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养老保险制度内生激励机制与个人退休决策摘 要:个人退休决策是在不确定性情况下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过程。收入水平、个人账户养老金投资回报率、养老金待遇调整率、贴现率等参数影响个人的养老金财富规模,进而影响个人退休决策。本文基于养老金财富模型,分析了不同情境下不同年龄退休时的养老金财富规模和最佳退休年龄,认为在退休年龄政策调整过程中,要在充分考虑各方利益基础上达成“激励相容约束”的均衡状态:一方面要建立更加灵活的退休政策,另一方面调整养老保险制度参数,充分发挥其对于个人退休决策的内生激励作用。 关键词:养老保险;退休决策;养老金财富;内生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F84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2、号:1000-4149(2015)06-0103-11 DOI:10.3969/j.issn.1000-4149.2015.06.011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不断加剧,延迟退休年龄成为一个世界性课题。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许多欧美发达国家已通过相关法令提高退休年龄,比如德国 1999 年提出 2017 年前将男女退休年龄统一到 65 岁;2002年,英国也提出在 2010-2020 年间逐步使男女退休年龄统一到 65 岁1,2013 年进一步提出到 21 世纪 30 年代中期将退休年龄推迟到 68 岁,40年代末推迟至 69 岁2;荷兰政府 2012 年宣布从 2013
3、年起,逐步提高退休年龄,2019 年达到 66 岁,2023 年调整为 67 岁 2012 年 5 月,荷兰政府决定自 2013 年起,逐步提高退休年龄。2013-2014 年每年推迟 1 个月,2015 年开始每年推迟 2 个月,直到 2019 年退休年龄达到 66 岁,2023 年推迟到 67 岁。网址:http:/www.loc.gov/lawweb/servlet/lloc_news?disp3_l205403160_text。研究表明,在 OECD 34 个国家中,有 17 个国家将男性退休年龄确定为 65 岁,14 个国家将女性也确定在 65 岁。不过,67 岁将成为今后最为主要的
4、退休年龄,2012 年前,OECD 国家中已有 13 个国家决定将男性退休年龄逐步提高到 67 岁,而冰岛和挪威的退休年龄已经达到 67 岁3。美国根据不同年代出生人群的预期寿命动态调整退休年龄, 1937 年前出生人群的退休年龄为 65 岁,之后大约每晚两年出生的人群其退休年龄推迟 2 个月,1960 年后出生人群的退休年龄为 67 岁4。概括而言,欧美国家推迟退休年龄的动因主要有三个: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养老保险制度财务可持续性压力、大龄劳动者(older workers)主要指 55 岁以上的劳动力。劳动参与率下降。 推迟退休年龄在中国也是一个热点话题。尤其是 2008 年 10 月
5、21 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前所长何平在第三届中国劳动论坛上提出“相关部门正在酝酿条件成熟时延长法定退休年龄”之后,推迟退休年龄问题在网络媒体上迅速发酵,学者、网民和政府官员围绕着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2013 年 8 月,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搜狐新闻客户端,对 25311 人进行的一项题为“你对延迟退休持什么态度”的调查显示,94.5%的受访者明确表示反对延迟退休,仅 3.2%的受访者表示支持,2.3%的受访者表示中立或未表明态度向楠.万人民调:94.5%受访者反对推迟退休年龄N.中国青年报,2013-08-29(7) 。关于推迟退休年龄的网络调查还有数次,结果均显
