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校长 2018 年下半年学校工作会议讲话稿校长 2018 年下半年学校工作会议讲话稿 老师们、同志们: 大家新学期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 2018 年第二次学校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总结学校上半年工作,做好新学期工作部署,动员全校师生,努力完成好 2018 年各项任务,用新作为写好“奋进之笔”。我的报告主要分两部分:一是学校上半年工作简要回顾,二是下半年的重点任务。 一、上半年工作简要回顾 2018 年是改革开放 40 周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教育系统实施“奋进之笔”的进取之年。学校将 2018 年确定为“深化改革与
2、内涵发展”年。半年多来,在教育部党组和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学校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双一流”建设为抓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深化改革,推动内涵发展,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半年多来,学校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先后组织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 10 次,重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讲话精神和全国“两会”等重要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重要文件和教育部、吉林省委省政府有关重要工作部署。举办了处级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
3、大精神集中培训。开展了纪念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一周年系列活动。召开了本(专)科学生工作会议,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政会精神。广大干部师生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四个意识”持续增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 半年多来,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组织开展了新时代教育思想大讨论。大讨论紧紧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的新目标、新任务,深入分析研讨当前高等教育和学校自身发展所面临的形势、挑战。学校层面共举办动员会、专家报告会、“校长有约”专题活动 5 场,20 余家教学单位组织各类研讨活动 30 余场,进一步厘清了学校教育教学发展中
4、存在的问题,努力构建世界一流、中国特色、吉大特点的教育教学体系。 半年多来,学校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坚持“无中生有”和“有中生新”的学科建设思路,先后挂牌成立了人工智能学院、考古学院、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新能源与环境学院,瞄准国际学术前沿,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优化学科结构布局,积极培育优势特色学科和“双一流”建设新增长点。 半年多来,“省校共建”力度持续加大,合作成果丰硕。今年 4 月,景俊海省长来校开展了整整 1 天的调研,多项制约学校建设发展的历史问题或复杂难题得到务实和有效破解。学校深化服务、主动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成功举办了“首届吉大校友回吉创业论坛暨第二届吉林大学科
5、技服务地方与合作发展大会”,500 余名吉大校友回吉参会,由校友或校友引荐的在吉投资签约项目 20 项,意向投资金额约 33 亿元,正在洽谈推进的项目 17 项,意向投资金额约 330 亿元,成为“第三届全球吉商大会”的一大亮点。同期举办了吉林大学科技成果展示会,推动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半年多来,全校上下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各领域工作取得了良好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党的建设持续加强 优化干部选任方式,坚持精准选人用人,上半年共提任正处级干部 7 人,提任副处级干部 9 人,平级调整正处级干部 2 人,副处级干部 5 人,选派 19 名干部教师赴校外挂职锻炼。首次开展学校
6、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工作。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首次开展党支部书记述职评议考核工作,出台了吉林大学教师党支部工作细则。坚持抓早抓小、严管厚爱,通过关口前移降低管理和廉政风险。结合中央巡视发现问题及纪律审查情况,启动高风险领域廉政风险排查工作。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严肃查处 2 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持续释放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生态。 (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优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启“五卓越一拔尖 2.0计划”。2018 版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全面修订完成,新版培养方案大幅削减了各专业培养的总学时和学分,有效拓展了学生自主学习空间。组织开展新入职教师
7、教学能力研修班、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大赛等教师教学发展专项活动,着力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建设。新增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组织论证新增人工智能、网络空间安全、仿生科学与工程、智能制造、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等新工科专业。新建创客空间、创业大讲堂、创业“苗圃”等 7 处。积极参与“挑战杯”“创青春”等科技创新赛事,在吉林省“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一等奖 6 项。 分类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统筹构建质量保障体系。完善以提高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在 33 个研究生培养单位选拔 438 名优秀本科生为(本)硕博贯通式培养研究生。完善以提升职业能
8、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组织制订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组织完成 2017 年度研究生学术业绩奖学金评定工作,共有 x 名研究生获奖,占研究生总数的 x%,获奖人数是 2014 年的 2 倍;获奖总金额达 x 万元,连续三年持续快速增长,年均增长率达 x%。组织开展第四批次共 10 个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工作。57 篇论文入选 2017 年吉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继续实施各类专项计划,资助更多研究生赴校外和国(境)外参加学术交流活动计划。153 人被各类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录取。 本科生源质量持续提升,2018 年考生分差超一本线50 分的比例达 x%,超 80 分的比例达 x%
9、,超 100 分的比例达 x%,批次录取线超一本线 100 分的省份达 22 个,均创历史新高。进一步加强研究生招生考试管理,规范工作流程,防控招生风险。 学生就业工作稳步推进。2018 届毕业生初次总就业率为 x%。从派遣数据统计情况看,尚未就业的毕业生主要是拟参加公招考试、签约中、拟升学、拟出国出境、拟创业等情况,预计年终可统计总就业率能够保持 x%以上,与往年持平。学校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积极推送毕业生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2018 年共有近300 人成为各级各类选调生,参加选调生人数较以往明显增多。今年 5 月,学校作为唯一一所高校代表,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
