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浅议农牧类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方法改革摘 要:农牧类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怎样既适应学生的实际,又适应企业岗位的需求,目前已成为广大农牧类中等职业学校广泛关注、竞相探索的课题。现代教育的要求必须改变教学方式,坚持启发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参与,倡导行动导向教学,促进教学互动,注重学生的体验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加强教学的实践环节等方式进行改革。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教学方法 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12-0171-01 农牧类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怎样既适应学生的实际,又适应企业岗位的需求,目前已成为广大农牧类中等职业学校校广泛关注、竞相探索的
2、课题。现代教育的要求必须改变教学方式,坚持启发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参与,倡导行动导向教学,促进教学互动,注重学生的体验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加强教学的实践环节等方式进行改革。在农牧类中等职业学校中,学校的专业主要是现代农艺、畜牧兽医、会计电算化、食品加工、食品安全检测等,这些专业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非常高。学生素质的提高大部分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式,而现有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教学方法改革已是势在必行。 一、农牧类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方法改革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改革在农牧类中职学校逐渐受到重视却没有很好推广实2行 近年来教育部将中等职业学校课程结构调整为模块化结构,并且编写了相应教材。
3、与教材改革相呼应,农牧类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已经逐渐受到重视,但在部分学校并没有很好的推广实行。一方面:部分学校也没有把教学方法改革提到日程,只是任由教师自行摸索、自行实验,没有形成规模。另一方面: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忽视了对教学方法改革的人力、财力的投入。因此,农牧类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方法改革长期以来处于进步缓慢的状态。 2.农牧类中等职业教育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制约了教学方法的改革 农牧类中等职业教育受基础教育影响,教师是主体,学生则被动接受,脱离了中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实际。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核心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作用是指挥、引导、协调。现代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表现形式
4、最典型的就是师生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提问,不仅可以深化知识和提升能力,更可以培养学生情感和意志,引发他们独立自主式的探究学习,从而推进学生的人格逐步发展和趋于完善。农牧类中等职业教育现有的教学模式不突破,新的教学方法很难得以推广实施。 3.农牧类中等职业学校现有的师资队伍及素质难以适应新的教学方法 职业教育师资质量是决定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农牧类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的提高已成为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3问题。农牧类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以下薄弱环节: 3.1 教师人员不足、人才梯队结构不合理,后继乏人。中职学校教师编制有很大缺口,教师年龄跨度较大,年龄大教师偏多
5、,且缺乏创新意识,不能满足学校教学方法改革的发展需求。 3.2 欠缺教学教法培训。教师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没有经过系统、严格的教学教法培训,他们难以透彻地理解新的教学方法的内涵,也不能将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进行运用。 3.3“双师型”教师不足。 “双师型”专业课教师偏少,并且部分专业理论课教师实践能力偏低。 二、农牧类中职学校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改革农牧类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学校学生就业质量的必需,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课堂教学是教育学生的主渠道,只有不断地改革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形式,使之适应中职学生的身心特点,才能更好的完成教书育人工作。 农牧类中职业教学必须把培养
6、学生的基本学习素质,最基本的实践能力,特别是实践性的能力放在首位。在培养基本学习能力的同时,培养他们广泛获取知识的兴趣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学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为了提高农牧类中职学校课堂及实践教学质量,为了培养更多优秀的学生,也为使学校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充满活力,我们的教学工作必须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这就需要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实施。随着社会对人才提出的更高要求以及人才激烈竞争状况的加剧,这种改革时不可待,这是学生的需要,社会的需要,也是农牧类中职学4校发展的需要。 三、农牧类中职教学方法改革的着手点: 1.教学模式的改变 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的是注入式教学方法体系,主要以讲授法
7、为主,教师的“主导”几乎完全代替了学生的“主体” ,课堂教学缺乏活力。这种“开会式的学习”枯燥、呆板,学生缺乏主动。而现代教学模式正是倡导 “教学生学”的教法。现代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现代教学模式以行动导向教学体系中的教学方法为主,这种模式改变了以往学生“我讲你听,我要求你练习”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2.从重理论到重实践的改变 我国的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从知识本位进入了能力本位阶段。以就业为导向本质上就是满足企业的要求。所以,农牧类中职学校专业课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以下几个转变:由重共性向重个性转变;由重理论
8、向重实践转变;由重教室向重现场转变。 3.教师能力素质的提高 教师的能力素质是指教师的职业能力,即教育能力。提高教师的能力素质需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3.1 加强教师的深化教育,优化学历结构。农牧类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应该通过专业技术继续教育、外出培训、在职学位学习等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3.2 鼓励教师深入企业进行生产实践,培养“双师型”教师人才。学5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鼓励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生产实践、考察,以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技能;鼓励教师积极参加行业认证资格考试,培养出一大批理论实践俱佳的“双师型”教师。 农牧类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方法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为了提高农牧类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必须正视学校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从教学模式、教学组织形式、教师素质等方面进行改革。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继续深化农牧类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方法改革,使之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教育理念,才能保证农牧类中等职业教育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振玉.教育学M.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96. 2 邢辉等.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J.职教论坛,2001, (9). 3 杨黎明.关于专业教学和改革J.职教论坛,2013,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