6、示大多数网民反对推迟退休年龄。具体参见:韩克庆.延迟退休年龄之争民粹主义与精英主义J.社会学研究,2014(5):120-139。 。与网民趋于一致反对推迟退休年龄相比,学者的观点存在分化。支持延迟退休的学者认为人口预期寿命延长,老龄化问题严重,养老保险财务可持续性面临严重挑战,推迟退休年龄势在必行5-8;此外,随着人口预期寿命延长和受教育年限增加,人力资本峰值推后,延迟退休可以更大地发挥人力资本的价值9-10。而反对者也旗帜鲜明,认为延迟退休可能会让我们陷入就业和养老之间的两难境地11-12;不同群体的预期寿命存在差异,如果强制性推迟退休年龄,会导致不同群体间养老权益的逆向分配13-14;退
7、休年龄实际上是各国根据自己的国情和理念综合确定的15,而不应盲目地与国际接轨。此外,反对者还驳斥了推迟退休年龄以弥补养老金缺口的观点,认为缺口应由政府承担,这本来就是政府的责任16。实际上,即便是支持推迟退休年龄的郑功成教授也不赞同将延迟退休年龄与养老金收支挂钩的观点,不主张以“多缴少支”来损害参保人的利益,而是主张对迟延退休者应当有利益上的补偿郑功成教授 2013 年 9 月 24 日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认为:考虑到人均预期寿命延长与受教育年限逐渐延长的客观事实,以及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时代已成为历史,逐步延迟退休年龄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但它又不是一个可以即时推进、急剧调整的事项,而是特别需要慎
8、重考量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从上述评论可以看出,关于延迟退休年龄各方并未达成广泛共识。理论上说,作为一项影响公众切身利益的公共政策,应在各利益相关方平等表达各自观点和利益诉求基础上,寻求广泛的社会共识,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政策。因为,退休年龄政策的制定会影响并决定着福利资源的分配17,包括不同群体之间、代际之间的资源分配。不仅如此,退休年龄政策还会影响个人在工作和闲暇这一对稀缺资源间的配置。本质上,个人的退休决策是在不确定条件下个人最大化效用的过程,实质是在工作和闲暇之间做出二选一的决策,而这种不确定性体现在个人未来的收入水平、健康状况、预期寿命等因素的不确定18。因此,退休年龄政策一方面要考
9、虑集体理性,同时又要兼顾个体理性,在二者之间寻求平衡。这就要求在退休年龄政策制定过程中,政策组合要满足“激励相容性约束”条件机制设计理论的开创者赫尔维茨提出了“激励相容”的概念,认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即使个人按照自利动机做出利己主义行为选择,通过机制设计可以使个人利益得到满足的同时,制度设计者的目标也同时实现。本文中, “激励相容约束”描述的是这样一种状态:通过养老金制度参数的调整,发挥养老金制度对个人退休决策的内生激励作用,使个人根据自身利益最大化目标做出的退休决策与政策制定者的目标同时实现。 ,同时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具体而言,退休政策要通过养老保险制度内在的激励机制设计,影响个人退
10、休决策行为,并通过赋予个人较为灵活的退休决策权,实现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兼顾。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在 2015 年“两会”期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表示正在研究制定推迟退休年龄的相关政策,并预计将于 2017 年推出延迟退休方案。实际上,推迟退休年龄的一个重要诱因在于我国实际退休年龄偏低,据统计,我国 8000 多万领取养老金的退休职工平均退休年龄为 54 岁尚滢.尹蔚民:延迟退休预告推出至少 5 年以后实施EB/OL. 2015-03-10. http:/ 二、养老保险制度内生激励机制与个人退休决策:理论模型 1.理论分析 个人退休决策是在考量各
11、种影响因素基础上的综合决策。德国学者博约什-苏潘(BrschSupan)引入选择价值概念(option value) ,分析了个人退休决策的影响因素,他认为某一年龄退休的选择价值由如下因素决定:与退休年龄相关的养老金水平、个人过去或未来收入水平、闲暇的边际效用、生存概率、贴现率等19。如果个人推迟退休的选择价值变小或者下降,个人就会选择离开劳动力市场并开始领取养老金20。选择价值体现了个人退休决策的机会成本。通过调整养老金制度相关参数,优化制度内在的激励机制,可以对个人退休决策产生积极影响。 养老金制度对个人退休决策的激励可以分解为两个效应21:价格效应(price effect)和替代效应(
