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创业教育视野下大学生法制意识培养路径探究摘 要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大学生创业率呈现出迅速上升的势头,而由于缺乏法制意识,不善规避创业风险,创业成功率较低。本文分析了目前大学生创业法制意识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并在创业教育视野下探讨了多条培养大学生法制意识的可行性路径。关键词 创业教育 大学生 创业 法制意识 培养路径 基金项目:西南石油大学法律进高校专项项目 项目编号:2016RW004 创新教育视野下大学生法制意识培养路径探究。 作者简介:郑璇,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团委书记,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蒲冠州,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党委副书记,讲师,高级职业指导
2、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刘新月,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ki.1009-0592.2016.10.260 当前,我国发展处于经济新常态,国家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市场竞争环境,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在此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大好形势下,许多高校大学生开始转变就业思路,积极走上创业道路。与此同时,国内各高校也纷纷开设“双创学院” 、 “创新工作坊”等教育服务平台,旨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配备创业导师提2供指导,扶持与孵化优秀创业项目,提供场地支持等服务,培养专业性与创新性强的复合人才。 然而,
3、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较低,根据 2015 年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的应届本科毕业生,3 年后有超过半数的人退出创业,甚至有数据指出,即使在浙江等创业环境较好的省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也只有 5%左右。创业失败的原因包括自然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等诸多因素 ,其中,创业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大学生法制意识的缺失。 一、培养大学生创业法制意识的必要性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时代背景下,任何中国公民都必须有正确的法制意识。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它是人们的法律观点和法律情感的总和,法律意识是公民理解、尊重、执行和维护社会主义规
4、范的重要保证。其内容包括对法的本质、作用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要求和态度,对法律的评价和解释,对自己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对某种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关于法律现象的知识以及法制观念等 。 韩国文在创业学中指出:“作为创业者,如果懂法就可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他人侵害,更为重要的是,现代社会的任何创业行为,都是一种法律行为,必须依照法律程序,得到法律的认可。 ” 由此可见,创业是一种法律行为,各个阶段的创业活动必须谨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维护法律的权威性与至上性,营造健康的市场竞争环境,保证创业活动有理有序进行。 3同时,了解与创业相关的法律政策优惠,充分运用法律赋予的权利,积极争取合法利益,有利于实现
5、创业目标。然而在实践中,部分大学生由于缺乏法律意识,未享受到创业优惠,付出了较高的初创成本,而可能缺少资金进行产品研发或项目周转,也可能出现知识产权被侵犯而难以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情况。面对枯燥繁琐的法律程序,若缺乏法律意识,则很难有耐心和信心利用法律来解决创业纠纷,清除不利壁垒。 提高大学生创业者的法律素养,培养法制意识,还可防患于未然,规避或适当降低创业风险。许多大学生在创业时并不清楚某些特定的商业法律条款,例如,在寻找合适场地进行创业时,租赁了不能从事工商业活动的场地,一经查处,创业活动便可能中止,创业者将付出宝贵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再者,一些大学生创业者法律意识淡薄,在经营过程
6、中出现违法行为而不自知或不以为然,这种破坏市场秩序与违反社会伦理道德的行为将使其公司和个人均遭受名誉损失,且在短期内难以恢复。二、目前大学生创业法制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 由于起步较晚,当今我国的创业教育多集中于技术操作层面,学校在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上更多地关注商业计划、企业管理、金融财会、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培训 ,而对与创业有关的法律知识关注较少。创业教育中法律教育的弱势,使得法律意识价值导向的缺失,大学生创业者欠缺相关法律知识,淡薄法律意识。故创业教育中法律方面的理论课程与实践教育体系尚待完善,存在的问题如下: 4(一)法律选修课程种类少,无创业相关法律教科书 在本科通识教育阶段,必修的思想
7、道德与法律修养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两门课程中所涉及的创业法律知识极少,多为一些简单的概要,而具体条文及解释不多,对创业实践几乎无具体的指导作用。部分高校开设了企业法及某具体行业所涉及的法律法规,如我校开设有石油天然气法律法规等课程,与创业教育相比,法律知识侧重点不同。在已有的创业教育教科书如大学生创业教育教程中,突出的是创业意识、创业常识、创业指导、创业心理和创业技能等的培养,而创业法律意识培养只占一个章节的篇幅,难以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系统的创业法制教育,无法满足大学生的实际创业需求。 (二)培养手段单一,理论与实践脱节 在培养手段方面,主要以课堂教学和课外讲座为主。由于现阶段并没有完整的法律意
