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大祥区“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前 言第一节 发展基础“十二五”期间,我区各级党委、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战略决策,领导、组织和动员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苦干实干,抢抓武陵山片区扶贫的政策机遇,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驾马车”并驾齐驱,深入推进全区扶贫开发工作,有力地促进了贫困地区生产发展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全区经济快速发展。GDP 由 2010 年的 65.1 亿元增至 2015 年的127.5 亿元;财政总收入由 2010 年的 1.8 亿元增加至 2015年的 5.3 亿元。二是贫困人口逐渐减少,农民收入稳
2、步提高。贫困人口从 2010 年的 3.8 万人减少到 2015 年的 10831人,贫困发生率由 2010 年占全区农村总人口的 28.5%下降到 2015 年的 7.44%,农民人均纯收入由 2010 年的 7819 元增至 2015 年的 14111 元,年均增长 1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 2010 年的 13002 元增至 2015 年的 21448 元,年均增长 10.5%。2015 年末,全面小康建设实现程度91.6%,高于全市 7.7 个百分点,列全省二类县前 10 名,连续两年荣获全省全面小康经济快进奖。三是扶贫产业初具规模,成效明显。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我区通过
3、规2划引领、项目驱动,深入推进粮食、蔬菜、生猪、水产、水果建设,已建成花卉苗木、特种水产、精品水果、无公害蔬菜等农业产业化基地 19 个、农业产业化规模以上企业达 52 家,我区被纳入 “邵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范围,创建了“长青” 精品水果、“浩天”大米、“永绿翔” 蔬菜、“神竣”食用菌等一批知名特色、绿色品牌。以精细化产业为主导的扶贫开发工作思路,培育了农民增收的支撑点,有效地带动了当地老百姓致富。四是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帮困。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蔡锷故居红色旅游公路、通村公路的硬化,改善了群众出行条件,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沟渠整治、清
4、挖塘堰、兴修泵站,改善了贫困地区农业生产条件;村部建设、安全饮水、农电改造等改善了贫困地区生活条件和服务设施。民生事业不断进步。通过加大项目建设投入,农村中小学、公办幼儿园、村级卫生室、村级文化体育活动广场、农村福利院条件明显改善。通过落实新农合、新农保、农村低保、五保等政策,贫困群体普遍受益,因病致贫程度明显减轻,弱势群体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确定的“十二五” 扶贫开发目标任务圆满完成,扶贫开发极大地促进了全区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但是, 我区扶贫开发仍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一是自然环境较差,资源缺乏。我区贫困农户大多地处山区,紧邻国家级贫困县邵阳县,其中有 60%的贫困人口生活
5、在地势3交通不便的边远农村,农户居住分散且远离集镇,交通不便,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贫困户经济的发展。二是贫困家庭劳动力缺乏。我区现有贫困户中,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及无劳动能力的人口占全区总贫困人口比重为 76.17%。大部分贫困人口生活环境恶劣、生产技能素质低、病残支出大、劳动力匮乏,脱贫难度相当大。三是发展差距大、脱贫任务艰巨。受自然、区位、历史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乡镇之间、村与村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大多数贫困人口集中分布在边远地和库区一线村组。这些地方人口居住相对分散,土地条件差,人均耕地少,基础设施落后,脱贫难度大、成本高,因灾、因病、因残、因子女上学、因缺失劳力、因市场波动等因素极易返贫。四是搬
6、迁成果难保持。扶贫开发中的易地搬迁项目因受土地、山场、水源、经营能力和二、三产发展水平等条件的限制,搬迁后“稳得住、能致富”的工作任务还相当艰巨。五是贫困乡村“造血”功能低下。贫困乡、村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户缺乏应对市场经济的生产技能,自身的“造血”功能低下。相当一部分贫困村因修路、建村部、历史欠帐多、难消化。六是经济总量仍然偏小。由于历史原因,我区 GDP 总量相对偏低,在全省位居下游水平,人均 GDP 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七是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第一产业比重仍然过大,农业发展质量不高,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民增收渠道狭窄,城镇化发展难度依然不小。工业比重仍然偏低,高新技术产4业比重相对较小,支
7、撑性大板块、大产业、大企业尚未形成。第二节 发展环境新阶段扶贫开发面临新的挑战:从全区看,我区属于典型的湘西欠发达地区,农村贫困“规模大、分布宽、程度深、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大”特点突出,因灾因病致贫、返贫现象突出,贫困代际传递问题突出,集中连片和“插花”贫困并存问题突出。扶贫开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一是国家出台了超常规的举措。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脱贫攻坚高度重视,从加强组织领导、发挥政治优势、增加扶贫投入、激发内生动力、调动各方面力量等方面制定出台了一系列超常规举措和过硬办法。这为大祥区人民增强定力,持续加力,精准发力,坚决打赢“十三五”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创造了政策条件。二是国家对
8、贫困地区政策倾斜。国家政策向中西部倾斜,关注覆盖“老少边穷”地区,大祥区正处在湘西“贫困县”连片集中地带,本身兼备“老少边穷”四大要素。国家对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高度重视,精准扶贫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中央基建投资用于扶贫开发的资金、中央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各类涉及民生的专项转移支付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倾斜,国家投入增长幅度提高,有助于大祥补齐扶贫开发短板,增强发展后劲。三是省市区三级攻坚力度加大。省市区均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 时期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均采取了积极的攻坚行动,出5台了相应的脱贫攻坚系列配套文件,明确了总体脱贫攻坚行动路线图和推进时间表。这为大祥区当前乃至今后一
9、个时期的脱贫攻坚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全力推进精准扶贫,如期实现精准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未来五年国家扶贫开发的重大战略,是扶贫方式的重大转变,是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缩小发展差距、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大举措。为促进大祥区未来 5 年的脱贫攻坚工作,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和新阶段扶贫开发决策部署,以及中央、湖南省、邵阳市农村扶贫开发“十三五”规划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关规划建议精神,进一步加快大祥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推动贫困人口减贫进程,提高全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效果,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共同富裕,实现到 2020 年与全国
10、、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特制定本规划。6第一章 总体要求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新时期科学扶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识别、精准管理、精准帮扶、精准脱贫”的原则,瞄准 11 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和 10875 贫困人口,改“大水漫灌”为“精确滴灌”,找准致贫原因,区分贫困类型,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集中力量进行扶持,切实改变贫困村面貌,增加贫困户家庭收入,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确保到 2020 年与全省同步实现小康。第一节 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紧紧围
