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FDI对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影响及对策研究.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878713 上传时间:2019-03-1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向FDI对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影响及对策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双向FDI对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影响及对策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双向FDI对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影响及对策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双向FDI对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影响及对策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双向FDI对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影响及对策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双向 FDI 对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影响及对策研究摘要:研究了我国双向 FDI 对低碳经济的影响。结合我国双向 FDI和经济发展的情况,分析得出:从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来讲,双向 FDI对低碳经济的影响为负,但随着 IFDI 和 OFDI 规模差距逐渐缩小,及双向 FDI 结构的调整,这种负面影响力在降低;从技术效应来讲,双向 FDI对低碳经济的影响为正,这种影响力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而增加。 关键词: IFDI;OFDI;低碳经济;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1001404 1 引言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如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

2、发展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低碳经济模式得到广泛的认可。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具活力地区,2010 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3 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同时,中国的碳排放与其世界经济地位却是不相符的。2011 年,中国的碳排放量占全球总排放量的四分之一强,2005-2011 年,全球新增二氧化碳排放量中,中国所占比重突破 60%。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是一种主要靠高投入和高消耗推动的高碳经济。作为世界第一排碳大国,中国面临严峻的碳减排压力。在 2009 年的哥本哈根世界气象大会上,中国向世界承诺到 2020 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碳排放比 2005 年下降 4

3、0-45%。进入 21 世纪,中国成为国际直接投资(FDI)的热点,是 FDI 主要的东道国和投资母国。双向FDI 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据联合国统计,2014年中国利用外资额(IFDI)1195.6 亿美元,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吸引外资大国。同时,2014 年中国对外投资(OFDI)突破千亿元,达到 1029亿美元,居世界第三。如何利用双向 FDI 促进中国经济低碳化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文献梳理发现,国内外学者较少研究 FDI 与母国低碳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较多研究 FDI 对东道国环境的影响,但结论存在分歧。Copeland and Taylor(1994)证明了污染避难

4、假说,认为随 FDI 流动带来的是污染转移,即高污染的产业从发达国家逐渐转移到发展中国家,Cole(2004) 、李国柱(2007) 、温怀德(2012)也用实证研究支持了这一观点。而 Walter and Ugelow(1979)则提出了污染光环假说,认为FDI 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为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有利于该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Frankel(2003) 、Wayne and Shadbegian(2002)及Liang(2006)支持这一假说。许士春、何正霞(2007)和邓柏盛、宋德勇(2008)也同意 FDI 改善了我国环境的观点。Simon Kuznets(1955)提出“倒 U

5、”假说,即当收入水平较低时,环境污染水平随着收入的上升而增加,但当收入达到一定水平以后,收入的上升反而会引起环境污染水平下降。这一观点得到 Shafik and Bandyopadhyay(1992) 、Grossman and Krueger(1995) 、Dinda(2000) 、肖彦、王金叶等(2006) 、包群、陈媛媛、宋立刚(2010)等学者的支持。 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双向 FDI 与一国经济之间的关系。Dunning(1988) 、Tolentino(1993)证明双向 FDI与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密切关系,而刘红忠、张卫东(2001) 、梁军、谢康等(

6、2008) 、姜巍(2014)用中国的数据证明了这一关系。 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一国双向 FDI 发展程度,而伴随双向 FDI流动的资本、人力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过程对一国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本文试图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探讨如何利用中国双向 FDI的影响力,促进中国经济的低碳化发展。 2 双向 FDI 影响低碳经济的内在途径 FDI 一般通过规模效应、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三方面来影响一国经济的碳排放。不同类型的 FDI 对一国低碳经济的影响是不同的,具体情况如表 1 所示。表中“+”表示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 “-”表示对低碳经济的影响为负。 规模效应指资本变化所带来的经济规模变化从而引

