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石家庄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石家庄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年行动计划 (2018-2020 年)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扎实落实河北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冀政字201752 号),加快推进我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标准提升为引领,以品牌培育为路径,着力打造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四个农业”,构建更高质量、更强竞争力、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农产品供给体
2、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绿色优质农产品需要。到 2020 年,基本形成科技高端、标准高端、品质高端、品牌高端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显著提升。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农业标准化生产全面推行,农产品供给结构更趋合理、供给能力明显提高。粮、菜、肉、蛋、奶年产能力分别稳定在 430 万吨、1280 万吨、81 万吨、105 万吨和 125 万吨左右,农业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 70%以上,农产品质量监测合格率 98.5%以上,基本实现主要农产品质量可追溯。 农业科技支撑能力显著提升。农科教深度融合,科技研发水平明显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新增长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明显增强。主要农作物良
3、种覆盖率保持在 98%以上,规模养殖良种覆盖率达到 100%,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的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 9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 60%。 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显著提升。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体系基本形成,农产品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培育一批知名品牌,打造 1 个价值超百亿的企业品牌;品牌农产品数量年均增长 10%,主要“菜篮子”产品京津市场占有率提高 5 个百分点以上。 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升。农业生产方式加快转变,灌溉用水、化肥、农药使用总量实现零增长,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达到 96%以上,农业废弃物基本实现资源化利用,农业资源系统修复、综合治理成效明显,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二、重点任务
4、 (一)坚持创新驱动,大力发展科技农业 1、实施农业科技研发专项。发挥市农林科学院等涉农科研院所优势,创新种质资源利用,培育优质特色农业新品种;创新农机装备技术,加强智能装备和技术研发;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集中攻克农药和兽药残留速测等难题;创新生态环境保育技术,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区域生态系统恢复等技术研究;创新农产品加工技术,开展共性关键技术、关键装备研究;创新“互联网+农业技术”,开展精准农业信息、科技服务等技术研究。到 2020 年,创新节水优质高产小麦、强筋小麦、早熟宜机收棉花、饲用及特用玉米、优质高产大豆、特种蔬菜、马铃薯等各类种质资源 108个以上,培育主要农
5、作物新品种 6 个以上,研发新型农机具 5 种、生态环境保育技术 5 项、食品加工新技术 5项,建设 1-2 个省级以上农业重点实验室。(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农业畜牧局、市林业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打造农业科技创新高地。深化实施石家庄市人民政府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科技战略合作,推动绿色农产品安全供应保障基地和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建设。发挥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天津市农作物研究所四方合作共建的“石家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作用,强化现代种业、智慧农业、农机装备等关键性技术研发攻关。通过设立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工程
6、专项,支持提高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科技创新水平,力争到 2020 年成为国内同类一流院所。(责任单位:市农业畜牧局、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 3、培育壮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支持优势种子企业兼并重组,构建“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体系,鼓励发展现代农业机械。重点支持研发“智慧农机”、农产品精深加工机械、设施农业和精细农业装备,提高装备信息收集、智能决策和精准作业能力。重点支持生物肥料、生物农药和兽药、生物饲料生产,着力培育生物产业。支持物联网、农产品电子商务、农业技术信息服务等企业,大力发展农业信息产业。到 2020 年,培育 30 个农业科技小巨人企业,做强 1 个以上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责任
7、单位: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畜牧局、市林业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4、加快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支持和鼓励以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业科研、教育等单位和涉农企业、中介组织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支持科技人员为新型经营主体提供增值服务,分享成果权益。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奶业振兴工程、现代林果基地工程,集成推广优质专用品种和节本降耗、循环利用技术模式。加强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开展精细化农业气象预报、生态观光旅游物候期预报,建设特色农产品区气象观测站,为开展特色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提供支撑。实施农技人
8、员特聘计划,为贫困地区提供农业科技支撑。(责任单位:市农业畜牧局、市科技局、市林业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气象局) 5、深入开展农村“双创”活动。完善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政策,将返乡创业农民工纳入创业担保贷款扶持范围,对符合创业担保贷款条件的个人给予每人最高 10 万元、合伙创业最高不超过 60 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额度,财政部门按照规定的贴息标准予以贴息。高校毕业生在毕业 5 年内自主创业(含网络创业,国家限制的行业除外),初次领取营业执照并稳定经营 6 个月以上的,可给予每人 10000 元的一次性创业补助。对毕业 2 年内高校毕业生创办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养殖场,稳定经营 6
9、 个月以上的,给予不超过 1 年的生活补贴,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 1000 元。引导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等人员到农村创业创新,领办、协办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电商、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到 2020 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5 万人,培养一支留得住、用得上、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农人”队伍。(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科技局、市农业畜牧局) (二)推动清洁生产,大力发展绿色农业 1、推进农业节水、节肥、节药。深化实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推广小麦节水品种和节水技术,推行“定额管理”“超用加价”“终端水价”等水价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以粮食和蔬菜生产为重点,集成推广测土配方施肥
