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思考.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880369 上传时间:2019-03-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我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我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我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我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我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思考【摘要】在我国国有企业和政府机构改革不断深化并取得积极进展的今天,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新的符合社会发展形势的事业单位改革模式,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建立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显得非常迫切。本文分析了事业单位改革的原因、历程及突破口,重点探析事业单位分类过程中应该树立怎样的理念,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关键词】事业单位 分类改革 事业单位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随着社会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原有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已渐不能满足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要求,当前事业单位面对诸多问题,改革势在必行。 一、事业单位改革的原因、历程和突破口 (一)事业单位改革的原因 1.随着我

2、国经济体制和政治改革深入,传统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弊端日益凸显。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高度集中地计划经济体制和事业管理体制,事业单位的投资渠道和利益分配权力都垄断在政府手里,对于事业单位的划分定义不是十分严格,事业单位承担着很多的职能,种类繁多,人员庞杂。事业单位作为有别于政府和企业的一种社会主体,应承担着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职责和功能,但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下,这种职能却常常被事业单位承担的一些行政行为和企业行为掩盖。改革开放以后,在市场商品经济的改革冲击之下,传统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本身所固有的各种弊端日益暴露出来。相对于国有企业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来说,我国事业单位改革严重滞后。 2.政

3、府财政负担过重,事业单位举办主体单一。长期以来,我国事业单位绝大部分由国家直接举办,事业单位对政府依赖明显,这样一方面导致财政供应范围过大,财政包揽项目过多,负担沉重,另一方面,由于事业单位由各级政府主办,企业、社会、集体、个体举办事业单位明显不足,事业单位举办主体单一。传统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缺乏竞争机制,难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造成人才闲置、事业单位缺乏生机和活力, “许多事业单位趋于封闭、内向,即多注重所谓分内和规定之事,造成人才和设备的浪费” 。从资源利用效率角度来看,事业单位的利用效率极低,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在实际中,大多数的情况是,很多事业单位享受国家财政的全额资助,但是在提

4、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时却提供不出来,很多时候人浮于事,例如很多研究机构多年未出成果,但却照样活得有滋有味。总的来说,在传统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下,事业发展和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等领域脱节情况严重,事业单位在举办主体、布局、机构设置、人员聘用制和岗位管理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3.事业单位公共物品提供不足,不能满足民众基本需求。事业单位的主要作用在于为公众提供公共物品,然而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在公共物品和服务供给方面明显不足,尤其是像在一些关系到民众基本权利的领域,如医疗、教育等领域,事业单位提供的公共物品和服务明显不能满足大众需求。公共物品供给不足,既是事业单位难言之痛,也是促使事业单位非改不可的巨大推动力

5、。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有利于突破旧体制、旧观念的束缚,有利于促进公共服务质量和公共产品的供给,有利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和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可见,事业单位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事业单位改革的历程和突破口 事业单位的改革之路,不同学者及专家对于其开始和发展阶段划分的看法不同,例如宋大涵主编的事业单位改革与发展中将我国事业单位大体分为两个阶段,即 1985-1993 为第一阶段,第二阶段以 1993 年11 月十四届三中全会为分界点;又如李欧主编的事业单位改革与管理一书中其分为四个阶段。 对于像事业单位改革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而言,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套用,改

6、革面临长期形成的传统思维的挑战和众多复杂的人员分流、复杂债务处置等历史包袱,事业单位如何改革成了理论界和实务界探求的课题。为了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各种尝试和建议层出不穷,通过探索,目前学界和政府部门普遍认识到,合理的分类是事业单位改革成功的第一步和关键的一步。如何理清事业单位关系,解决事业单位分类过程中凸现的各种矛盾,对于事业单位改革的推进至关重要,有利于明确事业单位的功能界定,有利于规范事业单位的管理,有利于事业单位充分发挥出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通过大量的实践和理论分析, “分类改革”即根据事业单位类型的不同,探讨不同的组织定位和管理模式的思路渐渐地被普遍采用。 二、业单位分类改革的理念 不

