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性贸易业务风险及对策研究.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877513 上传时间:2019-03-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融资性贸易业务风险及对策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融资性贸易业务风险及对策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融资性贸易业务风险及对策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融资性贸易业务风险及对策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融资性贸易业务风险及对策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融资性贸易业务风险及对策研究摘要:某集团公司开展了专项风险管理活动,选取了所属四级单位A 公司的融资性贸易业务作为管理对象,采用访谈、查看合同、检查会计凭证、检查相关内部控制制度等方式进行全面梳理,对 A 公司业务开展原因、起始时间、业务构成、业务流程、与内控制度进行了充分了解,对由业务引发的承兑汇票到期不能承兑风险、补税风险、担保风险进行了充分描述,提出了风险管理策略和风险解决方案,指出 A 公司融资性贸易收益小,风险大的事实,建议停止融资性材料贸易,控制医疗器械融资性贸易规模,规范贸易审批程序。 关键词:融资性贸易;风险;对策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

2、(2015)22006303 1 背景综述 1.1 融资性贸易产生的背景 融资性贸易是指以融资为目的、贸易为手段,扩大自身规模的贸易经营模式。 自 2012 年以来,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速明显放缓,企业如果完全依靠自营业务,自担盈亏,在贸易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风险敞口不断加大;再加上国家实行的稳健的货币政策及银行信贷规模收紧等因素的影响,社会资金呈现整体偏紧状况。由于国有企业相对民营企业来说具有较强的融资能力,因此资金实力的不平衡成为融资性贸易产生及发展的诱因。 正常来说,融资性贸易的经营模式可以为企业带来诸多的显著好处,如较高的营业收入,短期内营业规模扩张,盈利增加,业务渠道拓宽等

3、。因此,诸多国有大中型企业即使了解潜在的贸易风险,也仍然愿意积极开展融资性贸易业务。 1.2 需严格控制融资性贸易风险的原因 通过融资性贸易,不少国有企业已成为其他企业的“银行” 。资金、法律风险相应滋生。如果缺乏对贸易伙伴的信用风险控制,很容易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1.2.1 信用风险加大 首先,融资性业务具有自偿性的特点。贸易伙伴的资金实力、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对融资风险起着关键性作用。贸易伙伴的资信的不稳定性增加了业务的信用风险。其次,虽然国有企业对贸易伙伴的背景会进行一定的调查,但很少企业能像金融企业那样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信贷管理和风险控制的体系。再次,国有企业在没有控制货物的前提下将

4、其预付的资金的支配权转让给了贸易合作方,风险隐患不言而喻。另外,企业间如果进行相互担保,虽然降低了贸易风险,但如果发生系统性突发事件,很可能会因为就关联关系产生连锁反应,使风险加剧。 1.2.2 资金风险隐患 大多数国有企业不可能像银行一样对贸易合作方的账户进行监管,只能靠有限的保证金或部分抵押物作保障,一旦贸易出现问题,资金链断裂,国企则成为最后支付人,承受巨大损失。 另外,如果双方合作的内容是向贸易伙伴提供投资性资金,则面临短贷长投的风险。由于大多数贸易企业融资的规模不够大,融资的余额不稳定,无法承担长期、大额的短贷长投风险;贸易合作方的投资标的的收益一旦出现异常,自身还款的可能性基本没有

5、,那么公司很可能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险。因此,国内外理论和实践都告诫我们:不要短贷长投,不要贸易业务投资化。 1.2.3 不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 国有企业在与其他企业合作贸易的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始终是贸易合作方而不是自身,从长期看,容易造成国有企业过多依赖这种贸易方式,大量的资金被其他企业占用,荒废自身主营业务,不利于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2 具体案例基本情况 2.1 业务概述 B 公司是 A 公司下属公司,2012 年 1 月根据某集团公司要求分立。 B 公司的项目经理承包工程需要采购大量的材料,A 公司为了做大规模,以 A 公司的名义为 B 公司的项目经理采购材料再转手卖给 B 公司。 A

