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和催生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859322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育和催生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培育和催生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培育和催生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培育和催生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培育和催生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培育和催生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摘要】 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中国完成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第一次经济转型。在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之后,中国又站在了第二次转型的十字路口。在外需不足、生产成本上升的压力下,以及产能过剩、结构失衡等现实倒逼机制下,中国经济亟需为未来培育和催生新的增长点。 【关键词】 中国经济 增长点 新常态 2014 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立了稳中求进的总基调,而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之后,在外需不振、生产成本上升的压力下,以及产能过剩、结构失衡等现实倒逼机制下,中国经济亟需为未来培育和催生新的增长点,以此来支撑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目前,各种新兴业态的兴起以及市场规模

2、的扩大,在拉动内需作用日益凸显的同时,也为中国经济增长注入了创新驱动的动力,创新成果向产业活动转化、支撑终端消费的特征开始出现。总的来看,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如何寻求新的增长点,还是要依靠市场,只有这样才符合发展规律。 一、培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 中小企业不论从数量、产值贡献上,还是从产业分布上看,都有很大的潜力,如果政府能够给予一定的支持,中小企业必定会成为拉动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因此,当前更加重要的是要鼓励创业,大量地发展中小企业,形成稳定吸收、持续就业的局面,增加劳动者在收入分配中所占的比例。这就需要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政府要加快转变职能

3、,创造更好市场竞争环境,培育市场化的创新机制,在保护产权、维护公平、改善金融支持、强化激励机制、集聚优秀人才等方面积极作为。也就是说,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为培育新增长点创造更加宽松和良好的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和市场竞争环境,这也体现出中央对新常态下发掘释放新动力、发现培育新增长点、确保经济中高位增长的高度关注。 为提高全社会资金形成和配置效率,经济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尽快激发民间投资的活力和潜力,这需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落实负面清单制度,把该放的权力坚决放开到位,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创造力;让民间资本活力充分释放,还应强化政策的落实和推进,把现有的各项鼓励政策具体化、细化,并有的放矢

4、解决政策执行中的问题;让民间资本活力充分释放,更须发挥改革的引领作用,打破垄断,消除各种隐性壁垒,拓宽民间投资领域和空间,推进融资渠道市场化,提振民间投资信心,提升资本回报率;让民间资本活力充分释放,必须坚持市场导向、市场驱动,让市场来选择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新增长点,让传统产业加快升级、新兴生产力加快成长,让一切聪明才智竞相迸发、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二、向区域创新发展要动力 1、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第一,加强政策沟通。各国本着求同存异原则,协商制定推进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在政策和法律上为区域经济融合“开绿灯” 。第二,加强道路联通,逐步形成连

5、接东亚、西亚、南亚的交通运输网络,为各国经济发展和人员往来提供便利。第三,加强贸易畅通。各方应该就贸易和投资便利化问题进行探讨并作出适当安排,消除贸易壁垒,降低贸易和投资成本,提高区域经济循环速度和质量,实现互利共赢。 2、京津冀协同发展:从各自为政到协同发展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要着力加强顶层设计,明确三地功能定位、产业分工、城市布局、设施配套、综合交通体系等重大问题;二是要着力加快推进产业对接协作,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机制;三是要着力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四是着力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 3、长江经济带:从局部增长到全面成长 打

6、造长江经济带,一是加快打造长江黄金水道,加强航运、高铁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区域内的互联互通,降低交通成本,增强经济活力;二是建立健全区域间互动合作机制,打破行政壁垒;三是密切加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协作,共创共享,打造中国经济脊梁;四是利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机遇实现经济转型,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吸引沿海打工的农民工回家创业或本地就业。 三、扩大内需,向消费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变 如何从生产大国向消费大国转型,是新常态下中国面临的一个现实选择。如果说过去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是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第一次转型,为经济起飞构造了必要的制度基础。那么当下正在进行的发展方式转变就是第二次转型,它的方向就

