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外负债与企业投资效应的关系研究.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893021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表外负债与企业投资效应的关系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表外负债与企业投资效应的关系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表外负债与企业投资效应的关系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表外负债与企业投资效应的关系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表外负债与企业投资效应的关系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表外负债与企业投资效应的关系研究摘要:本文联系企业的投资效应,按照企业是否具有选择权将表外负债分为可选择性表外负债和不可选择性表外负债两类。企业倾向于通过投资决策将可选择性表外负债表外化,其中,可选择性表外负债对于企业投资既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效应。为了优化两者之间的关系,降低表外负债的负面效应,同时最大化其正面效应,本文认为应该增加表外负债信息披露方式、引导企业合理使用可选择性表外负债,并在企业治理方面增强风险控制及增设表外负债管理机制。 关键词:可选择性表外负债 投资效应 经济后果 优化 一、引言 根据普益财富统计,2010 年及之前,信贷类银信合作产品在整体银信合作产品发行数量中占比

2、70%80%。银信产品主要为“融资”类产品,对于银行而言,与信托企业合作发行信贷类理财产品,在将信贷资产由表内转至表外的同时又无需动用存贷款并且不需要计提拨备,因此,在当时银行由于开展“银信合作”而产生的表外负债突破两万亿元人民币。近两年的家具行业倒闭潮中,不少专业人士分析认为其中最直接的原因是资不抵债,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投资战略问题:一是家具企业采取转嫁危机策略,大肆拓展终端渠道,投资新店;二是高额表外融资,维持终端扩张的投资力度;三是新店缺乏培训与管理,形成投资倒闭表外融资继续投资的恶性循环(资料来源于中研网、人民网、2新华网等并经整理) 。根据对 1 832 家国内上市企业(金融行业除外

3、)20122014 年表外负债情况的调查统计显示,2012 年有 70.8%的上市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表外负债,2013 年为 71%,2014 年为 72.3%。并且样本企业中的表外负债多是以不可撤销的经营租赁合约的形式存在(数据来源于表外负债研究小组的人工收集及整理) 。 综上,企业的投资决策及投资效应与企业的表外负债之间存在紧密联系,企业倾向于将投资可能产生的负债表外化,即企业在做出投资决策时对表外负债有明显偏好。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偏好?在这种偏好下,二者相互之间的影响机制是怎样的?是否每一项表外负债都会影响或受影响于企业的投资决策及投资效应?国内还没有文献从表外负债角度探讨其会引起怎样的

4、投资效应。表外负债属于企业负债,与企业投资也有类似的相互作用,但其计量的不确定、披露的不规范等特性导致其与企业投资效应的关系不同于传统负债,本文拟从企业投资角度下表外负债的界定、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两者关系变化对企业的影响以及如何优化两者关系四个方面展开讨论。 二、表外负债的重新界定 目前更多的研究关注表内信息,而对表外负债关注较少。表外负债作为表外信息的一部分,除了具有表外信息的属性及特征,还有其特性。表外负债在 2006 年才作为和企业表内负债相对应的概念出现,主要是指那些已经成为或有可能成为企业的负债,但按照现行会计准则和制度及其他原因而未能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中得到反映的负债(陈红,200

5、6;陈红、黎锐,2015) 。为了方便研究表外负债与企业投资效应之间的关系,3本文基于投资决策的角度对表外负债的外延界定进行了修正。 陈红(2006)对表外负债的分类中,经营租赁产生的负债、售后资产回租产生的负债、未合并实体产生的负债、项目融资产生的负债、贷款担保产生的负债以及衍生金融工具产生的负债等表外负债存在一个共同点,即企业可以通过决策进行选择和控制。例如,企业选择融资租赁对内投资固定资产的负债计入企业资产负债表中,而选择经营租赁产生的负债则形成一项表外负债。我们将这类企业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具有主动选择权的相关表外负债称为可选择性负债。相应的,诸如环境污染引发的负债和或有负债等企业不可以通