7、起碳排放变化。规模效应可分为经济影响和收入影响两个方面。与经济影响密切相关的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IFDI 属于资本流入,一般情况会增加东道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其他条件不变时,经济规模越大,碳排放越多。而 OFDI 属于资本流出,增加的是国民收入,短期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为负,长期影响为正,但经济规模对碳排放的影响主要是短期效应,所以 OFDI 的经济影响是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 资本的流动也带来了收入影响。资本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会提高人们的收入,同时改变人们对环境的要求。因此,人们会越来越重视环境、健康等问题,也会对环境和生活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迫使政府更好地解决环境问题。因此,当 FD

8、I 规模增长到一定的程度时,会推动经济增长,提高收入水平,人们对环境质量更为关注,导致污染程度会有一定的下降。虽然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改变有利于改善环境污染,但客观来说,IFDI 的扩大会造成污染的堆积,对环境产生的正面作用就要小于其产生的负面影响,其规模效应为负。而 OFDI 则在规模效应中则呈正面影响。 不同投资动机的 FDI 带来的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有所不同。作为市场寻求型的 IFDI,其目的是扩展产品市场,为了提高在东道国的竞争力,往往引入先进技术,通过技术溢出效应提高东道国的技术水平,促进东道国的低碳经济发展。而该投资动机的 IFDI 如果所处的产业属于低碳产业,则会提高东道国低碳产

9、业的比重,促进东道国低碳产业结构升级。而效率寻求型的 IFDI,多为低端加工制造业,一般伴随而来的是非高端技术,对东道国技术溢出效应作用有限,同时这些产业一般属于高碳产业,会增加东道国的碳排放压力,不利于东道国的产业结构调整。资源型 IFDI 集中于资源密集型产业,短期可能带来先进技术,改善生产环境,但长期的结果会导致东道国资源危机,成为东道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拦路石。 作为市场寻求型的 OFDI,由于海外市场的开拓,为母国公司带来了规模经济效应,提高母国公司的经济实力,对母国公司提高技术水平有一定的推动力。战略型 OFDI 则是投资发达地区的先进产业,通过技术反溢出效应提高母国技术水平。资源型

10、OFDI 将母国的高碳产业和低端技术外移,从而缓减了母国的碳排放压力。 3 中国双向 FDI 带来的规模效应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碳排放规模也在持续增加,1992 年中国碳排放约 25 亿吨,增速超过 14%,快速增加的碳排放使中国经济发展饱受争议,2013 年中国碳排放突破 100 亿吨,超过欧美总和。大量的外资涌入中国,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也带来了碳排放问题,而随着中国OFDI 规模不断地增加,IFDI 与 OFDI 的规模差距不断缩小,FDI 通过规模效应带来的碳排放的影响也在逐渐减弱。 如图 1 所示,近 20 年来,中国的双向 FDI 基本呈增长趋势,净 FDI流入量呈先增加后

11、减少的态势。1995 年,中国 IFDI 为 375 亿美元,OFDI处于起步阶段,只有 20 亿美元,二者差距为 355 亿,从 1995 至 2004 年十年期间,双方差距越来越大,到 2004 年达到顶点550 亿美元。随着中国政府“走出去”战略的实施,OFDI 发展迅速,2005 至 2013 年期间不断缩小与 IFDI 之间的差距,到 2014 年突破 1000 亿大关,与 IFDI 的规模差距缩小为 160 亿美元,中国即将进入资本净输出国俱乐部,因此双向 FDI 的规模效应带来的碳排放压力有逐步减弱的趋势。 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收入也不断提高,1990 年,中国人均国民收

12、入仅 350 美元,2011 年突破 1000 美元,2014 年人均国民收入约 7500 美元,步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更加开放的视野,高速增长带来的新的生活理念、不断增强的环保意识以及日益增加的碳减排投入,使中国的碳排放增速不断减弱,到 2014 年增速首次为零增长,2030 年中国碳排放达到峰值的目标有望实现。人们环保意识增加可以用能源结构变化体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煤消耗的比重在能源结构中不断下降,清洁能源的利用大幅提升。2000 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为 14.7 亿吨标准煤,煤炭消费量占总能源的 69%,水电、风电、核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 8%,经过多年对新能

