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普洱市有机咖啡发展的 SWOT 分析【摘要】 本文采用 SWOT 分析方法,分析云南省普洱市咖啡有机产业发展的现状,认为普洱市有机咖啡发展潜力巨大,特色明显,但其发展潜力尚未充分发挥。因此应当制定出统一规划,加大对有机咖啡的技术投入,推行更优惠的扶持政策,使普洱市有机咖啡得到快速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 【关键词】 普洱 有机咖啡 SWOT 分析 一、普洱市有机咖啡发展优势分析(S) 1、优越的自然条件 全国咖啡产量的 99%来自云南,云南咖啡产量的一半来自普洱市,普洱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地处北纬 22 度 02 分至 24 度 50 分、东经 99 度09 分至 102 度 1
2、9 分之间,北回归线穿境而过,为低纬度、以南亚热带山地湿润季风气候为主体的高原气候区。普洱的咖啡生长于北回归线附近,即咖啡种植的黄金地带。普洱被命名为“中国咖啡之都” 。由于地势差异,形成明显的“垂直气候” ,海拔 7001400 米河谷、坝区占 47.4%,属南亚热带,年均温为 1821,最冷月均温 1015。全市大部分地区在北回归线以南,太阳高度角大,阳光透率较强,年日照时数 2000 小时左右;咖啡种植的海拔高度都在 1200 米以下,坡度 25 度,土壤微酸性,主要为赤红壤、紫色土等。 2、成熟的种植技术 通过长期摸索,普洱市总结研究了一套小粒种咖啡种植技术,在2005 年 5 月由咖
3、啡产业联合会通过检索、收集、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整理编写了小粒种咖啡综合标准 。标准包括小粒种咖啡品种、种苗、栽培、原料、加工、产品标准、质量检测及仓储和运输等技术内容,采用了现代咖啡科技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通过对标准的实施,改变了咖啡产品无标生产、无标上市和无标流通的状况,做到尽快与国际标准接轨,提高农业标准化水平。另外,在生产上大量推广 S288 抗锈病品种和“卡蒂姆 7963”系列优良品种,提高了良种使用面积,单产最高达鲜果 2638 公斤/亩,平均单产处于全国以及世界先进水平。并与国际咖啡研究组织和国际知名企业(如雀巢)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加强咖啡种植农户的技术培训,提高农户的
4、技术水平,使农户在咖啡生产管理、加工过程中更加规范化与标准化。 3、经验丰富的技术和科研队伍 为了实现全产业链发展,对产业进行科学的规划,普洱市咖啡办与中国农科院对接并签订合作协议,委托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区划研究所制作普洱咖啡数字地图 ,编制普洱咖啡产业发展规划 。在云南省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领导下,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研究院牵头在普洱等咖啡主产区开展了农科教相结合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试点,积极探索覆盖咖啡全产业链、产学研相结合的“首席科学家科技服务团队示范基地各类组织农户”一体化服务新模式。通过建立科技支撑体系、培育示范基地、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在普洱市等咖啡产区初步建立了
5、以农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为主导,以科技型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补充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力量,为普洱市咖啡产业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和技术服务。同时制定了“思茅小粒种咖啡高产优质栽培规程图” ,编制了云南思茅地区咖啡寒害分析与对策手册,分发给农户,提高农户咖啡栽培技术与抗寒能力。 4、良好的经营管理模式及运行机制 在多年的咖啡生产经营 a 过程中,普洱市总结出了较好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即“政府搭建公共平台+企业集群竞合” 。咖啡产业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有关部门提供多方面的优质服务才能顺利进行。普洱市主要从资金、生产资料、教育卫生、文化服务等方面,建立咖啡产业开发的服务体系运行机制。咖啡是一种
6、技术要求较高的园艺作物。针对这一特点,普洱市逐步从实践中总结建立起一套技术管理机制:一是选配、组建一支咖啡技术干部队伍,从大专院校招募专业人才,分别到咖啡公司和各咖啡场担任技术骨干;二是借助和依托相关科研单位和大公司科技人才;三是层层培训选拔,提高劳动者素质;四是推广以良种为中心的各项先进咖啡种植技术。 二、普洱市有机咖啡的劣势分析(W) 普洱是中国咖啡最大的种植基地,种植环境最好、品质最优、产量最大,咖啡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迫切需要发挥良好种植环境的优势,挖掘咖啡种植潜力,推动有机咖啡发展。但是,目前普洱有机咖啡发展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 1、未形成完善的产业链 目前,普洱市有机
7、咖啡生产大都处在产业的初级发展阶段,从事产品的粗加工,或向高端企业提供原材料。进行深加工的企业只有 6 家,而且生产规模小,产品质量与加工技术先进的企业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而且整个咖啡产业链发展缓慢,与咖啡产业相关联的产业发展滞后,没有得到很好开发,还没有形成完备的咖啡产业链,咖啡产业的附加值没有得到充分挖掘。 2、消费市场较弱 有机消费市场是影响有机咖啡发展的重要原因。而普洱市目前的有机消费市场仍然较弱,究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其一,很少有消费者了解有机食品,根据笔者调查,仅有 16.8%的消费者知道有机食品,而83.2%的消费者不知道什么是有机食品,绝大多数消费者不清楚其具体的含义,更不用
