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优秀教师团队的道与术.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189335 上传时间:2018-07-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建优秀教师团队的道与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构建优秀教师团队的道与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构建优秀教师团队的道与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1 构建 优秀教师团队的道与术 以戴加平 省名师 工作室的 创建 实践为例 嘉兴教育学院 戴加平 正高级教师 摘要: 能否造就一个优秀 教师 团队 ,事关嘉兴市乃至更大范围内高中教育能否为未来培养国家所需人才奠基这一重大 任务。本研究基于自 上个世纪末就开始的高中历史教师团队建设经验, 又顺应 互联网 +这一新的时代 特 点, 以 戴加平省名师 网络 工作室的创建实践 为 案例,探讨 构建优秀教师团队的 道 与术这一专业课题 ,提出四项 “运行之道”和四个“ 建设之术” 。鉴于戴加平省名师网络工作室的成功创建,相信这样的探索对本市其它学科的 优秀 教师团队构建 和各类工作室 创建 能提供某些

2、启示 。 关键词: 工作室;优秀教师团队;构建之道与术。 戴加平省名师 网络 工作室 (以下简称为戴加平工作室) 是根据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组织实施浙江省名师网络工作室项目的通知 ( 浙教办技 2014 76 号 )精神于 2015 年创建的,第一期建设 周期为 2015-2016 年, 两年 考核 均为 优秀(优秀率控制在 10%左右);目前正处于第二期创建,周期为 2017-2018 年 。 目前,戴加平 工作室架构 情况如下 : 成员层级: 核心成员 紧密型成员 松散型成员 地区团队(四个) 网站注册成员 (目前有 482 人) 组织形式: 学科带头人 及 人 数 ( 15 人) 项

3、目组(五个) 工作室 QQ 群成员( 500 人群) 管理方式: 跨区域整合 属地管理 实名制、注册制 三年 来,戴加平工作室已取得良好 创建效果,专业影响力 渗透浙江 省 高中历史教学界 ,幅射到 全国大多数省区,引发了省内外 高中历史教育界人士的 广泛 关 注。戴加平工作室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原因 是多方面的, 但与主持人戴加平长期致力于嘉兴市高中历史优秀教师团队建设、将团队建设经验移植于工作室并继续进行开创性的探索密切相关。本课题报告 以戴加平 工作室的创建实践为 案 例 ,探讨 构建优秀教师团队的道与术 这一专业 问题。 一、戴加平 省名师 网络 工作室的 荣 光 与 梦想 1 戴加平工

4、作室的荣光 ( 1) 戴加平 工作室的成员分布 与幅射区域 2017年嘉兴市社科研究入围(自选类)课题 构建优秀教师团队的道与术 以戴加平省名师工作室的创建实践为例 结题报告 2 上述 两份饼状 图表明, 戴加平工作 室的成员覆盖了浙江省所有地市,而以嘉兴市为主 ; 省外 分布到 23 个省区, 幅射区域 相当广。 ( 2) 戴加平 工作室的网站建设情况 到 2017 年 10 月 10 日 , 工作室网站 各类资源 超过 8600 件,总点击量为 44 2 万人次, 在全省 500 个名师工作室网站中排名第 17 位,在全省历史学科 工作室网站中排名第一,在嘉兴市 名师工作室网站中排名第二。

5、高中历史学科是小学科,教师人数 较少, 能有这样的排名 实属难得。 ( 3) 戴加平 工作室的 教师 团队 专业成就 15 名核心成员 中,有地市 级 名师 四位 、学科 带头人六位,其中两位是新科 省教坛新秀。 在紧密型成员中,有四名教师 于 2016 年分别在所在大 市 历史 优质 课比赛中 夺得第一名,其中两人又 夺得 浙江省高中 历史优质课 一等奖 (省市优质课比赛 两年举行一次); 这四名老师中,有三位被省教研室推荐参加当年 度全国高中历史优质录象课比赛,均获一等奖。 在 2016年度,还有成员 学员获得部级优课,四名获得省 级 优课,五名获得 大 市优课。 工作室团队开发的微课程在