13、源技术的投入,到 2014 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 42.6 亿吨标准煤,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 66.0%,水电、风电、核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 169%。清洁能源比重不断上升、煤炭消费量比重不断下降正是人们环保意识加强的结果体现。 4 中国双向 FDI 带来的技术效应 FDI 技术溢出效应主要通过引进先进技术,转移低端技术,从而促进整个社会技术水平提升。引进外资 30 余年来,IFDI 是否为我国带来技术溢出效应及其大小却成为学者争议的焦点。理论上,IFDI 带来了比国内更先进的技术水平,应该成为国内技术水平提升的推动力。但许多学者通过数据分析却得到了相反的结论。IF

14、DI 究竟带来了多大的技术溢出效应其实受到多个因素的约束:IFDI 投资的动机、东道国环境规制、东道国市场竞争程度及东道国国内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等等。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整体经济水平落后,人们收入偏低,人均收入低于 200 美元,属于低收入国家,人们购买力差。当时中国最缺乏的是资金,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各级政府大力“招商诱资” ,注重的是资金的规模而不是质量。在资金为王的发展背景下,我国的环保法规和环保管理部门形同虚设,资本流入基本不存在环境门槛,大量效率寻求型IFDI 涌入中国,他们的主要目的是规避母国的环境规制或寻求中国低廉的劳动力。由于国内企业技术水平低下,市场缺乏竞争,伴随 IFDI

15、进来的是低端技术,这期间,IFDI 主要贡献是弥补资金缺口,促进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也带来了高消耗、高排放的环境问题,不容置疑,此时的 IFDI 的技术效应对低碳经济是负面的。经济规模扩大越快,环境恶化愈严重。 进入 21 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收入大幅提高,到 2011年,中国已成为中等偏上收入国家,2014 年人均收入突破 7000 美元。随着国内市场购买力的提升,中国市场成为跨国公司争夺的热点地区,市场寻求型 IFDI 成为主流。同时,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为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各级政府制定并更加严格执行相应的产业政策,提高排污标准,限制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流入,鼓励高新、

16、低碳产业的发展。随着国内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跨国公司为了保持竞争优势,保证市场份额,不得不引进更为先进的技术。而国内企业的经济实力也得到提升,技术吸收力增强,此时 IFDI 的技术溢出效应是明显的。 但中国的 IFDI 大部分来源于亚洲地区,如表 2 所示,1997 年,中国450 亿美元的 IFDI 超过 75%来自亚洲,虽然从 1997 到 2006 年,来自亚洲的资金比例下降到 55%,但随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势头,2013 年进一步扩大到 80%。来自欧美发达国家的资本虽然有所扩大,从 1997 年的 80亿美元增至为 2013 年的 100 亿美元,但其发展速度明显低于

17、中国的整体引资水平,2000 年来自欧美的外资占总量的 23%,2006 年下降到15%,2010-2013 年期间占总量的比例也在 10%以下徘徊。这意味着中国依靠 IFDI 引进的技术与世界先进技术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而 OFDI 的技术溢出效应则通过技术反溢出效应引进高端技术,同时通过产业转移将国内的低端技术剔出国内市场,从而达到提升国内技术水平的目的。表 3 的数据显示,中国在 OFDI 发展初期,市场寻求型 OFDI占主导地位,主要集中在传统服务业,2008 年集中在批发零售业、租赁商务服务业及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的 OFDI 占总量的 53%,直到 2013年才跌破 50%,

18、占比为 47%。市场寻求型 OFDI 的技术反溢出效应是间接性的,短期内并不明显,长期内则通过增加母国公司经济实力达到技术水平提升的目的,所以发展初期的 OFDI 对中国的低碳经济技术效应并不明显。随着国内生产能源缺口的增加,资源寻求型 OFDI 得到迅速发展,从 2008 年的 12%增加到 2013 年的 16%,缓解了中国能源紧缺的矛盾,也为中国改变能源结构提供了物质基础,为中国的低碳经济做出了一定的贡献。随着国内市场竞争加剧,环境门槛提高,劳动成本增加,战略寻求型 OFDI 和效率寻求型 OFDI 也得到发展,信息产业及制造业的对外投资规模得到扩大,从 2008 年的 3 亿美元增长到