6、公司具备在银行开具银行承兑汇票的资格,承建工程的项目经理多为自然人,资金需求量大,但又不具备开具银行承兑汇票资格。项目经理借用 A 公司的融资平台到银行开具承兑汇票,进行工程承包,可以解决其融资难的问题,A 公司可以快速的增加营业收入规模,并收取一定的手续费。 根据这种合作模式,A 公司从 2011 年 7 月开展了融资性材料贸易,从 2014 年 9 月开展了医疗器械的融资性贸易。具体金额见表 1。 2.3 手续费的收取情况 2014 年 4 月以前,A 公司融资性贸易的手续费收取标准一般为半年1.8%(每月 3,银行承兑汇票的期限为六个月) ,按银行承兑汇票票面金额扣除保证金(保证金是项目

7、经理自己垫付)后的余额计算。项目经理交保证金的同时收取全部手续费,具体情况见表 4。 由于收取 C 公司的手续费有优惠和跨年度利润调节因素,造成年度实际毛利率和理论毛利率的 1.26%(1.8%*70%)有差异。 A 公司融资性贸易的手续费收取标准远低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下限(6.15%) 。 2.4 到期未收回的承兑款 2014 年 10 月底止,A 公司材料融资性贸易已到期未收回的承兑款共计 2940 万元,明细如表 5。 2.5 进货发票回收情况 目前,A 公司融资性材料贸易开出银行承兑汇票并收回应收款,但没有收回进货发票的金额为 2479.19 万元,具体情况如表 6。 截止至 2014

8、 年 9 月 25 日,A 公司已收回承兑款未收到进货发票情况如表 6。 3A 公司融资性贸易业务的基本流程 (1)融资性贸易评审流程:申报立项(含 B 公司担保)评审审批签订合同办理银票跟踪监督。 (2)财务办理银票基本流程:根据评审后的合同和担保书,项目经理签订承诺书项目经理交银行保证金收手续费及办理银票银票到期时项目经理交银票余额。 (3)财务处理贸易收入基本流程:收手续费及办理银票后财务催促项目经理开具进货发票(进货发票金额为银票金额)收到进货发票同时开具销售发票(销售发票金额为银票金额加手续费)月末结转成本。 4A 公司业务风险管理实施情况 4.1 制度建设情况 (1)2012 年

9、6 月,A 公司下发建筑材料贸易账务处理办法 (A 司财20121 号) ,统一了会计核算使用科目。 (2)2014 年上半年,A 公司规范了采购材料或设备的贸易业务办理申报审批表 、 经济类合同审批表 、 采购材料或设备的贸易业务协议文本模板。 (3)目前,A 公司正在起草材料贸易部融资性业务风险管理制度 。4.2 实际执行情况 按照建筑材料贸易账务处理办法 (A 司财20121 号) ,规范了会计核算。 5 业务风险评估及业务关键风险点 我们对 A 公司开展融资性贸易的各个环节进行认真地梳理,查看了合同,检查了会计凭证、会计账目和内部控制度。 5.1 业务风险评估 5.1.1 制度建设滞后

10、于业务开展,制度建设不完善 A 公司开展融资性贸易从 2011 年开始,除 2012 年 6 月制定了建筑材料贸易账务处理办法外,与业务相关的风险评估制度、信用制度、担保制度、应急处理制度一直未见出台,风险意识薄弱。 5.1.2 未随时调整业务风险评估 2013 年国家宏观政策调整房地产市场,为项目经理提供资金周转的风险逐渐加大,而 A 公司一直采用的操作模式未随市场变化相应调整,生产经营目前开始出现被动局面。 5.1.3 业务流程管理未形成闭环,跟踪监督不到位 A 公司融资性贸易业务有三个流转程序,三个流转程序没有有机融合,且每个流程均存在缺陷。 在融资性贸易评审流程中,跟踪监督环节要求“出

11、票日后三个月内,通知并实时跟踪客户将材料采购的增值税发票交予公司,如若预期违约,对客户进行罚款” ,可操作性不强,且实际操作中未按此条款执行。 在财务办理银票基本流程中规定:“通知客户将剩余材料采购款于银行承兑汇票兑付日前三个工作日全部支付给航发公司,预期未支付的,对客户进行罚款” ,无明确规定执行部门、责任人和保障措施,实际工作中也未按此条款执行。 财务处理贸易收入基本流程与办理银票基本流程脱节,进货发票的催收一直由财务部电话沟通,公司没有有效措施催收进货发票。 5.2 业务主要风险 5.2.1 承兑汇票到期不能承兑的风险 承兑汇票扣除保证金后的余额这部分应收款,虽然有 B 公司做担保,但仍