10、话会议上做典型经验发言。 (三)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稳步推进 全面推进“双一流”建设,实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组织完成了“双一流”建设学科(群)任务书的签订,进一步明确各建设学科的责任权利。制定了吉林大学“双一流”建设管理办法(暂行)和吉林大学“双一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暂行),进一步强化了制度建设和顶层设计。组织开展 2019 年度“双一流”建设引导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工作,在教育部组织的第三方机构评估中反馈良好。对考古学、数学等 15 个学科(群)深入开展了学科调研,进一步掌握了相关学科(群)的建设情况,为精准施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截至 7 月 31 日,自然科学研究新增立项 x 项,到账
11、经费约 x 亿元。其中,新增纵向项目近 x 项,到账经费约 x 元;新增横向项目 720 项,到账经费约 1.5 亿元,项目总量增速明显。组织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x项,获批 322 项,立项率 x%,直接经费 x 亿元,其中重点项目 6 项、杰青项目 2 项、优青项目 5 项、仪器项目2 项、面上项目 193 项、青年基金 111 项。“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高温高压大体积材料研究系统”国家重大科学基础设施正式开工建设。汽车仿真与控制和超硬材料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评估。组织开展自然科学类科研机构领导班子换届及科研机构领导班子选聘工作。申请专利 1300 件,其中发明专利 980 件,实
12、用新型 x 件。授权专利 x 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 x 件,授权实用新型专利 401 件。2017 年度 scie 收录论文 4355篇。 截至 7 月 31 日,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共获立项目 285项,到账经费 x 万元。其中,获立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 46 项,立项数创历史新高;音乐剧黄大年获得立项,批准经费 x 万元,是我校首次获立的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艺术创作项目。组织申报各类重大项目 10 项,完成 3 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结项工作。推荐各类重大项目选题 24 项,其中 5 项被确定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招标选题。ssci 论文数量继续保持增长趋势,共发表 ssci 论文 110 篇
13、,论文数量为历史同期最高,较去年同期增长 x%。学术刊物办刊水平进一步提升,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连续三年荣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授予的“全国百强社科期刊”称号。稳步推进智库与平台建设,全面提升咨政服务能力,向中办等相关部门报送研究报告 7 篇。 (四)人才队伍建设卓有成效 学校现有高层次人才 297 人次,较上学期开学初增加了 19 人次。其中,两院院士 9 人(另有双聘院士 42人),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 7 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专家 51 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专家 29 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专家 59 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31 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专家 32
14、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 25 人,高端外国专家 3 人,国家教学名师 9 人。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组织开展了高层次人才国情研修和海外引进人才专题教育培训。配合吉林省人民政府,积极参与“百名院士进吉林共话发展促振兴”系列活动。修订了吉林大学人才引进办法,实行 tenure-track制度(预聘-长聘制度),优化制度环境和引人机制,做强引进人才增量。进一步加强中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基地建设,支持未来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发展。今年 2月,该实验室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获得国家级平台认定。统筹做好国家、学校各类人才项目,加强海外招聘渠道化建设,已在美国、法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
15、坡、香港等国家或地区举办了 9场“海外人才专场招聘会”,逐步建立“海外人才招聘工作站”。同时,学校举办了近 20 场“国际青年学者论坛”活动,50 余位海外青年学者来校交流访问。 修订了吉林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组织开展了新一年度“重点培养阶段”和“精英培养阶段”优秀青年教师的选拔工作。制定了吉林大学实验技术人员考核与激励工作实施办法吉林大学实验技术人员培训与职业规划工作实施办法。完成了 2017 年度教师职务聘任工作和 2016、2017 年度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 (五)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拓展 学校与重庆市、宜宾市、苏州市、惠州市等地共建了 9 个研究院。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兄弟院
16、校共签署国内合作协议 58 份,其中重大协议 17 份。第二届吉林大学科技服务地方与合作发展大会共有来自全国 14个省市区的 151 个地方政府、619 家企业及相关单位的领导和嘉宾参加,大会期间共签署横向合作协议 140 项,累计合同金额 1.79 亿元。新成立内蒙古、苏州、扬州、洛杉矶、圣地亚哥等地区校友会,国内地区校友会达到111 个,海外校友会 16 个。 新增与国外一流院校共建中外合作平台 3 家,新增双学位项目 5 项。“微纳信息材料与器件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获批“111 基地”,“超分子体系的组装与功能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结项评估优秀,获批“111 计划2.0”,立项建设 13 家国
17、际化示范基地建设计划项目。成功举办“第 9 届 21 世纪学术联盟国际论坛”。学校应邀参加了由牛津大学举办的 2018 年中英大学校长圆桌会。今年以来,共派出出国(境)教职工和学生总计 x 人次,其中教职工 x 人次,学生 1,454 人次。与英国牛津大学、谢菲尔德大学、美国罗格斯大学、荷兰格罗宁根大学、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在校内合作举办了交流周(交流日)活动,在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举办吉林大学海外交流周。 (六)校园文化建设不断丰富 继承弘扬白求恩精神与黄大年精神,充分挖掘吉林大学优秀的校风教风学风,发挥“四大工程”引领作用,举办了吉林大学纪念黄大年同志逝世一周年系列活动,启动原创话剧黄大年创排工作。举办第二届吉林大学鼎新文化节、“纪念改革开放 40 周年音乐诗会”、欢送 2018 届毕业生系列音乐会和毕业晚会等系列文化活动。对中心校区校门名、楼宇命名等展开进一步论证。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等主题教育,积极举办“思想理论人生:100 讲”等系列活动。开展“鼎新青年论坛”、“文化播讲团”巡讲活动 6 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