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党的十八大指出,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刻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进一步明确,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然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形成综合效应,取得总体效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全面部署,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锐意改革创新,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 经济体制改革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大实际,不断
2、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不断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不断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有效发挥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 加快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作为改革的“先手棋” 。国务院各部门共取消下放 600 多项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本届政府减少 1/3 行政审批事项的目标提前实现。大幅精简投资核准事项,中央层面核准的项目累计减少 76%,95%以上的外商投资项目和 98%以上的境外投资项目改为网上备案管理。加快建立政府权力清
3、单、责任清单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企业注册资本由实缴改为认缴,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企业年检改为年报公示, “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全面实施。 深化财税金融和投融资体制改革。稳步落实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逐步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改革完善税收制度。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的比例从 2013 年的 6.5%提高到 2015年的 16%。 “营改增”试点扩大到铁路运输业、邮政服务业、电信业,煤炭、稀土、钨、钼等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在全国范围实施,调整了消费税征收范围和税率。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重大步伐,利率浮动上下限全部取消。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人民币加入
4、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改革新股发行体制,全面推进创业板市场改革,启动“沪港通”试点,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扩大至全国。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 ,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运营。 加大价格市场化改革力度。加快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出台实施推进价格改革的若干意见。放开竞争性领域和环节价格,大幅缩减政府定价范围,中央、地方具体定价项目分别减少约 80%和 55%,并实现清单化管理。重点领域价格改革向纵深推进。输配电价改革试点扩大到更多省份。完善并实施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大幅度降低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和工商业电价。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不断完善,朝
5、市场化方向迈出重要步伐。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全面理顺,直供用户用气价格放开。理顺铁路货运价格,建立运价上下浮动机制。居民用电用水用气阶梯价格制度普遍推行。 全面启动国有企业改革。以增强国有经济活力为核心,部署实施新一轮国企国资和重点行业改革。加强顶层设计,出台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等系列重要文件。坚持试点先行,在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落实董事会职权、市场化选聘经营管理者等多方面,部署推出一批国企改革试点。积极稳妥推进重点行业改革,出台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启动电力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和售电侧改革试点,提出了石油天然
6、气、盐业等改革方案。 加快完善创业创新体制机制。出台一揽子顶层设计方案,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相继出台实施。以试点带动全局,在 8 个区域启动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自主创新示范区试点政策向全国推广,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权管理改革经试点后全面推行。完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体制机制,出台实施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激发创业创新热情。 深入推进农业农村和城镇化体制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
7、记颁证范围扩大到全国 30 个省份 2246个县。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开局良好。启动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完善农产品价格调控机制,深入开展新疆棉花、东北和内蒙古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国有林场林区、水利、供销社、农垦等改革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改革扎实推进,稳步实施促进农民工融入城镇、培育新生中小城市、建设新型城市“一融双新”工程,出台实施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和居住证暂行条例,建立健全“人地钱”三挂钩机制,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构建对外开放新体制。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出台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推动形成全方位开
8、放新格局。创新外商投资管理体制,实施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大幅减少外资准入限制,扩大服务业和一般制造业对外开放,限制类条目减少 50%,有股比要求的条目减少 40%。上海、广东、天津、福建等自贸试验区建设全面推进,在自贸试验区探索对外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出台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铁路、核电等重点领域走出去实现突破。亚投行正式成立,丝路基金启动运行。 “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发布实施。加快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在全国 42 个海关全覆盖。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中韩、中澳自贸协定签署生效,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议定书签署。 一系列经济体制改革
9、举措打出了组合拳,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有力促进了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改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作用进一步显现。 市场活力有效激发。一系列改革举措为市场主体减负助力,改善了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激发了社会投资创业热情,增强了经济发展内生动力。2014、2015 年,全国新登记注册企业同比分别增长 45.9%和 21.6%,平均每天新增 1.1 万户。在改革动力催生下,虽然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主要经济指标仍然运行在合理区间,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双创”新引擎和支撑平台逐步健全。随着科技体制改革、创新驱动战略、 “营改增”等重要改革落地,创业创新环境进一步优化,新业态发展方
10、兴未艾,创新驱动进一步增强。 “十二五”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达 8%的目标较好完成。服务业领跑三次产业,2015 年服务业占 GDP 比重超过 50%,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协调发展体制机制进一步巩固。新型城镇化体制创新和户籍、土地等改革措施出台,促进城乡之间资源双向流动和优化配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步伐加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 2012 年的 52.6%提高到 2015 年的 56.1%,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从 2012 年的 3.1 下降到 2015 年的2.9。 “三大战略”全面实施,四大板块统筹推进,资源配置在区域间进一步优化。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形成。一系列扩大开放举措出台,对外开放战略布局不断完善,促进了国内国际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外贸和利用外资结构不断优化,我国持续保持全球跨国投资主要目的地,制造业中先进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利用外资比重增加,服务业利用外资比重超过 60%。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持续快速增长,2013、2014、2015 年分别同比增长 16.8%、14.1%和 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