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现状及对策研究摘 要 为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质量,本文借助问卷调查结合访谈的形式,通过对南京市大学 195 名本科生的调查,运用描述统计分析的方法了解目前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动机多为自我满足,但不排除存在功利主义;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参与度较高但与其偏好匹配度低;大学生对志愿服务满意度较低。针对存在问题,本文分别从激励方式、参与渠道、专业培训三方面着手,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 志愿服务 参与 现状 对策 作者简介:刘畅,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
2、387/ki.1009-0592.2016.06.367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指不计成本与回报,而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于帮助和服务他人、群体或事业的任何活动,具有自愿性、无偿性、公益性及组织性四大特点(胡凯等,2011) 。大学生作为志愿服务工作的主力军,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扮演着重要作用。自 1993 年共青团中央开始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以来,我国大学生志愿者广泛地服务在社区服务、支教及大型活动赛事中。自 2008 年北京奥运会后,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进入全面发展时期(魏娜,2013) 。截至 2013 年 11 月底,全国已经有2000 多所高校建立了青年志愿者协会,经过规范注册的青年志愿者达2
3、4043 万。 然而在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全面发展过程中,笔者却发现部分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带有功利主义倾向。此外,因在志愿服务工作组织上的管理不当也增加了大学生志愿者的不满。因此,为了解目前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本文以南京市在校本科生为例展开调查。 一、 样本数据与研究方法 (一)样本数据 本文采取随机抽样方式,样本来源为南京市在校本科生。经核实,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 200 份,有效问卷 195 份。本科生的年级分布为:大一学生 32 人,大二学生 40 人,大三学生 95 人,大四学生 23 人,大五学生 5 人(表 1) 。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其
4、中问卷调查涉及三大内容:1.南京市大学生的自然特征,如性别、年级等。2.南京市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参与情况,如志愿服务类别、参与渠道。3.南京市大学生对志愿服务工作满意度及激励方式偏好等。数据分析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在访谈中,本文共随机选取 6 名访谈者,详细了解大学生志愿服务情况。二、南京市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现状 (一)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多为自我满足,但不排除存在功利主义 3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主要为个人动机和社会动机。其中,个人动机主要为提高实践能力,丰富社会经验;社会动机主要是认为弱势群体需要帮助,希望为社会做贡献等。结果显示,80%的大学生出于个人动机。62%的大学生为社
5、会动机。然而,还有 15%的大学生表示,参加志愿服务的主要动机为加分、保送研究生等。这考虑到因为目前学校对于参与志愿服务的激励措施多为加分或物质奖励,因此部分大学生是为了功利目的而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同时,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动机随着个人对志愿服务活动的认知而升华。在问卷结果中,45.6%的大学生最初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的确带有功利性质,但随着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次数增加,对志愿服务的认知也更加深刻,因此从功利倾向向社会动机转移。 (二)大学生对志愿服务活动参与度高但与其偏好匹配度低 在参与调查的大学本科生中,有 97.44%的大学生表示参与过志愿服务活动。在参与过的志愿服务工作类别上,社区服务
6、所占比重最大,为67.33%,其次为支教活动(21.56%)和大型赛事服务(7.11%) 。而在通过对大学生希望参与的志愿服务类型偏好的调查发现,有 63.59%的大学生乐于参与的志愿服务类型为大型赛事服务,54.36%的学生希望参与义务支教活动。研究结果与大学生实际经常参加的活动不匹配。原因可能由两方面造成:对学生来说,大型赛事和义务支教因其次数少、意义重大等特点,其自我满足感较强,且对自我提升较显著;但另一方面,大型活动赛事服务及义务支教受时间、地点影响较大,使学校、社会组织参与组织这些活动的机会较少,而社区服务便于联系与管理,且对志愿4者要求低,因此学校、社会组织更倾向于组织此类活动。可