7、是实现由生产大国向消费大国转型,投资和出口驱动的“外循环”增长模式,向创新和内需拉动的“内循环”增长模式转型。也就是说,消费主导时代的中国经济将不再是为增长而增长,而是建立在居民消费能力和福祉普遍提高基础上的经济增长,这次转型不再将增长动力依托于政府驱动的投资上,也不再依赖于外部市场需求扩展,而是以全面的企业创新、产业创新、经济创新、文化创新直至体制机制的创新,改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制度环境。在收入分配上处理好国民收入比例和公平问题,在提高居民收入的同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告服务体制,从而将抑制了的居民消费愿望释放出来,变为现实购买力。当消费者、企业、经济、社会各个层面的创造力和创新力被激

8、发释放之时,就会形成一股强劲的经济活力,推动中国向消费大国迈进的第二次转型。 四、主导产业更替与结构调整应成为新的增长点 主导产业指的是在产业结构中处于主体性的战略地位,并能对其他产业的发展起引导和支撑作用的产业。主导产业应具有这些特征:一是依靠科技进步,获得新生产函数;二是形成高速增长的增长率;三是具有较强的扩散效应,对其他产业乃至所有产业的增长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上述三个特征反映了主导产业的素质和特有的作用,它们是有机整体,缺一就不成为主导产业,尤其是扩散效应,是与其他产业相区别的最重要的特征和标准。 同时,结构调整还包括产业由传统向中高端的迈进。虽然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下降,但其仍然是拉动

9、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根据对工业细分行业的利润、增加值和固定资产投资数据有关研究结果,可以发现以下行业的增长高于全行业平均值,预计其将继续成为未来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行业。包括:食品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以及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居民消费从吃饭、穿衣向居住、出行、文教、娱乐升级;涉及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汽车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文教、印刷和记录媒介的复制业;医药制造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非金属矿采选业等。另外,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产业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大力发展老年人消费、健康、养老、旅游等,能够培育出新的增长点。 五、服务业应成为中国经济

10、增长的新动力 2014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 636463 亿元,跨越 60 万亿元关口。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 306739 亿元,占 GDP 比重达到 48.2%,高出第二产业 5.6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标志着中国经济正式迈入“服务化”时代,意味着中国经济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加快转变。服务业将成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第三产业占比持续上升,这表明我国经济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2014 年中国经济最大亮点,就是经济结构得到优化,居民收入有所增长,就业形势保持稳定。而经济结构优化的最大明证就是服务业增速超过工业的同时,新增就业人口同步增加。这种结构性变化态势不仅是居

11、民收入水平提升、消费结构升级不断加快的客观反映,而且也是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不断推进的结果。 六、特别重视向科技创新和信息化要动力 以新能源革命、新一代移动互联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初现端倪,低成本化、智能化和信息化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在信息化时代,信息化代表了最先进的生产力,工业化需要信息化引领,城镇化和国际化作为现代化的空间表现形式也必须以信息化作为枢纽和平台,农业现代化也需要同信息化相融合,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也需要信息化的支撑保障和引领。因此,要把握信息化的历史定位和机遇,采取得力措施,大力促进和实现“四化融合” (信息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以及同国家治理

12、现代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协调发展。 七、城镇化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载体和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出现了很多问题,甚至存在一定程度的城市病,严重制约了经济转型升级。面对新常态,如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对于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有着显著的意义。一是要以人为本,有序推进农民工市民化;二是四化同步,促进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三是要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必须以城乡一体化、迁徙自由化为目标和方向,在中央的统一规划下,加快剥离户口所依附的福利功能,恢复户籍制度的真实功能;四是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要按照有明确和保护

13、土地用益物权的思路,建立以承包权为核心的土地产权制度,并完善土地产权法律制度,同时完善征地和流转制度,提高对农民的征地补偿标准;五是完善住房保障制度改革,要以解决低收入群体和农民工保障性住房为重点,完善住房保障制度体系,加大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力度,增加对城镇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供给。 【参考文献】 1 曹秋菊:经济增长理论的演进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之启示J.经济研究导刊,2009(2). 2 约瑟夫?熊彼特,何畏等译: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3 刘志铭、郭惠武:创新、创造性破坏与内生经济变迁熊彼特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J.财经研究,2008(2). 4 于刃刚:主导产业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柯秋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