6、省教育技术中心、省教育厅教研室等 单位组织的 2016 年度全省微课程开发评比中荣获一等奖; 在 浙江教育出版 社集团组织的名师带你学系列 评 审中脱颖而出,承担高中历史卷的编写工作, 已正式出版发行。 ( 4) 戴加平 工作室的 专业影响力 ( 1) 应中央电教馆的邀请, 工作室主持人戴加平 于 2017 年 7 月 6 日赴沈阳,在中央电教馆举办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学科专家团队培训会上作 打造名师网络工作室的道与术 以 戴加平名师网络工作室的实践为例 的 专题 讲座,时间为 90 分钟; ( 2)华南师范大学主办的中学历史教学杂志在 2017 年第 4 期 以 10 个版面 篇

7、幅 , 在“教 师发展专栏”介绍戴加平工作室的基本情况及其 成绩。 ( 3) 陕西师范大学主办的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杂志 将戴加平 工作室评为“ 2016 年度教研合作优秀团队” (全国共评六个团队) 。 ( 4) 7 月 28-29 日,由安徽省赵剑峰名师工作室主办的“戴加平名师工作室专题报告会”,3 在淮北高级中学举行,戴加平率团队成员作专题 讲座三场,为时一天半 。 ( 5) 2017年 7月 9日 : 应绍兴市教育局教研室 邀请,戴加平 为绍兴市高中历史教师作 培训 讲座打造教师优秀团队的道与术; ( 6) 2016 年 7 月 14 日 : 应甘肃 省天水师范学院 邀请, 戴加平 为甘

8、肃省高中历史教师省培班作专题讲座打造教师优秀团队的道与术 。 2 戴加平工作室的梦想 一个以 构 建优秀 历史 教师团队 为已任 的工作室, 一个践行 高中历史教育使命的专业团队,当然 需要梦想与努力, 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我们的梦想 可以概括如下: 愿景 :改变嘉兴的历史课堂,影响浙江的历史课堂,贡献全国的历史课堂。 宗旨 :恪守信念,传播常识。 目标 :使工作室成为教育良知的守护之所,教育激情的催化之场,教学艺术的共创分享之地。 任务 :坚守历史教育基本使命, 探 究高中历史教学规律, 促进历史教师专业成长。 我们希望 工作室团队 成员 通过研修 , 实现“教育民主理念的

9、内化、自我研 修习惯的涵养、教育科研意识的确立和学术视野的拓展”这些具体的目标,我们也希望工作室团队将更可贵、更具永恒价值的 教育理念通过日常的 教学工作 幅射 到所在教研组、学校甚至是所在地区的历史教师们中间。 二、戴加平 省名师网络 工作室的运行之道 何为“道”?哲人有言 “形而上者为道”,“道不同,不相为谋”。 “道” ,事关价值观。要构建一个优秀教师团队,必须重视 “道” ,探索“道” 。 道之 1: 以 “ 不贪近功, 不求速效 ” 为基本 前提 “不贪近功,不求速效”是 左宗棠当年受命收复新疆时确定的战略方针,也是工作室主持人戴加平教育人生的 体验 。 众所周知, 教育是有规律的

10、, 教师专业发展也是有规律的 。教育的作用主要不在当下,而在未来 。对此, 蔡元培 先生 明确指出,“ 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 因为对教育的特点及作用有此认识,戴 老师始终保持了如一信念: 无论是个体,还是团队,都有要定力,要能够 超越功利,不为 各种利益或诱惑所动,始终朝着同一个目标行走。正是基于上述认识, 工作室确定的座右铭是: 不贪近功, 不求速效。 4 道之 2:以“携手登高 , 合作共赢”为团队精神 为什么要创建名师工作室? 为什么要构建优秀教师 团队? 是 嘉兴市高中历史教师专业 发展之需要。目前我 市高中历史教师的主体在三十五岁左右,他们将至少影响我市高中历史

