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我国报刊转制改革问题的反思及化解摘 要:针对新出政发20129 号文件下发后,在报刊界引起的较大震荡,专从我国报刊转制实情、文件具体条例和社会传播规制 3 个方面,进行了解读。并结合当前报刊转制的攻坚深化期,提出修改报刊转制实施办法、适度放开报刊总量控制、借鉴西方传媒发展经验,打造我国传媒“航母”集团公司,尽快大胆使用和提拔各类年轻传媒人才,组建全媒体策划、编辑和营销团队,以及为传媒企业紧跟全媒体时代迅速发展步伐,培养与储备更多更优秀的传媒人才。 关键词:报刊;转制改革;改制文件 作者简介:龚维忠,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出版科学研究所教授(湖南 长沙 410081) 自 2012 年 7
2、 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下发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 (下文简称:新出政发20129 号文件)后,由于此文件为报刊转制改革以来,除唯一在文件中没有要求报刊改革限定完成的时间以外,可说是在所发有关转制改革文件中最具体、最严厉的。因其涉及报刊类别之广、条例细则之明、实施力度之强是前所未有的,所以很快在报刊界引起了极大震动。本文试图结合我国报刊转制改革现状,解读文件引起反响的主要原因,探讨相关问题的化解之策。 一、改制文件在报刊界引起震荡的解析 1. 转制改革涉及的报刊总体数量大、内容种类多、单位范围广、现2实问题杂。从我国报刊发展现状确定的改革决策正确,并不代表就能采用简单的行政方法解决转制
3、中诸多层面的实际问题。 改制涉及的报刊数量究竟有多大?在 2011 年 5 月, 新京报记者就报刊体制改革专访时任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后,报道“目前全国非时政类报刊大约有 6 000 多家,主要包括中央和地方党报党刊所办的都市报、晚报;所有企业法人办的报刊,例如出版集团办报、报业集团办报等;还有诸如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公司办的行业报刊。今年首先要对这三类报刊进行转制,目前已经改制了 1 300 多单位,其余还涉及 5 000 多单位” 。从此信息中,可解读出:一是全国非时政类报刊有 6 000多家;二是仍有 5 000 余家尚未转制;三是当时转制批次的重点为党报党刊、出版集团和报业集团、大公司
4、三类单位所办的非时政类报刊。 国家报刊体制改革文件中将报刊统分为两大类:时政类与非时政类。若严格从学科的分类概念分析理解:时政类主要指党报党刊及相关新闻报刊;时政类以外的统称为非时政类。我国时政类报刊究竟有多少?至今还没有专门机构发布相关数据。但可分别采用两种不同方法推断我国非时政类报刊要远大于 6 000 家。其一,按照新闻出版总署 2012 年 8 月公布的2011 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 (下简称基本情况 ) ,其中期刊出版总数为 9 849 种,从内容性质分为综合(435) 、哲学与社会科学(2 516) 、自然科学与技术(4 920) 、文化与教育(1 349) 、文学与艺术(62
5、9)5 个类别(其中包含了少年儿童(118) 、画报(58) ) 。按内容区分时政类期刊只能归为综合或哲学与社会科学两类之一。综合类总数才 435 种,并还包括其他类。由此时政类期刊应该归到哲学与社会科3学类中了。然时政类期刊数量充其量也应该小于或等于哲学与社会科学类的 2 615 种。 基本情况中公布报纸总数为 1 928 种,分为综合(809) 、专业(1 119)两类。按理时政类报纸归为综合类,同样其数量充其量也应小于或等于 809 种。全国报刊数量的两种之和为 11 777 种。综上所述,在难以准确了解时政报刊总数情况下,根据相关资料的统计推算,时政类报刊应小于或等于 3 325 种。
6、则非时政类报刊的数量应远大于 6 000 多种,至少应该在 8 400 种之上,才是符合情理的。其二,简单地采用反证法推理。如果确定只有 6 000 多家非时政类报刊,那么则有 5 000 余种时政类报刊,这显然是不对的。 以上已对非时政类报刊数量大和内容种类多作了量化方面的分析与推证。 涉及单位范围广。主要是指非时政类报刊所属的主管主办从中央到地方、从高校到院所、从群团到企业、从集团到公司等各级政府部门、各类企事业单位及教学科研机构。可基本划分为“国家各部门、地方省市各厅局、全国性群众社会团体、国家、地方省市传媒出版集团、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家及地方企业七大块”1。 经走访调研核实,当前转
7、制改革涉及报刊出版从业人员的身份转换、人员安置、资金筹措,及有形与无形资产处理等方方面面、上上下下的实际问题与利益关系。加之绝大多数主管主办,乃至部分社长主编并未真正理解此次全国报刊转制的实际意义,由此大都不愿意所属报刊“并入”外单位,或“改为”内刊,更不同意“停刊” 。并且从上至下,部门之间、机构之间、单位之间目前仍处在相互观望之中。事实表明当前我4国正在进行的报刊转制改革乃是一场触一发而动全身的“攻坚”之战,不可能单有国家新闻出版管理部门一家的红头文件,即可解决报刊转制改革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获得“一纸定乾坤”之效果。 2. 以“原则上不再保留报刊编辑部体制”为转企改制的前提,简单视单位所
8、办报刊 3 种为限,对现有报刊编辑部,实施 “转、并、改、停”的转制措施,没有全面顾及我国报刊发展现实,也没有深刻比较中外报刊发展历史。 毋庸置疑,整治报刊的“小、散、滥”是我国报刊业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报刊的转制改革是我国报刊业做大做强的充要条件,也是推进我国报刊业整体、快速发展的必经途径及必然规律。 回顾比较中外报刊发展史,西方报刊传播方式始于 17 世纪中叶,双双问世之初,各自的早期形式难以区分。以期刊为例,业界公认世界上最早出版的期刊为 1665 年 1 月在法国巴黎创办的自然科学类学术期刊学者学报 。西方国家报刊业已经历 350 余年市场经济体制下出版经营的认知历程,积累了报刊传播经
9、营的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自身调整、兼并、分合兴衰的教训与经验,早已构架起了体系完整、机制完善的报刊出版经营集团公司。目前,西方国家已拥有世界上管理规范、经营完备、技术先进的现代报刊出版业。1792 年我国出现中文杂志出版的雏形,21833 年在国内最早由英国传教士创办的中文期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出版。若从最早期刊出版年份算起,我国期刊出版较西方国家晚了168 年。如果从报刊业实施市场经济体制年份比较,1949 年新中国成立至今才 64 年,1978 年改革开放到现在 35 年,1993 年我国计划经济体制5转轨至今刚刚 20 年。众所周知的原因,新中国成立后的前 44 年我国一直实施的是计划经
10、济体制,虽然经济体制转轨始于 1993 年,而强调报刊业应真正适应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运作的要求,严格地说,只能从 2005 年1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算起,至今满打满算也只 8 年多时间。在此期间,从书业到报刊业均先后不同程度地向前推进了转制改革的进程。而针对数量占绝大多数的非时政类报刊深化转制的改革,为 2011 年 7 月出台的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的意见 ,文件明确发出对非时政类报刊转制改革的总动员令,提出非时政类报刊实施全面转制的路线图与时间表。一年后的 2012 年 7 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推出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