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文史快车影像站 两会记忆 1949 年 9 月 21 日至 30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此次会议决定将北平恢复北京名称)隆重举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当时还不具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下,肩负起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重任,完成了建立新中国的历史使命,揭开了新中国历史的第一页。 1954 年 9 月 15 日至 28 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至此,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圆满完成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历史使命。 以下图片,反映了建国初期两会的盛况。 为什么很多朝代都有 “文帝”和“武帝” 为何很多朝代
2、都有“文帝、武帝”或“文宗、武宗”?这是否与他们的“文治” 、 “武功”有关系? “文帝” 、 “武帝”这些帝号与其谥号有关。谥号是皇帝或某个重要人物死后,后人根据死者生前的品行及谥法的规定,给予的一种称号。谥号来自于谥法。按照谥法规定,谥号可以分为表扬、批评和同情三大类。规定了若干个有固定涵义的字,这里说的“文”或“武”基本上是表扬。 “经纬天地曰文” , “刑民克服曰武” ,意思是善于治理天下的可谥2为“文” ,威强敌德或夸志多穷者曰武。像汉文帝刘恒、隋文帝杨坚,都是以善于治理天下而著称的皇帝,所以被谥为“文” ,称为“文帝” 。像汉武帝刘彻、魏武帝曹操、南朝宋武帝刘裕等,他们一生南征北战
3、,荡平群雄,武功显赫,所以被谥为“武帝” 。谥“文”和“武”者,基本上都名副其实。历史上每个朝代,都不缺少比较突出的文治武功的皇帝,所以很多朝代都有“文帝、武帝” 。并且凡是帝号是“文”和“武”的,基本上都有着不错的口碑。 在所有的文帝中,魏文帝曹丕的文化修养最高,是建安文坛的领袖人物,有魏文帝集传世,不愧为名副其实的“文”帝。 古人上班为什么叫“点卯” “点卯”这个说法与古人的作息时间有关。点卯的“卯”是古代计时中的“卯时” 。古人习惯把一天一夜的 24 小时分为 12 个时辰,也就是说每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人们又用 12 地支中的每一个名称来命名这 12个时辰。比如,上半夜 11 时至下半
4、夜 1 时称为子时,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半夜子时。按照地支的顺序,清晨 5 时到 7 时正好是卯时。而古时人们是习惯早睡早起的,当时的官员们也有上早朝的习惯。所以早晨五六时的光景,官员们来到衙门要办的第一件事就是清点人数,也就是现在的点名。而那时正好是卯时,因此人们也就自然地把点名叫做“点卯”了。由此衍生出一系列的词汇,如吏役听候点名叫“应卯” ,点名册被称为“卯册” ,如果需要签到则叫“画卯”等。慢慢地,各行各业都借鉴了“点卯”的经验,规定早上点名。 3中国古代内阁的出现 洪武十三年,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传承上千年的宰相制,确立集皇权与相权于一身的政体,由皇帝直接掌管六部政务。然而政务繁重,非皇帝一
5、人所能应付。于是召用下级儒臣随侍内廷,协助皇帝处理日常文书。永乐年间,这种秘书班子衍化为内阁。内阁成员称阁臣,负责批阅奏章、起草诏令,为皇帝提供参考意见,称作“票拟” 。皇帝同意后,用朱笔抄正,成为朝廷正式政令,称作“朱批” 。 内阁出现之初,阁臣虽然官位不同,但无高低之分、首次之别。至天顺、成化年间,遂有首次之别。首辅居阁臣之首,在其下有次辅等阁臣,两者权势迥然不同。由于首辅深受皇帝宠信,威权与宰相无异,故而引发次辅等阁臣对首辅位置的争夺。嘉靖年间,严嵩与夏言以及其后的徐阶与严嵩的“内阁之争” ,最为激烈。前者以柔克刚,后者以柔制柔,无不反映封建社会政治环境导致人格裂变。首辅的权力高度依赖于
6、皇帝的宠信。对他们而言,人品或政声如何,姑且不论,权力本身构成他们的原罪。 “贰臣”是什么“臣” “贰臣”究竟该是什么“臣”?现代汉语辞典这样解释:“贰”意为“变节、背叛” ;“贰臣”就是“在前一朝代做了官,投降后一朝代又做官的人” 。所以,要想成为“贰臣” ,至少要具备这样的条件:这个“臣”要身处王朝易代之际,因为各种政治原因先后服务于不同的王朝。说到“贰臣”一词,就不得不想起清朝的贰臣传 。乾隆时期,清4政权已经建立百年,其统治已经非常巩固。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进一步巩固统治,缓和民族矛盾,瓦解民族意识,达成统一思想,乾隆皇帝在大力表彰忠臣(即在明末清初因抗清遇难的明朝官员)的同时,下令编纂
7、贰臣传 。 贰臣传分甲乙两编,附录于清史列传卷 78、79 两卷中,共收录了明末清初在明清两朝为官的 120 余人。乾隆以忠君为标准,把降清的明朝官员均称为“贰臣” ,使“贰臣”成为一个典型的政治术语。乾隆指出,这些“遭际时艰,不能为其主临危受命” ,从封建道德出发,实在是“大节有亏” 。乾隆为了自家统治,把这些曾经投靠满族统治者的汉臣称为“贰臣” ,的确有“过河拆桥”的嫌疑。这些“贰臣”们恐怕也会生出“何必当初”的感叹。 古人为何要封禅 在历史剧中,经常会看到帝王封禅的场景,而史书中关于帝王封禅的记载亦屡见不鲜。封禅的仪式十分繁杂,皇帝带领皇族宗室及文武大臣,登山而祭拜,甚为威严。那么,帝王
8、为什么要这样大规模封禅呢? 上古传说中,黄帝曾出巡泰山。黄帝登临泰山之巅,诏鬼神,议国事,定大位,划疆域,祭天神。这种场面,河南新郑黄帝故里的壁画渲染得很到位。 黄帝出巡泰山虽是传说,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原始社会时期的祭山活动,而真正的封禅制度起源于夏、商、周时的郊祀活动。那时,天地是直接影响人类生存的重要自然条件,悠悠皇天,广博后土,使他们神秘莫测,产生了对天地自然神的崇拜。 5在帝王的诸多封禅仪式中,对泰山的祭祀活动频繁且形式多样。据清代唐仲冕所撰岱览岱礼载,古帝王有事于泰山,其典有六种:宗,巡狩、柴、望、血祭、旅。封禅制和封禅大典便是由岱宗六典综合演变而成,封禅大典是各种祭岱活动的综合性国家政治大典。 如今,很多地方也开始了各种各样的新式祭祀活动,借助不忘祖先之根的场面,谋求巨大之经济效益。此类祭祀活动,已经与诸如古时候的祭祀活动大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