11、教育二十年! 也是我市高中学校发展之需要。 吕型伟 指出,“ 名校之所以是名校,首先就在于有一批名教师。有了好教师,破庙里也能出高质量。 ” 镇海中学校长吴国平总结 经验时 也 说,“ 镇海中学历年高考成绩都不错,出过很多省 状元,首先要归功于有一支敬业奉献的教师队伍。 ” 当今世界已 进入团队时代。近年来,国内 外 高校、研究机构 均加大了 对 创新团队 的管理和投入,凝聚并支持一批优秀的创新群体,立足科技前沿和社会发展需求,围绕重大科研项目开展 研究,带动一批优 秀学科、交叉学科发展,提升 科研竞争力。 人们的实践和 组织学原理都 证明:团队更利于促进教师的 专业发展。团体 智慧高于个人智

12、慧 。 所以 钟启泉 教授明确指出, “新课程背景下 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是靠排他性竞争,而是靠 教师团队 的成长。 ” 我们 应当重新探讨优秀师资的培养模式。 事实已证明,无论是 教师 的 “自然”成长 ,还是“师徒结对” 的作坊式培养,或者是近年来盛行的 “正规化 集中培训” , 均有严重缺陷。 因为当代教育需要的是 优秀 教师群体而不是个别特级教师! 因此, 需要从制度创新 角度思考问题。事实上,构建成功的专业团队至少有 如下 方面 的优势: 共 同的目标 、 习惯的养成 、 思想的撞击 、 竞争与互助 、 取长和补短 。 但是 要变这种潜在的优势为现实的优势,全体团队成员必须有一种 共同

13、认可并努力践行的精神 ,那就是 : 携手登高 , 合作共赢 。 道之 3:以实现历史教育 价值为核心追求 无论是 构建优秀教师团队 ,还是 创建名师工作室 ,都是为了实现高中历史教育 的使命。 高中 历史教育的使命是什么?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说得很 明确:高中历史学科要“全面发挥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戴加平老师 对此 较早地 形成了清醒认识。 1997 年秋,他就在 浙江教育报发表专题特写 你向何处去 中学历史学科的现状与前景透视 , 明确提出,“ 中学之所以要开设历史课,首先是为了完成民族精神的传递,是为了通过历史知识的传递而实现对学生的道德、情感和审美

14、教育。历史学科的独特价值就在这里,历史学科的根应当扎在这里”。 时光飞渡,近年来,戴老师对高中历史教育主要功能的认识又有 深化:“传递民族精神”是高中历史学科 固有的并应继续担当的重要使命 ,“培育公民意识”则是高中历史学科新的极具挑战性的重要使命。 基于上述认识, 本工作室对 历史教育价值及自身基本使命的共识 是 : 传递民族精神 , 培育公民意识 , 涵养有思想力和行动力的现代公民 。 道之 4: 以 助推教师的 专业 发展 为建设基石 当下的教师 工作是十分辛苦的,教师 职业的特点又要求教师必须有奉献精神。然而 ,追求幸福是全社会每一个成员的权利 ,教师也不例外。 那么,什么是教师的幸福

15、之路呢? 苏霍姆林斯基 的观点是,“ 如果你想使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欢乐,使每天的上课不至变成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请你把每个教师引上进行研究的幸福之路吧。 ” 我们也认为, 育人毕竟是最精细也应当是最专业化的工作。 如果没有教育科研的勃兴,没有专业能力的提升, 教师的解放恐怕也就难以真正实现。 所以, 教师要 善于从教育科研中5 积累并最终形成解放自身的力量。而要 实现 教师 自身的解放,关键是 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只有实现高水平的专业化,教师才可能成为无可替代的力量,才会拥有足够的自信打破一切阻碍教育发展、伤害教师精神生命的束缚。 以“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例,如何才能做到? 教学 专家给了

16、六条具体 建议:( 1)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热情;( 2)准确把握三维教学目标;( 3)探索适当的教学方法;( 4)确保教学的生成性;( 5)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之养成;( 6)加强训练的针对性。 仔细审视,要做好每一条, 背后都蕴含着 对专业能力的要求。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副主任柯孔标 说得好,“ 作为教师一定要 清楚,你是搞技术的,没有技术教不好书。”他的结论是:教书是一项 “技术活 ”。 是的, 教书是一项 “技术活 ”。所以 我们认定,专业化是应对升学率竞争的有效利器,更是捍卫教师职业尊严、实现教育理想的必然途径。我们结成团队, 热衷专业阅读,反思课堂教学,开发校本课程,做课题,写论文

