真,存在应付心理,使审计成果流于形式,这与审计的目的相违背。 2.2 资产监督困难较大 由于资产权属的“瑕疵”性,各托管企业在资产管理上没有规范性的文件,没有采用有效的动态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台账不健全,账实不符情况普遍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很大。审计时,资产的认定标准难以界定,国有资产的安全和收益的监督力度不大,增加了审计风险。 2.3 企业财务内控不严 由于各托管企业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较少,导致会计机构及岗位设置不合理,存在出纳兼复核等一人多岗、不相容岗位兼职现象,记账人员、保管人员及经办人员没有很好的分离制约,存在费用开支标准不统一、费

6、用报销发票不规范、审核环节把关不严、原始单据签字不规范等问题。 加之各托管企业部分财务人员素质偏低,工作仅限于记账、算账、报账模式,部分领导对会计基础工作不重视,每年的会计继续教育流于形式,导致会计核算不规范,会计科目使用不准确,不能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账务处理,企业账实不符、账账不符、数据失真等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因各托管企业的实际情况不同,使内审工作在调查、取证上难度重重,很难出具统一标准的审计结论。 2.4 内审能力相对薄弱 目前,国有托管企业数量庞大,各级政府又出台了一系列强化审计监督的政策文件,要求审计全覆盖,以加强审计监督的力度,这与内审机构的现状相矛盾,审计监督出现死角

7、、盲区和空白点,就在所难免。同时,现有的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技术方法急需更新,如何适应信息化环境,提高实战能力,尤其是绩效审计和跟踪审计的水平,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以上种种问题是历史因素、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都不利于内部审计的顺利开展,笔者从工作实际出发,找出了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措施。 3 破解国有托管企业内审阻力的途径 3.1 加强学习,增强企业审计意识 鉴于国有托管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审计意识和法律意识淡薄,审计部门应定期召开审计工作会议,一方面,切实抓好内审规章制度的学习和贯彻落实,按照 2014 年 12 月 25 日召开的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指示,深入学习中

8、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 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意见 、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发201448 号文件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和青岛市监察局青岛市审计局关于建立信息共享和审计结论落实整改机制的通知 (青监20151 号)等文件精神,使国有托管企业主要负责人增强审计意识,从思想上重视、行动上配合内审工作,从而使内审工作形成良性循环。 另一方面,内审部门要认真总结前期审计工作发现的问题,对照相关法规制度以及可能涉及的法律后果,与各托管企业相关领导沟通,督促重视审计整改落实工作,使审计成果落到实处,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使内审工作更好地为托管企业服务。 3.2 拓宽思路,破解

9、资产监管瓶颈 托管企业应积极转变资产管理思路,通过法律、政府联合行政等手段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尽快明确资产权属,落实托管企业剩余资产的真实价值,为盘活资产奠定基础,同时,主管单位制定统一标准的国有托管企业资产管理办法,优化国有托管企业存量资产管理模式。 在此基础上,严抓资产出租管理,防止租赁漏洞,对租赁收入与支出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定统一标准的国有托管企业资产租赁办法,依法拟定租赁合同条款,在确保国有资产安全的基础上,促成资产收益最大化。为内审工作提供有利条件,加大内审工作对资产的监管力度,降低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 3.3 多措并举,优化企业财务管理 首先,采用联合办公模式。各行业托管

10、企业的财务人员集中办公,设置专职的出纳、记账、复核和财务主管人员,各岗位互相制约,责任落实到位,形成合理的内控机制。其次,除旧纳新。清退年老、思想守旧的工作人员,从社会上招聘学历高、经验丰富的会计人员,充实会计队伍;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深入学习新企业会计准则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会计知识,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会计核算,从整体上提高会计人员素质,规范托管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最后,加强制度约束。主管单位应根据托管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统一的、切实可行的国有托管企业财务管理办法,制定合理的财务收支预算,严控费用开支标准,规范费用报销发票及签字手续等问题,使托管企业在实施财务行

11、为时有章可循。 通过以上措施,既通过优化托管企业的财务管理,又为内审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原始资料,营造了便利的审计环境,疏通了审计通道。 3.4 开拓创新,提高内审工作效率 首先,强化审计业务培训和学习。内审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定期参加审计知识学习和培训,及时补充新的审计知识。加强审前交流和业务学习,拓宽思路,掌握不同问题的处理方法,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审计质量。 其次,注重审计创新2。内审工作要与时俱进,加强审计方法、审计手段等方面的创新,改变传统思维定式,加大计算机辅助审计力度,加快与现代审计接轨的步伐,同时,要注重审计文书格式、内容等方面的创新,使审计文书更规范、简洁、易懂,以提高审计效率

12、。 最后,开辟以内审机构为主,社会中介机构为辅的联合审计模式。内审机构应分清审计工作的重点和主次,重要的审计项目内审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审计程序进行,次要的审计项目可以简化审计程序,或聘请社会中介机构审计,审计部门做好协助工作即可。 4 结 论 要做好国有托管企业的内审工作,除做到以上几点外,内审机构的自身的作风建设也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内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要严肃遵守审计“八不准”制度,用严格的审计纪律保障依法审计、依规审计,用健全的廉政机制保障审计执法的廉洁性、客观公正性和文明性。 参考文献: 1仇宝梅.国有托管企业“瑕疵”资产管理问题分析J.中国经贸导刊,2014(3). 2谭文超.新经济视角下企业审计创新工作发展的重要性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2). 3尚李娜.浅析企业的一项非常规内审工作舞弊审计J.中国市场,2014(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