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基于保定市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针对性研究摘 要:近年来,保定市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成绩喜人,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用于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严重不足,配套设施滞后,现有文化设施利用率不高,文化管理人才短缺等问题。因此,建立长效机制,开辟多元化投资渠道,提高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功能和利用率等举措是有效解决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存在问题的良策。 关键词:农村;文化基础设施;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24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5-0197-02 保定市是一个农业大市,总人口 1100 万,其中农村人口就占 90%左右。抓好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丰富农村
2、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推进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繁荣市农村文化事业,构建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2012 下半年至 2013 年初,课题组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保定市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具有针对性的研究。 一、保定市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概况 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会展馆、乡镇文化站、行政村文化大院、农村书屋以及广播电视、网络等设施。目前,保定市已建成 22 个县级图书馆,22 个县级文化馆,268 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672 个村文化活动室。同时,免费开放的博物馆、2纪念馆已达 10 个,展厅面积达 12 万平方米,并在
3、 10 个县设立了 58 个基层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成和在建的农家书屋 5420 多个。到目前为止,保定市 6227 个行政村中 87%均建有农家书屋。预计到 2013 年保定市将大力开展“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年”活动,农村书屋将达到全覆盖。自 2007年以来,保定市重点完成了 7 个山区县 16 部广播电视信号发射机的安装,完成了偏远山区 660 个自然村的“村村通”工程,解决了 21747 户偏远山区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信号难的问题。并且,已有 22 个县(市)已陆续完成数字影院建设任务1。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就发展进程来看,尚存在不少问题,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积极探索和不
4、断改进。 二、保定市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政策法规不健全,缺乏长效保障机制 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能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给予保障。有的地方不能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列为县、乡、镇年度建设规划的硬性指标,缺乏统一规划、协调管理的长效机制。一些地方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出现“一阵风” , “临时突击” “有令就行,令过就停” 的应付性、表面化局面。这就导致农村各乡镇和行政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呈现缺乏统一规划和整体目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开展进度缓慢,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因经济发展速度和主管部门重视程度不同而不平衡等现象。一些偏远贫困地区的农村居民、特别是部分交通欠发达的山区还不能充分感受到文化
5、繁荣发展的春风而带来的农村文化的积极变革和长足进步。惠民工程的阳光雨露还不能遍洒每个农庄和山村。所以要建立长效机制,把农村文3化基础设施建设看作是一项经常性的常态工作来抓,当做一项改善农村文化面貌的长效工作来抓,是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脚踏实地走下去的根本保障。 (二)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配套设施滞后 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一是虽然各级政府对农村文化事业越来越重视,也逐年提高建设经费的资金投入,但是总体上来说农民人均文化事业经费相对较少,处于较低水平;二是农村基层还是过于依赖国家和省专项建设资金,不能积极主动的利用各方面的条件,主要依靠自身解决资金不足的现状。等、靠、要思想依然
6、存在,资金筹措渠道相对单一,阻碍了建设资金的投入。申请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经费下来了,可是地方政府配套资金往往不能按比例足额到位,严重影响到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和进度。致使文化基础设施数量少、覆盖率低、质量不达标,甚至有的地方不得不改装旧房、危房为文化站、图书室。更值得担忧的是,申请下来的文化设施项目大多是一次性投入,地方政府负责筹集的配套资金不能到位,导致整体设施建设因资金短缺难以奏全效,不能成全功,存在这样那样的“短板” ,出现“半拉子工程”和虎头蛇尾现象。一些文化馆站、文化大院和农村书屋出现配套设施建设滞后、功能不全造成无法开展正常的农村文化活动,导致了文化基础设施形同虚设的尴尬局面
7、。 (三)现有文化基础设施综合利用率不高 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利用率偏低。一是部分地区文化基础设施陈旧、简陋、破损严重,不能正常开展文化活动。二是已经建成的文化站、农4村书屋、文化大院等配套设施不够完备,软件跟不上,甚至有“有室无书”现象,致使文化基础设施功能萎缩。有“站”无人、有“屋”无书,有“院”无活动,想活动无设备等问题直接影响到文化设施的利用率。三是管理人员缺乏、监管不善。文化馆站、文化大院组织开展经常性文化活动较少,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相对单一,不能更好的组织更多农民积极的参与进来,县图书馆和农村书屋开放程度、开放时间、图书种类和内容与群众需求不能契合,不利于广大农村群众充分参与和有效利用
8、,不能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四是农民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认识水平、使用和保护意识较低。部分农民还不能认识到利用农村文化设施的重要性,对农村文化活动持冷漠观望态度,对繁荣农村文化不积极,在使用文化设施时对文化设施保护缺乏自觉性,甚至出现为个人私利有意破坏的现象。 (四)农村基层文化工作人才短缺,专门管理人员少 农村基层文化工作人才短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员编制缺少,经济待遇偏低,二是专职人员不足,往往身兼数职并经常随时被抽调,人员不稳定,更换的人员多,致使人才流失和一些人员不能踏实专心从事文化管理工作。三是高职称、高素质的专业人员少。原因是准入门槛低,招工带有随意性,继续教育跟不上。大多没有做过文化工作。比如县级图书馆具有图书情报专业毕业的馆员很少,村图书室很少有专门的图书管理员负责图书的采购、分编、收藏、借阅等工作,有书无人管的现象普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