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物理教学思考.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864311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下的物理教学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课标下的物理教学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课标下的物理教学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课标下的物理教学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课标下的物理教学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新课标下的物理教学思考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物理课堂教学的模式和课堂教学策略也需要相应的作出调整,以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 一、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 传统的中学物理教学强调理论的完整性、系统性,与科学技术、生活实际的联系不够,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习物理常常演变为解题训练,应用和实践似乎与物理不相关,所涉及的习题大多是模型化的, “小球、轻杆、光滑水平面、木块在斜面上滑下”等高度理想化的模型,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节,丰富多彩的物理学变成了枯燥无味的、干巴巴的物理符号和公式,学生成了对这些符号和公式反复训练的工具。 在新课程中,一类以自然现象、生产、生活实际、现代科技,这些问题中往往创设了一些相

2、对比较新颖的情境,比较真实、全面地模拟和再现了生产和生活的实际情景,科学研究的过程,科学上的重大发明,科技成果等,这一改革把中学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弥补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不足,增强了物理问题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它向教师和学生敲响了警钟:靠死记硬背,题海战术是不能学好物理的。如何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是物理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1、让生活走入课堂 生活中有很多具有较强的启发性、代表性和应用性的物理现象,让物理现象走入课堂,首先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生活,注意收集2和整理与物理知识相关的素材,将实际现象转化为物理问题。在转化过程中,应把握以下几个原则:一是选择大部分学生熟知的事例

3、,以引起学生共鸣;二选择难易适度的事例,激发的兴趣;三是所需的知识与能力应与目前的中学物理的知识结构与能力要求相适应。如黑洞问题、蹦极跳、飞船有关问题、观日食、月食、估算心脏功率、地震波传播、百货大楼中的电动扶梯等问题,对物理的教学积极的作用。 2、紧扣时代脉搏,与现代科技同步 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很多的高科技问题与中学物理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新教材中增添了大量高科技成果发面的阅读材料,为新情境问题提供了广阔的面题背景,教师要及时收集有关的教学素材,编制这方面的习题。如载人飞船、卫星的成功发射,可以结合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和超重、失重的知识来进行建模;如超导磁悬浮列车,可以结合磁场和电磁感

4、应的电磁学知识进行建模。 把高科技问题转与物理问题结合,在选材上要注意几个原则:一是新颖性,问题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及时反映科学的前沿和最新科技成果;二是适应性,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所需的知识和能力不能超出中学物理的范围;三是创造性,问题的解决过程应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启迪思维。通过研究这些问题,使高科技与学生所学物理知识拉近了距离,这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物理的信心,又破除了学生对科学的神秘感,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物理学就在身边,坚定探索科学奥秘,献身科学的信念。 二、渗透研究方法,提高建模能力 31、强化方法教学 传统的物理教学中,重理论轻实际,重结论轻过程,重习题训练轻科学方法方法教育。

5、研究物理学的科学研究方法,是无数科学家的智慧结晶,是物理学的精髓所在。充分利用新教材和物理学发展史,着重介绍与中学物理密切相关,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有利于理解物理知识和提高思维能力的典型方法,如观察方法、实验方法、理想化方法、数学方法、以及等效、类比等科学方法,学会这些科学方法,学生会终身受益。科学方法体现在具体的物理研究过程中,只有把研究过程充分合理地展现出来,学生才能看到科学方法的特征、作用,以及利用科学方法上怎样解决问题的,才能体会到掌握科学方法的重要意义,去自觉地学习科学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可以在课堂上重点剖析一些综合性和探索性较强、能充分体现方法的问题,实现方法的迁移

6、,给学生以示范和启发,使学生体会并领悟怎样应用方法,从而感受到科学方法的无穷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和教育。 2、培养构建物理模型的能力 从书本的理论知识到实际应用,关键在于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物理模型。模型是连接理论和应用的桥梁,经验材料、实验事实和背景知识是构建物理模型的基础,而抽象法、等效法、假设法、类比法等是构建物理模型的基本方法。 学生建模的困难是:容易受表象因素干扰,不善于抽象出问题的本质特征。怎样从错综复杂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物理模型呢?这就需要教4师帮助学生对所给的信息进行分析,找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找到问题与熟悉的物理模型之间的联系,构建起恰当的物理模型。 三、

7、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新情境问题具有非常规性、应用性和开放性等特点,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必然具有探索性和创造性,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训练 1、开放性问题发散求异 在开放性问题中,一个问题往往会有不同的结论,并非唯一的正确答案。解决开放性问题,学生必须进行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从大量结论中获取正确或是可能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独立自主的进行思考,发现知识,发展能力,开拓创新,形成思维的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教师在教学中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如社会热点问题、实践中的技术问题等,这些问题并非唯一正确的答案。在新教材中加大了这类问题,如估测压力锅内水的温度、研究材料的

8、保湿性能等 有些问题可以没有现成的结论,甚至有的尚有争议,但它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民主意识、科学评价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提高科学素质是十分有益的。 2、探索性问题设疑创新 探索类问题要求学生以已掌握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在各种不同层次上进行分析和思考,寻求与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和途径。在物理规律还不明白的情况下,面对新信息问题也可能没有答案的,只要学生能够对问题作出某些猜测和假设,或获得与之对应的5处理方法,这就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考、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探索精神,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问题的解决之中得到发展提高。 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为学生发现问题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提供机会和条件,培养和训练创新能力,设计恰当的物理问题,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创造欲望被,让学生在问题的解决的过程中体会到创新的成就感。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创新是能力的灵魂。因此,在我们的物理教学中,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又重视创新能力教育,使学生的创造欲望被激发,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