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师资格面试论语十则教案.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186882 上传时间:2018-07-1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面试论语十则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面试论语十则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面试论语十则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更多教师考试资料尽在华图教师网( http:/)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面试 论语十则教案 人教版 语文 七年级 上册 论语十则 教案 课题:论语十则 课时:两课时 授课类型:新授课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读准字音,明确字义:愠、罔、殆、谓、哉、焉等。 能力目标:准确诵读课文,并在理解每一则语录的基础上背诵及默写课文。 德育目标:引导学生体会十则语录的深刻内涵,带领他们学习古人高尚的品格。 二、教学重点 1、字词。鼓励学生课前预习,借助课文注释及工具书等自行理解、记忆。 2、语句。引导学生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翻译并准确表达每则语录,学习古人可贵的学习 方法、学习态度或为人处事等。 三、教学难点 在

2、理解字词,懂得翻译的基础上,能像古人做的一样。 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同学们,我们语文第二单元的学习已经接近尾声了。 问 1:还差哪一篇课文没有讲呢 ?(让同学生回答论语 ) 更多教师考试资料尽在华图教师网( http:/) 问 2:没错。那大家看一下课本,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与我们一二单元学过的课文中,形式是不是很不一样 ?(让学生回答形式是文言文 ) 问 3:对,就是文言文。很多同学很怕文言文啊,觉得根本看不懂它在讲什么,但是,要知道,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可不是白白度过的,我们那些先辈,那些古人的智慧 ,可厉害着呢 !要是能学到一些,那受益的肯定是我们吧 ? 所以,我们

3、今天就好好学一些我们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孔子,所说的话,看看他是怎么教育他的弟子的。下面,大家跟着我来朗读,同时把自己不会的字词画下来,边读边思考:到底论文中论语十则都讲了些什么呢 ? (二 )集体通读,整体感知 以领读的方式,由老师带领全班同学一则一则地读,读完继续下一教学环节。 (三 )孔子及论语简介 好的,课文读完了,不过,在正式进入学习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孔子 孔子 (前551-前 479 年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 邑 (今山东省曲阜东南 )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 20 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4、他还被尊为“圣人”,他的学说成了封建文化的正统,甚至被认为“半部论语治天下”,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 (四 )精读课文,分则讲解 论语十则的每一则都表达了精深的道理,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语言也很有特色 语录体,对吧 ?大家都知道什么叫语录体吗 ? 当然,大家一定还有很多疑问,比如还是有些字词的注音和解释不懂,还是不太理解古人说的话到底有什么深刻含义对不对 ?没关系, 我们现在就一起来解答。先看第一则。 第一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yu)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学而 ) 更多教师考试资料尽在华图教师网( http:/) 1、疑难字词 学:孔子在这里

5、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时习:时常地复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 ;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朋:名词,朋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说 (yu):通“悦 ”,愉快。 人不知: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愠 (yn):生气,发怒。 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2、“而”的用法 “学而时习之”:“而”是连词,表顺接。 亦 (y):同样、也是。 乎: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吗”。 “人不知而不愠”:“而

6、”表转折,相当于“可是”、“但是”。 3、翻译 孔子说:“学了以后而又时常复习,不也是很高兴的吗 ?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相会,不也是很快乐的吗 ?别人不了解自己但自己又不会恼火,不也是君子吗 ?” 4、讲解 “学而时习之”中, 孔子特别强调“习”的重要和乐趣。“习”不仅指巩固所学,而且指要能悟出新意。 (第一则完后,跳到第三则先讲 ) “有朋自远方来”,为何而“乐” ?(“乐”因:切磋学问和修养道德。 ) 更多教师考试资料尽在华图教师网( http:/) “人不知而不愠”句中,怎样理解“君子”的内涵 ?(我们听过“君子动口不动手”这句话,由此可见君子有一个特点,那是什么呢 ? 有修养。问学

7、生:什么样的人才会动手打架 ?孔子所说的“君子”很显然是有修养的,“人不知而不愠”,别人不理解他,他也不跟别人争得面红耳赤。这种做人的态度,是不是值得我们学习呢 ?) 5、小结 这一则语录中,“学而时习之 ”讲的是学习方法 ;“有朋自远方来” 讲的是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切磋学问和修养道德 ;“人不知而不愠”讲的是个人修养的问题。 6、板书 (简要提醒学生记下破折号右边对应的即可 ) 学而时习之 学习方法 有朋自远方来 学习乐趣 人不知而不愠 个人修养 第三则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 刚才我们讲了“习”的方法,不仅指巩固所学,而且指要能悟出新意,跟第三则谈到的意