12、substitute effect) 。前者是指如果改变养老金制度参数,降低个人提前退休的养老金替代率,就增大了个人的闲暇成本,因此,价格效应也被称为闲暇的价格;反过来,如果养老金待遇水平过高,可以满足退休后的支出需求,那么个人就倾向于提前退休。而替代效应是指如果个人推迟退休不仅不能带来养老金财富的增加,反而会减少,即净养老金财富为负,这实际上是向个人征收的隐性税收2223,那么个人会选择提前退休。因此,养老保险制度对个人退休决策的影响是通过待遇替代率和净养老金财富两个因素实现的。有研究表明,如果养老金替代率非常低,即便净养老金财富为负,个人由于养老金无法支付退休后生活支出需要,仍然会选择继续
13、工作24。 为了进一步分析养老金制度对个人退休决策的影响,本研究将对不同年龄退休时的养老金财富水平进行模拟,动态地反映退休年龄与养老金财富之间的关系,进而为优化养老金制度提供依据。所谓养老金财富(Pension Wealth)是个人在退休期间领取的养老金收入的现值。之所以分析养老金财富,一方面该指标在反映养老保险制度的慷慨性上比待遇替代率指标有更广泛的价值25,另一方面,通过比较个人不同年龄退休时的养老金财富,也间接考虑了隐性税收问题。 2.养老金制度参数设计与养老金财富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本质上,个人退休决策具有异质性偏好。哈奈尔(Hanel)和瑞范恩(Riphahn)的研究表明,个人的
14、出生年代、教育、产业部门等都会影响个人的退休偏好;恩科尔(Schirle) 的研究发现教育程度、配偶的劳动参与情况、子女现状等的差异会带来不同的退休选择。参见:Daniel van Vuuren. Flexible retirementR. CPB Discussion Paper,No.174, 2011。 ,一个理性的个人一定会选择养老金财富现值最大的时刻退休。养老金制度参数设定直接影响不同退休年龄时个人的养老金财富规模。因此,如果政策目标是提高 55 岁以上大龄劳动者的劳动参与率,可以通过调整影响养老金财富规模的相关参数,改变不同退休年龄时的养老金财富规模,发挥养老金制度对个人退休决策的
15、内生激励作用。通过养老金制度内生激励机制设计,使个人实现养老金财富最大化时的退休年龄与政策目标趋于一致,进而达成“激励相容约束”的均衡状态。影响个人养老金财富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预期寿命。对于大龄劳动者而言,如果预期未来健康状况较好,预期寿命较长,则个人更倾向于留在劳动力市场,推迟退休年龄,反之,则倾向于更早离开劳动力市场。对于个人而言,如果选择完全退休,离开劳动力市场,意味着自己的正式社会联系(social contact)中断,而每个个体都是“社会人” ,都有参与社会网络的动机。有研究表明,在出台了大龄老年人部分退休制度(partial/gradual retirement)
16、 因非全时工作(part-time work)与部分退休前工作的异同,将其分为 gradual retirement 和 partial retirement 两类,前者是指非全时工作与部分退休之前的工作单位一致,而后者是重新与新的雇主签订非全时工作合同。在欧洲国家,采取前一种模式的比较普遍,但在美国较多地采取后一种模式。的国家,之所以在达到最早领取退休金年龄之后,仍然选择继续工作领取部分养老金的原因之一就是为了维持社会联系。比如,对比利时选择部分退休人员的原因调查显示,23.6%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工作中社会关系的重要性”26。 第二,待遇积累率(accrual rate) 。在 DB 型养老
17、金制度安排中,个人退休待遇取决于个人缴费年限和计算待遇的参考工资(reference wage)水平。目前,我国在整个权益积累期的待遇积累率为 1%,即每工作 1 年积累 1%的养老权益。理论上说,如果待遇积累率高于精算中性积累率,那么延迟退休对个人更有利养老金制度符合精算中性,则各个退休年龄的养老金财富是一样的。如果制度的待遇积累率高于满足精算中性条件下的积累率,则会带来个人养老财富的增加,此时,延迟退休对个人有利。关于精算中性的概念,国外学者做了非常丰富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国内学者根据此理论对我国养老金制度进行了相关研究。详见:刘万. 延迟退休一定有损退休利益吗?基于对城镇职工不同退休年龄
