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膜下滴灌技术对旱区农业的影响分析【摘 要】膜下滴灌技术是新疆地区重要的农业灌溉模式,膜下滴灌技术改变了传统农业的灌溉方式,具有节水增产,生工省时等良好效果。通过膜下滴灌技术对旱区农业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影响,并对膜下滴灌技术的应用推广做了前景分析,认为膜下滴灌技术是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支撑技术。 【关键词】膜下滴灌;旱区农业;有利因素;不利影响 膜下滴灌技术是将覆膜种植技术与滴灌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的灌水技术,也是地膜栽培技术的延伸与深化,它能够适时、适量提供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和养分,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水、肥、气、热环境,达到降低成本、提高产量、改善品质的目的。我国的滴灌技术是
2、 1974 年从墨西哥引入滴灌技术和设备后才开始的。1996 年以来,新疆的滴灌技术日益成熟,特别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膜下滴灌技术得到了良好的推广应用。目前,新疆已成为我国应用滴灌面积最大的地区,且滴灌技术也成为新疆最主要的节水灌溉方式。 一、膜下滴灌技术对旱区农业的有利因素 (一)膜下滴灌技术的节水增产效果 膜下滴灌技术是新疆本地诞生的一种利用地膜抑制地面蒸发和滴灌减少深层渗漏的特性而产生的灌水技术,它不仅节约灌溉水量,而且可控性强,可根据作物根系主要吸水层深度及吸水量来决定灌水量,水分2利用率较高。膜下滴灌比常规灌溉可节水 35%-50%,增产 18.4%-39.0%,水分生产率提高约 1
3、.8 倍,效益显著;可提高土地利用率 3%-5%,节省农机作业量 25%,提高棉田管理定额 3.3 倍。在新疆棉花、番茄、哈密瓜种植生产中广泛采用,同时,膜下滴灌对绿洲生态环境改善,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收入显示了重要作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持续发展的潜力。(二)膜下滴灌技术的节水抑盐作用 目前,新疆灌溉面积已发展到 7000 余万亩,人工绿洲面积由 1950年的 1.3 万 km2 扩大到 6.2 万 km2,极大地促进了新疆绿洲经济发展。由于新疆地处西北干旱内陆地区,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具有典型的土壤盐碱化特质,目前新疆约 1/3 的耕地受到土壤盐碱化不同程度影响,新疆耕地盐碱化问题已成为一
4、个突出的问题表现出来。新疆“十一五”水利发展规划强调盐碱地改良治理问题,重点抓好耕地盐碱地改造治理。新疆已启动盐碱地改良利用规划工作,各地(州)县(市)的规划、调研及一些改良项目已启动实施。 膜下滴灌技术由于覆盖地膜的存在,土壤水在棵间蒸发方面可以降低到最大程度,而向下的深层渗漏可以通过控制灌水量的多少来完全杜绝,使灌溉的水量刚好作物的根系区。把水分按量的供给作物根系。在大量节水的同时逐渐抑制知道完全根治农田次生盐渍化,给新疆绿洲农田节水抑盐技术一体化奠定了基础,具有良好的节水抑盐作用。 (三)膜下滴灌技术的社会生态效应 膜下滴灌技术的成功应用推广,降低了人们田间劳动强度,提高粮3食综合生产能
5、力,为进一步开展高效灌溉、精准灌溉创造了有利条件,是现化农业发展的必然方向, 也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膜下滴灌与覆膜栽培和机械化作业相结合,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用水方式,不仅节水,而且增产增收,改善了农民的生产条件,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是一项利国利民的科技措施。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一种新的节水灌溉技术,为更好的进行田间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水资源利用率,扩大了农业节水灌溉范围。实施膜下滴灌技术,可有效改良农田土壤结构,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良性循环,向设施农业、精准农业和产业化经营转变。 二、膜下滴灌技术对旱区农业的不利影响 膜下滴灌残膜的回收比较困难,长此以
6、往会造成白色污染,对后作种植产生负面影响。目前新疆农田残膜“白色污染”日趋严重,同时,由于地膜使用量和面积的逐年增加,残留在土壤的地膜对耕地土壤结构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其降解周期一般为 200300 年,降解过程中还会溶出有毒物质,从而严重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对农作物的生长危害。土壤中的残膜量不断增加,阻碍作物根系对水肥的吸收和生长发育,降低土壤的肥力水平,甚至引起灌溉水难于下渗、土壤次生盐碱化,最终导致土壤质量和农作物产量下降。试验表明:连续覆膜 35 年的土壤,小麦产量下降 23%,玉米产量下降 10%左右,棉花产量下降 1023%,长此下去,必然给后人带来难以解决的污染危害,对农业可持续发
7、展构成严重威胁。 三、膜下滴灌技术在旱区的推广应用前景分析 4实践证明膜下滴灌技术具有良好的节水抑盐、高产高效的作用,为旱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基础,为了旱区更好的发展利用膜下滴灌技术,在将来的推广应用应当结合一下三点:(1)进一步研究开发新材料,寻找农膜替代品,降低白色污染,需研制出易降解,无污染的新材料才能根除地膜污染。目前使用的地膜都为聚乙烯农膜,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和降解,因而造成土壤环境的污染。故应鼓励开发无污染可降解的生物地膜,替代聚乙烯农膜。目前,生物农膜强度不够或成本较高而难以推广,应进一步改进和优化生物农膜的性能,逐步降低成本,以利推广和应用;(2)实施“水
8、肥一体化” ,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有利作物对肥料的吸收利用;(3)极开展灌溉自动化控制研究应用膜下滴灌技术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应结合要土壤墒情和作物需水特性实施自动滴灌,达到高产、高效、和节水的目的。 四、结语 膜下滴灌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灌水方式,具有节水抑盐、高产高效、省工省时的良好作用,对旱区农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应当结合先进农艺措施,形成一整套综合的由栽培、灌溉、管理有机结合的旱区种植技术体系,不断促进旱区农业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顾烈烽.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棉花膜下滴灌技术的形成与发展J.节水灌溉,2003(1). 2 李毅,王文焰,王全九.论膜下滴灌技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节水抑盐灌溉中的应用J.灌溉排水,2001(2). 53 樊根耀,吴磊,蒋莉.新疆绿洲节水生态农业建设的路径选择J.新疆农垦经济,2005(3). 作者简介:王立东,男,助理农艺师,新疆第八师 144 团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