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京津冀背景下保定提升文化软实力探讨摘 要:作为京津冀畿点城市,保定提升文化软实力策略的研究讨论,得到了地方政府及社科各界的普遍重视。从区域具体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入手,以传统文化资源个案的保护传承为例,建议做好保定城市文化品牌,使文化产业化、系统化集群发展,走人才培养和资源开发创新一体化发展道路,旨在为区域文化软实力与产业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提供思路。 关键词:软实力;路径;京津冀;保定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4-0018-02 早在 2014 年初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专题座谈会,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时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面
2、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是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态、为优化开发区域发展提供示范和样板的需要,是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路径、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需要,是实践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需要,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来。 ”1讲话明晰了“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与“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的具体策略,畿点城市保定因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一、文化软实力及相关京津冀的研究 “软实力”是相对于国家生产总值、城市基础建设等“硬实力”而言,最早由国外学者就国家
3、均衡发展的思考提出的,它是社会经济和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价值观、道德观和意识形态等精神文化建设的必然追求。国家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起初是指一国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国际影响力与感召力,并以文化、意识形态吸引力的形式体现出来。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是其不同城市和区域软实力的综合,提升保定文化软实力的具体举措,正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提出的。 文化软实力以其对社会持久而深刻的渗透力,成为城市发展潜力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得到了政府及部门的普遍重视,并成为社科研究领域的重点和热点问题,研究成果丰硕。在中国知网文献总类中检索,分别以截至 2014 年底与至
4、 2015 年 8 月新增各类论文、报道等进行对比,以“文化软实力”为主题词,分别为 22 000 余篇和 12 000 余篇,这些文章多站在国家的高度研讨提高文化软实力对策,研究领域涉及国内外不同国家;主题词同时含有“保定”的文章分别为 24 篇和 10 篇2;以“京津冀一体化” “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主题的研究分别为 10 000 余篇和 4 000 余篇,但以此为背景的文化软实力研究论文各 9 篇34。可见,有关文化软实力对策研究成果丰富且迅速增长,但相关“保定”文化软实力的对策研究成果不多;有关“在京津冀背景下”进行的研究成果量虽然很少,但同比增长速度最快,不过结合区域具体文化资源进行的
5、相关研究,尚不全面。而早在 2009 年 10 月,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时即集中体现了为地方发展建言献策的办会理念,极具针对性地研讨了产业集群与产业竞争力、旅游业发展与城市群建设、区域规划与生态补偿机制等问题。京津冀协调发展战略不仅为河北带来了经济增长点,而且为文化建设和软实力的整体提升带来契机,作为极具现实意义的社科论题,区域文化软实力研究势必成为新的学术增长点。二、文化资源产业开发利用的现实路径 首先,做好保定城市文化品牌。优秀品牌是城市的亮丽名牌,它会在无形中增加城市的竞争力,进而将城市品牌理念以政府职能的形式培育县域村镇文化名片意识。例如, “一文一武一衙署”是保定城市
6、的品牌,要做亮做美,不仅要深挖其文化内涵,更要发挥公众文化作用。京津冀大学很多,但称保定为“大学城” ,这个名片并不响亮,根源在于其职能定位上没有将地方文化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放在特别突出的地位上。因此,结合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抗日战争七十周年纪念活动、大陆台湾共一个祖国等民族信念,可搭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一武)博物馆与地方高校科研合作共建平台,深入挖掘其在中国近代军制、军事教育、军事理念、军事思想、军事应用型人才培养,及其在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的地位、价值和作用等问题,进而吸引国内外更多学者,形成近代军事研究的新基地。同时,与文化惠民工程相适应,将现有的军校广场打造成军校主题公园和群众文化活动广
