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纺织业出口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摘要】纺织业作为我国劳动密集型的优势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不仅因为纺织服装业提供着国内十几亿人口的衣着需要,而且在对外出口方面,其所创造的外汇财富也是可观的,为国民经济作了巨大贡献。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纺织业仍然保持着竞争优势,但这种优势越来越弱,不仅是外部激烈的竞争环境给纺织服装业带来压力,同时国外纺织产业升级优化也迫使国内相关产业进行结构调整和战略规划,来应对日益恶化的出口环境。 【关键词】纺织业 竞争力 纺织产业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做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自从加入 WTO,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不断通过科技和管理
2、优势进行产业的升级以及结构的优化,将纺织行业从劳动密集型过渡到资本密集型。另一方面我们周边的发展中国家也在迅速发展,纷纷加入到与我们的纺织服装产业竞争的队伍中来,国际该产业的格局正在发生着巨大改变,我国的市场份额比过去大为降低。在上述情况的背景下,需要对我国的纺织产业以及企业国际竞争力做出一个全面的判断和分析,分析如何在新的环境和形势下持续不断的提升该行业和该类企业的竞争力,促进其不断前进发展。 一、我国纺织业出口发展现状 (一)纺织业发展逐渐成熟 改革开放 30 年来,我国纺织业完成了从幼稚产业向成熟产业的转变,形成了上中下游的衔接,棉毛丝麻化纤服装纺织相配套的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在国内纺织
3、业发展相对成熟的江浙、珠江和环渤海湾地区,纺织业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纺织业是我国传统优势产业,具备较强的经营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纺织业历史悠久,多年的纺织业经营为中国纺织业的持续发展积累了经验和资金。我国的纺织业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苏、广东、山东、福建和上海等地,这些地区毗邻纺织业消费市场,劳动力资源丰富,交通也便利,逐步形成了众多纺织产业集群。 (二)纺织业出口竞争力分析 纺织业是我国外贸出口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全部外贸出口中占有的份额相对较大,但在外贸中的地位呈现下降趋势。如 2003 年纺织品出口额占全部外贸出口总额的比重高达 18.02%,2
4、012 年这一比重下滑至8.21%。一方面,说明我国纺织业竞争力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另一方面,说明我国产业高级化趋势较为显著。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我国纺织业总体上属于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这类产业份额的下降从另一角度折射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地位的提升。自 2001 年中国正式加入WTO 后,纺织品出口进入后配额时代。在面对更加公平、开放的国际市场时,中国纺织业发展也面临着愈加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2003 年2008 年,中国纺织品出口额持续快速增长,在 2009 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在 2010 年纺织品出口额高达 2065.3 亿美元,2011 年、2012 年与 2009 年基本
5、持平。 (三)纺织业出口地区 在纺织业出口企业中,私营企业为出口主力,各类企业出口均有不同程度下降。2009 年我国私营企业出口纺织服装 753.9 亿美元,下降5.5%,占同期我国纺织服装出口总值的 45.1%;同期,外商投资企业出口542.4 亿美元,下降 9.6%,占 32.5%。此外,国有企业出口 288.4 亿美元,下降 18.6%;集体企业出口 81.6 亿美元,下降 18%。纺织业主要出口至欧盟、美国和日本。2009 年我国对欧盟出口纺织服装 360.6 亿美元,下降 7.3%;美国 264 亿美元,增长 4.1%;日本 213.3 亿美元,微增0.1%;上述三者合计占同期我国纺
6、织服装出口总值的 50.2%。此外,内地对香港出口 139.4 亿美元,下降 12.8%;对东盟出口 109 亿美元,下降2.9%。 (四)纺织业出口结构 全国纺织品出口主要以针织服装、棉制针织服装、梭织服装、化纤制梭织服装为主,占纺织品出口的比重分别达到了41.82%、20.62%、19.62%、10.56%,但无论哪种类型的纺织品出口,增长速度同比都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降,如丝制针织服装、毛制针织服装、丝制梭织服装、毛皮革服装同比降幅均超过了 10%。从出口金额看,全国纺织品出口主要以针织服装、棉制针织服装、梭织服装、化纤制梭织服装为主,占纺织品出口的比重分别达到了31.79%、15.98%