11、绕“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和脱贫攻坚总体思路,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牢固树立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发展的理念,遵循省委、省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全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以贫困村、贫困人口退出为目标,坚持扶贫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坚持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有效衔接,坚持把解决群众如期脱贫与 “四个大祥”7建设结合起来,把扶贫开发摆上重要战略地位,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发珲政府、市场和社会协同作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节 基本原则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政府在脱贫攻
12、坚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强化政府责任,引领市场、社会协同发力,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着力构建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群众需求相结合,突出贫困群众在扶贫开发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科学谋划,扎实开展对口帮扶、驻村帮扶、社会帮扶,吸引各种资源要素向贫困乡(镇)、村配置,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协力攻坚的工作机制。坚持区负主责,上下联动。落实全区统筹、乡抓落实、村抓实施、工作到村、扶贫到户、责任到人的工作责任机制。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按照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要求,因人因地施策,对贫
13、困人口实行精细化管理,对扶贫资源实行精确化配置,对贫困农户实行精准化扶持,实现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健全完善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教育培训、社会保障等各项措施,提高扶贫开发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到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8坚持分类指导、绿色发展。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分类分批推进攻坚行动。加强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把生态保护放在优先位置,扶贫开发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探索生态脱贫新路子。,注重保护与开发并举,实现资源、人口、环境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坚持问题导向,改革创新。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放在首位,始终以发展理念抓
14、扶贫、以发展带动脱贫。稳步推进扶贫改革创新,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资金投入等方面创新体制机制,推动扶贫路径、资源使用方式、发展模式、考评体系转型优化,努力探索脱贫攻坚新途径。 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注重发挥贫困群众主体作用,激发内生动力。以国家扶贫政策和扶贫项目为引领,引导贫困人口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引导贫困群众增强信心决心,大力弘扬“弱鸟先飞”意识、“滴水穿石”精神,着力摆脱意识和思路贫困,增强自我发展能力,鼓励有技术有实力农民工自主创业,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切实加强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
15、模范作用,带动贫困群众,通过苦干实干改变贫困面貌。第三节 发展目标一、总体目标9到“十三五”期末,通过大力实施开发式扶贫和提高五保户、低保户保障标准,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乡全部摘帽。贫困村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 5 万元以上;实施移民搬迁和农村贫困户D 类危房改造,确保贫困户有基本住房;贫困人口生产能力、职业技能、创业水平及综合素质大幅提升,脱贫致富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农村贫困地区道路、水利、饮水、电力、教育、卫生、科技、文化、通信等基本公共服务基本完善。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实现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
16、长幅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达到全市平均水平,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和发展差距扩大趋势,全面实现同步小康建设目标。二、具体目标1、以提高人口素质为根本,着力提升农户发展能力。加强农村教育、卫生、文化、基础设施等基本公共服务建设。控制贫困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7以内。 “十三五”时期,完成 1000 人次的贫困农民实用技能培训、1000人次的贫困村产业发展带头人培训、1000 人次的贫困村村干部培训。根据国家政策对其学费实行年度补贴,逐步提高“雨露计划”补助标准,基本实现免费学习。 2、以产业发展为主导,努力增加贫困农户收入。力争到 2020 年,全区发展生态种鸽 xxx 万对
17、,年出栏商品鸽xxx 万羽;出栏家禽 xxx 万羽;出栏优质商品猪 xxx 万头;10出栏大牲畜 xxx 万头;蔬菜种植面积 xxx 万亩以上,其中商品蔬菜 xxx 万亩;水果种植面积达 xxx 万亩,其中葡萄种植达 xxx 万亩、桃 xxx 万亩、刺梨 xxx 万亩、其它水果xxx 万亩;茶叶种植 xxx 万亩,油用牡丹 xxx 万亩。按照扶贫规划要求,到 2020 年全面消除贫困,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6393 元以上。3、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切实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园区、重点旅游景区的公路建设,修建通村油路xxxkm,新建农村通组公路 150km 以上。农村公路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到 20
18、20 年,100%的贫困乡、村通沥青(水泥)路、100%的贫困村通油(水泥)路。加大农田水利基本设施建设,稳步实施“五小”水利工程,耕地灌溉率提高至80%,净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 2.182 万亩,人均旱涝保收面积达到 0.6 亩,全面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全区 11个贫困村基本实现水、电、路、气、房、环境整治“六到农家” ,扎实抓好就医、就学、养老、低保、五保、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六个落实” 。实现贫困村广播电视村村通、村村响,贫困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4、以生态建设为抓手,确保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特色生态农业,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大发展。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突出果、蔬、畜、禽四大地方优势主导产业,全区既要以主导产业为主抓手,又要突出各乡镇的特色,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抓好以板桥乡龙头村精品水果基地为中心,以点带面辐射周边贫困村、贫困农户,激发大家参与精品水果产业发展的热情;以板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