10、技术、生态调控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理化诱控技术等节肥、节药、节本增效“三节一增”技术。到 2020 年,实现节水小麦品种全覆盖,农业用水利用效率达到 0.72,种植业万元产值耗水量减少 12%;亩均化肥施用量降低 7%,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达到 40%以上;亩均农药使用量降低 6%,主要农作物农药利用率达到 40%以上。(责任单位:市农业畜牧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林业局、市水务局) 2、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支持规模养殖场配套建设粪污处理设施,鼓励养殖密集区建设粪污集中处理中心,引导第三方粪污专业化治理,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到 2020 年,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 100
11、%,资源化利用率达到 75%以上。建立秸秆收储运体系,推进农作物秸秆全量化高效利用,综合利用率保持在 96%以上。建立废旧地膜回收利用体系,到 2020 年农膜回收率达到 80%以上。(责任单位:市农业畜牧局、市发展改革委) 3、推进农业生态修复治理。实施耕地保护提升工程,推广农机深松(耕)技术,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开展农用地治理修复试点,有效改善土壤环境。抓好太行山植树造林,开展湿地植被恢复,修复湿地生态。到 2020 年,耕地质量提升 0.5 个等级(别)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42%,确保全市湿地面积不少于 49.47 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900 平方公里。(责任单位:市农业畜牧局、市国土
12、局、市水务局、市林业局) 4、推进农业循环发展。坚持以种带养、以养促种、种养结合,推广“畜-沼-果菜”“粮-畜-肥-田”等生态循环模式。实施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范工程,推动废弃物就地消纳、能量循环、综合利用。创建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县,探索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拓展多种功能、发展新兴业态,推动种养加有机结合、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到 2020 年,建成 2-3 个省级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县,争创 1-2 个国家级种养结合循环示范县。(责任单位:市农业畜牧局、市林业局、市发展改革委) (三)着眼价值提升,大力发展品牌农业 1、实施区域公用品牌培育工程。每个县确定 1-2 个主导产业,全产业链开发,开展形象设计
13、,厚植文化内涵,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到 2020 年,区域公用品牌达到8-10 个。建立品牌持有者和生产者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明确区域公用品牌运营主体,强化授权使用和品牌管理,实现“母子”品牌协同发展。(责任单位:市农业畜牧局、市林业局、市工商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2、实施企业品牌价值提升工程。支持农业企业自主创新,提升品牌价值。鼓励农产品商贸流通企业和农村电商企业开发优质农产品品牌,实现商业品牌带动产品品牌推广。鼓励龙头企业申报中国驰名商标、中国质量奖、名牌优质产品等。鼓励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开展品牌共建共享,打造品牌联盟。到 2020 年,打造 1 个价值超百亿元的农产品企业品牌,涉农中国驰名商
14、标数量达到8 个以上,地理标志农产品达到 10 个以上,地理标志商标达到 20 个以上。(责任单位:市农业畜牧局、市农工委、市林业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工商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3、实施农产品品牌孵化工程。实施“一县一品一牌”培育计划,禀赋区域资源优势,创建一批具有文化底蕴、鲜明地域特征的特色农产品品牌。支持和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商标注册,申请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三品一标”。挖掘农产品品牌的历史文化内涵,支持地方土特产、传统美食产业化发展。打造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培树休闲农业产品品牌。到 2020 年,“三品一标”农产品达到 300个,省级以上著名农
15、产品商标(品牌)达到 100 个以上。(责任单位:市农业畜牧局、市林业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4、完善品牌服务体系。坚持品牌培育、品牌宣传、品牌保护和品牌监管相结合,加快构建品牌服务体系。建立品牌目录制度,开展品牌价值评估,发布品牌消费索引,利用石家庄日报等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积极实施“冀产农产品品牌计划”,对进入省级品牌目录和在中央媒体宣传的给予补贴。实行品牌动态管理,严厉打击品牌盗用、套用、滥用等行为,健全失信“黑名单”制度,切实保护品牌形象。(责任单位:市农业畜牧局、市商务局、市林业局、市工商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四)实施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质量农业 1、完善农业标准体系。依托国家
16、标准、行业标准,突出地方标准,完善覆盖全产业链的标准体系。深化国际合作,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制修订农业地方标准;鼓励企业制定较高的企业标准,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支持市直各涉农部门、各县(市、区)制定地方特色农产品生产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到 2020 年,取得境外农产品商标注册、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或生产规范认证的企业达到 30 个;主持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2 项以上,制修订省级农业地方标准 15 项以上,制修订市级农业地方标准 100 项以上。(责任单位:市农业畜牧局、市林业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商务局) 2、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落实生产主体责任,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纳入标准化
17、管理轨道。深入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园艺作物标准园、畜禽标准化示范场、水产健康养殖场创建,支持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建设安全优质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引导农户按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生产。到 2020 年,建成 1-2 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50 个园艺作物标准园、1000 个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种养农业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 70%以上。(责任单位:市农业畜牧局、市林业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3、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强产地环境保护和源头治理,严格农业投入品生产销售有关规定,推行生产电子信息码,落实采购和销售台账制度,实行限制使用农药定点经营,严格执行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强化生产过程追溯,加施产品标识码,督促生产经营主体建立完善生产档案,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追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