6、过决策避免的表外负债则定义为不可选择性表外负债,即不满足传统表内负债的定义,只能以表外负债的形式存在并且不以企业主体的决策行为而改变计入方式的表外负债。 综上,可选择性表外负债和不可选择性表外负债有三个方面的特性:一是表外负债的内涵界定及外延界限并没有变化,本文只是基于表外负债是否与企业投资决策相关的角度进行了重新分类;二是企业对于可选择性表外负债计入表内与否的选择属于合法范围内的策略问题,而对于按照现行会计准则确定应该计入表内的负债转而纳入表外则属于违规或违法行为;三是根据可选择性表外负债和不可选择性表外负债的定义,我们可以确定,企业投资决策所偏好的表外负债是可选择性表外负债,而非全部的表外

7、负债或者不可选择性表外负债。 三、投资决策对表外负债的影响 企业投资偏向于将投资可能产生的负债表外化,企业不同的投资决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表外负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4(一)增加企业表外的负债力度。企业的投资模式分为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企业购置生产经营用资产,例如租入生产设备可选择融资租赁或者经营租赁等不同的对内投资方式,融资租赁会对损益表与资产负债表产生影响(张新颜,2012) ,而经营租赁、长期租赁以及售后资产回租等属于企业融资方面的表外负债,其实质上是一种为了经营的短期需要而展开的行为,不会产生资产所有权的转移,故一般无需计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并且按照会计准则确定的经营租赁包括部

8、分形式上是经营租赁但实质上是融资租赁的行为,这种行为的产生也是企业将融资租赁(表内负债)转为经营租赁(表外负债)的一种手段,即将可选择性表外负债纳入表外,企业负债结构发生变化,表外的负债力度增强。对外投资是指企业通过合并收购等手段,扩大自身规模、提高市场地位等。根据现行会计准则的规定,当企业进行合并时一般需编制合并会计报表,但是很多时候,尽管一些企业形式上没有发生合并,但实质上已经控制了该实体。企业通过控制投资力度,达到虽已控制合并实体,但未达到需编制合并报表的要求,因而其债务不在合并报表中披露的目的。此类未合并实体的投资方式主要包括未合并的子企业、合营企业以及特殊目的实体,而这一类投资方式形

9、成的负债都在表外负债外延界定的范围之内,因此同样会改变表外负债占企业总体负债的比例,若选择未合并实体的方式投资,则表外负债占比增大。又如企业对金融衍生工具、人力资源、产品研发等投资而产生的不确定性负债同样不满足计入表内的要求而以表外负债的形式存在,也会改变表外负债占企业总体负债的比例。企业不同的投资决策可以影响可选择性表外负债的数值,从而影响表外5负债在企业总体负债中的占比。 (二)加大表外负债信息披露难度。 一方面,由于表外负债自身特性以及现行负债披露体系造成的困难。表外负债本身具有隐蔽性,能给管理者带来短时期的利益或使其利益不受损害,因此,企业倾向于通过投资决策的选择将不可选择性表外负债置

10、于表外不予披露。而且现行的负债披露体系主要是表内披露以及附注披露,表内披露无法反映报表日尚不能确认或者计量的负债以及形式上没有形成但实质上已经形成的负债,而附注披露并非强制要求,其遵循企业是否自愿,根据委托代理理论,管理者有隐瞒实际负债信息、不予披露的动机,故由于现行负债信息披露体系的限制及缺陷也会导致表外负债信息披露的困难。 另一方面,由于可选择性负债的可选择性造成的困难。企业倾向于通过投资决策的选择将可选择性负债纳入表外形成可选择性表外负债,达到隐瞒负债等目的。因此,可选择性表外负债形成的初衷并不是为了披露,而是为了隐瞒企业实际的负债情况,并且增大了企业表外负债的占比,也增强了企业对外界约

11、束条件的适应性。而表外负债的披露则意味着企业通过投资决策选择将可选择性负债纳入表外以达到隐瞒实际负债信息的行为是徒劳的,故表外负债信息披露会受到企业增大可选择性表外负债占比动机的阻碍,披露难度加大。 四、表外负债引起的投资效应变化 表外负债主要通过影响企业的投资偏好、削弱负债的相机治理作用、改变企业的实际负债结构三个方面对企业投资效应产生影响。 6(一)投资转移效应。由于现阶段企业表外债务信息披露制度的不完善和披露环境的影响,企业内外部信息的不对称是客观存在的,企业将可选择性负债表外化的目的即通过隐瞒企业的真实信息,美化企业的债务结构。根据委托代理理论,企业管理者倾向于实施不利于企业但有利于自