8、说看标识了。其二,价格高,有机蔬菜的价格是普通蔬菜的 2 至 3 倍,而云南的总体收入较低,消费者购买能力有限。其三,认证标签的信任程度不高,目前各类认证机构多,标签五花八门,加之现在的市场环境下假的东西太多,消费者知其一不知其二,没有准确的把握宁愿放弃。缺乏良好的消费市场,使得有机咖啡的发展很困难,也造成了有机咖啡生产的利益达不到预期的目标,进而严重影响了有机咖啡生产者的积极性。 3、有机认证覆盖面不够 有机认证目前也是阻碍普洱市有机咖啡发展的因素之一。有机种植产地、生产过程、产品加工、包装等都需要有机认证,而且认证成本很高,因此单独的农户不愿意或者付不起认证费用。国内认证机构收费比较低,但
9、国内认证机构的国际认可覆盖面和认证能力十分有限。比如,在云南许多山区,农业种植体系相对接近有机种植,但因付不起认证费,缺乏有机标准的规范,往往被排斥在有机农业之外,而那些地区往往又是发展有机农业的好地方。普洱市也面临同样的情况,虽然在积极推进生态咖啡园建设和有机认证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认证覆盖面仍然不够。 4、基础设施差,资金投入不足 普洱市地处西南边陲,经济文化等相对落后,导致咖啡产业投入不足,生产基础设施没有得到很好改善。科研经费投入不足,对人才没有吸引力,咖啡生产的技术含量不高。缺乏统一的约束机制,生产各行其事,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市场混乱,不能充分发挥普洱市有机咖啡应有效益,行业管理
10、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三、普洱市有机咖啡机会分析(O) 1、具有大发展的政策环境 普洱市十分重视咖啡产业发展,多渠道投资支持咖啡种植、加工和科研能力的建设。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咖啡产业发展的意见和云南省咖啡产业发展规划 (20102020 年) ,省市相应成立咖啡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发展生物产业办公室为产业主管部门,负责产业规划、政策指导、协调联络、督促检查,各县(区)也应有相应的抓产业落实的组织领导机构。 2、科研机构聚集,产学研深度融合 普洱市各类咖啡科研机构集聚。近年来,国家咖啡重点实验室、农业部云南小粒种咖啡良种繁育基地、滇西南咖啡气象服务中心、云南省农科院咖
11、啡研究中心相继落户,云南咖啡交易中心、普洱市咖啡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咖啡研究所相继成立并投入运营,普洱成为了全国咖啡研究机构最集中的地方,为咖啡有机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可以有效推动普洱市咖啡有机产业的健康发展。 3、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 普洱市生产的有机咖啡豆品质优良,吸引了世界三大咖啡贸易企业到思茅“落户” ,收购咖啡原料。普洱市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了云南咖啡龙头企业云南宏天集团“后谷咖啡”公司和海南科飞公司入驻思茅工业园区,进行有机咖啡种植和深加工项目,打造有机咖啡文化。雀巢普洱咖啡中心项目目前正有序推进,雀巢公司计划投资人民币 5000 万元,在普洱市工业园区建设咖啡仓储中心和培训
12、中心,目前已与市工业园区签订了合作协议,将于明年初开工建设。 四、普洱市有机咖啡发展威胁分析(T) 1、气象灾害和病虫害频发,抗风险能力弱 近年来,整个云南省的咖啡产业都遭受了干旱、洪涝、霜冻等自然灾害以及咖啡价格持续低迷的“价格灾害” ,严重制约了普洱市有机咖啡产业的健康发展,主要表现在:2013 年 12 月云南省大范围出现强降温降水天气。由于此次降温来势凶猛、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导致全省咖啡大面积遭受霜冻灾害,造成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 6 亿人民币;2014 年普洱等地咖啡种植遭受天牛虫危害较严重,开展了咖啡天牛的羽化期调查和白色粘虫板诱捕试验。有机咖啡种植在不使用化肥等化学原料的情况下,
13、在面对气象灾害和病虫害时,需要更高的技术来提高抗风险能力。 2、生产管理水平低,综合效益不高 目前,咖农生产积极性、管理水平以及生产效率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普洱市的有机咖啡种植、加工技术和产品质量没有一套统一的综合技术规范和标准参照执行,极大地制约了有机咖啡初加工生产水平和咖啡豆质量的稳定提高,导致了普洱市有机咖啡庄园的管理水平低。第二,有机咖啡种植基地的基础配套设施滞后,综合生产能力低。有机咖啡的分散种植比重大,规模化种植程度较低,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同时咖啡园建设标准偏低,中低产面积比重大,抵御自然风险能力弱,制约了有机咖啡基地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第三,普洱市有机咖啡产业
14、链条短,发展以销售中低端产品为主,缺乏自己的深加工和知名品牌产品。 3、企业积极性不够 有机食品发展中心云南分中心副主任许亚认为,制约云南省有机食品发展的原因之一,是云南省企业的主动性不够。有机咖啡也不例外,云南有机食品的开发除有少数企业参与外,绝大部分是直接由省外的客商为省内的企业、基地申请颁证和组织产品的出口贸易, “有机食品”出现了“墙里开花墙外香”的现象。企业缺乏主动性、有机咖啡没有“生产、加工、销售”的产业链,使普洱市有机咖啡难以形成规模。 (注:依托项目:本文是云南农业大学第八届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基金项目普洱市高原有机咖啡产业发展现状调查研究的研究成果。 ) 【参考文献】 1 海莲:普洱市咖啡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实用技术,2012(10). (责任编辑:赵小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