17、。在这样的研修过程中,逐步加深 团队成员 对历史教育价值的理解,厚实专业功能,提升历史教 育能力,逐步形成了以一批具有教育情怀的优秀教师为核心的高中历史 团队。 三、戴加平 省名师 网络 工作室的建设之术 哲人 认为,“ 形而下者为器为术 ” 。 毫无疑问, 发展 必须 有“术” ,即要有适当的 策略与手段 。 只有实现“道”与“术”的互相结合, 优秀教师团队的构建才能顺利 完成。 术之 1: 打造 一个核心 即要 构建一个小型 专业核心 团队 , 作为工作室的核心力量。 这需要注意以下四点: 一是选人: 选人原则是 “德才皆备,以德为先”;选人方法是“ 导师推荐、学校同意、个人自愿”。 二是

18、 规模:人员控制在 15 位左右。 这样的规模 便于采用 “轮式 ”或是 “全通道 ”的方式展开研讨, 易 于确保团队成员的深度参与,预防“路边鼓掌者 ”的出现 。 三是 组织架构:采用 “总 -分”式的组织架构 ,即 将这十多人分为三到四个小组,每 小组不超过五人,民主产生一位组长,同时配一位导师。 这样的组织架构可分可合,便于日常研修活动的灵活组织与开展,形成基于互动的良性竞争, 有助于不同特色或风格的 形成。 考虑到工作室成员分布于全省各地这一情况, 我们已开始尝试地区团队(一般是十人左右 )和项目组(一般是五人左右)并存的模式。一般而言,地区团队更具稳定性; 项目组更具灵活性。 四是周

19、期:一般 以三年为周期 。 这是基于以下 四点 考虑: 学术气氛和自我研修习惯非短期可以养成;要给每位核 心成员 开研究课、举行 讲座的 机会;对研修教师教学行为从诊断到校正需要一定周期; 团队 课题一般也非短期所能完成。 术之 2: 采用 两类 活动 方式 指 采用 线上和线下 两种 活动 方式,并努力实现 互补 。这既是因为工作室成员分布于浙江各地 , 因 地理 、 交通 等 条件的限制,开展及时、便捷的线下交流困难较大 , 效益 也不高;也是身处互联网时代, 网络技术的 飞速 进步为各类形式的线上活动提供了 可能性。 线下研修是大家所熟悉的 。当然,无论是小组活动,还是团队 集中研修,

20、有效 的 线下研6 修至少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研修的具体准备,时间、地点、参与人员、活动内容与 形式均要有周密计划,防止随意性;二是研修程序要规范,如讲座要制作好 PPT,发言时间有严格限制,要安排 好主持人和点评人等;三是研修内容要尽可能保证专业含量; 四是研修的参与度要广,确保每位学员均是研修主体, 应当是人人有任务 ,没有旁观者。 三年来,工作室取得的新突破是线上 研修活动。这是全新的、又是势在必行的尝试。 我们先后对“ 如何利用 QQ 网络工具,较高效地开好工作室的研讨会议 ”、 “ 如何搭建交流平台,有效地 引导网络团队成员进行专业阅读” “如何搜集和用好各类资源,建设 工作室网站”

21、“如何发挥 “群视频”功能 和工作室团队优 势,服务于我省的高中历史教育”等话题展开了深入的、知行合一的研讨, 已产 生良好的社会效果。目前,工作室 的全体 核心 成员都已能较为自如地 基于现代网络 技术的多种平台展开各种形式的 交流;工作室也已数次 成功地 组织线上专题 交流活动。事实证明, 举行线上 研讨活动,确实 具有成本低、便捷省时 、效率 高 等优点 。如 2017 年 9 月 21 日,工作室组织了浙江省高中历史学科的首次“名师面对面”活动。本次活动面向 全省高中历史教师,引发了本省广大历史教师的极大关注 ,在为时 两个小时的交流 中, 有 660 多名历史教师参加 。 当然,利用