7、、24.42%、10.56%,在增长速度上呈现出明显的分化,如针织服装、棉制针织服装、毛皮革服装、衣着附件等 4 类同比呈现增长,而其他类型纺织品服装出口同比同比呈现下降。对比出口数量比重和出口金额比重,针织服装、棉制针织服装、丝制针织服装的出口金额比重低于相应纺织品数量比重,其他类型纺织品服装出口金额比重均大于相应纺织品数量比重。 二、我国纺织业出口面临的问题 (一)纺织业出口增速不稳定 我国纺织品出口增速在 2005 年至 2011 年间波动幅度较大,2009 年同比下降 9.65%,2012 年同比增长 23.6%,2011 年同比增长为 9.67%。纺织品出口增速的不稳定,一定程度上反
8、映出纺织行业的不稳定,这不利于我国纺织行业的发展。此外,2003 年-2011 年,中国纺织品的内销比重不断增大。2003 年中国纺织品内销比重为 66%,2011 年,内销比重高达 92.9%。这一方面反映出中国纺织品内销市场的竞争不断加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中国纺织品出口比重越来越小。这是因为国际纺织品市场形势愈加严峻,许多原本以出口为主的企业不得不转向内销为主。 (二)纺织品贸易赤贫化增长 一直以来,我国的纺织品都以低廉的价格作为有力的武器,在国际上开拓市场,这种竞争策略在初期取得了很大的效果。上世纪 80 年代,我国纺织业高速增长,出口规模迅速扩大,成为国际市场上举足轻重的纺织品供应国。
9、但是近年来,随着国际纺织品市场竞争程度的加剧和人们消费档次的提高,这种以“低价取胜”的战略的弱点被逐渐暴露出来。其中最明显的后果就是直接导致了我国纺织品贸易“贫困化”增长。据了解,服装出口价格下跌实际上已经持续 5 年,价格下降虽在短期可以提高出口竞争力,促进出口,但从长远的观点看,是不利于产业发展的。一方面,价格过低势必导致企业利润下降,使企业效益下滑。 (三)纺织品附加值低 在当前的国际范围内,面料是纺织业中的中上游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相比之下,服装业的科技含量和技术革新相对滞后,仍处于劳动密集型的状态。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棉花、棉纱、棉布、丝织品、服装、
10、针织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化纤、呢绒产量居世界第二位。但我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原料及半成品进口国。因此,我国的纺织业发展要着力改造面料的生产技术,提高纺织服装附加值,实现进口替代,扩大纺织品的出口。纺织面料的技术含量相对比较低,比较容易模仿,造成无能力技术创新的企业不开发,有能力开发的企业不愿开发,都想找现成的样板进行模仿,导致有技术开发能力的企业也不能在市场中快速发展壮大。企业在成本较高而收益较小的情况下,根本没有动力去开发新产品、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四)纺织品出口国家分布不合理 我国纺织品出口市场仍过于集中,出口市场结构不尽合理、分布不平衡。据统计,中国有约 75% 的出口产品(含
11、香港)集中在西欧和北美,东欧、东盟、非洲和俄罗斯等出口市场仍不被关注。对某些地区的市场依赖程度过高,当这些市场的政治、经济环境发生变化时,可能对整个纺织产业带来巨大的风险。并且,出口市场的集中化,又进一步加剧了无序竞争和低价竞销。在纺织品出口配额逐步取消的同时,国际纺织品市场环境和国内的出口环境都发生着重大变化,竞争环境的恶化已是不容置疑的事实,国内纺织企业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因此,规范出口竞争秩序,实行竞争机制创新,对于新形势下我国纺织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频繁遭遇贸易壁垒 中国纺织品廉价的优势,企业出口品的出道打破了原全球纺织业的平衡,随即就出现了挤占他人市场,同时就出
12、现了各种反倾销等各种障碍。一些发达国家距今都拒不承认中国的市场地位和经济地位,甚至都干预到中国的金融政策。单单从纺织业的层面上讲,是因为我国纺织企业出口品的迅猛和量之多导致与进口国纺织业市场内部平衡被打破。中国纺织企业甚至占据过多的进口国市场份额,对进口国纺织业市场造成一定的冲击,导致与我国纺织业成为全球纺织业的众矢之的。在面临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之后,又出现了“劳动壁垒” ,现成为了阻碍纺织企业出口品的又一大强力障碍,虽然我国出口的纺织企业在价格上拥有很大优势,但我国的相应的劳动力几乎都是不被提供应有的社会保障的前提下作业的,面对进口国家实施的越发苛刻的劳动壁垒措施,相应的纺织行业虽然已经开始
13、实行符合我国国情和国际公约的社会保障责任体系,但是在初期,必将受到重重险阻。 三、我国纺织业出口竞争力的提升建议从企业的角度 (一)加快纺织业的结构升级 我国纺织业己到了发展的关键时期,转型升级是企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求得生存的必然选择。无论是纺织品出口,还是服装国际化经营,都须坚持走“以质取胜”之路,在保持质量稳定的基础上,还要注意纺织服装出口结构的调整升级,力求企业纺织服装出口产品特色强、品种新、档次高,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发展需要和纺织服装转型升级需要。具体而言,是大力加强实现出口产品结构的大转变,即由主要出口化纤、纱、面料等纺织品向中高档服装转变;由主要出口衣着用布向工业、装饰用布