8、思很相近,我们就先看第三则。 1、疑难字词 “故”:“旧”,与“新”相对,此处引申为“旧有的”、“原来的”。 知:领 悟。 可:可以。 以:凭借。 为:作为。 2、翻译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却能有新的领悟,这样的人便可以做老师了。” 更多教师考试资料尽在华图教师网( http:/) 3、讲解 大家知道吗,外国有一位心理学家叫艾宾浩斯的,他做的研究表明:人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随后趋于平稳。所以,我们同学复习时最好能在遗忘大量开始前进行,这样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看看课文,几千年前的孔子竟然也知道这个原理,还告诉我们:“温故而知新。”旧的知识掌握牢固了,还不容易领悟出新的知识吗 ?所以

9、啊,同学们在能力范围内,最好反复思考、定期复习,这样容易有所心得,有所体会。这 么好的一个方法,大家如今学了一定要会运用才不浪费哦。 4、小结 这一则说的还是学习方法,指出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能领悟新的知识。在这里,“温故”和“知新”并重,强调新旧交替的连续性。 第四则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wng),思而不学则殆 (di)。” (为政 ) 大家猜一下:把一块铁放在门口,那么铁就会生锈 ;那如果把一块金子放在门口,金子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答案是:被偷走 !)这是一个笑话,但通过这个笑话我们也能看出:铁放久了不用,甚至任凭它风吹日晒,后果将会怎样呢 ?没错,只能生锈,没用了。有一句老话说:

10、 “刀不磨不生锈,人不学会落后。”呵呵,当然,现在我们有不锈钢刀啦。不过,这老话也有它的道理,什么道理 ? 大脑就像刀一样,不开动脑筋,就会生锈呀。爱迪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可他为什么能发明那么多东西呢 ?答案很简单:他积极思考 !这是很重要的原因。 现在我们看第四则论语。 1、疑难字词 罔 (wng): 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 (di): 有害。 2、翻译 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罔然无知 ;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 更多教师考试资料尽在华图教师网( http:/) 3、讲解 这两句都包含了“学”和“思”两个字。“学”当然是指学习 ,“思”则是指思考。我们从孔子这

11、句话必须认识到“学”与“思”的关系。我们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赶紧思考,然后想办法解决,千万不能越积越多,否则日子久了,想不迷惑都是不可能的,这就是“学而不思则罔”。 那“思而不学”呢 ?爱迪生在青年时候,曾经流浪过一段时间,可是他并没有放纵自己,不理世事。相反,他一直努力读书、做实验、研究和工作。倘若他空有满脑子奇思妙想,却不懂实践操作,又怎么能做出奇妙的发明呢 ?流浪期间不再思考,不再动脑,对他个人,还是社会都是有害的,是不是 ?把爱迪生的例子套到孔子另外半句话上,就 是“思而不学则殆。” 这样说,大家理不理解了呢 ? 4、小结 这一则讲的是学习态度,说明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认

12、为二者不可偏废。在学习上,必须注重“学”与“思”的关系,不能只偏重其一,光“学而不思”,或“思而不学”。 第五则 子曰:“由诲汝 (r)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 (zh)也。” (为政 ) 1、疑难字词 诲 (hi):教导 女 (r):同“你”,人称代词。 知 (zh):通“智”,明智。 之:代孔子教的东西。 乎:语音助词。 2、翻译 更多教师考试资料尽在华图教师网( http:/) 孔子说:“由 !教导你的内容都知道了吧 ?知道 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明智啊 !” 3、讲解 为什么说“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明智” ?我不知道可别人知道,我多不好意思说

13、出来啊 !一说别人就知道我比别人笨啦 !所以自己不知道的,不能说不是不更好吗 ?可孔子为什么教导我们要老实承认自己“不知为不知”呢 ? 明确:所以我们要“不耻下问” (下:指任何行业、任何人,只要在某一方面比我们强,向其请教能使我们有所裨益的都行 )。那么,对于我们知道的东西呢 ?是不是要大家一起分享呢 ?嗯,“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互相交换,那我们就有两个思想。”别人 不知道,我们更要把自己知道的东西教给别人对不对 ?好东西就是要一起分享 ! 好,按照这个意思,孔子另一句话怎么表达呢 ?我们来看第七则。 4、小结 这一则讲的是学习态度,说明言行要谨慎,不要太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要

