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 一 化 学 暑 期 新 教 材 培 训第 二 章 开 发 海 水 中 的 化 学 资 源 ( 教 材 分 析 )一、本章在教材中的作用与地位本单元是在学习原子结构以及物质的量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开发海水中的化学资源,重点学习有关元素化合物的知识。通过以食盐为原料的化工产品的学习,认识盐酸、烧碱、氯气、漂粉精等重要的氯碱工业产品;通过海水中提取镁、溴、碘和氯气性质的研究,探索氯、溴、碘的性质和递变规律;通过粗盐提纯、气体制取和卤素性质实验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和实验设计能力;通过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电离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等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为以后的化学学习打下重要的基础。本单元涉及的卤
2、素及其化合物、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及实验操作和设计等有关知识是中学化学中的重点,也是检验学习水平的热点。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化学计算、实验操作技能联系起来,达到加深、巩固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理解,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的目的。二、本章内容的知识结构体系本单元教材分三节,包括海水中化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氯的单质和化合物性质的探究,氯、溴、碘的原子结构及性质递变规律和用途的认识以及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化合价变化与电子得失关系的分析等主要内容。在高中化学第一次涉及元素及化合物内容时,引入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基础理论,有利于今后的元素及其化合物新知识的学习。通过氯、溴、碘元素性质的
3、比较,初步认识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方法。三、章节中的重点与难点学习重点:1. 海水中化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2氯的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3氯、溴、碘的原子结构、性质递变规律。4氧化还原反应。5卤素离子及单质的检验。 学习难点:1. 电解饱和食盐水,氯气和碱的反应。 2氯水和漂粉精的漂白消毒作用。3实验的设计、正确的操作和现象分析。4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变化与电子得失关系的分析。5电离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四、课堂中的教法尝试与探索1重视实验,务实求真 化学本身是门实验性学科,许多化学事实来源于生活和实验。通过对所研究课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推理和综合,得出正确的结论,是探
4、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而且,通过指导学生实验的操作和设计,发展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它惭能力。2用化学理论引领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本单元主要研究的是有关氯、溴、碘的知识。事物发展有其本身的规律,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研究,是基于它们的性质具有规律性。而性质是由结构决定的,性质的变化与结构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用结构的观点探究化学知识,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体现,是化学学习中的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3弄清化学反应的本质 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反应,它的实质是有电子转移(有些初中学到的是得氧与失氧,并没有涉及其本质);有许多化学反应所用的物质不同,但反应的实质相同,因而可以用同一离子
5、方程式表示;从离子反应中又认识到离子的共存问题等。对化学反应本质的探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自然科学是学习自然科学的基本方法。如用对立统一的原理有利于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论,加深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用量变引起质变的观点有利于学习卤素性质的递变性。5注意科学的思维方法本单元与基本理论联系密切,对卤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从不同的理论角度作了一定的探究,内容丰富,思考的容量大。在学习本单元过程中,用理论和实验指导探究性学习,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会分析、归纳、推断、综合,形成一套适合自己学习的科学思维方法和知识体系。盐酸和氯化
6、氢(教案)教学目标: 1、掌握氯化氢和盐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理解喷泉实验的原理。3、学会实验室制取氯化氢的方法,学习设计实验装置,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和创新精神。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1、氯化氢和盐酸的性质。2、实验室制取氯化氢气体。教学难点: 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设计。教学过程:引 入:盐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用电解饱和食盐水得到的氯气和氢气化合来制取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制得盐酸。盐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思 考:工业上化合氯化氢气体时是将氯气在氢气中燃烧还是将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为什么?解 析:为了环保,应该将氯气在氢气中燃烧(氯气有毒,万一过量泄漏将造成很大的损失)
7、 。实验与观察:1、观察一瓶氯化氢气体的颜色和状态。 (无色气体)2、打开集气瓶上玻璃盖,扇闻气味,并观察瓶口的现象。 (具有刺激性气味,瓶口有白雾。 )(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思考与归纳:氯化氢气体有哪些性质?板 书:一、氯化氢的性质: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溶于水具酸性。实验与观察:如书 P30 图 2.7,在圆底烧瓶中充满氯化氢气体,挤压预先吸有水的胶头滴管,使水射入烧瓶中,观察现象,并进行解释。解 析:现象:喷出红色液体,直至几乎充满整个烧瓶。解 释:由于氯化氢极易溶于水,使得瓶内压强变小,形成的压强差足以将水喷出,而 HCl 溶液又是酸性的,所以使得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实验
8、与设计:在实验室中通常用加热食盐固体和浓硫酸的方法来制取氯化氢气体:H2SO4(浓)NaCl NaHSO4HCl 微回顾与思考:初中化学中我们学习了哪些气体的制取,分别使用怎样的装置?根据什么来选取气体的制取装置?我们如何改进来设计实验室制取氯化氢气体的装置呢?讨论与设计:如何选用所给的实验仪器来安装实验装置呢?(铁架台、石棉网、圆底烧瓶、分液漏斗、酒精灯、集气瓶、玻璃片)学生 操作:动手安装实验装置,并加以解释各部分的用途。思考与讨论:这样的实验装置是否合理?是否需要改进?如果需要改进的话,如何改?解 析:用这样的方法来制取氯化氢气体没有杂质气体混出,所以不用净化装置。氯化氢气体遇水具有强酸性,所以收集后多余气体会造成环境污染,需要尾气吸收,加一个尾气吸收装置。用水来吸收尾气即可,但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会发生倒吸现象,所以要加一个缓冲装置(有多余时间的话,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自行设计一个缓冲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