22、现代网络工具组织线上 的专业研讨活动,虽然我们 已从观念上意识到其 重要性,但如何从技术上及早提升自己 ,还 是一场艰巨的挑战,有待于我们付出更大的努力。 术之 3: 确保 三个层次 良性互动 三个层次是指工作室内部 集中研修、小组研修、个人自主研修 及其 良性 互动 。 其中,个人研修是主要方式,辅之于小组研修和团队集中研修,三个层次互有联系和支持。 个人研修 是 教师专业发展中 最基础、 最主要的方式。 工作室的 重要任务就是要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途径, 助 推 教师逐步养成自主研修的习惯。因此,可以任 务 (项目) 驱动的方式,让老师们能结合日常的 教学 活动进行切实 研究,能实质性地参与

23、校本课程等各类教学资源 的研发,在及时而有质量地完成任务的 过程中 养成研究 习惯。 小组研修是指工作室成员以小组 为单位进行研修,原则上是每学期至少两次。 具体要求是每个成员在研修小组内要开研究课、进行命题研究、论文撰写、读书交流、微型学术讲座等 。小组研修 给 每位 成员 提升与展示自己、 互相学习和切磋的机会;它有督促团队成员自主研修、 弥 补集中研修数量 不足 等作用;它还蕴含着 明确研修 方向 、增进团队凝聚力 的作用 。 团队集中研修 是 指 全体 成员集中 进行线下 研修,原则上是一学期 1 次,每次约为 2 天,可以设置开研究课及 评 课、 实训 、教学评价、 微型 学术讲座

24、、 小组研修情况交流等项目 。集7 中 研修的重要目的是创造思想碰撞的机会和发现各位教师 长处 的机会,这种发现有 助于团队成 员逐步强化“ 学习是生命的内在需要”的意识 。 集中研修同样蕴含着 及时明确研修重点与方向 、增进团队凝聚力 的作用。 至于线上研修,则可以视工作任务可以随时组织 。 术之 4: 力推“ 四位一体 “ “四位一 体 ” 是指 将 专业阅读、课堂教学、课题研究、论文撰写 融 汇为一体,打造一条研究型 教师专业发展之路。 “阅读决定教育人生” 。我们长期在 历史教师中倡导与课堂教学 相结合 的专业阅读。为了确 保阅读质量,工作室强调要“有方向感地阅读” 和 关注“原典阅读

25、”和“前沿阅读”,还要求阅读要与课堂教学 相结合,指定 书目与自选书目相结合,要写读书笔记。为了推动阅读的交流和形成 效益,研修小组会展开读书交流活动,集中研修 也 会安排读书报告 ,工作室网站也专门设置交流专栏。这样的交流自然会出现各种解读, 既有助于加深对相关著作的 理解,更能涵养 海纳百川的气度 ,为团队成员们富有思辨、善于包容的职业精神形成奠定 基础。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立身之本,也是实现历史教育价值的主阵地。工作室 一直在 引导 教师基于教育理念的进步、教学技术的变革和 教学方法的改进,探索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方式 。 在这样的努力过程中, 教师 们 的教学设计思路得以进一步打开

26、,方法更为丰富, 专业 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他们已 较为 普遍 地自觉 关注对现有教材的整合甚至是 突破,通过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在教材知识和学生学习之间建立 有效的沟通桥梁, 进而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 。 至于课题与论文写作,理应是教学研究 中的自然产物。所以只要阅读到位,课堂教学的研究到位, 加之适当的引导,“蛋”的生产会水到渠成。当然,工作室也努力地承担起 助产婆的责任,如在方法上的适当指导,同伴间的互相激励以及向有关刊物的 推荐 ,让 团队成员 在获得感、成功感中进入良性的“四合一”状态。 毫无疑问,无论是 名师工作室的创建 ,还是 优秀教师团队 的 构建 ,虽经多年努力,但我们仍是在路上。特别是将这项工作放在互联网 +这一特定的时代中加以考察,就会发现我们面临着诸多挑战。所以,本文所述,确实只能是抛砖引玉,期待着更多教育界的同仁加入到对这个课题的研究中来,则嘉兴有幸,学生有幸!当然,教师也有幸! 联系方式: 戴加平 :嘉兴教育学院 高中历史教研员 手机: 18957390153 电子邮箱: 邮址:浙江省嘉兴市双溪路 1897 号 邮编: 3140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