12、身的投资或筹资活动,例如盲目扩张企业规模的过度投资行为,管理层通过管理者可以利用可选择性表外负债改善负债比率、优化资产结构,同时还能规避借款合同的限制,扩大资金来源,突破企业当前的预算规模,从而获取私人利益或转移企业财产,过分追求企业规模扩张而忽视投资效益的高低。因此,高管通过可选择性表外负债表外化来削弱或逃避委托人监管,使企业的投资更符合自身偏好,致使企业的投资方向和方式发生改变,从而产生投资转移效应。 (二)过度投资效应。 1.削弱负债的相机治理作用,产生过度投资效应。负债一方面对投资具有治理作用,能抑制企业过度投资;另一方面,过高的负债可能产生“替代效应” ,使企业面临严重的融资约束,削

13、弱其投资积极性(Jensen and Meckling,1976)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负债在股东和经理人冲突、大股东和小股东冲突以及新股东和老股东冲突之间能够产生相机治理作用,抑制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或避免企业的投资不足行为(朱磊,2008) 。一方面,负债本金与利息的支付可以减少可供经理人支配的现金;另一方面,负债使经理人面临更多的监控和更严峻的破产风险,一旦企业不能按期偿还债务,则企业的控制权将归债权人所有,经理人将丧失从企业取得的各种利益。Jensen(1986)认为股东-经理人冲7突会使企业出现过度投资行为。而负债的相机治理作用能够对经理人产生激励约束作用以抑制过度投资行为。 以上理论

14、是基于可视化的负债,即表内负债和披露的部分表外负债。当企业存在表外负债时,由于信息不对称,股东无法获取未在资产负债表中披露的表外负债信息,因此,股东获取的负债信息与企业实际的负债信息之间存在差距,经理人具有采用表外负债的形式向股东隐瞒企业实际负债的动机。虽然负债本金和利息的支付会减少可供经理人支配的现金,但是报告给股东的负债率下降仍有助于缓解经理人面临的监控,从而削弱负债对股东和经理人之间冲突的相机治理作用,同时,负债的相机治理作用中对经理人产生激励约束的作用也被削弱。因此,存在表外负债的企业更容易出现过度投资行为。 2.有助于规避融资约束,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增加投资机会。融资约束程度较大的企

15、业更多地依靠内部资金进行投资,而融资约束相对较弱的企业,其投资行为不必依赖于内部资金(Fazzari et al.,1988) 。针对融资约束相对较大的企业来说,可选择性表外负债可以使企业有效规避融资约束。 企业投资的前提条件是有足够的自由现金流量或者有可靠的筹资渠道,因此,筹资方式是企业投资决策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如果企业选择向金融机构贷款,则必须向银行提供一系列的文件来证明企业的资信程度,例如最近几年的财务报告、项目审批书、担保证明等,并且申请的过程十分繁琐、费时。即使银行同意贷款,还会有相应的贷款要求,最终实际贷款金额只占贷款金额的 70%左右,实际融资成本增加。而表外负8债融资只需要企业

16、双方签订有关协议,企业就可以筹集到资金,交易成本相对较低。因为一般来说,转移一项资产所有权的成本要远远大于签署一份租赁合同的成本,也就是说,对于购买一项资产且需要债务或权益融资的交易来说,采用经营租赁该项资产的交易成本更低。回避融资约束及降低融资成本之后使企业的可支配现金增加,同时也可以增加企业的投资机会。 (三)实际负债结构的变化引起的投资效应。资产负债率与投资不足及过度投资行为存在相关关系(伍利娜、陆正飞,2005) ,对于企业的表外负债情况,内部已经存在的表外负债对企业后续投资行为的影响取决于企业表外负债具体占企业总体负债的比例以及企业的实际资产负债率。本文将企业实际资产负债率分为三种情