12、然存在应收款收不回来,承兑汇票到期不能承兑的巨大风险。 我们对 B 公司没有有效的反制手段,如果 B 公司不守信用,这个风险就会出现,出现的概率大。B 公司是集团内的单位,又不便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我国房地产业已有十六年的上涨,调整的可能性加大,一旦出现行业下行调整的拐点,B 公司的担保会不起作用,这个风险也会发生。 这项风险的发生不仅有较大的资金损失,而且会转化为集团公司的重要风险,严重影响集团整体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 5.2.2 补税风险 A 公司融资性贸易进货发票的回收,主要靠财务人员的电话催收,没有抵押和担保,没有有效的办法可以控制,收不回来的可能性大。一旦税务稽查出来,要按稽查金额补

13、交 17%的增值税、12%的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按补交的增值税额计算)和 25%的企业所得税,还有罚款。存在进货发票收不回来,需要补税的风险。 5.2.3 担保风险 A 公司 2014 年 9 月与 C 公司开展的医疗器械贸易业务,合同中约定“乙方(C 公司)同意乙方(C 公司)向甲方(E 医院)销售药品和器材产生的向 E 医院的应收款作为抵押,依本合同产生的乙方(C 公司)向甲方(A 公司)各项应付款累计额不超过乙方向甲方应收款总额的 70%,甲乙双方同意将本合同送 E 医院备案、监控” ,但 C 公司与 E 医院没有签订相应的合同,E 医院与 A 公司没有签订担保合同,存在担保的法律风险。

14、 6 管理策略及解决方案 6.1 风险描述 (1)承兑汇票到期不能承兑的风险。 (2)补税风险。项目经理在承兑到期后未能提供进货发票,补交增值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企业所得税。 (3)担保风险。未与担保公司签订连带保证合同,承兑款到期无法收回资金的损失。 6.2 成因分析 (1)外部影响因素。 房地产市场出现下行调整,担保公司诚信缺失。 (2)内部影响因素。 制度不完善,相关部门责任不清晰,信息沟通机制不健全。无抵押和担保措施。流程设计不完整,责任部门未落实。 6.3 应对措施 6.3.1 事前防范措施 (1)进行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委员会出具评估报告,制定应急处置预案。 (2)由业务部门进行

15、分析,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评估,判定风险是否与经营目标相适应。 (3)签订担保合同,严格控制规模,合同报集团公司审批。 6.3.2 事中控制措施 (1)动态了解跟踪担保公司履约能力,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2)制定相关抵押和担保制度,落实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3)动态跟踪 C 公司在 E 医院的应付款项余额。 6.3.3 事后监督检查 (1)银行承兑汇票到期无法承兑的,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2)检查发票抵押、担保制度的实施情况。 (3)检查担保制度的实施情况。 6.4 管理策略及解决方案 (1)风险评估嵌入业务层面,发挥风险防范作用。 (2)完善相关内部控制制度,保障生产经营平稳进

16、行。 (3)完善应急处理机制,有效控制风险。 7 总结 融资性业务实质是企业对外提供资金服务,严重违反了贷款通则“企业之间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办理借贷或者变相借贷融资业务”等有关金融管理法规。 融资性业务究其本质,均是脱离正常业务内容,缺乏商业实质,仅以提供资金服务为核心的业务,且收益小,风险大,对集团公司主业的发展作用不大,以这种方式做大规模对专心做主业的公司有较大的冲击。从 A 公司与 B 公司贸易业务的分析来看,本质为企业间的假贸易、真融资,通过虚假贸易形式进行的借贷活动,是企业间规避法律,拆借资金,以合法形势掩盖非法目的的行为,所签订的一系列合同属于无效合同,诉讼请求难以获得法院支持,损失追偿十分困难。 因此应严禁开展各类无正常商业实质的融资性业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