7、以看出, “供不应求”的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较为普遍。 (三)大学生对志愿服务工作的满意度较低 虽然结果表明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参与度高,但 47.37%的大学生对志愿服务工作并不满意,更有 17.89%的大学生表示因不满意而不会再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原因主要体现在 3 个方面(表 2):1.任务分配不科学。85.3%的大学生认为这是对志愿服务活动不满意的最主要原因。在实际服务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因任务分配不科学造成的志愿者之间推卸责任的现象。此外,23.6%的志愿者认为,因志愿组织管理者素质不高也打击了服务积极性。2.服务动机遭质疑。53.2%的大学生表示在参与志愿服务过程中,自己的服务动机经常受
8、边同学及被服务对象的质疑,认为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大都是为了应付学校的实践要求或物质奖励。因此,部分志愿者因收不到尊重而主动放弃志愿服务活动。3.缺少专业培训。35.26%的大学生认为这会影响对志愿服务活动的满意度。一方面由于缺少专业的服务知识和技能,志愿活动遇到阻碍,影响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志愿者本身也会对自我能力产生质疑,增强实践能力得不到实现。 三、 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改进对策 针对在调查中发现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现状,笔者认为,应从激励方式、参与渠道、专业培训三方面着手,改善部分大学生动机不纯、对志愿服务活动满意度低等问题,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质量。 (一)选择合理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激
9、励方式 考虑到目前部分大学生志愿服务动机不纯的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5建立合理的志愿服务激励方式,改变志愿者功利化倾向。通过问卷调查,88.20%的大学生认为需要建立与改变志愿服务激励方式,在认为需要激励的调查对象更加偏爱的激励方式中(图 1) ,51.16%大学生认为提供志愿服务证明最为有效,25%的大学生认为学校需要提供必要的综合素质加分使之与普通学生相区别,13.37%认为需要进行物质奖励,10.46%认为需要受到表扬。因此,对于今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激励方式改进,本文认为应以提供相应的志愿服务证明为主,对于学校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配以适当的综合素质加分,但要避免恶性竞争。 (二)拓宽大学生
10、志愿服务信息获知及参与渠道 目前大学生获取志愿服务信息或参与的渠道有校团委或社团组织、政府机构、社会服务组织、自行联系。根据本文调查,在大学生获取志愿服务活动信息渠道(图 2)方面,72.31%的调查对象通过校团委或社团组织,17.44%的大学生通过社会服务组织,分别有 7.69%和 2.56%的调查对象是通过政府机构或自行联系。在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渠道(图 3)方面,校团委或社团组织所占比例更大,为 84.10%,11.28%的调查对象选择自行联系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而通过政府机构、社会服务组织的大学生只占到调查对象的 2.05%和 2.56%。通过调查数据看出,无论是获取信息或参与过程,学校
11、仍在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中扮演重要角色。但笔者认为,学校虽然作为了解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渠道,但考虑到志愿服务工作持续性,过度依赖学校的志愿服务参与渠道并不利于提高大学生参与的持续性,还应通过网络或新闻媒体等传播方式扩大由政府机构、社会服务组织等发起志愿服务活动的参与力度,让大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渠6道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同时也有助于解决目前大学生志愿服务“供不应求”的发展现状。 (三)加强专业培训,注重成员选拔 专业知识技能培训是志愿服务过程中非常重要却易被忽视的一环。志愿服务活动发起组织应当针对不同的服务项目,提供相应的专业培训,或与经验丰富的社会组织合作培训。对于培训老师选择方面,除了选择专业的老
12、师或专家为志愿者提供培训外,一些学习心理学,社会学等专业的同学也可以充当讲师的作用。此外,对于特定的志愿服务项目,志愿服务组织应选拔具有能力的志愿者参与,根据选拔的情况分配活动资源,激发组织成员的竞争意识,过滤动机不纯的同学,提高志愿服务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胡凯、杨欣.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2). 2魏娜. 我国志愿服务发展:成就、问题与展望.中国行政管理.2013(7). 3蔡建淮、李荣志.大学生志愿服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以南京 N 学院为例.中国行政管理.2011(3). 4张杨.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与对策分析.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7(5).