19、 2013 年的 14 亿,占总量的比例也略有上升。战略寻求型 OFDI 对国内技术水平的直接影响力更多的体现在长期,但直接面对世界先进技术水平无疑给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施加巨大的压力,中国国内市场的技术与世界先进技术的差距日渐缩小,甚至达到与世界同步。而效率寻求型 OFDI 则从 2008 年的 20 亿美元增长到 2013 年的 70 亿美元,比重也上升了一个百分点,效率寻求型OFDI 通过高碳、高消耗产业的转移,提高了国内生产技术的整体水平,也缓解了国内生产过渡的压力,为国内企业在产业结构调整、生产方式调整的阵痛期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 5 中国双向 FDI 带来的结构效应 大量研究表明,碳

20、排放最大的影响因素是规模,其次是产业结构。但以牺牲经济增长达到碳减排的目的是不现实的,也是难以被人们接受的,而提升低碳产业比重才是最有效的途径。国内学者在研究 FDI 对低碳经济的影响时,关注的焦点在技术效应,往往对结构效应有所忽略。据研究,作为高碳产业集中的第二产业对低碳经济呈负面影响,而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则对低碳经济呈正面影响。降低第二产业的比重是保证经济增长前提下碳减排的重要有效途径。 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要实现低碳经济必须改变现有的经济发展方式。由单纯依靠粗放式投入发展转向集约型效率生产方式。而产业结构的提升是这一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的根本途径。为此,我国积极实行“引进来、走出去”战

21、略,将高新技术产业、低碳产业引进来,引导国内企业将国内的高碳产业、夕阳产业转移到国外,提升国内产业结构,从而实现产业转型、经济低碳化目标。 但令人遗憾的是为中国经济增长做出重要贡献的 IFDI 在结构效应中起到的却是阻碍作用。一直以来,IFDI 都集中在碳排放较高水平的制造业,即便带来了较高的技术水平和清洁生产技术,也不可避免地给中国带来了高碳经济。IFDI 在制造业的比重一直以来远远高于国内经济结构水平。如图 2 所示,制造业利用外资的规模一直高居不下,占 IFDI 总量的比例一直处于上升阶段,直至 2006 年这种高速增长的态势才得到缓减。1997 年,中国工业增加值占 GDP 的 40%

22、左右,而 IFDI 63%集中在制造业。进入 21 世纪初,中国工业增加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一直保持在 40%左右,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在工业的比重保持在 30-40%之间,而这一期间的IFDI 却更为集中,制造业所占比重大幅提高,到 2005 年投资规模达到420 亿美元,比重超过 70%,直到近 10 年,IFDI 流向制造业的趋势才逐渐缓减,2013 年投资规模为 450 亿美元,比重首次跌破 40%,与国内投资比例接近,但长期以来在制造业的资本存量带来的资本溢出效应,使IFDI 在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进程中起到了阻碍作用。 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以及环境标准的提升,成本优势和环境规避优势逐

23、渐丧失,IFDI 流入制造业的增速减弱,而第三产业 的比重在逐渐提高。IFDI 对中国低碳经济的结构阻碍效应有逐渐减弱的趋势。 OFDI 低碳经济的结构效应体现在将高碳产业转移出去,从而降低国内第二产业的比重,虽然中国的 OFDI 虽然规模发展迅速,但结构却并不如人意,OFDI 促进低碳经济的结构效应并没有达到理论效果。在“走出去”的初期 OFDI 主要集中在租赁、商业等服务业,在增加国民收入的同时却间接增加了第二产业的比重,不利于低碳经济的发展。随着中国国资企业实力的剧增以及国内能源短缺的矛盾,资源寻求型 OFDI 得到了发展,在一定情况下降低属于高碳产业的国内能源业的比例,但大量的资源供给也促进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所以资源寻求型 OFDI 发展对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作用不明显。近年来得到良好发展势头的战略寻求型 OFDI 和效率寻求型 OFDI,为中国转移高碳行业创造了可能,随着这类投资的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