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4+3)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思考.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858478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4+3)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4+3)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4+3)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4+3)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4+3)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4+3)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思考摘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建立在校企深度合作的基础上,将学生的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模式。根据当前旅游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提出了针对旅游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4+3)人才培养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校企双方共同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共同构建教学基本单位和共同管理学生。另外,还要注意可能出现的学生理论学习弱化问题和部分学生的专业技能得不到全面培养问题。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长江师范学院 2011 年,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2、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规模居世界第一,与此伴随的是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越来越严峻。但是,市场上又出现了众多企业不能找到自身所需的应用技术型人才。这也说明,高校所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不匹配的问题,出现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矛盾。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问题也包含在其中。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培养能够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的人才。要解决这些问题,实现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

3、特征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在高校与企业之间深度密切合作的基础上,将学生的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模式,这既是一种学习模式,也是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强调教学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实践相结合,将学生的学习任务和工作任务相结合,提倡“做中学、学中做” ,最后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将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学习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结合起来,注重学生在学校学习所获得的知识内化为在实际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企业和学生三个主体的互动,学校以培养知识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的人才为目标;企业以在校企合作中获得学

4、校的科研、接受学习学生客观上补足劳动力等利益目标;学生通过这种模式,获得专业所必须的技能,缩减毕业后适应具体工作的时间。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如下。 1、校企合作的双赢性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校企双方通力合作,共同参与。企业的投入程度和参与力度是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实现预期目标的关键。而要促使企业能够深度参与,保证这种合作培养人才能够长期、稳定、有效地进行,必须构建校企合作的双赢机制。按照双赢机制开展校企合作,这是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保证。校企合作的双赢机制主要是校企双方互惠互利,学校将学生送到企业进行实践学习,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践基地,

5、提供企业的实践导师,与学校共同研讨、商定课程;学校按照学生的数量为企业支付相应的费用,或者通过科研、企业经营管理项目论证策划等形式为企业提供服务,或者通过学生在实践学习中为企业的实际工作作出一定贡献,客观上弥补企业的成本与投入。 2、专业技能学习的层次性 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过程中,应用型本科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学习与培养,具有层次性的特征。首先是学生校内的技能准备。学生在校内的技能准备主要是学习一些通用的技能,比如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公文写作能力、计算机办公软件应用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等。另外,专业技能的模拟训练,通过模拟训练让学生掌握到一些基本的技能。其次是学生专业技能学习环境由模

6、拟到真实。在学生的校内技能准备过程中,一般都是模拟的情景,在技能准备到一定程度之后,学生就能到企业的真实场景中进行学习,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上进行专业技能学习,然后习得具体的岗位工作能力。再次,学习形式由跟班学习到顶岗实践。学生到企业学习之后,需要有专人指导,需要在师傅的带领下共同开展工作,帮助学生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流程、工作标准,适应企业的文化环境和生活环境,直到胜任岗位工作能力。在达到这一状态之后,学生就可以顶岗独立实践学习。 3、培养过程的实践性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逻辑主线是实践,实践教学工作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工作的全过程。在教学设计方面,强调按照实际的工作岗位以及岗位的具

7、体能力要求设计教学内容,并设计相应的教学手段。在人才考核和评判方面,也是通过对具体工作的实践考核方式进行。因此,实践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显著特征。 4、学生身份的双重性 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学生的身份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一培养模式要求学生到企业的具体生产经营一线去,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企业中实践学习的学生,就成为一名企业员工,有着企业职员的身份,需要学习并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认真学习生产经营流程和相关标准,完成岗位所规定的工作任务。在企业实践学习的学生,其本质身份还是学生,要接受学校和实践企业的教育与管理。因此, “校企合作、工学

8、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学生的身份呈现出学生和企业职员的双重身份。 二、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4+ 3)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 1、国家当前高等教育的要求 学生一边在学校学习,一边在企业工作的校企合作模式在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已经开展了较长的时间,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在普通本科院校的开展还比较少。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对于高等教育的发展形势来讲,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地方本科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目前面临着理论知识不强、专业动手能力薄弱的问题,处于“不能文也不能武”的尴尬境地。当前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旅游行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规格是大量的专业技能型、复合型人才。所以

9、国家高等教育要求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2、学生就业和发展的需求 目前,旅游企业在招聘新员工的时候,都要求有一定的实践工作经历。所以,学生也迫切需要通过在相关旅游企业工作,获得企业实践工作经历,积累工作经验。一方面让自身的专业能力得到了锻炼,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另一方面,在企业实践学习期间,也为学生奠定了以后职业发展的基础,有利于学生做好今后的职业规划。 3、旅游企业的人才需求 从当前旅游企业的人才需求状况来看,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大量的有过工作经历的人才,并且将这一条件作为招聘员工的主要条件之一,学生通过工学结合的方式弥补自身实践经历的不足,可以有效解决这一