8、识培养体系,课堂教学的内容非常有限,典型的知识讲授加案例讨论的形式较枯燥,具有典型的中式教育特点,不利于法律知识的系统学习与掌握,和法律素养的拓展与能力提升。举办的课外讲座具有连续性差,知识点散乱等特点,大学生在听完讲座后对法律知识的整合度不高。由于讲座需要邀请专业法律从业者、法学院教授或社会成功创业人士等,其间隔时间不确定,对法律意识的刺激性强化力度不够,不能有效巩固。这些教学手段较为单一,大学生缺少系统的法律思维训练,同时也造成法律认知观念不到位。 (三)创业法制教育的师资力量缺乏 部分高校的“双创学院”创业教育属于初创阶段,创业导师与专业5的法律顾问人数少,且部分老师不具备创业实践经验,
9、教学效果弱,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较为缺乏,故高校的创业教育在面向大众的同时,课程的个性化设置较为欠缺,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大学生在创业中遇到的实际法律问题,影响学习兴趣。 三、大学生创业法律意识培养路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 。结合以上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高校必须广泛深入地开展创业法制教育,培养法律意识,加强创业活动的科学性,降低风险,由此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大学生创业法律意识的培养包括三个层面的涵义:学习创业相关的系统法律知识、将知识认知内化为创业法律意识和运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由此,现提出创业教育视野下
10、大学生法制意识培养路径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创业法律教育理论课程体系 创业法律教育课程理论体系的构建,通过创新性改革,探索多条培养路径,以培养“具有良好法律意识、以诚信为本的大学生创业者”为教学目标,全面提升创业法律课程的教育水平。 创业所涉及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就业促进法 、 公司法 、 商标法 、劳动合同法 、 反不正当竞争法 、 中小企业促进法 、 科学技术进步法 、 商业银行法 、 税收征收管理法 、 担保法 、 劳动法 、 知识产权法 、 诉讼法等,对大学生创业者提供法律支持与利益保护。考虑到内容繁杂,在编写教程时,可分为企业的“创立阶段” 、 “经营阶段”和“停止经营阶段”等三个阶段
11、进行整合,或根据“企业形态选择6及设立” 、 “创业实体内部日常管理” 、 “创业实体运作过程中市场经营及商业活动”等三方面来进行分类 ,针对创业风险归纳总结各类法律高频问题和所涉及的法律条文及解释。 此外,编写创业相关法律法规的教科书注意要以与时俱进的案例和实务为主,使大学生真正理解与掌握创业法律的理论与实践,并以及案例丰富的知识读本作为延伸补充内容,提高法律意识。该创业法律教育课程理论体系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配套,并辅以种类多样的选修课及讲座,打造开放式的教学课堂,使所有大学生均受益,培养法律思维解决职场问题,遵守职业道德。 (二)建立双创学院法律援助服务组织 由于创业法制教育的师资力量较为
12、缺乏,故高校可与政府的法律援助中心及社会法律公益组织联系,优化人才资源与社会服务资源配置,共同推进高校创业教育发展,为双创学院配备多名法律顾问,向大学生创业者提供法律援助,接受法律咨询。 在外聘法律顾问及法学院资深教授的培训和指导下,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创业法制教育师资队伍,兼顾理论性与实践性,学无止境与时俱进,提升师资队伍的法制意识和技能素养。并与其他高校建立合作机制,交流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举办校际创业法制意识教育论坛,探讨培养路径,并邀请兄弟院校的师资队伍来校授课,联合培养学生的创业法制意识。 (三)开发法律意识测评与创业模拟系统 在“互联网+”浪潮的裹挟中,紧密迎合时代特征,利用计算机多媒
13、7体网络技术,可开发一套法律意识测评与创业模拟系统,符合当今大学生倾向于利用移动端或电脑端随时随地进行网络化学习的特点,不受时空限制,有助于实现“学”与“做”的统一。通过法律意识测评系统,大学生创业者可熟悉法律知识,查询相关案例与法律条文,测试自己的掌握程度。在该平台上还可进行知识竞赛,并建立一定的奖励机制以鼓励用户主动学习,提升法律素养。在创业模拟系统内,可以模拟企业注册、融资、拟订合同、经营、交易、解决各类纠纷等环节,将各种与创业有关的法律的重要知识点综合运用于实践。该系统还可设有智能问答板块,方便解答一些创业相关的基本法律问题。 (四)开设法律诊所教育并组织法庭庭审现场旁听 诊所教育源自
14、 20 世纪 60 年代的美国,之后被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法学院校成功引进,已通过实践被证明是一种法学院学生获得法律经验、培养实务能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其突出的实践性特色具有单纯课堂教育无可比拟的优势,大学生可通过法律诊所进行模拟实习,参与课程的讲授,并可被外聘的创业法律顾问带至律师事务所,亲身体会一些创业相关案件的办理,加强对所学法律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实践配套经验,增强法律意识。还可与当地法院沟通协调,组织大学生创业者到庭审现场旁听一些企业相关的案例,通过见证具体案例的判决过程,加深所学法律知识并被警示,培养大学生的法制意识。 构建创业教育法制理论实践体系,弥补创业教育短板,加强大学生创业者
15、的法制意识,创建良好的创业法制环境,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秩序,是高校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在国家深入推进8“双创”的黄金时代,也需要每个大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素养,既使创业教育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又利于自身创业的长久发展。 注释: 张靓怡.大学生创业法律风险分析及防范.改革与开放.2015(5).60. 何军.浅析大学生创业法律意识的培养.法制与社会.2010(34).300. 韩国文.创业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潘忠文、孙浩波、侯利军.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创业实践的法律缺失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12(22).116. 贾辉.大学生创业法律意识培养研究.上海教育.2013(27).64. 沙良永.新时期大学生创业面临的法律问题分析.教师教育论坛.2011(9).70. 房文翠.法学教育价值研究:兼论我国法学教育改革的走向北大高等教育文库高教论丛.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