17、况:实际资产负债率较低、实际资产负债率合理、实际资产负债率较高。由于不同国家、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企业,其合理的资产负债率不同(张宁,2008) ,所以在此没有设计固定的资产负债率分界线。虽然每个企业都有其相应合理的资产负债率,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分析处于不同资产负债率的企业中表外负债对企业投资效应的影响。 1.针对实际资产负债率较低的企业。整体负债率低,本身缺乏活力、存在投资不足的企业具有较大的再次对外投融资的空间。这种情况下,由于企业本身负债率低,因此没有刻意选择表外负债的动机。此时企业的表外负债一般属于不可选择性表外负债,该负债程度在债权人的心理承受范围之内,企业还有增加负债促进

18、活力的空间,所以此时企业的投资行为受可选择性表外负债的影响不明显。 2.针对实际负债率合9理的企业。若企业整体负债率处于比较合理的状态,企业经理人增加企业负债会引起股东和债权人的不满,但是可选择性表外负债的存在给企业经理人提供了一条继续扩大企业规模而又不被股东和债权人知晓的途径。Jensen(1986)认为当经理人拥有闲置资金时会倾向于将其投资到能够扩大企业规模的非营利项目,以牺牲股东利益为代价来增加自己的财富。因此,管理者倾向于扩大企业投资规模,大多会采取表外融资甚至是表内融资转为表外融资即可选择性表外负债的方式,更有甚者产生违法行为,将确定的表内负债转为表外负债以维持或降低资产负债率。因此

19、,可选择性表外负债的存在能够增强企业的投资行为,甚至导致过度投资。 3.针对实际负债率较高的企业。在负债较多的筹资结构下,股东-经理人具有强烈的动机从事那些尽管成功机会甚微,但一旦成功将获利颇丰的投资,即引起投资转移效应。因为如果这些投资成功将获得大部分收益,失败则由债权人承担大部分费用(Jensen and Meckling,1976) 。因此,在资产负债率较高的企业中,企业经理人的投资行为仍然会得到某种意义上的鼓励,甚至继续采用表外负债的方式对股东隐瞒企业的实际资产负债率,增大企业的投资力度,甚至过度投资。 五、不合理关系对企业造成的经济后果 表外负债与企业投资效应的关系应维系在一个合理的

20、范围内,即适当的表外负债可以增加企业的资金流动性,促进投资行为。两者之间的不合理关系,一是资产负债率低,企业投资缺乏活力,无法达到企业效益最大化;二是表外负债程度过高,例如轰动一时的安然事件,只在其10破产之时,我们才明确安然公司是由于投资特殊目的实体等隐藏负债情况,导致负债比例过高而破产。以下主要从四个方面说明不合理关系对企业造成的经济后果。 (一)增大股东、管理者以及债权人之间的不信任度,增加成本。 1.增加股权代理成本。管理者在投资过程中以可选择性表外负债的方式向股东隐瞒实际负债信息,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信任机制明显削弱,根据信息不对称理论,股东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必然会采取相应措施来改善自

21、身所处的不利地位,例如加强对企业管理者的监督,增加约束条件等,因此股权代理成本增加。 2.增加债务代理成本。根据信号传递理论,当企业质量存在问题时,管理者可以通过信号传递方式披露信息,而不须支付额外的费用。业绩表现越好的企业越倾向于披露更多的信息将自己和业绩差的企业区分开来(林斌、饶静,2009) 。企业向债权人隐瞒企业的实际负债信息,债权人透过企业的信息披露程度可推测出管理者向债权人隐瞒企业实际负债的情况,认为向该企业提供资金的风险增大,导致债权人提高相应的回报或者放弃对该企业的投资。这种情况下,表外负债会增加企业融资难度以及增加债务代理成本,并对企业再次的投融资行为造成阻碍。 (二)增大管理者与投资者之间的不信任度,表外负债信息披露需求增加。表外负债的存在使得投资者接收到的信息与实际存在差距,无法做出正确决策。外部投资者对企业的关注度提高,当企业收益多次与分析师的预测偏差过大,则投资者会开始怀疑企业内部是否隐瞒了真实信息或重要信息。当投资者意识到自身与企业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