18、养老金财富的考察J.经济评论,2013(4):27-36。 。但是,如果养老金待遇积累率过高,个人可以通过较短的时间积累较高的养老权益,满足养老需求,也存在提早退出劳动力市场的可能。因此,科学合理的待遇积累率设定对个人退休决策有重要影响。 第三,贴现率。在养老金现值计算中,贴现率大小实际上反映了养老金受益人对货币当期和远期价值的偏好。如果贴现率高,意味着个人更倾向于获得货币的当期价值,因此,会降低未来养老金收益的现值,此时养老金财富降低;反之,则养老金财富较高。养老金财富现值水平直接影响个人的退休决策。 第四,工资增长率、养老金待遇调整率与个人账户养老金投资回报率。个人退休决策是在工作和闲暇之
19、间的选择。不考虑其他非经济因素,如果个人工资增长率高,意味着个人放弃工作领取退休金的机会成本增加,个人更倾向于做出推迟退休的决策 随着个人收入水平的变化,闲暇的价格也会发生变化,收入越高,闲暇的价格越昂贵,个人更倾向于工作。但如果收入水平达到某一临界点,闲暇的边际效用水平提高,当高于货币收入的边际效用时,即便收入水平提高,个人也会选择闲暇。不过,对大多数劳动者而言,其收入水平远低于临界点,因此,如果收入水平增加会增加其工作的激励。 ;如果养老金待遇调整率较高,且远高于延迟退休的养老权益增长,则个人更倾向于离开劳动力市场而选择退休;如果在职期间缴纳的个人账户资金投资回报率较高时,意味着在职缴费将
20、积累更多的养老金财富,激励个人做出推迟退休的决策。 3.养老金财富模型 我国现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待遇计发办法依据的是 2005 年通过的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 。个人退休后的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构成。其中,基础养老金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 1 年发给 1%;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职工退休时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本人退休年龄、利息等因素确定。 三、不同退休年龄时的养老金财富与最佳退休年龄:基于不同情境的敏感性分析 前面给出了养老金财富现值的计算公式,分析了不同参数
21、对养老金财富的影响,以及对个人退休决策的作用机理。本部分将通过对不同情境下不同退休年龄时养老金财富的模拟,找出个人最佳退休年龄的分布,进而为优化养老保险制度对个人退休决策的激励提供参考。 1.基准情况下的个人最佳退休年龄分析 本文分析的是典型个体的养老金财富情况,因此假定其死亡年龄为平均预期寿命。根据 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男性平均预期寿命为 72.38 岁,女性为 77.37 岁。因此,本文假定男性的死亡年龄为 73 岁,女性为 78 岁在分析中,男性和女性的区别仅在于预期寿命的差异。因此,计算结果除了用于分析性别差异对退休决策的影响外,还可以用该数据分析不同预期寿命对个人
22、退休行为的影响。 。 为了计算方便,本文假定劳动者参保年龄为 30 岁 之所以将参保年龄设定为 30 岁,是为了计算方便。研究显示,我国企业职工的平均退休年龄为 54 岁,而男性平均参保年龄为 23.4 岁,女性为 24.87 岁,平均参保年限为 30 年。如果将法定退休年龄设定为 60岁,在参保 30 年而未中段缴费的情况下,参保年龄设定在 30 岁有一定合理性。 ,在退休之前从未中断缴费,并且第一年参保时的社会平均工资水平为 30000 元/年。根据国家统计年鉴(2014) 数据,2013 年我国全社会城镇就业人口平均工资为 51483 元。但由于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社会平均工资并不能较为准确地反映一个代表性劳动者的实际收入情况。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开展的相关调查,全国城镇居民家庭收入的中位数为 30000 元,平均数为 53023 元,2010 年,超过平均工资的城镇居民仅为 25%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建议使用中位数指标度量城乡居民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