7、同的理念会对实际产生不同的效果,正确的改革理念会对实践活动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错误的理念,会使得改革效果大打折扣,甚至会导致十分严重的后果。因此,积极探索我国事业单位改革指导理念,明确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过程中应该遵循的指导理念,对于事业单位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理念探索,集中体现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整体应该遵循何种理念、对于分类过程中政府、企业和事业单位各自的职能范围界定、不同事业单位各自特色和划归类别的指导理念,以及各类事业单位自身定位和价值追求等。在事业单位分类中,最为重要的是厘清各种事业单位的性质职能,树立“让合适的单位按照合适的方式做合适的事”的理念,明确突出事业单位的公益

8、性功能属性。让真正意义上的事业单位最大限度的起作用,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对于真正意义上的事业单位应该重点加以改革,如医疗、教育领域,以人为本,切实保障民众的基本权利。而对于那些不符合事业单位性质的而目前隶属于事业单位编制的应该妥善处理,找到其自身功能定位,加油改革,如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适合转制为企业,推向市场,那就应该将那些已经条件成熟的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推向市场,使其更好的按自身特色发展。 三、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原则 为了更好推进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具体说来包括以下原则: (一)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原则。 政事不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成是我国政治体制改

9、革滞后的体现,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权力高度集中,事业单位很大程度上只是贯彻政府意志的一种执行工具,这样事业单位自身特点很难显现,甚至一部分事业单位名义上隶属事业单位,但实际上完全是行政机构,如何做到政事分开,不仅关系到事业单位改革的成败,也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的题中之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事业单位的存在是为了弥补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带来的不足,对于政府和市场完全可以胜任的领域,应该交由市场和政府本身。例如在效率上,良性的竞争促进效率的提高,市场的资源优化配置作用明显,对于事业单位中适宜于推向市场,应该将其归类为市场导向性的,这样有利于充分发挥这些单位自身潜力,提高效率。将这类事业单位推向

10、市场,也有利于减小财政压力,减轻不必要的财政负担,使有限的财政资源能投入到更加需要的地方去。所以,在事业单位改革过程中要遵循政事分开和事企分开的原则,合理分类,真正做到政事分开、事企分离。 (二) “循序渐进,稳步推进”原则。 任何的改革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复杂性除了上面提到的种类多、范围广泛等原因外,还有一大重要原因就是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过程中的人员出口问题。对事业单位进行分类,就必然涉及到人事变动,一直以来,事业单位都充当着其他改革分流人员的“缓冲地带” , “国有企业改革时有一部分人员分流到了事业单位;政府机构改革时又有大量的人员挤进了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成了二者的“出口

11、” 。现在,这个缓冲地带要向源头回流,谈何容易。所以,如何处理好事业单位人员分流安置问题,是事业单位改革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而处理这一问题,不应该损害这部分人的正当权益,改革切不可操之过急,如果处理不好的话,会损害事业单位职工的正当权益,容易引发不稳定因素。所以,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过程中,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稳步推进”的原则,这也是更好更稳健解决我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所面临的现实困境的理性思路。 (三)精简、科学的原则。分类改革要结合分类,调整并归和重组现有事业单位,优化布局结构,发挥资源优势,促进事业发展。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过程中,要遵循精简、科学的原则,对于事业单位的分类要科学,同时对

12、于冗杂的部门要理清关系,对于多余的部门应该毫不犹豫的进行精简。 (四)各种相关政策相互配套原则。从系统论的角度看,改革处于整个国家大的改革环境中,各种相关政策的制定完善,是成功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保障。整体改革需要配套推进,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机构编制和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改革影响着人事制度改革的进程,人事制度的改革又是事业单位改革的关键。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改革工程,在改革的过程中,各种相关政策应该配套制定、实施。具体说来,一方面,国家应该加强宏观层面的制度建设,完善相关法律和法规,大力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等各项制度。另一方面,事业单位根据自身情况从微观层面制定完善的事业单位人员录用、考核、评估、奖惩、退出等机制,完善事业单位分配制度,制定未聘人员的安置方案和政策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