7、场,将保定传统的忠武之风引导为齐国爱家的公众价值观和道德风尚。而莲池书院(一文)博物馆与直隶总督署(一衙署)博物馆在这些方面已经起步,河北大学、保定学院等高校业已与之签署实习实训和保护、研究、开发协议,一些非实体研究机构相继建立,在书院、画院、碑刻、园林、近代教育、文献整理等方面,在衙署建制、职官、制度、职能、建筑、人物、发展路径等方面,均取得了可喜成果,并不断拓展学术道路,拓宽产业发展平台, “正在逐步成为新的学术研究的增长点”5和公众文化价值的航向标。 其次,整合区域文化资源和产业资本,向产业化、系统化集群发展,使非遗文化资源不断成长和增值。具体则针对一些文化产业相对落后、文化资源尚未切实
8、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等问题,推助其实现文化资本整合。如,以白洋淀区及周围非遗传承发展路径为例,进行区位整体规划,走京津冀旅游业白洋淀区域多线路一体化道路:在文化软实力理论下,以政府干预为先导,促使企业文化率先与相应非遗保护对接,引导多种社会资本与之融合,共建不同形式的俱乐部和民间社团组织,形成企业品牌宣传与本土文化活动互动机制,增强企业文化内涵和渗透力;既可以通过充分激发市场、企业和民间资本的活力,培育市场主体的自生能力,构筑低成本商务环境,也可以通过社会资本和民间企业资金,鼎力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市场环境,如利用民俗文化节的良好亲和力和群众基础,在社会资本或企业积极参与的情况下,将民俗产品、
9、土特产品展销会与乡间文化巡演、旅游、节庆等活动相结合,扩大文化产品与企业品牌的区位民间集群影响力和辐射力,并配合农村宣传栏、文化墙、大众书屋、村级广场文化,来抢占民众的“眼球”和业余时间,以发挥潜移默化的教谕作用。由此,县域村镇文化名片意识也会日益增强。 最后,从公众服务和基础教育入手,注重区域文化资源的“生态”环境建设,走人才培养和资源开发创新一体化道路。可以现存各类档案和文物资料为基础,创建地方专题性分类非遗博物馆;也可在保定市博物馆,以及县区如白洋淀区,以至村镇纪念馆、博物馆、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开辟非遗展厅,依据不同特色的公众文化资源;还可以同时与关汉卿大剧院、地方戏剧院、剧社等联动,
10、面对广大学生建成德育基地、教育基地、见习实习实训基地,开展公益性质的定期的群众参观和教育活动,使每一位中小学生都成为区域地方文化资源生态建设的参与者,每一位大学生都成为区域地方文化的“宣传员” ,每一位公民都成为区域文化资源的享用者和环境的营造者。同期,最好与基础教育中的校本课程接轨,推动非遗文化教育的进一步深入和系统化。再充分调动京津冀高校云集的“知识库” “人才库”资源优势,从传承人的教育培养培训入手,以政府政策规范和切实支持为推手,建立遗产传承人教育培训和评价约束机制,使传承人下可以走进基础教育校本课堂,上可以与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及文化产业创新过招。进而,敏锐感触时代需求,抓住地方高校转型
11、契机,注重地方性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形成政府、社会、企业与高校多边双赢的产学研一体化模式。 三、小结 文化软实力的提升,需要地方政府的政策引导与定位、制度建设与监督、有效干预和对产业经济文化的大力支持,这需要职能部门充分了解企业对待提升文化软实力和突出区域文化特色价值的态度,掌握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明确政府、教育、企业、社会、公众的不同职能特点,形成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合力,也需要区域文化的自我认知与反思,主动寻求创新和发展之路;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企业和社会资本的积极有效参与,从根本上形成和聚集企业与社会,以至城市与国家的长久发展机制和内在动力;根本上注重发挥基础教育和大众宣传的作用
12、和影射力,培育和铺垫文化资源生态环境的博大根基;发掘京津冀文化资源富矿,建立企业与高校产学研一体化机制,提升保定文化吸引力和吸附力。 文化资源生态环境、生长机制与提升文化软实力之间是互动关系,京津冀发展与保定文化软实力提升之间协同关系,区域文化资源平衡互补和优性影响产生的是整体效应,形成的是京津冀文化联动运行的系统化集群发展模式,因此提升保定文化软实力,也即京津冀综合实力的增长。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座谈会 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EB/OL.新华网,2014-02-27. 2 邢洪儒.提高河北文化软实力对策研究J.河北学刊,2009, (3):228-230. 3 陈旭霞.京津冀都市圈文化软实力建设思考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1):25-28. 4 李艳庆,李艳静,李正琪.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保定市文化软实力提升路径创新研究J.保定学院学报,2014, (6):124-127. 5 彭艳芬.“全国衙署文化与燕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国史研究动态,2012, (3):79-82. 责任编辑 吴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