14、转变;由主要出口贴牌代工产品向贴牌深加工品进而到自主品牌服装转变;由主要出口休闲服装向西装、时装转变;由主要出口单一服装品牌向区域服装品牌转变;由“高耗能、低附加值、环境污染型”产品向“节能型、高附加值、环境友好型”产品转化。 (二)增强纺织企业的创新能力 增强纺织企业的创新能力可以从三个方面出发,首先是加快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纺织行业,大幅提高研发投入,发展原创技术,培育自主品牌“没有这项突破,就难以从跨国产业链中的低端环节迅速提升。再次,应是营销管理的创新。创新科技生产力,尽快形成中国自己的跨国公司,提升中国企业掌控跨国生产和营销网络的能力,扩大利润空间。最后是产业链整合创新“产业创新能力
15、并不是单个企业创新能力的简单叠加,而是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社会协作分工。中国纺织业产业链中的各分部在国际竞争中地位有所不同,中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产品主要集中在化纤、丝绸、服装等以劳动密集型为特征或中国传统的优势领域,而在科技和资本投入要求更高的新型纤维和面料、纺织机械、工业用纺织品等领域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此外生产企业的信息化!零售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以及产品品牌的推广与运作也是中国纺织工业的弱势。我国不仅要加快增强企业的核心能力的步伐,还要增强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整合,这是降低创新成本!提高创新效率的重要组织保证。 (三)创建企业品牌 许多企业目前还没有形成自身的纺织品牌,这点对企业的长期、可
16、持续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素,为此笔者认为品牌塑造是企业近期内必须亟待解决的问题。因为品牌的塑造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因此在这一阶段首要的工作任务就是资本的积累,同时提高现有产品在经销商、代理商以及客户心中的口碑,除此以外也要对企业在当地的形象进行重新规划,提升企业形象。在资本实现积累以及企业形象较好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设计创新能力以及丰富企业的销售渠道,注重电子商务渠道建设,同时开展品牌的建设工作,在品牌推出之前,需要明确品牌的市场定位,并在品牌确定之后依托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和其他各种媒介,进行广告的投放,为企业品牌的发展及真正的创立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内销外销并重 外
17、销是目前浙江纺织业最重要的销售渠道,新形势下适应性、前瞻性地调整销售渠道,深入挖掘国内市场,实现内外销并举,是织业平稳健康发展的关键点。第一,适应国内外环境变化,适度降低外销度并优化外销市场结构。受美日欧等重要消费市场纺织产品需求放缓拖累,纺织企业正经受回款周期拖长、赖账现象增多等一些过去遇到不多的困难;人民币大幅升值、出口退税率频繁调整也造成纺织品出口增幅明显下降。面对逐步恶化的外销环境,纺织企业一方面要进一步增强外销风险意识,适度降低产品外销依赖度;另一方面,要进一步优化外销市场结构,积极拓展非洲、拉丁美洲等需求市场,适当降低对欧美市场的依赖。第二,响应扩大内需发展要求,逐步加大产品内销比
18、重。行业增长主要驱动力将从出口拉动逐渐转向国内消费。我们要清楚认识两点:首先要认清现实,保持出口稳定仍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浙江纺织业平稳发展的基础;其次要做好准备,内销也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因为营销布局有一定周期,加之复杂的国内市场环境对出口转内销企业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战略层次上看,逐步加大纺织品内销比重既是纺织企业调整原有不合理销售渠道的重要举措,也是其前瞻性地把握内需增长机遇、响应扩大内需要求的重大行动。 参考文献: 1俞春来,李秉强.中国纺织品出口相对困境及应对措施J.价格月刊,2014,02. 2席庆高.浅谈我国纺织企业在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社科论坛,2014. 3韩佳楠,薛玉玲.我国纺织业出口竞争秩序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J.产业经济,2015. 4曲宁宁,王萍.我国纺织业出口竞争秩序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J.探索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