14、诚实谦虚,不要不懂装懂。 板书 不知:不懂装懂 不耻下问 第二课时 (一 )导入 复习诵读,导读新课 (二 )精读课文,分则讲解 第七则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 更多教师考试资料尽在华图教师网( http:/) 1、翻译 (先解释一半 ) 孔子说:“三人同 行,必有我可师法的人在其中 ;选择他们的优点照着去做,借鉴他们的缺点注意改正。” 2、讲解: 问:大家怎么理解“师”这个字呢 ? 这个老师当然不是指真正站在讲台上讲课的老师,而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旁边的人。只要他们任何人的身上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那他们在那方面就能够教我们,

15、可以像老师一样,对不对 ? 看看你们周围,说说,谁可以做你们的老师呢 ?(随意点出来,借机夸一下一些同学 ) 问:这样我们就可以学习别人的长处了对不对 ?用孔子的话是怎么说的 ?全班一起把第七则后半句读完好不好 引出“择其善者而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时开始以下释义 )继续:最后一句怎么理解呢 ?对于别人身上的缺点,我们应持什么态度 ?比如,我很爱睡懒觉,睡到日上三竿还不起床,你们要不要学我啊 ?(学生肯定答“不要” )那你们怎么做呢 ?引孔子的话:其不善者而改之 借鉴别人的缺点注意改正 (自己 )。 3、疑难字词 善:指擅长的 (方面 ),优点,长处。 不善:指缺点,不好的 (地方

16、)。 焉:相当于“于之”,即“在其中”的意思。 第一个“之”:指择其善者而从之:代善者 ; 第二个“之”:指指其不善者而改之:代不善者。 4、小结 这一则讲的是学习态度 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向某一处长于自己的人学习。 5、板书 更多教师考试资料尽在华图教师网( http:/) 善:从之 不善:改之 第九则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hn) ) 1、疑难字词 岁寒:严寒时节。 凋:凋谢。 然后 (古今词 ):然,后。意思是分开来解释的。然,这样。后,以后。 2、翻译 孔子说:“时到严寒时节,然后才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 3、点析常识 松柏并非不落叶,只是经

17、得起风霜,落叶晚且新旧交替无间断而已。 4、讲解 毛泽东主席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毛泽东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 做好事,不做坏事。”为人便同松柏一样,松柏久耐霜寒,撑到最后,独做天地间最盎然挺立的绿树。君子亦是如此,混迹于浊世,才知道君子之正不与人苟容。我国开浪漫主义先河的人是谁,大家知道吗 屈原。他死了,抱石投江而死,这是为什么呢 ?他说:“众人皆醉我独醒”,这是一种傲然的品格。人如松柏,松柏如人。我们要判断一个人是否正直,是否是君子,短期交往恐怕不能将一个人的品质看清,因此,我们只有像松柏那样,历经考验才能得出结论。 5、小结 这一则讲的是个人修养,借松柏之后凋来比喻一

18、种“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的君子品格,告诉 人们修身做人的道理。 更多教师考试资料尽在华图教师网( http:/) 第十则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 1、疑难字词 言:在这里指“字”的意思,“有一言”即指“有一个字”。 行之:遵照它。 其恕乎:大概就是“恕”了。其,大概,也许。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2、翻译 子贡问道:“有一个字可以终生遵照它去做吗 ?”孔子说:“大概就是恕吧 ?意思是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3、讲解 问:这一则的中心是“恕”字。同学们可以想出哪些含“恕”字的词语或成语呢 ?(让

19、大家说,然 后写在黑板上 )宽恕、饶恕、恕罪、恕我直言、恕不奉陪等等。 问:看这些词,“宽恕、饶恕、恕罪”等,都包含一种什么态度呢 ? 有宽广的胸怀。儒家上指“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再看“恕我直言” 说话人的态度开始转变,变得不高兴了是不是 ?“恕不奉陪” 说话人已经要拂袖而去,要走了对不对 ?(在黑板上写下一个“恕”字,擦掉字上半部分的“口”字,改为“女”字,变成“怒”。让学生理解“恕”与“怒”的转换,其实很简单 ) 我们重新看孔子说的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正理,但如果,“己所不欲,硬施于人”,导致的结果便很 有可能是 “怒”了。 由此引出结论: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人与人之间相处,应该遵循平等待人原则。 4、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