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新闻言论的形态变迁及趋势探讨【摘 要】建国 64 周年以来,在经过改革开放历史性的巨变后,中国又重新站在世界的大舞台上,闪耀着淳朴的光芒,在历史演变时期,新闻媒体在发表言论上具有一个历史性的转折,其变化的形态结构多种多样。从传统电视屏幕中的遥望到现如今零距离的接触,并且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新闻言论的公开形式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主要还是社会的进步以及民主化思想合力推动带来的结果。文章对现代新闻言论形态变迁及发展概述,进而更为清晰地了解当前新闻媒介的整体发展方向。 【关键词】改革开放;新闻媒体;言论形态;公开形式 随着中国近几年经济的不断发展,电视、电脑等电子设备的普及率每年都在以几何形
2、式增长,这些产品方便了大众化对其核心的不断了解,一方面可以更加关注民生问题,了解每天都有哪些人哪些事发生;另一方面对国家教育、科研、政治等方面,有一定的浅层认识,关注国家最新的相关动态,并且希望能有为此提出一些建议。在改革开放以后,国家认识到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性,所以一切利益都是以人民为主,但是存留在那个年代,工层阶级是不可以参与国家政治,更不能过问一些有关国家内部机密的大事,无法深知国家领导人在中国未来发展的道路上的前进方向,当时人们也就只有打着奔向小康的口号去探索,但是现在却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国家领导人可以通过在线微博与广大人民群众2互动,可以问一些国家政事、个人私事等,并且可以在微博上
3、发表帖子。如今已然成为了一个言论自由的年代,如果有什么困难都可以通过新闻媒体作为传播介质途径,来寻求大家的帮助,相信这种新闻言论的途径会越走越远。 一、从宣读式评论到自由评论的演变 我国新闻媒体在开创初期的评论主要使用过广播员朗诵大篇的评论文稿,这种形式完全是一种死板的有声播音。并且在那个年代借助了胶卷这种载体,尤其是在使用胶卷摄像机录制专人播报时,提前对焦距的画面做调整。每一期节目录制都要提前很多天去录音棚排练,因此操作的难易程度较大。另外,对主持人使用的言论稿的用词也具有严格的要求,不能对有政治偏见性的词语,多加一些鼓励群众坚持走社会主义民主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思想路线的话语,对于
4、重大伤亡事件所要报取的人数都要经过上级的审核,并且要求尽量少报取,已给群众心理安慰,所以在当时的评论有关政治琐事的条文都是非常严格的。然而随着人们对国家政事要领的不断深入了解,忧国忧民的思想不断深入人心,以及国家领导人切实关心民生问题的时代潮流的带动下,中国在新闻言论上迈出了坚强有力的步伐。1994 年中央一台出台了焦点访谈这一档节目,在第一期播出后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切实做到关注民生问题,再也不是电视新闻媒体上报喜不报忧的场景了。并且给予了广大人民群众发表言论的自由权,这是在新闻媒体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一次改革。而随着类似节目的不断推出,展现出中国媒体发展的巨大迈进,例如新闻广角以及到现
5、如今的东方时空 ,都具有空前的收3视率,而下图是以上几档节目广大人民给予的支持率。 在另一方面,不单单是在电视荧屏上,随着网络的普及化程度的不断加大,其现在也成为发表言论的一种传播介质。曾经温家宝总理在微博上与全国广大人民群众互动,人民可以随便访问一些关于国家大事的话题,总理可以一对一解决回答,满足人民关心国家大事的欲望,博客、微博成为大众化普及的平台,见到什么不公平或者对于当今社会具有影响力的事件都可以通过这种媒介传播。 二、从追求现场的真实声音到意见的公共平台 在 ENG 应用于新闻传播媒介时, 当时只是注重“谈” ,而“访”成为了闭门羹,对事件现场只是针对当事人,采取录制声音的形式,没有
6、现场和当事人共济一事的场景,使得新闻失去真实感。针对这一举措的演变,也加大了记者本身亲临现场时候的危险性。例如我们可以在 2008年对汶川地震的报道中,现场的真实画面以及记者录制事发现场的压抑心情。而在伊拉克战争中,记者站在实枪淋弹危险区进行现场报道时,无非不是增强了新闻效果的真实性。在一次次真实性的采访报道中,无数卧底记者献出了他们年轻的生命,曾在中国有一女记者,为了揭穿事件的真实性,还天下一个公白,不惜潜入敌人内部,最后掌握充足证据后,打算逃出虎穴时却被敌人发现于是付出了她年轻的生命。他们都是为了让新闻体现出本身所具有的价值,然而传统的套式也逐渐被社会所遗弃,只有不断开创具有说服力的新闻价
7、值体系,才能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并且现在“访”的形式也正不断演变,领导人下乡看望群众,切身体验当下人民老百姓的生活,确保人民“有衣穿有饭吃” ,这一刻刻4的画面现在每时每刻都在电视新闻媒体上播出,可以说都是从传统的虚拟到现实的转变过程。 三、结语 随着时代的演进,新闻言论不仅仅是在电视节目的创新,最主要的还是受公民形态意识转变的思想,体现出现代社会民主开放的潮流理念,为新闻言论增添了多元魅力。 参考文献 1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史组编.茂新、福新、申新系统荣家企业史料(上册)M.上海:上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13(4). 2 黄逸峰.旧中国荣家资本的发展A.中国近代经济史论文选集C.上海: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2003,8(11). 3 杨伟光.加强广播电视评论 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在广播电视新闻评论性节目研讨会上的讲话J.电视研究, 2004,12(32). 4 美何艳萍.二十一世纪的买办:东西间桥梁M.李荣昌等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8(45). 作者简介:宁自勇(1982- ) ,男,齐齐哈尔依安人,毕业于齐齐哈尔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现就职于齐齐哈尔市依安县广电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