10、问题。同时,在周末和节假日,旅游酒店、旅行社和景区的工作相当繁忙,此时产生了较大的用工需求,如果企业临时招聘,会产生较大的成本。因此,旅游企业也需要一些学生通过实践学习的方式补足用工缺口。4、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的需要 当前,各本科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在课程设计上也设计了一些针对专业技能提升的课程,比如专业见习、实习和毕业实习课程,但是这些课程的行课时间比较短,往往是学生还没完全掌握某一岗位的工作技能,实践教学工作已经要结束了。传统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的实践机会较少,学生所学与企业所需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一定程度上对专业的社会认可度有负面影响。所以,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11、,可以促进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从而促进专业的发展。 为深入有效地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工作,根据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规律,结合普通高等院校的办学特点,基于旅游企业的业务开展特征,提出针对大二、大三两个年级学生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4+3”人才培养模式,也就是周一到周四在学校开展相应的教育教学工作,周五到周日三天在企业进行实践教学。在企业开展的实践教学工作遵循循序渐进的模式,从跟班实习、顶岗实习到轮岗实习。这种方式既能保证学生的理论教学工作不受影响,也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学习机会,保证学生获得更全面的专业技能培养,相应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此过程中,学校与企

12、业之间还可以开展其他形式的合作,比如共同开展基于旅游行业和旅游企业发展的科研项目,共同开发基于校企合作的实践课程体系以及进行教学改革。 三、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4+3)人才培养模式的组织与实施方式 1、校企双方共同构建人才培养体系 高校通过与旅游企业开展多层次的合作,聘请企业的高管、中层干部和骨干员工参与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工作中,构建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共同设计,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定位、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课程的内容与教学方法及手段等展开共同讨论,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符合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 2、校企双

13、方共同构建教学基本单位 要顺利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重新构建教学基本单位。在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以班级为组织单位开展教学活动。但是,到企业开展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时,学生原来的以班级为单位的教学就被打破,进而代之的是以岗位或同类工作为基础形成的工作组。以酒店为例,学生就会形成餐厅工作组、客房工作组、大堂及前台工作组、旅游市场营销工作组等,每个工作组的学生都实践学习相同的专业技能。在各自学习目标达成之后,然后再进行相应的轮岗。3、学生自愿进入机制 在普通高校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可能会遭遇到部分学生的抵触,毕竟,高等教育的“精英思维”仍然停留在部分

14、学生的思想中,少数学生对参加企业的一线实践学习有不同的意见,认为理论学习最重要。所以,在推行此项人才培养工作时,需要征询学生的意愿,在自愿的基础上,组成“工学结合实验班” 。这样也可以将参加实验班的同学和未参加实验班的同学的就业及未来发展状况进行对比分析,也为此项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论证支持。 4、学生的校企双方共同管理 在学校,学生的日常管理主要是以辅导员为主体的班级管理,学生请假、宿舍管理、日常行为纪律等均是在此模式下进行。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原有的管理模式也被打破了,需要构建新的学生管理模式。比如形成校企学生管理委员会,委员会的构成包括双方工作的负责人、高校的辅导员和

15、企业各工作组的负责人等,对学生的请假、工作纪律、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等实行双重管理。通过双重管理确保学生按照设计的教学方案进行学习,最终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四、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4+ 3)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在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对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4+3)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设计,并在教学、学生管理管理方面提出了一些实施方式,这必定能够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发挥很大的作用,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均会有较大的提高。但是,在这一模式下的人才培养也应当注意一些值得我们重视的问题。 1、学生理论学习弱化问题 作为一名合格的本科毕业生,毕竟

16、还需要掌握比较扎实的理论知识,这关系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如果这方面的学习弱化了,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背景下,专业技能学习的生动直观,学生的学习有可能过渡到非此即彼的状态,即对实践专业技能的学习过度重视,忽略理论知识的学习。这种状况在旅游管理专业以前的实习中已经出现过类似的问题,在这一培养模式中也极有可能出现。所以,高校需要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加以重视,注重学生的引导教育与严格考核。 2、部分学生的专业技能得不到全面培养问题 如前所述,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4+3)人才

17、培养模式实施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合作程度,能够完全按照预定的方案进行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的情况比较少。在很多的时候,学生主要是作为一线的员工,比如在酒店的餐厅、客房、前台或者景区的售票、检票等岗位工作,有的长时间得不到轮岗锻炼,能够到领班、内部管理等岗位学习锻炼的机会比较少。这就不可避免会造成学生专业技能的单一、不全面。针对这一问题,高校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应该积极主动沟通,随时反馈信息,并及时提出整改意见,以确保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全面进行。 总之,当前旅游行业需要更多的具有扎实理论基础的应用型人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有效的实现路径,我们需要精心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并注重过程控制,以实现最好的人才培养效果。 参考文献 1 郑家佳:“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下多边互动式教学的长效机制研究J.科技视界,2015(28). 2 李丽、于英丽:旅游专业群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14). (责任编辑:柯秋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